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軍威

第二天,袁慰亭滿面春風的上了馬返回營裡,又對趙冠侯道:“金英這裡,現在還不能接她回去。她當年對我恩重如山,不能草草的接她回去,一定要大操大辦。可是現在……時間不合適,這裡面的利害,金英也都明白。等到觀操之後,才能把她迎娶過門。這段日子,金英還要住在這裡。安全上的事,我就交給你了,大家一家人,也不必避諱那麼多。金英有什麼需求,你就幫她去辦,若是銀錢不足,就去找糧臺。”

“大人放心,卑職定把夫人保護周全,不讓夫人受絲毫委屈。”

“我都說過了,叫姐夫。你昨晚上值了一晚上的宿,今天別忙着回營,好好補個覺。”

“姐夫……我護送您回營裡去。”

袁慰亭哈哈一笑“護送?小站是咱們的地盤,在這塊地面上,誰又能奈何的了我們?放心吧,不至於有什麼妨礙,你休息好,明天早點到營裡。”

趙冠侯一邊在軍營裡管着自己那一個馬軍哨,一邊還要保護着沈金英安全,連見蘇寒芝的次數都少了許多。直到秋意漸濃,終於有電旨到來,太后即將到小站,親自觀看新軍會操。

這次出京的只有太后以及部分大臣,天佑帝則與軍機們留在京裡監國。這也算是一個信號,與過去的撤簾不放權不同,這次是真的放手了。觀操之後,春秋日高,精力不濟的太后,即將徹底放手,任皇帝施展拳腳。

太后觀操,新軍扈從有責,兼之有之前強學會炮打太后未遂的案子,就更不敢疏忽大意。袁慰亭帶着手下,做着警戒以及接待的準備,趙冠侯則幾天沒有閤眼,帶着部下一遍又一遍的梳理着周邊,防範着可能出現的刺客。

好在經過前兩次事件後,小站附近戒備森嚴,外人想要混進來勢比登天,倒是沒什麼可疑人出沒。數日之後,慈喜太后的隊伍的前導,終於到了新農。被袁慰亭、趙冠侯視爲龍門的會操,終於開始了。

金國官員中,有不少人都觀過軍隊會操,從湘軍到淮軍,有什麼花樣也都看盡了。尤其太后觀操,除了例行的一次射擊演練外,不許開槍放炮,這種會操也就是走個過場,沒有什麼意思。不少人心裡都是存着糊弄的態度,只有即將接替王文召工作的韓榮,留意看着軍隊的面貌,爲自己將來接手的是什麼隊伍,做着評估。

他已經得了慶王的關照,知道袁慰亭是慶王的門路,而慶王與自己頗爲相得,按說是不該爲難他。更何況李連英也悄悄來幫着袁慰亭說過話,他不知道袁慰亭怎麼搭上的這條線,卻不得不給這位大總管面子。

既然有了關照,就不會對他太苛刻,但若是士兵太不堪用,他也要有所動作,進行裁汰。將來的武衛軍,總數數萬人,總要有個優勝劣汰,不能一概任用。袁慰亭是龍是蟲,就只看這一遭了。

鼓號聲響,並不是大金軍中常用的軍鼓,而是西洋的小鼓及銅管樂隊。隨後,就是一個胸甲騎兵方陣,出現在校場之上。一水是泰西進口的高頭駿馬,馬上騎兵盔甲鮮明,腰裡挎有戰刀,在陽光下,自泰西購買的精鋼胸甲閃爍着寒光。

四馬爲一行,馬蹄步伐半點不差,同起同落。慢步、快步、跑步、後退、過渡、半停止、推進、一連串複雜的隊形變化,人與馬融合成一體,在操場上演繹出優美的舞姿。

“洋……洋人?”韓榮心中,升起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兩個字:洋人。而轉眼看過去,同僚中,雖然沒人敢在太后面前失儀開口,可是臉上目瞪口呆的神態,證明他們與自己的想法一樣。這種隊伍,分明是隻有洋兵出操時纔有,幾時金兵也有這麼大的本領?

大金這些年辦洋務,與洋人多有往來,韓榮也曾跟六王一起看過洋人出操,印象中,就算是普通洋兵,也沒有這等整齊。大抵是那位阿爾比昂女天子生辰時,那支皇家衛隊,纔有這般高明手段。

他是知兵之人,自然看的出,就算是關外的馬隊,或者是當初那支令大金頭疼無比的捻匪,對上這種馬軍,也難堪一擊。即使只能練出這麼一隻馬隊,袁慰亭亦足以稱的上幹才。

只是他的念頭還沒轉完,第二支步隊,已經在馬隊之後走進來。黃龍旗迎風舒展,鼓號聲悠揚。士兵們身高胖瘦俱都相若,甚至就連面相,都有幾分相像。懷中皆抱步槍,甩臂擡腿,正步同起同落,軍靴落地聲鏗鏘有力,整齊劃一。

士兵們邊走,邊在軍樂的伴奏聲中高唱着行軍歌“爲子當盡孝,爲臣當盡忠。朝廷出利借洋債,不惜重餉來養兵。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爲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袁慰亭則在將臺上晃動着旗號,在旗號指引下,一個個步兵方陣,整齊的走向太后所在的觀禮臺,每當一隻部隊走到觀禮臺前時,士兵則停下歌聲,一起甩頭看向觀禮臺齊聲高喝“太后聖安!”

觀禮臺上,已經年近七十的慈喜太后坐於觀操臺正中,身着明黃旗袍,外罩玄緞坎肩,頭上梳着兩把頭,下綴明黃穗。在旗頭上,插着一隻極爲耀眼的雙頭瑪瑙簪。歲月的斧鑿,對於這個執掌金國權柄數十年的老婦人並無優待,在她的臉上已經看不到當年獨寵天地一家春時的痕跡。

雖然每天用心的化妝,使用大量的補品,但是她的衰老,依舊掩蓋不住的。只是那雙老眼依舊炯炯有神,證明身體的主人精神健旺,生機勃勃,比起無數同齡老人,不知要強出多少。

不管是與國同休的親王宗室,又或者是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在她面前全都要謹小慎微,不敢有絲毫大意。即使她已經足夠老了,卻依舊如同一隻沒有失去爪牙之利的猛虎,隨時可以將敵手撕成碎片。

她入宮時,金國的國事已衰,一生之中,更是經歷過無數顛沛流離。然而不管是跋扈的軍機大臣,還是手握兵權的疆臣大吏,最終都被她擺佈於股掌中,一一臣服。

雖然不懂軍事,但是畢竟也見過無數強軍雄師。不管是當年的曾文正、左季高,又或者是現在仍在軍機行走的章桐,都曾練出過號稱鐵軍的雄兵。所謂的會操,秋操,她也見的多了,這次來,也只是走個過場,讓外界看一下,自己身體仍然康健,不要因爲自己即將歸政而有什麼不該有的念頭。於觀操上興致缺缺,只是想着糊弄一陣就算了。

可是自從馬隊一出現,她的眼睛就猛的睜開了,古井無波的心,竟是動搖起來。以往從未有任何一支部隊,能給她這麼大的震撼,她心中竟是生起一個荒唐念頭:這真的是大金國的軍隊?

不管她的人生經歷多麼豐富,卻也敵不過時代差距。趙冠侯設計的閱兵方案是參考的他前世所在那個時代世界一等強國的閱兵儀式而來,縱然限於時間及物質條件,展示出的威風十中無一,也足以折服時人。饒是這位太后久經風浪,自詡泰山崩於前而不亂,此時,卻是已經忍不住睜大了眼睛。

聽着新軍齊聲頌聖之聲,她的臉上,微微有了一絲笑容。即使自己歸了政,人心也是在自己這裡,皇帝,你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呢。

她開始對軍操產生興趣,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並在內心裡做了比較,京師裡的武勝新隊,當年的神機營,他們出操自己都見過,可是沒見過有誰,有這種面貌。就是這隊伍走的如此整齊,京裡那些軍隊可就萬難做到。

那些馬隊身上的鎧甲,聽說是從泰西購進的,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陽光之下,光華閃閃,比起戲臺上的行頭還要順眼,這樣,纔有個兵的樣子。

馬隊、步隊隨後就是炮隊。一門門大炮,炮管黝黑,在日光下顯的格外威風。大小口徑輕重火炮,綿延一條長龍,足有數百門之書。看着那些火炮,慈喜的臉色卻又沉了下去,回頭叫道“連英,袁慰亭軍中,有這麼多的大炮?”

在她身後,一左一右侍立的,正是其身邊倚爲臂膀的兩名親信太監,大總管李連英、二總管崔玉貴。這兩人都是一身蟒袍,但是崔玉貴頭上所戴者爲藍翎,而李連英頭上所戴的,卻是一根雙眼花翎,足以證明在太后心中,終究是大總管重於二總管。

聽到招呼,李連英連忙上前施禮道:“老佛爺,這些都是砌末,跟咱暢音閣、頤樂殿那幾口井是一個意思。都是找人做的假招子,好看,沒用。嚇死袁慰亭,他也不敢在今天把真炮拉出來啊。再說,他手上也沒那麼多真傢伙,這就是爲了好看的,真東西絕沒有這麼整齊,也沒那麼順眼,數量更少的可憐。聽說一共也就三五門炮,給老佛爺看的話,他就丟人了,咱大金也不露臉。”

“我就說麼,他沒這個膽子。榮壽,你看看,這隊伍如何?”

她問的是身旁一名四十幾歲的中年女子,這女子乃是恭王的長女,後被太后加恩封爲固倫公主,繼以文宗嗣,賜乘黃轎,與太后的關係比親生骨肉更好。只是金國此時的公主格格,婚姻多不幸福,榮壽公主也未得免。

擇婿時,太后做主,將她許給了一個看上去不錯,但身體不怎麼好的駙馬,沒過幾年榮壽就守了寡。有了這份虧欠心理,太后對她就更是優容,是以連觀操,也帶着她一起出來。隨行的文武,都在稍遠的地方,能在太后身邊的,就只有這公主一人。

這位公主並非侍寵而驕,無所顧忌的狂妄之徒,相反素來謙和,謹小慎微,事關軍國大事,就更不敢多說一句話。聽到太后動問,連忙道:

“皇額娘,女兒不懂得軍事,可是不敢亂說。”

慈喜憐愛的責備了一句“這孩子。咱們娘兩個說話,又傳不到外面,就隨便說說,又有什麼可怕的。我也不懂得軍事,可是既然在這個位子上,哪怕不懂,也得裝出懂來的樣子。你要是說你不懂,下面的人,就敢糊弄你,欺負你不明白。皇帝眼看就要親政,你再見他時,考考他,看看他學沒學會裝樣子的本事,這個學不會,可是管不了這麼大的一個天下。”

“額娘見教的極是。女兒看來,這兵倒真是不錯的,方纔打靶的時候,那靶上的槍眼,比起武勝新隊,也差不了多少。”

“不是差不了多少,是強的多。”慈喜太后臉上並無表情,只有在她身邊的人,能從她的語氣裡聽出一絲得意

“這點小心眼,在我面前還差了點火候。他們是有心讓着武勝新隊,前面將靶子打的像蜂窩似的,卻故意有幾槍甩到了外頭,這是好槍手纔有的本事。承漪那個飯桶手下,只有與他一樣的飯桶,哪有這等人才。這袁慰亭帶兵是很有一手的,形若奔濤,立如直木,當真是強軍風範,你看,就連那‘掛麪’也那麼威風。”

這當口擡下過來的一個步兵方陣,走在前面的將領,是個鬚髮皆白的老將,一身官服整潔,步履堅實有力,儼然廉頗、黃忠一般的老輩英雄。

榮壽公主被慈喜太后逗的想笑卻又不敢笑出來,只好強行忍着“額娘,您說的是這老將薑桂題吧?沒想到,他這笑話連您都知道了。”

這名帶隊的老將,是新建陸軍步隊左翼翼長兼第一營統帶薑桂題,他雖然看上去威風,實際出身本是捻匪。文墨不通,連自己的名字都認不清楚。走在街上,見掛着招牌掛麪,以爲是有人拿他的官諱出來開玩笑,鬧了老大笑話,在宮裡都有所聞。

只是這支方陣步履堅實,法度森嚴,並沒有半點匪氣。就連薑桂題,也一派上將軍威風。若非熟悉內情之人,絕不會想到,此等威武的將軍,居然是盜賊出身。

慈喜太后又回頭招呼了李連英“連英,你看這隊伍眼熟不眼熟?”

“佛爺,奴才眼拙,沒看出來……”

“糊塗……你想想,這般整齊的人馬,就像刀裁斧剁似的,像不像當年八里橋的洋人……”

李連英這才恍然大悟般的點着頭“是了!這些兵若是穿上洋人的軍服,就與那洋兵一樣了。就連他們敲的鑼鼓經,都是洋樂……”

“那不叫鑼鼓經,那叫軍樂。當年,咱們的兵只要一聽到這樂聲,兩腿就軟。現如今,咱們終於也有這樣的兵了,祖宗有靈,蒼天有眼,我就算是死,也有臉去見大金列祖列宗了。”

慈喜一邊說着,一邊取了手絹擦着眼睛,似乎是想起了當年那場大火,以及離開人間的丈夫。曾幾何時,只當金國天威不在,泰西諸國註定要強於金國,卻總算等到了今天,大金也有一支這樣的強軍。若是當年有這等兵在,百年心血的園子,又怎麼會被人說燒就給燒了?

榮壽忙在旁安慰着“皇額娘,保重身體。這兵強馬壯,是一件高興的事,您可不該傷心。您看這隊伍,都是多壯啊,方纔那馬隊,那甲冑,把女兒的眼睛都快晃花了。那馬蹄子走的,都一般齊,可是沒見過這等好手段。有這等強兵在,是祖宗保佑,是您老人家用人得體,將來大金子民,都要念您的好處呢。”

“念我的好處就不必了,他們心裡不盼着我早點死,我就知足了。可是不管他們怎麼想,有了這等強兵,我總算是給皇帝留下點家底,省得他將來做不好事,怪我這個當孃的,沒給他留下什麼。”

慈喜轉頭朝李連英吩咐道:“告訴他們,停了操練,列陣等賞。我要好好的賞賞他們,還要親自去看看他們。要仔細看一看,我們大金未來的強兵是個什麼模樣。”

“佛爺……您可要保重身子。”榮壽連忙拉着慈喜的胳膊,卻被慈喜一把推開“沒事,我的身子結實着呢,別看你比我年輕,真要論身子骨,你還不如我呢。連英、玉貴扶着我下去看看。”

她一動,所有人就沒人敢留在觀禮臺上,全都跑了下來,在前面當着引馬。而新建陸軍的軍官則是在路上跪成兩行,口內一連喊着迎接太后。

趙冠侯雖然只有七品,但因爲有袁慰亭的安排,卻也有資格迎駕,且能跪在第一排,比起許多五六品的官員跪的還要靠前。

太后經過,並不允許擡頭,只能低頭看腳。見無數雙官靴之後,兩對官靴夾雜着一雙花盆底過去,便知道是太后路過,對於這位獨掌大權的老婦人,趙冠侯自知是結交不上的。腦子裡想的,卻是今天晚上,是不是可以告個假,回去看看寒芝。

可是就在這三人剛剛過去,一聲輕響,一支透體赤紅的雙頭瑪瑙簪就落在了趙冠侯面前。(。)

第四十二章 黃魚立功第八百零九章 拔牙去爪第六百四十一章 刀鋒凜冽(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鱷魚的軟腹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四十二章 黃魚立功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四十七章 只能看不能動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五十七章 分別第三百零五章 分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馮總統與孫元帥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維新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與發財(上)第六十二章 紅鸞喜(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四百零七章 鐵甲連環第一百七十章 劫火車第七百九十七章 逃亡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點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破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遍地開花第五百八十五章 慷慨的鐵勒朋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七百六十八章 臥薪嚐膽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二百三十九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七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識王五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二百一十八章掃地出門(下)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自投羅網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一百三十九章風起清萍第五百三十一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零三章 種瓜得瓜第二百二十五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下)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一百五十九章圍園之謀第五十章 贖指(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六百六十章 人鬼記(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酬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帝王夢(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七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託付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易撫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五百一十章 逍遙津第六百三十八章 焦土(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章桐的把柄第二百四十九章 初戰鐵勒(三)第一百一十七章新年與希望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七百七十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二十七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章 血夜(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二百九十五章 掘坑待虎(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六十三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四百六十章 退路
第四十二章 黃魚立功第八百零九章 拔牙去爪第六百四十一章 刀鋒凜冽(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鱷魚的軟腹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三百一十五章 聯姻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四十二章 黃魚立功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四十七章 只能看不能動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功成身退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五十七章 分別第三百零五章 分裂第七百三十八章 馮總統與孫元帥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維新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博徒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與發財(上)第六十二章 紅鸞喜(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四百零七章 鐵甲連環第一百七十章 劫火車第七百九十七章 逃亡者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點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破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遍地開花第五百八十五章 慷慨的鐵勒朋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七百六十八章 臥薪嚐膽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八百零六章 破敵第二百三十九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七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識王五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二百一十八章掃地出門(下)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自投羅網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一百三十九章風起清萍第五百三十一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零三章 種瓜得瓜第二百二十五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下)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一百五十九章圍園之謀第五十章 贖指(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欲先取之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六百六十章 人鬼記(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因果(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酬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帝王夢(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零一章 皇袍加身第七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託付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易撫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五百一十章 逍遙津第六百三十八章 焦土(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章桐的把柄第二百四十九章 初戰鐵勒(三)第一百一十七章新年與希望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七百七十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二十七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章 血夜(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二百九十五章 掘坑待虎(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位一體第五百六十三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四百六十章 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