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

劉叔敬道:“這樣的話,那什麼蒲行風過來,咱們也不必害怕了。”

李國柱微微一笑,說道:“黃兄弟說了,明年沒準不是他們來找咱們,很可能是咱們去找他們!”

“那是最好!”劉叔敬還待再說,卻是看到遠方官道上有大隊的灰袍軍人前來,他眼睛一亮,說道:“新軍又往島外徵調了。”

“嗯,總甲,咱們去送一送?”

“當然要送,用殿下的話說,軍人是保護咱們的柱石,要叫他們感受到咱們的擁戴之意,叫衆人備些清水,吃食!”

丘陵上下人員衆多,有不少人也是在此時看到了遠道而來的軍人們,在劉叔敬的提調下,黃父黃母,李國柱等各家各戶分別準備起來,有人備清水,還有各種水果,雞蛋等物,軍隊離的尚遠,待他們準備停當,走到田畝另一邊的官道一側時,大量的府軍將士纔剛剛抵達。

“是第九軍和第十軍。”劉叔敬眼神相當複雜,他是在江灘一役時中了重箭,小腿骨當時都粉碎了,後來打了夾板治好了,但走路時還是有些一瘸一拐,平時用衣袍下襬遮掩,外人猛一下看不出來,只有他自己知道,小腿不得力,陰天下雨的時候會有些痠疼。

就算如此,劉叔敬也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年跟在秦王殿下奮戰的時光。看到這些新軍將士,似乎能叫劉叔敬回憶起過往了。

第九軍和第十軍每軍三千餘人,每軍六營,裝備有一定數量的蹶張弩和單弓牀弩,這些弩被放在馬車上,和包括箭矢在內的軍械一併向前行走。

軍隊擺開的是行軍縱隊,遠遠放開了哨騎偵察,哪怕是在島上行軍,部隊也是隨時可以與敵人交戰的狀態。

武官們都騎着馬,現在幕府戰馬數量越來越多,但多半的戰馬還是直接列裝給騎兵營和未來的騎兵軍,普通的軍官還是騎着雜馬爲主,而且只有哨官以上的武官纔有馬匹。

川流不息的軍人們排成整齊的隊列,官道兩側逐漸圍攏過來大量的百姓,人們開始給軍人們遞過去清水和吃食,軍人們其實並不餓,但這種自發的勞軍令府軍將士們都相當的感動,於是軍人們一邊致謝,一邊開始象徵性的吃喝一些,不過由於勞軍的百姓太多,等抵達港口處的時候,所有人都有點吃撐着的感覺。

蔡佑由於是礦工頭目出身,投軍時是主動前來,並且很多礦工以其爲主,在通過入伍考覈和新軍訓練之後,軍司高層發覺蔡佑還識字,於是直接給其初級武官考試的資格,一試合格之後,從投軍到成爲哨官,蔡佑所用的時間還不到半年。

港口處有大量的戰艦停泊,前一陣水師將士從徵建州,軍艦都停在港口內保養,現在水師將士逐漸迴流,但還是以接收新艦爲主。

所有人都知道水師是要大量擴編,軍政司和軍訓司都在漳州和泉州,還有福州,興化軍,甚至是明州和杭州等海沿地方招募兵員去了。

三個月內要招募兩萬人左右,最好是沿海居民,上過船的青壯男子爲最佳。除了水師將士外,水手也要大量招募,只要上過船的,十五歲到四十五歲的男子俱要,因爲短時間內要用大量人手,在年齡上都是放寬了很多。

蔡佑對水師不是太感興趣,他們這些來自江西和荊南,還有浙西的礦工生活在山區,一路地方大的很,比如從衢州到明州,一路俱是大山,六七百里的路程多半是山途,要翻山越嶺到海邊普通百姓最少得走十天半個月,很少有人下這種決心,別看衢州和撫州還有虔州,建州,邵武軍,這些地方說是東南沿海諸路的人,但很多人從出生到長大未見過大海的,大有人在。

蔡佑在到東藩之前就未曾見過大海,他也不想當水師,經過幾個月的新軍訓練,再通過軍官試,展露帶兵的才能之後成爲哨官,蔡佑現在只想去建州等地駐防,在秦王殿下的統帶之下,不停的立下戰功,從哨官到都頭,再到營虞候,營指揮,團指揮,軍都指揮。

殿下說過,每個府軍將士俱要有向上之心,要有一顆想當軍都指揮的心,甚至是廂都指揮,管軍大將,未來太尉!

武人之途,就是要從刀槍上去搏取!

蔡佑手按橫刀,感覺到刀柄處的冰冷和沉重,天氣冰寒,年尾出征,也不及和家人一起過年,但他心頭卻是一團火熱,根本感覺不到天氣寒冷,也沒有離別愁緒。

在建州當礦工時,雖然工錢不少,但開銷也大,家人也就是個溫飽。而在島上從軍之後,軍人家屬有房分,軍餉俸祿按月發放,還有很多額外的福利,軍人出征之後,家人的吃食用度根本不必擔心。若是不幸戰歿,撫卹比人在的時候還要豐厚的多。

蔡佑在島上久了,這些事都心知肚明,以前他在礦上,每次下井都擔驚害怕,萬一自己上不來,撫卹的那幾貫錢根本用不了多久,怕是妻兒都要去討飯。現在他根本沒有這種擔心,只是充滿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在一路行軍過來的時候,從花溪軍營到南安溪下的港口,一路行來官道平整建築羣落極多,沿途二十餘里到處都是農田,牧畜極多,水渠縱橫,風車,渠道,水牛,雜馬,大車,還有那些健壯快活的農人,若不是親眼得見,蔡佑等人怎敢想象和相信眼前之事是親眼所見的事實?

而南安溪舊軍寨到港口,到處都是密集的建築羣,商行極多,到處是倉庫和堆積如山的貨物,掌櫃和夥計們忙的滿頭是汗,還不忘趕過來和軍人們行禮問好。外來的商人和停靠的商船也是慢慢多起來,這些外來的人也是用好奇的眼神盯着府軍將士們。

“衆人和輜兵們一同搬擡鎧甲。”有個營指揮過來下令道:“這是匠作司甲杖局剛製出來的,傅大人親自帶人送過來,剛好趕上咱們兩個軍移防,好事情啊!”

營指揮這麼一說,衆人才看到不遠處騎馬而來的傅謙。

新立的幕府軍司,傅謙是繼續領匠作司,這個司幾乎是包含一切與工程技術有關的事情。包括造船,農具,軍械,鐵場礦山的日常管理等等。還有紡織廠,絲場等等,雖然鹽,茶,絲,這些都是工商貿易之事,但日常的生產管理,技術升級,都需要匠作司的指導進行,可以說傅謙是整個東藩技術方面的總負責人,匠作司的地位也是相當的高,被認爲是兼跨民司和軍司兩大版塊,文武兼備,兩邊通吃的重要職司。

因爲匠作司的重要性,再加上傅謙領東藩行軍司政事官,在成立政務廳之後,李儀和孔和,一主全面政務,另一個主持財計,都是政務官成員,還有秦東陽是軍方代表,原本也是樞機房的成員,此次徐子先親筆又加上了主持侍從司的方少羣,匠作司的傅謙,政務官人數達到五個,李儀掌總,其餘財,軍,技,三方面,侍從司是上下通達,信息傳弟,檔案歸總,加上隨從保衛等諸多事務,算是徐子先這顆大腦的保護機構和執行機構,其與內情,軍情各司並不受政務司的控制,按徐子先的設想,將來成立的樞密院掌軍令,軍訓,軍法,後勤,還有參謀和日常管理,而軍政司掌握武官職位,士兵招募,退役,撫卹,安置等諸務,歸於政務的範疇,這樣文武並舉,可以解決現在的一些積弊,也是和後世的軍制大體相同。

“這一次的甲冑有六千具,算是補齊了。”傅謙眼圈青黑,顯然是相當疲憊了,其身邊是張明亮,此次突擊鑄甲,鐵場方面也是傾力支持。

當然也是和大量的水力鍛機和機牀逐漸補齊缺口有關,生產能力上去了,才談的上這一次搶在軍隊移防之前,將甲冑完全補齊。

“超額了不少啊?”張明亮笑道:“兩個軍原本就有甲兩千領,以殿下的思路是隻要在軍中就要披甲備戰,所以連火兵都算戰兵,也要披甲,但補齊的話四千領也足夠了。

“第九軍移駐泉州,配合那裡的剿滅賊人的治安行動,同時將那裡的廂軍全部淘汰管制。第十軍去往建州。”傅謙有些疲憊的道:“順道將兩千領甲帶給第一軍,把他們的缺額全部補齊了。”

“甚好,我府軍將士的戰力又能上去一層。”

傅謙點了點頭,沒再說話,這時第九軍的都指揮高懷仁,第十軍的葛存義都走了過來,衆人彼此抱拳行禮。

高懷仁原本被放在南安守備,南安被賊軍所破後,一時半會恢復不了元氣,正好新軍編練訓練完成,交接之後,這個老資格的牙將升任指揮是理所應當之事。

葛存義也是和其兄長分開,獨領第十軍。

由於葛存義獨特的領軍風格,他的部下也就是第十軍裡,喜用投矛的人特別多,從軍人們攜帶的投矛數量也瞧的出來。

“多謝傅公。”高懷仁拱手道:“這一下我軍甲冑全了。”

“未知甲冑如何分配的?”葛存義笑道:“我還要說一句,希望兵器局多打一些投矛給我麾下的兒郎用。神臂弓當然也是多多益善。”

“暫且還不能滿足神臂弓的需求。”傅謙黑着眼圈道:“現在熟手工匠和水力機牀等物都是用來做牀弩爲多。因爲新下水的軍艦所需牀弩數量極爲巨大,咱們現在是先滿足水師,這一層是殿下特別要求過的,絕不可動搖。神臂弓相較牀弩雖小,工藝複雜不在牀弩之下,只是用料少,但要滿足軍中所需,我估計最少還得兩年……”

“兩年?”兩個大將一起搖頭,高懷仁說道:“那麼對海盜還是用不上,只能將來對東胡人用的上。”

“到時候咱們造的神臂弓可以做到每個軍五百具以上,再配上能用硬步弓速射的精銳弓手,那場面可想而知。”

“精銳禁軍也沒有這麼多具甲,沒有這麼多強弓硬弩!”

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九十章 獻祭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八十七章 融入
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三十章 比搶更好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九十章 獻祭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百零四章 家督與背叛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時隔千年的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三百章 白紙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八十七章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