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

“聽說府軍水師又去追剿蒲行風了?”一個廣州大海商滿懷欣喜的道:“現在廣州由秦王殿下作主,減免賦稅,涮新吏治,官場面目一新,又剿了李開明,海上去了呂宋二盜,航海安全的多,就算交賦咱們也是心甘情願。適才聽了李開明的話,在下心中也是慶幸的很,減了賦稅,保了航道,保了一方平安,再去除蒲行風,就好象久病不愈,突然有一天痊癒了,那種感覺,真正是人生至樂,比什麼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還要令人快樂的多了。”

衆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大海商,說的粗鄙,但確實是說在人們的心坎上了。

不論貧富,想的就是安穩過日子,細民百姓是賦稅太重,如同挑了過重的擔子,腰身都壓彎了下去。加上官吏不良,壓迫地方,使得人們這些年來感覺世道越來越艱難。

徐子先不管北方如何,減了大量雜稅,加強了對民生的投入,國賦亦是減了三成,地方上負擔原本就輕了。

再剿呂宋二盜,廣東出海貿易大幅度的恢復,人們不再擔心出海遇盜被活活拋在海中喂鯊魚,貿易自然而然的大幅度提升。

除了安全之外,蘭芳,三佛齊,呂宋,倭國等諸國已經在幕府控制之下,很多貿易被直接調劑過和規範過,幕府當然是傾向於魏國本土商人,其次是各地的漢商,最後纔是本土各國。

當然也不能做的太過,傾銷也要有額度,如果大幅度的沒有節制的貿易和傾銷,土著各國的經濟被摧跨,那就是殺雞取卵,智者所不爲了。

這兩年間,從前年夏季開始,府軍水師開始駐蘭芳和三佛齊等國,與蒲行風的海盜勢力開始了一系列中小規模的戰事。

由於府軍水師的介入,蘭芳和三佛齊等國也是鬆了口氣,並且用節省下來的開銷拼命幫着府軍水師造船造艦,到十六年底時,雙方多國達成了一種默契,南洋各國幫着造艦,提供大量優秀的水手,府軍以軍艦武官和五官五長來控制艦船,同時府軍水師官兵負責與敵人交戰。

這樣的辦法,使得府軍水師的實力如爆炸般的增長,一開始的時候,府軍水師的艦船與蒲行風相差不多,水師官兵的數量還不及蒲行風的海盜多,經驗上,府軍官兵更是遠遠不及蒲行風部下的積年海盜,只是府軍將士海戰更有章法,更講究協同配合,而海盜畢竟是海盜,幾十艘艦船看似一個整體,真的打起來更象是各自爲戰一團散沙,所以開初時府軍雖弱,但借蘭芳和三佛齊的地利,加上水師官兵的整體要強過海盜,雙方也是打的有來有回,並沒有勝負懸殊。

蒲行風當時已經快把三佛齊拿下,三佛齊的近岸港口城市有一半被他攻克,但府軍水師先入蘭芳,距離蒲行風極近,他不得不把力量分散,開初時蒲行風還是想先拿下三佛齊,再借三佛齊和滿刺加多國的力量與府軍水師抗衡,但戰事越打越焦灼,一年之後,蒲行風不得不從三分之一的力量來對付府軍水師,到一半,到一半以上,現在其已經對攻打三佛齊無能爲力,滿刺加的軍隊又極爲差勁,毫無攻勢,三佛齊緩過勁來之後接連收復多個城池,又把力量投注在府軍水師上,此消彼長,到十七年時,所有人都知道,府軍戰勝和消滅蒲行風這個強敵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據我所知。”秦東陽面向衆人,沉聲道:“府軍水師已經在陸續從各處調撥兵力,希望在十七年春,消滅盤踞在馬六甲的海盜蒲行風部,徹底打通對泰西的航道,並且水師會繼續西去,剿滅海盜殘餘,使任何盜匪都不敢,也不能威脅到航道的暢通!”

廣州這邊論起對外貿易的熱度,還有對財富不加掩飾的追求,風氣還在明州,杭州,江寧之上,也就是福州和其相差不多,但福州還有宗室和大量勳貴,貴族氣息感染了民間,所以論起務實和追求財富的態度,福州比廣州都稍遜一籌。

論對海外的移民,廣州這邊是到蘭芳,暹羅,真臘等國多一些,福州,泉州,漳州,則是往呂宋,蘭芳,三佛齊等國多些,原本滿刺加也是泉州人移民多的地方,近二十年來,原本的漢商都被趕走或是迫害,所以過去的人也逐漸少了。

沿海地方,廣南東路和福建路算是開風氣之先,從唐時就開始移駐海外,逐漸形成海上家族,若局面不再動盪,這些地方的商人出海會更多,也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聽到秦東陽的話,在場的諸多士紳商人都是眼前一亮,在府軍水師消滅了呂宋二盜之後,往呂宋各國的航道再度暢通,他們的財富也是在不停的增長,加上減免賦稅的刺激,市面上與海貿相關的各行各業都是卯足了勁,要抓住這天賜良機,好好多賺一些。

若是再打通往泰西的航道,茶葉,生絲,瓷器,光是這三大利器,一年不知道能賺多少!

“秦王殿下真是有心!”一個大海商頗爲激動的道:“真正是爲了我等殫精竭慮!”

“這你想多了。”秦東陽含笑道:“貿易興盛,國家能在不傷民的情形下增加賦稅,用在民生上,養兵上,學校上,能用錢的地方寬泛了,地方就更好過,百姓們賺的錢也就多了,用咱們殿下的話來說這叫良性循環。海貿大興,相關的造船,伐木,鑄鐵最先受益,然後做瓷器的,養蠶的,種茶的,都能賺錢,人們賺的錢多了,賣布製衣制帽製鞋的,開飯館酒樓的,甚至茶館說書的,各行各業都會有好處,一業興,百業興,百業興,官府朝廷也興盛,好的朝廷,就是要外御強敵,內撫百姓萬民,而不是竭澤而漁,一門心思想在百姓身上撈錢。賦稅越重,則官吏越貪,民間越苦,長久下去,便是積重難返了。我秦王殿下,關注的不光是貿易,是海外貿易帶來的廣闊市場,也是海外貿易促使我大魏國內百業興旺,在大魏境內對細民百姓加賦不是本事,把主意盯在土裡刨食的百姓身上,也不是好主意。打造強大水師,出海護航,使我大魏所產的物品能行銷天下,賺天下人的錢,幾百年都興旺發達,甚至千年之後也不失後勁,我華夏幾百年就要王朝更迭,就是積重難返之後,天下人爲了吃飽飯不得不動盪造反,死上千百萬人,人死多了,田畝夠了,百業待興,又有新天子出現,大夥兒能吃安穩飯了,於是便又再穩當下來。殿下說,這樣的情形,實在是大悲之事,我華夏千年下來文明遠超外夷,卻因爲吃不飽飯隔幾百年就大亂一次,難道不該覺得是恥辱?今日之變化,乃千百年沒有的大變局的開始,外來的國家越來越多,貿易越來越興旺,大海也就越來越重要,秦王殿下要抓住這次機會,當然不光是爲了海商,而是爲了整個天下萬民,亦是爲了華夏興旺千年,這纔是第一等的大胸襟,大格局,我輩府軍將士,只要是殿下的將旗所指,哪怕前仆後繼,亦要百死不悔,惟有前行!”

在秦東陽說話之時,無數人聽着,亦有不少人默默記錄,其後有多家報紙刊登,無數家報紙轉錄,亦是在北方引發軒然大波。

若數年之前,朝廷和天子都不免震怒,因爲秦王以宗室親王的身份說出這麼一番話,其已經隱隱將自己視爲大魏的引路人,甚至是佈局千年,這樣的胸襟格局確實至大無比,凡是頭腦清醒的官員和士紳生員們都爲之動容,甚至激動不已。而暮氣深沉,已經陷在泥潭裡無法自拔的天子和朝廷中樞的官員,看到這樣的記錄和徐子先的雄心壯志,除了苦笑之外已經沒有別的反應可言了。

……

“冷,真冷啊……”陳道堅身着毛皮大衣,頭上也是戴着熊皮製成的帽子,將頭和臉都裹的嚴嚴實實,只露出鼻子和眼睛。

足上長靴也是動物毛皮製成,一看就異常的厚實暖和。

就算如此,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也是相當的寒冷,他的眼睫毛都掛滿了霜,身上的皮毛衣袍也是掛着一層薄霜。

這是蝦夷地,如果有後世的溫度計,應該能看到是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氣溫,這應該是蝦夷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

得到蝦夷地後,倭人撤走了惟一的一個旗本政權機構,接着便是幕府派來的蝦夷地行軍司機構和大量的管理人員。

最多的還是馬政人員,大量的吏員和牧馬放馬人員,管理人員和後勤人員,以及整整一個軍的府軍負責安全保護,另外還有過千人的警備士。

在蝦夷地,幕府也是打算做一些移民過來,主要是這裡有超過東藩地盤的大量平原地方,耕地的質量和數量並不低,對很多願意種地的百姓來說,這裡廣袤的土地也是一塊福地,在很多地方,百姓們想擁有一畝地爲自己的私產都相當困難,而到了蝦夷地,分地最低的標準是每戶百畝,其實若是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壯丁,加上有充足的牧畜,分地百畝也就是起步。

蝦夷地的面積和福建路相比,正好是少一個東藩,另外雖然有大片的山地,但福建路也是高山綿延,就算如此,福建路也有一千五百萬人口,蝦夷地才十來萬人,其地廣人稀比東藩還要厲害的多,雖然其有大量的火山地貌,亦是有相當多的平原地帶,其在後世也是倭國的重要產糧基地,可見也是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

雖然這裡會是最重要的養馬地,幾個大平原分別都開始放牧大量的馬匹,但還是可以容納最少十萬戶起步的移民,只是這裡的移民會緩慢前來,而且是以自願爲主,幕府的打算是北方大亂,流民四起,山東一旦亂起來,河北也會亂,到時候可以用海船去北方接納北方移民,畢竟山東,河北的冬天也是漫天大地,一樣的冰天雪地,北方人比起福建人可是要更能適應一些。

就象陳道堅,每年都會在蝦夷地呆大半年,他的本職是管理倭國事務,其實就是管蝦夷地,康家已經成大名,還有大內家幫手,倭國內部亂了半年之後也歸於平靜。因爲倭國高層發覺秦王幕府除了要蝦夷地這種蠻荒之地養馬外,對倭國的領土沒有一點想法,所要的就是繼續貿易。

這樣一來,雖然發覺貿易使倭國內的白銀黃金外流,民間會逐漸缺乏重金屬,但同樣的大魏也在輸入銅錢,財富外流的速度,在幕府的控制下也不是那麼驚人……畢竟太傷元氣的傾銷等同殺雞取卵。只要保持住現有的格局,倭人既能自立,又將大量的財富在貿易中輸送給幕府,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陳道堅在倭國那邊,最多一兩個月往返康家,大內家,還有京都,見一見天皇和倭國關白,聽取一些彙報,也斷一些貿易糾紛的案子,但主要的精力還是在蝦夷地。

“咱們也算摸索出經驗來了……”連鬍子都一片雪白的張伯甫笑咪咪的道:“一月到四月,雪化冰消,不起凍,五月到八月,大約和咱們福建路的秋天差不多,最熱時也不需要打赤膊,九月過後,逐漸冰下來,連續三個月都是冰天雪地,積雪最深處比兩個成人摞一起還要深一些。不過,也就是如此,在下祖籍山東路,除了夏天咱們那裡更熱一些,春天,冬天,這裡和咱們山東路也差不多。”

“戰馬受的住就行。”還是護衛身份,不過官職已經是都頭的錢叔德笑道:“咱們騎兵說是編成了好幾個軍,四五萬人,其實軍中用的戰馬有一多半還是雜馬,用咱們秦王殿下的話來說就是騎馬步兵,雜馬,只能用來練練騎術,真的上戰場是不成的。”

在場諸人都是點頭,陳道堅感慨道:“我大魏傾全國之力,騎兵也就是兩個廂都成編,加上各軍的塘馬哨騎,戰馬不曾超過十萬匹,咱們這幾年時間上哪兒弄五六萬匹戰馬供騎兵使用?雜馬到是足夠,可是將士們騎的馬,最低矮的西南馬騎在馬身上腳都能夠着地了,這樣的戰馬,說出來也是笑話。”

“說來說去,還是得看咱們這裡。”

“是的,能與東胡騎兵以騎對騎,戰場決勝,要緊的就是咱們這裡了。”

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十章 慶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
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心無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五十章 慶功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二百二十章 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