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日幷州
如此走馬燈似的頻繁調動着實讓公子印已經吃不消了。
三天前自己還在中前衛當兵,沒想到一到任所就打了一仗,雖然戰果很大,但自己卻是老本-----一千幷州鐵騎卻都埋在那裡了,損失慘重。
打完仗又在衛所裡打了一天,二十六日,就接到了洛安明的調兵令,讓回訪幷州。
再這樣下去,敵人沒打到,自己就被折騰死了。
但軍令難違,自己還是帶着剩下的一千七百人回到了幷州城。
幷州,行政上隸屬平都行省平都郡,沒有下屬縣城。其位於九嶺和大巴山之間的交匯處,一條馳道從中穿插而過,直通平都。而幷州,就建在這條馳道的東端。歷史上的幷州原來是一座關隘,後來屢次修繕擴大,最終成了現在的幷州城。但沒變的是隻有東西兩座門。
若想攻打平都,除了繞遠路從京都直隸(根本不可能)從西邊打,就只能打破幷州西進或者翻過九嶺或大巴山。
鑑於夷賊都是騎兵爲主,步兵也不善山地,所以擺在塔都面前的,就只有幷州一條路。
恰巧也是三天前,塔都接到了後方的四萬援軍。他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十七萬人。此外,他還接到了大汗“攻下平都”的狼尾信(表示不能違背)。
所以他帶着所有兵馬與掠奪過來的糧食財物開往幷州。
而在五天前,北邊傳來的最新消息:
張遠、趙至、龍大武等部收復了定襄,卻被北疆安撫司、韓關兩地的敵軍牽制,無法南下支援。
所以相比塔都浩大的陣仗,戴軍就顯得謙虛得多。
在此我向大家總結一下,免得讀着讀着頭昏腦脹。
幷州,武威總兵洛安明,幷州知府邵宇,平都參將公子印,加起來的兵馬滿打滿算,全軍連伙伕在內大概只有兩萬多人。
幷州是守不住的。
但是兵部的意思是以幷州牽制敵軍,一旦失守便於平都與幷州之間的三十里馳道上反覆截殺。
那也只能這樣了。
七月二十九日,幷州,拂曉。
東牆上的哨兵看到東邊的荒野上,頓時出現了一大批黑影。林立的旗幟與參差的騎槍,看上去就像是突然長出來的一茬黑草。
終於來了。
頓時,報警的鐘聲響徹在幷州的上空。
“戰備戰備,敵軍來襲!”
“來不及撤走的老弱婦孺呆在屋內,幷州戒嚴,閒人禁止外出!”
“軍士披甲,戰馬備鞍!”
“登牆作戰!”。。。。。。
一聲聲命令聲此起彼伏。公子印帶着王洪王顯跟着洛安明也上了東門觀察敵情。
半個時辰不到,一切準備就緒。
弓張滿,銃備火。
塔都的大軍此時在城下四里開外,連綿軍陣達十里多。
大戰即將開始。
突然,塔都軍中吹響了幾聲胡號,然後就看見一大批步兵從軍陣中走了出來。
“韃子,韃子要來攻城了!”個別驚叫聲在城頭蔓延。
公子印知道,一個士兵的驚慌很可能蔓延給周圍的十多個士兵,於是他大吼一聲;“給老子閉嘴!”
等到敵軍走近了,城上的戴軍頓時目瞪口呆。
自己人。。。。。。
塔都連日攻城拔寨,擄掠人丁自然也不少。再加上俘虜的戴軍士兵,他手下光俘虜便有五萬多。
不拿出來用,真是白費了。反正是俘虜,命不值錢。
公子印此時氣不打一處來。眼下城下的俘虜兵,大概有一萬多人,個個都是戴人的面貌,中間還有幾個還沒脫下戴軍的軍服。
更別說中間還夾雜着耄耋老者甚至是婦孺。
人性何在!
在這一萬多人後面,還跟着一千多人的夷子督戰隊,看管俘虜兵。
公子印內心開始陷入無比的焦灼。
想起自己考武舉人時的一道選擇題:敵犯城,攜幼孺。不開銃,我城破,幼孺活;開銃,我城保,幼孺死。何爲?
當時他毫不猶豫的填寫了開銃,但是現在。。。。。。
何況他,身邊的洛安明,還有王洪、王顯,還有所有東牆戰士,都急切的想尋出一個答案。
“嗚——————”胡號再次吹起。在督戰隊的脅迫下,一萬父老開始向城頭移動。
越來越近了。
公子印快急瘋了,他對洛安明吼道;“洛總兵,快下令啊,殺還是不殺!”
洛安明緊抿着嘴脣不回答。
五十步,四十步。。。。。。
怎麼辦?
三十步。。。。。。
公子印再也忍不住了,他衝到城牆邊,趴在垛口上,對着城下吼道;“鄉親們,對不住了,我要開槍了!”
出乎其意料的是,城下也傳回來幾個聲音;
“開吧,奶奶的,咱大戴人不是孬種!”
“快開,不然都沒命了!”
“不要惦記着我,死了咱還是好漢!”
“兄弟們,跟我來,殺他的xxxx!”一些戴人開始往返方向跑,去打督戰隊。很快就被密集的箭矢全部射倒。
就連一些婦孺,雖然哭哭啼啼,但也還是抽噎着呼喊;“開、開。。。。。。”
城上的軍丁都快哭了。
這與後面的韃子督戰隊的獰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們想,就憑戴軍的膽量,是不會開銃的。
但很快,他們就聽見城頭上聲嘶力竭的叫喊;
“開銃!”“放箭!”
頓時噼裡啪啦的聲音響作一團,伴隨着的是城下翻滾着的一縷縷血花。
一個個父老接連倒下,死在自己祖國軍隊的槍口弓箭下。
督戰隊驚呆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這樣的結局。他們遠遠地躲在後面,驚看着前面的一切。
王顯此時已經氣瘋了,他一把扯過身邊的一名炮軍,對他大喊;“奶奶的,向那幫狗崽子騎兵開炮啊!”
那炮兵一怔,然後猛然回到炮位校正。
轟,一陣巨響,一片爆炸。
王顯看到幾匹馬和人飛上了天空。
公子印看到,說;“打得好,爲父老報。。。。。。”
“仇”字還沒有說出來,憋屈了好久的洛安明終於爆出一句話來;
“參將唐周,領騎兵一千,出城奪回被虜百姓!”
“副將周顯,領步兵一千,接應唐周行動!”
“公子印,在城上好生支援!”
三人愣了一下,隨後立即行動。
城門大開。
正當塔都的軍隊歡欣雀躍的時候,卻發現城中衝出來一大羣騎兵。然後又是一陣步兵蜂擁而出。
衝在前面的唐周,高舉馬刀,向督戰隊衝去,手起刀落,率先劈死了一個敵軍掌旗官。
隨後的一千騎兵也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去督戰隊與他們殺作一團。
跟在後面的周顯也分配任務,一部分去支援唐周另一部分安排百姓入城。
隨着百姓入城的漸漸增多,唐周、周顯也且戰且退。公子印、洛安明大喜。
可突然
一部分擠在城中的百姓突然拔出隱藏的短刀,衝到城門口對着其他百姓和守城軍士一陣砍殺。驚叫聲立即驚動了公子印。而那羣亂民在砍倒所有軍士後,又準備砍斷城門鉸鏈。
而外面塔都見此情景,立馬命令一萬騎兵向城門衝鋒。
唐周,周顯的部隊頓時亂作一團,紛紛涌向城門。
公子印見此情景大呼不妙,帶着王洪、王顯等三百軍丁開赴城門。洛安明則招呼其他人趁鉸鏈還沒有被砍斷快點關門。
不一會,在援軍的反攻下,僞裝的敵軍紛紛被殺死,城門也得以關上。一萬騎兵根本來不及衝入城中。
這正是塔都預先設定的計謀。
太險了!
可突然他想起外面似乎還有兩千人。
他們根本來不及入城。
憤怒的塔都改變了攻擊目標,指揮一萬騎兵對唐周、周顯發動攻擊。
那兩人自知沒有活路,便拼死抵抗。
很快,周顯被一員敵將一槍戳下馬,被亂馬踏成了爛泥。
唐周此時身邊還有兩百騎兵,在他們的簇擁下邊戰邊走,以求突圍。
而此時敵軍紛紛退開了一條路。
唐周大喜,招集軍馬準備突圍。
他看不到周圍的情景,但洛安明和公子印卻在城上看的清清楚楚。
他看到有大概一千騎兵,準備好了弓箭,已經瞄準了那兩百人。
萬箭齊發。。。。。。
唐周,並周圍兩百騎軍,淹沒在箭雨之中。
入城的,除了兩百多馬步軍,還有一千多百姓。
國恨家仇與此點燃。
那一萬軍射死唐周後,有拈弓搭箭,開始對幷州城開始拋射。
而城上也不甘示弱,組織火銃與弓弩與敵人對射。
夷賊弓箭手一人射出的箭普遍可以射出兩三百步遠。
但培養一個弓箭手的成本太過高昂,大戴軍更傾向於培養火銃手。
雖然火銃很貴,彈藥也一樣,但培養銃手卻很容易,只要前期有錢,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拉出一支大規模的部隊。
但那時的火銃射程不遠,只能到兩百五十多步。
一來二去,戴軍便吃虧了。
隨着敵軍的拋射,城頭上損失慘重,一下子就有一百多人負傷,更有三十多人當場死亡。
“損失慘重!”公子印看到眼前的慘景,不由地說。
但很快從後方就調來了大批火銃手,一陣亂打,敵軍好歹還是撤了回去。
七月二十九日的第一輪攻擊到此結束。
損失唐周、周顯兩員偏將,其部馬步軍一千七百五十六人,火銃手、弓弩手等三百四十六人,城頭上也損失一百三十二名步兵。總計兩千兩百三十四人。
以上都是直接陣亡將士的總數。而那些重傷病員,快死的那種還並沒有計算在內。再加上其餘負傷的損失戰鬥力,損失慘重。
這樣下去,幷州失守太快,反而對後面的戰局不利。
纔打了一輪,便損失了幷州所有軍隊的十分之一。
而敵軍損失估計還不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