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

“都還好。”陳佐才笑道:“宅邸是沒有辦法分給她們,除非她們在島上找到單身漢湊成一家,否則她們都是按五個女子加五個孩童來分配,給她們就近安排住處,只是並非分配給她們,只是暫居而已。要說收入,其實還好,僕婦,廚娘,打雜,俱是供給衣食,都能吃飽,每月尚有五百錢到一貫錢的月錢。給她們說了,若是將來棉花豐收,還可以借租單腳踏機,吃些辛苦,每天格外多做三四個時辰,每月能多收入兩貫錢,若弄好了,她們攢下幾十貫錢後,可以申請向侯府購買房舍安家。”

“這年頭的婦人,怕也不會有什麼買房的執念。”

“這倒是。”陳佐才雖然不是太懂徐子先話語的意思,還是笑着道:“早前到島上來之前,她們多是愁雲慘霧,哭哭啼啼,令人好生不耐煩。現在麼,倒是都好了,每人臉上都有笑容,不少婦人都想找個踏實可靠的男子再成個家,只是現在島上還亂着,怕她們一時還不得如願。”

“這事由得她們自己好了。”徐子先臉上露出笑容,對陳佐才道:“使老者幼者能得所養,婦人亦得所歸,閭里之間,平靜祥和,人人不缺衣少食,此亦我之願也。”

“這是孟子大同篇裡的境界了。”陳佐才很平靜,也很敬佩的說道:“我看到今天惟修先生幾次欲言又止,可能就是想這麼誇讚君侯。”

“還差的遠。”徐子先笑道:“而且也不可能這麼理想,南安侯府到底也不能自立於大魏之外,脫離於現實,百姓也是一樣要完糧納稅,只是我希望,將來就算有綿延不斷的戰事,百姓也能不受太多苦楚吧。”

陳佐才默然稱是,他心裡自是清楚,東藩若想偏安則不得安,這還是去年初在京師時陳佐才親口對徐子先說過,若是看到東藩的都面大好,心生偏安之念,則必定遲早有一天會大禍臨頭。

時逢亂世,凡仁人君子亦要執弓矢持刀矛奮起而上,否則只能垂首待死,這個道理,縱是儒生也是明白的。

過不多時,林紹宗引着三十餘人走過來,有老有少,都是面黃肌瘦,疲憊不堪。

但他們眼神之中沒有太多畏懼,衆人想要下拜行大禮,被徐子先阻止了。

徐子先道:“你們都是劉知遠的近支親人?”

一個四十多近五十的男子走上前,其身形瘦弱,搖搖擺擺的道:“小人是劉知遠的堂兄。”

又道:“當日君侯破府而入,我曾被押解拜見,君侯還令武卒不得隨意打罵侮辱內眷。”

徐子先想了想,眼前的人當年形象癡肥,又是庸人一個,哪曾留得深刻記憶?不過這麼一說,隱隱也想起來了,他對眼前這人道:“看來你是吃了不小的苦頭了。”

劉知遠堂兄道:“舍弟入罪,無甚話可說,只是在牢獄中我等吃的是餿飯,喝的是泔水,動輒鞭打斥罵,真是生不如死。坐牢半年,寒家男子死了五個,婦人死了七個,襁褓幼兒,也死了好幾個了。”

其餘的劉氏族人,不管男女,多是一臉麻木。

由此見來,這些人知道劉知遠是徐子先所殺,此來必無幸理,已經拋開生死了。

只有幾個婦人,抱着三五歲的小童,也是瘦的如蘿蔔乾一般,眼中尚有希翼,看向徐子先時都是有祈求之色,看來是想求情保全小兒的性命,只是不知道是否還有指望。

劉知遠堂兄嘆道:“我等知道罪大,不敢乞憐,只求君侯能給我們一個痛快。”

“天子將你們發配東藩,無非就是想世間少幾十個知情人。”徐子先對着衆人道:“這裡的情形你們應當有所瞭解了,無非男耕女織,田畝有的是,就算婦人也能憑自己養活自己。想如當日那樣享用威福是不可能了,養活自己,吃飽穿暖,總是可以的。不會有人刁難你們,我也不會殺你們,若有敢隨決揣摸,擅自爲難你們的,我知道後,定會重罰不饒。”

徐子先說畢,對陳佐才道:“這些婦人先叫岐州的那些女人帶着,過一陣適應了,再重新安排好了。”

“是,君侯放心。”

徐子先點點頭,翻身上馬,策馬趕回別院。

他策馬離開時,身後傳來數十人的嚎啕聲,那是劫後餘生的慶幸,雖哭,卻充滿希望之情。

天藍海闊,風景依然秀美無比,徐子先的心情卻略覺灰暗,天子之無情,冷酷,沒有擔當真是從這件小事就可見一斑。

劉知遠並不是天子有意處死,而是死於政爭,不管其能力操守如何,始終是在爲天子奔走,誰料其死後,天子爲了與韓鐘沒有嫌隙的合作,竟是將劉知遠家人虐待如此,現在又發配東藩,其意如何不問可知。

徐子先當然不會上這種當,替天子做這種骯髒事,這種天子,配不得人稱一聲皇帝,連官家也不配。

徐子先也是若有所悟,集權之下一切權力歸於中樞,且無制衡,宰相的相權與皇帝的權威仍無可能對抗,韓鍾也只是屈從於天子的意旨,天子也是需要中樞穩定,需要爲之奔走辦事的人,這纔有京師喋血之夜後的穩定。

若非天子要北伐,當時之事,劉知遠之後,韓鍾和徐子先等人俱不可免。

相較先秦時君相敵體,大臣若覺得君不可輔,可以在諸國間選擇心儀的主君,而主君只能約束自己,以求賢人來歸的政體,現在的這種集權制,只會越來越封閉落後,並且將民間的一切一團散沙。

這也是漢唐之後,華夏不光是學術越來越僵化保守,只爲君主服務,便是臣僚,武將,士大夫,生員,一切階層都只能是在皇權之下匍匐,皇權越集中,整個王朝就會越來越僵化,遲早成一團散沙,而王朝經過早期的奮起和充滿活力,逐漸走向僵化和停滯,最後是衰敗和滅亡,這都是不可免之事。

也怪不得後人激憤之語,皇帝,天下之獨。夫矣。

自封建制被郡縣制取代之後,集權就成了不二的選擇,以中國之大,封建制確實無法保持長時間的穩定,但集權之害亦不在封建之下。

自漢唐後,每況愈下,屢爲異族所欺,便是明證。

最好的辦法就是對皇權有切實的制約,也不能盡收地方的財,權和軍事之權,但對地方也要有所制衡,這種平衡找好之後,才能使國家煥發生機活力,各階層各得其利,下能達上,上能恤下,而不是上層一味兼併,下層揭竿而起的時候,將上層斬殺無餘,用最血腥的辦法完成階層更替。

大魏太祖,其實已經做了不少事情,但可做的細節還相差很多。

奔行回別院,酒宴正歡,參加歡迎吳時中的俱是侯府文吏,談起學識,國朝掌故,衆人也應答得上,徐子先更吩咐過,一人一幾,不事奢華,唯每人四菜一湯,配一小壺酒,吳時中甚是歡喜,由此賓主盡歡。

……

“吃,吃,吃……”

一個農人嘴裡發出吃吃聲響,將兩匹馬兒驅向向前。

他站在左邊的棗紅馬邊上,右側是一匹青白色的兒馬,兩匹馬養的都很壯實,短短的粗腿,肥滾滾的肚皮,在向前之時,不斷的嘶鳴叫喊,似乎是不耐煩這樣慢騰騰的向前。

就算馬兒不耐煩,但它們創造出來的也算是不小的奇蹟了。

南安侯徐子先,執掌匠作的傅謙,右曹林九四,幾位工官張忠張信張義,這些東藩有名的匠官們都環列左右。

各人神情都有些激動,但談不上緊張,徐子先更是和傅謙,林羣四在閒談。

林九四對徐子先笑道:“原說時間趕不及了,怕是隻能荒廢一季,現在看來,還趕的上。”

林九四年約六十出頭,早就是福建路出名的大匠,長於殿閣建造修補,木作也是大作,架樑修閣,都是好手。木作分幾等,能修殿閣房舍的是第一等,次而是能修造船隻車輛的,再次是隻能打造傢俱的,稱爲小作。

徐子先笑道:“還是林公你們得力,到底是大規模出產了馬的軛犁,若非如此,也沒有辦法這麼快!”

犁地要深入,按以前的辦法是牛在前頭拉犁,將板結的土塊如波浪搬拉開,人用各種工作在其後拍打攪碎,同時還要把草根,樹根,碎小石子等異物拾撿扔開,這樣纔算是完全的開出了新的土地。

開荒不是易事,若不然歷朝歷代也不會鼓勵開荒,用減免賦稅的辦法鼓勵百姓開荒。

周天子時,核心的統治地域不過是長安的關中之地,洛陽都是其後開發了,整個華夏文明就是沿黃河展開,在隴上的秦人是替周人放羊的羣牧官,南方的楚國只是子爵,封在荊蠻之地,遠離黃河文明區,被認爲是荊蠻野人。

當時的東夷就是在長江流域活動,東夷就是東方挾弓的野人,不要說後世的閩浙兩廣雲貴諸地,在周時,連江南也是夷人之地。

後來列國紛爭,人口滋生,乃至有吳越爭霸,再有秦軍南下,又有漢唐開拓,華夏至此方有如此大的疆土。

漢人每至一地,必興農耕,開荒種地,是頭等大事。

若純粹以人力開荒,人力有窮,一男子背犁,幾個男子和婦人幫手,一天能開出二十畝地就算多了,其實是很難辦到。

因爲燒荒是第一步,然後還要用石灰燒田,去除蟲害,然後再經過幾年慢慢播種施肥,土地才種長滿樹木灌木野草的荒地,慢慢變成良田。

漢人開拓,不是以年或十年爲單位,而是以百年爲單位。

其實就算是當年楚國的核心區域,很多地方都人口稀疏,遍佈夷種,一直到大魏初年,荊湖北路才慢慢開發,到大魏中期,雲貴地方纔勉強安定,其後遷入漢民,逐漸成爲漢土。

雲南的耕地才二百多萬畝,僅是昆明一帶的核心區域有大片耕地環繞滇池,其後地方多半還是彝苗之地,山坡火種,用的還是石犁等農具,相當的蠻荒落後。

而東藩的開發,顯然是不能那麼緩慢。

徐子先連等待三五年的打算也是沒有,島上有六千餘匹健壯挽馬,配上千多頭耕牛,大面積的開荒並不困難。

燒荒已經持續了兩個月,大面積的平原地區被燒成了空地,已經到了可以深耕之時。

現在已經是四月底,其實農時已過,想要放水浸田種稻是肯定來不及了,不過徐子先另有打算,總不能叫開出來的大片田畝,俱都荒廢了。

傅謙這時接話道:“若是以人耕,就算動員幾萬壯丁,不眠不休的勞作,一兩月內開出二三十萬畝合格的良田來,就算是不錯的成績了。現在用一千多牛牛,六千餘匹馬,加上三萬多壯丁,兩萬婦人,五月中之間,完成百萬畝良田的開拓,並非難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章 秀娘第四十三章 伏擊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
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十章 江邊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章 秀娘第四十三章 伏擊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五十四章 睦親館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章 南薰門外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九十八 密談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