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

袁慰亭自二十九進京,只和十格格吃了頓飯,其他時間,全都待在法華寺裡足不出戶,既不去拜客,也不怎麼見外人,只守着那本《拿破崙傳》在翻閱。趙冠侯心知,這是袁慰亭對於目前京城局勢觀察不明,不敢隨意的參與進去,生怕一步踏錯,就萬劫不復。

慶王那裡,第一不適合去,第二也問不出什麼有用的,至於皮硝李,這個時候他怕是根本不會出皇宮,也就不必去找麻煩。暫時搞不清勝負,也就不好下注,是以現在的袁,還是想着坐壁上觀的打算,自然要謹慎爲上。

趙冠侯陪了十格格一天,晚上的時候,又到陝西巷坐了一坐,楊翠玉消息靈通,要知道自己過門不入,心裡難免不歡喜。兩人見面,自是情熱,楊翠玉溫情若水,與十格格的天家貴胄又自不同。

只是她未曾留客,倒不可真個一飛沖天,只是討了些口上的胭脂來吃。到了七月三十,趙冠侯自己也不再出門,只安心做個侍衛,在門上垮刀侍立。等到天色將晚的時候,知客僧送來了名刺,並非求見袁慰亭,卻是來拜他的。

見貼子上龍飛鳳舞的寫着王正誼三字,不由就想起了那位一等一的好漢,和他那口厚背闊刃刀。袁慰亭得知是個京城裡俠林中的人物,倒不曾重視,只說了一句“既然是來拜你的,那便見一見,也是無妨。我這裡有那幾個人,也就夠了,你只管去。”

見面的地方,依舊是糖房衚衕的大酒缸,與上次相比,這裡顯的更爲熱鬧,往來的人似乎多了不少。王五身高體健,加上那把大刀,極是好認,很快就找到了人。只見與他同席的,依舊是大金四公子之一,如今則身列四京卿的譚壯飛譚大公子。

趙冠侯很是和善,見面先賠笑臉

“王五爺、譚大公子,你們二位怎麼有閒,邀我吃酒?這吃熊掌的日子,好象還沒到,咱倒是能吃點冰碗,聊以解暑。”

王五將一隻酒碗遞過去“要吃冰碗得去會賢堂,在這,咱就是海淀的蓮花白。來,我敬你一碗。”

“謝五爺!”

譚壯飛也舉起了手中的酒碗,三人的碗在空中碰了一下,各自喝了一大口,趙冠侯又朝譚壯飛道:“大公子,我倒要向您說聲恭喜。上次咱們見面時,您是知府候補,現在卻已經實授軍機章京。萬歲有旨,不經軍機處,而直接由四位章京承旨,於京城之內,提起四京卿,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三月之內,電旨過百,內中大半,想必出自仁兄手筆,他日前途不可限量,我這裡倒是要提前說一聲,指日高升。”

“趙賢弟,你客氣了。章京也好,候補知府也好,只要是爲朝廷出力,就沒什麼區別。我明白你話裡的意思,是不是覺得,電旨,太急了一些。”

“此乃國家大政,冠侯不敢妄議。”他用手指了指莫談國事的告白,譚壯飛卻一笑

“這是掌櫃的忘了撕了,待會讓殿臣把它撕下來就好。萬歲變法之始,就明發上諭,凡金國之事,金國之民皆可議,人人都可將自己所想具本上奏,直達天聽,這莫談國事的話,就不用提了。你或許嫌我們太快,但是我卻嫌我們太慢。咱們已經被世界其他國家甩的太遠,如果不走快一點,又怎麼追的上呢?其他的國家,或許可以慢慢來,但是於我國而言,就必須快,否則,永遠也追不上他們。”

“譚大爺說的有道理,只是這麼個快法,我怕是難免有所疏漏,造成些無辜之人,成爲變法的犧牲品。不提別人,就說令尊,他老人家並未有過,結果就因爲裁撤冗官,就被革了巡撫之職,這似乎有些不公平。”

王五笑了笑“趙老弟,這國家的大事我是不懂的,不過要說這裁官的事,我倒是知道一些。你看,這大酒缸裡是不是比過去熱鬧了?我跟你說,這裡面有不少人,就是當初幾個衙門裡的堂官、司官。當初吃飯,不是玉華臺就是東興樓,再不就是慶和堂啊,會賢堂這類的地方。現在一下沒了官身,就只好到這裡來吃了。這些衙門要我說,早該撤了。四九城的老戶誰不知道,太醫院的藥方,武備庫的刀槍,光祿寺的茶湯,這都是有名的不中用。留着那衙門,除了耗費錢糧,也沒什麼用,裁了以後,倒是能省不少開支。”

譚壯飛也道:“不錯,家父與張香帥督撫同城,名爲共治,實爲應聲蟲。家父居武昌城北,香帥居城南,遇有大事,家父總要坐轎子過去,問一問香帥的意思。武昌城裡有一座蛇山,把整個城分成兩半,每去一次,就要翻一次蛇山,箇中辛苦一言難盡。這樣的巡撫,不撤又有何用?不是督撫爭權,就是空置冗官,與其這樣,還不如撤了乾淨。”

“那女真人的旗餉?”

“他們本來就該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不能指望着鐵桿莊稼。正是因爲有旗餉,他們纔不事生產,不思進取,盤鷹架犬,無事生非,於國一無用處。原本不讓他們勞作,是希望其專心爲兵,可是如今一有戰事,便用新軍,旗人已不能臨陣,爲什麼還要養活他們。我知道,我們的一些措施,看上去可能激烈了些,下面的人,可能會覺得很艱難。但是他們不管多難,卻也沒有萬歲難,也沒有國家難,難關在前,每個人都要辛苦,他們只是其中之一。”

譚壯飛放下酒碗,一臉鄭重的對趙冠侯道:“前者迎接普魯士親王一事中,賢弟與長素先生有些誤會。這其實是極小的小事,長素先生不會介懷,你我兩家,也沒必要記在心裡。這次,袁大人進京,萬歲召見,必有重用。賢弟既與袁大人同行,必是心腹愛將,望你一定要爲國家着想,不可耽於私怨,因私廢公……”

王五也點點頭“冠侯,上次的事,我若是在京裡,絕對不會鬧成那樣子。我後來去找過打行的人,他們也向我保證過,絕對不會再犯。保國會當時的人很雜,難免有些人糊塗,做了些蠢事,你不要記在心裡。男子漢大丈夫,心胸寬廣,不要被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亂了方寸。眼下,正是個極好的時機,像你這種有本事的人,大展宏圖的時候到了。”

譚壯飛點點頭“萬歲開懋勤殿,就是爲了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扶桑前相伊藤博文,雖然是洋人,但只要願意爲我們出力,一樣可以參加到我們之中。而冠侯你,也一樣可以擔任顧問,參與國事,卻比做一個武夫,於國更有用處。朝廷過去用人,只講出身,不講才幹。見面之後,先敘科甲,後敘年資,只比八股制藝,大卷子功夫,於國家而言,又有什麼好處。”

他用眼睛掃視了一下大酒缸“若是這裡的人,都可以暢所欲言,直言時弊,我大金又何愁不強?不論是修鐵路,還是辦商業,都是於國於民,有利無害之事,我想冠侯也不會反對。你能說一口流利的洋文,能與各國公使相談甚歡,足見是個眼界開闊之人,絕不是那些抱殘守缺的舊黨。當初的與保國會的糾葛誤會,不該成爲我們之間的障礙,”

趙冠侯未置可否,只是笑着喝了口酒“譚爺,我雖然懂些洋話,也能跟洋人聊上幾句,但是終歸是個混混出身,跑江湖走碼頭,眼皮子淺的很。論見識,卻是不能和你們這幾位讀書人相比的。你說的那些事,確實聽上去很好,但是我有個疑問,錢從哪來?不管是修鐵路,還是開礦,又或者購買機器,興辦實業,都需要資金。如果借洋債,就少不了洋人的干預,何況我們又以何爲抵押?別忘了,馬關的款,我們還沒賠完,按現在的電諭,我看起碼得需要幾萬萬的款子,纔有可能把那些事做好。而朝廷,又哪裡拿的出那麼多錢。”

譚壯飛搖搖頭“這事我已經想過了,辦大事,當然就要花錢,雖然大金手裡沒有,但是洋人手裡有。我大金江山萬里,除南七北六之外,疆、藏,乃至柔然,於我何用?這些省份,皆有數萬裡之大,我之力終不能守,徒爲我之累贅。既要派兵費餉,又要災年賑濟,還不如賣與列強。其所賣之值,怕不能抵幾十萬萬兩白銀?而其中一部分,可以用來支付給洋人,以這部分款,換取他們廢除不平等條約,另作爲兵費,僱傭洋人保護我大金國土。洋人得了土地,又不用支付那麼多現款,斷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剩下的部分,也不必都要現錢。洋船、洋藥、鐵路之鋼條、木板、洋槍、洋炮乃至應用之一切機器,都可以抵充。剩下的錢可以廣興學校,無一鄉一村不有學校;大開議院,有一官一邑即有議院……”

王五聽他說的興起,卻有些發愣,這些話,以往譚壯飛與他所提及亦不多,於王五而言,今天也是第一遭聽到這個構思。頗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半晌之後,才猶豫道:“賣……賣國?大公子,你的酒是不是多了?”

“五哥,你當我醉了?”譚壯飛哈哈一笑,卻將碗裡的酒一飲而盡,當真拿出了四大公子的豪態

“這點酒還差的遠,根本放不倒我譚某。五哥,我說的是真心話,你當那些地方是國土,在我看來,卻算不上。只要我漢地諸省不失,那些地方,失於我何損,得於我何益?再說,今天阿爾比昂人可以在長江巡遊,卡佩人租借廣州,普魯士人佔膠州,鐵勒人虎視關外。現在賣出去,好歹可以得一筆款,並可以獲取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富國強兵,他日兵勢強盛,失去的東西,都可以收回來。若是還這樣渾渾噩噩,等到洋人來瓜分我們的時候,那些國土只能拱手相送,什麼也得不到了。”

趙冠侯道:“譚大爺心憂國事,這一點,是小弟很佩服的。有您這樣的賢良輔佐,又哪怕變法不成?但不知,我一個粗人,又能做些什麼?”

王五道:“冠侯,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們是真心拿你當個朋友,你不該拿這種片湯話來敷衍。袁大人帶你進京,證明你是他的心腹,若是在他猶豫不決時,你在旁說一句話,就可以一錘定音。王某不懂得太多道理,但是也聽人說過,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你可要想着,自己是金國人,是萬歲的臣子,做事,要講一顆良心啊。”

譚壯飛也道:“我也是這個意思,袁大人倚你爲臂膀,你也該爲袁大人謀,同時爲國家社稷謀,爲萬歲出力。”

“二位,這就是把我看小了不是?”趙冠侯神色一正,將酒碗舉了起來,“趙某不才,也是個七尺男兒,自然知道爲國出力,爲朝廷盡忠的道理。只要是爲着朝廷好,便是粉身碎骨的事,我也肯做,何況是說幾句話。你們又何必把我單獨請出來,說這些事?小看人了!”

三人的酒碗再次撞到一起,這次用的力量有些大,酒漿灑的四處都是,只是王五、譚壯飛兩人心裡,都十分高興。既然能說服趙冠侯,想必說服袁慰亭,就大有希望。

等到三人離開大酒缸,趙冠侯自去法華寺站班,王五則與譚壯飛兩人回了會館。會館內,畢永年早已經候在那裡,在他身後,還有幾條大漢,看相貌也極爲剽悍,只看身形,就知道是精通格鬥的練家。

譚壯飛雖然酒喝了不少,但是神智並不糊塗,看看幾人,隨後問道:“其他人呢,可曾被發現了?”

“大公子放心,大家都是久走江湖的,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關係。只要糧餉足,藏個十天半個月都沒問題,保證不會被官府查到根腳。現在的問題,就是得和官府比快了。”

畢永年面色沉重,“楊叔喬帶出了天子的衣帶詔,似乎情形很不妙啊。萬歲說自己的位子都已經不保,看來老妖婦和韓榮他們,是要篡位了。若是咱們動手晚了,怕是一切就都完了。可是我方纔到頤和園外面轉了轉,發現帶槍的人比以往還多,武勝新隊的兵,也調過去不少。他們手裡有洋人的快槍,警戒又嚴,一兩個人摸進去還湊合,但是大張旗鼓的殺進去很麻煩。”

“所以我們要用袁慰亭!”譚壯飛斬釘截鐵的表示“他手下那一萬人,只要能有五千人進京圍園,就足以解決掉那些護園子的衛隊。”

“那袁慰亭到底靠不靠的住,要不要我們……”畢永年做個手勢,卻被譚壯飛阻止了“你們殺了他,又有誰來指揮軍隊?那不是上趕着把兵權交了出去?此事不可魯莽,反正明天萬歲要接見袁某,一切等到陛見之後,就知分曉。他若是不肯爲萬歲所用,不用畢大俠,譚某就先取了他的首級。”

說話間,譚壯飛手扣腰間,下一刻,那柄龍泉軟劍,就出現在手中,如同一條飛龍,即將掙脫譚壯飛的手,直衝九霄。(。)

第七十章 苦肉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三章 紅粉佳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九十九章 阿九(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加藤的決斷(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謀害忠良(上)第三百六十章 鐵勒低頭第十二章 有事登門(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九十三章 初入京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跨江擊江寧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四百一十八章 脫難第四百一十一章 鐵肩擔道義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四百章 阿九(下)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明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情最是晚涼天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六十章 被迫低頭(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三百九十章 鳳貌雞膽第二百八十章 簾眷優隆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四百八十章 猛虎下山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七百七十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三十六章 當指(下)第五百零二章 香堂(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陷害忠良(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四百零四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利兼收第二百一十五章 良言難勸(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去不返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八十七章一曲鍾情(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八十四章 遠大前程第三百三十八章 八角臺(上)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六十五章 各奔前程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六百四十三章 勸降(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后病危第一百五十八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九十六章 掘坑待虎(三)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覆沒第五十二章 得理不饒人(下)第四百零五章 泰山將崩第六百四十九章 氣吞萬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與發財(上)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五丈原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復青島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樹大招風第五十八章 海底撈金印(上)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七十九章 被擒第一百九十六章 神擋殺神(下)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一百九十章 定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三百章 櫻之殤(下)第四百五十章 槍聲(下)
第七十章 苦肉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三章 紅粉佳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九十九章 阿九(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加藤的決斷(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玉美人(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比黃花瘦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四百六十八章新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謀害忠良(上)第三百六十章 鐵勒低頭第十二章 有事登門(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九十三章 初入京城第四百八十三章 跨江擊江寧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四百一十八章 脫難第四百一十一章 鐵肩擔道義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四百章 阿九(下)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明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三百五十章 豈曰無衣(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第六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情最是晚涼天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六十章 被迫低頭(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三百九十章 鳳貌雞膽第二百八十章 簾眷優隆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四百八十章 猛虎下山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七百七十章 不知有漢 不論魏晉(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五百零七章 藩籬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三十六章 當指(下)第五百零二章 香堂(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陷害忠良(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元帥之威(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佈陣第四百零四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鬥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名利兼收第二百一十五章 良言難勸(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去不返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八十七章一曲鍾情(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八十四章 遠大前程第三百三十八章 八角臺(上)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六十五章 各奔前程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六百四十三章 勸降(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后病危第一百五十八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九十六章 掘坑待虎(三)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覆沒第五十二章 得理不饒人(下)第四百零五章 泰山將崩第六百四十九章 氣吞萬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與發財(上)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七百五十六章 五丈原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復青島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樹大招風第五十八章 海底撈金印(上)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七十九章 被擒第一百九十六章 神擋殺神(下)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一百九十章 定情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三百章 櫻之殤(下)第四百五十章 槍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