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

秀娘若有所思的道:“不管怎樣,你提減賦稅的事,大夥兒都贊同。”

“哦?”徐子先笑道:“近來很多人在我耳邊說,減賦之事不光是朝廷不贊同,福建路本地也有很多官員士紳不是很支持哩。”

“此胡言也。”秀娘拽了句文,倒是不愧有個秀才爹,聽說謝秀才近年來已經不復再賭,老老實實的在家教館學度日,另外徐子先給秀娘每年一千貫的零用錢,估計這小娘也給孃家貼補了不少,謝秀才夫妻過的挺好,也就不再沉迷於喝酒耍錢。

“凡黔首百姓,無不翹首以盼。”秀娘很肯定的道:“衆人苦賦稅沉重很久了,我爹聽到了直說是大王的仁政,若真的能辦成了,此後福建路沒有人能挑戰秦王幕府的權威。”

徐子先點了點頭,說道:“那些折支錢,河渡錢,屠宰錢,遲早也要盡廢,鹽,糖,茶,酒,醋,這些貨物的專售制度,也遲早會取消。”

地方上的雜稅是租庸調之後的兩稅是中樞拿走,各種貨物專賣也是中樞拿走,地方上一點兒餘錢也沒有,什麼河渡錢屠宰錢之類的亂七八糟的雜稅,一方面是地方官巧立名目收取上來給地方上用,另一方面就是官吏們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吏治一則是要清,二來就是要從根本上杜絕上下經手貪污的可能,徐子先是一個制度迷,同時也是一個人性的悲觀主義者,於其考驗人性,不如從根源上下手,最爲省事。

秀娘眼眸閃閃發光,顯然是對眼前的夫君滿意到了極點。

徐子先未得志的時候,也常和當時還是丫鬟的秀娘談及一些軍政事務,當時的徐子先對大魏稅賦種類之多,之繁,之苛,百姓壓力之沉重極爲不滿,但很多事情是站在一種角度是一個看法,變換了角度就是另外的看法。徐子先現在是標準的福建路的最高統治者,轉換對賦稅的看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誰料徐子先並未有什麼改變,掌握福建路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減輕賦稅。

陳文珺倒是知道,近來有一些官員到昌文侯府訴苦,其意當然不純,只是希望藉助朝廷壓力,加上福建路官員的請求,能使秦王放棄減賦減稅的做法……大家已經這樣行事幾十年,也未見百姓大規模的造反,當然他們有意忽略了建州變亂,因爲衆官都感覺王越那樣的撈法太蠢,只要行事平和一些,不那麼激烈,百姓豈能反耶?

對這些請求,陳篤敬向來是當面峻拒,不給任何人幻想的空間。

身爲外戚,昌文陳家已經自覺將一些地盤交出來,徐子先的回報是給楊復,李明宇等人上位的空間,陳家的一些族人可以加入未來的地方議會,這樣形成了雙贏的格局。

陳篤敬怎麼可能會在大事方針上與秦王打擂臺,陳家也向來看不上那些在賦稅上伸手撈錢的官員,對這些官員,就算昌文侯向來溫文儒雅樂於助人,仍然是來一個攆一個,絕不會在此事上多言多語。

陳文珺此時亦道:“家父來信也說,衆人對減賦稅之事,無不贊同。”

“甚好,甚好。”徐子先大感欣慰,說道:“岳父大人是我的得力臂助也。”

陳文珺抿嘴一笑,卻是突然問道:“夫君說北方要有大變?”

“差不多了……”徐子先喟然一嘆,說道:“拖延了半年多時間,此時應該已是會戰之時了。”

陳文珺和秀娘,小妹彼此對視一眼,陳文珺無奈的道:“我大魏禁軍三十萬,甲冑堅實兵器銳利,禁軍的訓練,軍法,體格,鎧甲兵器無不精中選精,且又有大量的神臂弓和蹶張弩在軍人,殿下一直以爲禁軍必敗,這是何道理?”

“王朝末世的時候,很多人認爲一件事做好了便可逆轉氣運,而沒有做好,只是差之毫釐。”徐子先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感慨着說道:“一件件的小事累積起來會壞了一件大事,你覺得這事就差了那麼一點,扼腕痛惜,卻看不到此前已經壞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了。氣運之說,縹緲無蹤,但反映的卻是人心。就以眼下的戰事來說,國家的財賦,天子的氣量,宰相的格局,這些年來的戰事,無不說明咱們現在進行的戰事,無非就是殊死一搏……爲什麼東胡人不來找咱們大魏殊死一搏?因爲主動在他們,所謂戰略主動,戰術主動,現在咱們在榆關外的大軍,佔着哪樣?總想邀天之幸,浪擲一搏,卻未曾想想,天子又不是真的老天所生,氣運是憑着實幹出來的,而非浪擲賭搏可得!”

徐子先語氣深沉,態度也是隱隱有些悲憤,可見其內心並不似表面上的那麼沉穩平靜。

大好男兒,都是魏人中的精華,禁軍皆是募兵,平均年齡在三十左右,不少人擁有強悍的戰鬥意志和豐富的戰場經驗。

這三十萬人如果不被逼上戰場被迫與敵交戰,而是主帥根據實際情形做出決斷,仍有可能獲勝或是與敵人打個平手,但王朝末世就是末世,總是有很多自毀長城,自趨滅亡的事情發生,比如隋煬帝將三十萬府軍精銳丟在遼水一側,宋人在最關鍵時刻仍在內鬥,未能救下襄陽,明末的鬆錦之戰……凡此種種,看起來象是偶然,其實就是徐子先論斷的必然。他兩世爲人,靈魂融合,早就對此戰的結果不抱任何希望,奇蹟其實是在做足了準備之後纔有可能發生,比如淝水之戰,符堅看似強大,但隱憂重重,而東晉看似弱小,當時卻是上下同心,有創造奇蹟的基礎。

至於眼前的戰事,徐子先緩緩搖頭,看似強大,其實內裡無比虛弱,魏軍並不孱弱,從裝備,訓練,到將領的能力,還有實際的戰績都不算差,但魏軍此後註定要蒙受恥辱了,不管軍隊打的怎麼樣,輸了便是輸了,亡國的第一責任人是天子,其次便是軍隊。此後的歷史上,人們不會看到制度的缺失,朝官們的無能,還有天子的急燥,只會看到軍隊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就如南宋那般,南宋軍制相對純熟,有略微的藩鎮化的跡象,南宋末時,就是由於地方軍閥以關中歸附蒙元,以至四川門戶洞開,四川被打殘的時候,蒙元又從南方進攻,利用南宋在南方的空虛,從南詔入境,一直打到荊湖南路,對南方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

四川,南詔,還有蒙元對荊襄的圍攻,多面圍攻南宋軍都是頂住了,一直到財政破產乃止。

南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一個國家,南宋所創造的財富佔當時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宋人成爲當時蒙古人、西域人財富的象徵。

由於錢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宋人創造了越來越多的財富;反過來說,當宋人的財富被消耗和破壞殆盡後,宋人就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束手待擒,自動滅亡了。

小妹看着徐子先,嫣然一笑,說道:“大兄,我信任你,咱們所有人都信任你。如果大魏是一艘大船,將要傾覆之時,就只有你一個人能重新掌舵,使這艘大船重新揚帆起航。這話並不是我說的,是燕客說的,不僅是燕客有這樣的看法,昌文侯,林安撫使,鄭提刑使,楊大府,還有子張大兄,還有無數的官員士紳們。他們有人反對你,有人看着不服氣,其實大夥兒都是一樣的看法,大魏這艘船要沉了,只能換人來掌舵。如果宗室裡沒有大兄你,可能就是要王朝更迭,幸虧有你,大夥兒還是願爲魏臣……此後不管怎樣,我們能依靠的,信任的,也只有你了。”

徐子先知道小妹和魏翼幾乎每天都有信件往來,這些話估計都是魏翼的原話了,他心頭先是一陣茫然,雖然一直是往着這條路上走,也知道走下去的結果,但當這一刻真的快到來時,如山般的壓力自然也隨之而來。

大魏真的又走到了他記憶中的那一刻,雖然中樞無能,天子無能,但失去北方禁軍和中樞之後,一切均要落在徐子先的肩膀之上了。

在此之前,他也是有些迷茫,自己真的能擔負起這一切?

此時此刻,反而是幾個女子,比起他更爲篤定,堅強。

徐子先亦是若有所悟,不論如何,自己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惟今之計,也就只有繼續走下去,手擎大旗,飛馳高、崗,步步登高。

……

從遠方傳來沉悶的炮聲,聲音並不很大,可能是距離稍遠的緣故。

帥旗之下的李國瑞面無表情,只是在聽到炮聲之後,微微側臉往聲響的來源地瞟了一眼,接着又是目視前方。

到處是旌旗飄揚,二十四萬多的禁軍主力已經陸續從榆關和寧遠等地開拔,李國瑞將大軍分爲前隊,中軍,駐隊三部,前隊是李友德所領,剩餘的兩萬多騎兵也在前隊之中,六萬多人的前隊多半是河北和河東禁軍,有着魏軍全部的騎兵在其中,前隊一部份已經在錦州城內外駐紮,一部份突前到渝水西側,正好面對着東側源源不斷前來的東胡騎兵。

如果不是細雨綿綿,接連不斷的陰天和殘雪未盡,此時方圓最少三十里的核心戰場上應該是滿天煙塵飛舞,人和馬經行跑動時產生的煙塵,甚至能夠遮天蔽日。

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
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十章 江邊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四十四章 投矛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四百七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五百四十七章 扭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提醒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