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改道(上)

幾家歡喜幾家愁,大勝之時,全城歡樂,輔國公承瀾與已革貝勒承濂二人,卻坐困愁城,面上毫無喜色。以堂堂親貴身份,只分得了一個小店房的跨院,食水兩缺,處境不問可知。承瀾道:“今天去城樓觀獻俘,老佛爺只帶了萬歲,沒帶大阿哥,這……不是好兆頭。”

“話是不錯,可是這事……也真說不上怪誰。”承濂嘆了口氣“你說好好的,你府上的包衣,怎麼就成了鐵勒人的俘虜?現在外面有謊信,說洋兵找到老佛爺的車駕,就是你府上奴才給帶的路,這消息要是坐實,咱們可怎麼活?”

承瀾極不服氣地道:“這怎麼能怪我?那奴才被洋人抓了,我也不知道啊。老佛爺在那輛車的消息,是大阿哥說的,我也是嘴快,誰知道那奴才敢告訴洋人?不過不管怎麼說,咱也是親宗,她還能因爲這沒憑沒據的事,把咱處置了不成?我是不信這個邪。你別忘了,下面她是要去山西的,毓佐臣的差事,是咱保舉的,到了山西,就到了咱自己的天下。有毓賢給咱關照着,老佛爺不會把咱們怎麼樣,咱們弟兄該怎麼着,還是怎麼着,不會出什麼閃失。”

承濂不像他這麼樂觀,可是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想,只好長嘆一口氣,將頭朝山牆上一靠“聽天由命吧。愛怎麼着,就怎麼着,我是想開了,舒坦一天算一天,只要大阿哥還在,她就不會把咱們太爲難。若是大阿哥都廢了,咱就算再怎麼規矩,也落不了好。”

韓榮回到家裡,聽了自己夫人與女兒的話,眉頭微微皺起來“這幫該死的洋鬼子,居然對親貴宗室,也下毒手,當真是歹毒的很了。早晚有一天,要報了這個仇。慶官的身子骨怎麼樣了?”

他的獨生子韓慶膽子小,路上聽得槍炮聲,已經受了驚嚇。夜裡哥薩克偷襲,槍聲喊殺身聲就在身邊,把他嚇的暈厥過去,醒來以後幾次昏迷,情形很差。他夫人道:

“地方上,開始不怎麼樂意派人來給看,可是進城獻俘之後,卻又重新選了大夫過來。用了針,下了藥,倒是見好,可是郎中也說了,自己的手段有限,怕不能痊癒。”

福姐兒道:“阿瑪,女兒聽說,山東有個很有名的西醫,叫屈庭桂,不知道他跟沒跟來?如果他在的話,弟弟的病就不算什麼。”

“屈庭桂?這人的名字我也聽過,可惜,他不曾來。不過……你倒是提醒了我,我這就得去遞牌子,跟老佛爺那面奏。”

府衙後堂裡,小德張被慈喜宣去,正講着兩日大戰的過往。他是昇平戲署出身,有深厚的演出功底,人也很機靈,說起戰事來繪聲繪色,如同先生說書,讓慈喜與天佑帝都聽了入了神。

“那幫哥薩克啊,一衝鋒的時候就喊烏拉,具體是什麼意思,奴才可不知道。就是這麼個喊法,然後就那麼衝上來。一水的黑披風,黑軍裝,就像塊黑雲彩似的就過來。人也高,馬也快,太原的勇營上去,沒多大功夫就讓人打散了。後軍、練軍的兵也是,跟他們撞上,就像豆腐塊似的,一碰就碎。”

慈喜哼了一聲“聽聽,這就是一幫子好兵。養活他們,纔是浪費了朝廷的錢糧,有這麼多錢糧,還不如養幾條狗,都知道看家護院。”

天佑帝道:“那打贏這些洋人,就都是武衛右軍的功勞?”

“這……奴才可不敢這麼說。打贏洋人,是祖宗的保佑,是老佛爺和萬歲爺您的洪福護着,要不然,單憑武衛右軍,奴才看也是打不贏。”

慈喜道:“小德張,別說這沒用的。要是這洪福這麼管用,那怎麼山西的勇營就這麼敗了?還是人家武衛右軍自己能打,你再說說,怎麼還有鋼人鐵馬?這不是咱老祖宗的鐵浮屠?”

“老佛爺,那是不是鐵浮屠,奴才是不明白,不過是真有鐵馬鐵人。奴才親眼得見。人身上穿的跟鐵坨子似的,騎着馬舉着兩人多長的大槍,朝着咱們就衝過來。就聽那馬蹄子踩地的聲音,不怕老佛爺笑話,奴才的腿都軟了,連道都走不動。要是那玩意衝奴才來,奴才除了抱着腦袋喊媽以外,什麼招都沒有。這些個甲啊,馬啊,有的被繳獲了。您可以讓人送來,您看一看。奴才想,不如挑選一些身強力壯的,穿戴上這身,在外面給您站門,讓外人一看,這也是個威風體面。”

“你這辦法很好,就該這麼辦。回頭吩咐下去,讓趙冠侯選二十人,穿鐵甲輪流值班,讓各地來的官員看看,咱是繳獲的洋人的鎧甲,給咱大金國站班。誰要是說朝廷不行了,就得先看看這個。”

天佑帝恨袁慰亭入骨,自然不希望其武衛右軍得勢,但是形勢比人強,聽小德張的講述,整場戰鬥,完全是武衛右軍的獨角戲。而從自己經歷的情形來看,各路兵馬確實不堪一擊,想要有所作爲,能依靠的軍事力量,就只剩了武衛軍這一支人馬。

等到小德張退出去,他向慈喜問道:“親爸爸,剛子良殉國,這該如何議恤?”

“隨便吧,反正他這典恤也留不住,就是走個過場。洋人不會放過他,現在人死不結仇,可是將來追蔭奪恤,是必然之事。所以怎麼撫卹都不爲過,可怎麼撫卹,也都留不住。比起死人,我們得關心活人。這活的人怎麼賞,纔是你該想的事。”

剛烈之死,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替兩宮擋刀,以身代主。結果死後居然如此涼薄的對待,讓天佑帝心內一陣發寒,看來母親依舊是那個冷血而又強勢的老婦人,並未因身處逆境而有所改善。

至於封賞趙冠侯,他自然沒什麼興趣,可是得罪太后,也沒有這個膽量。他猶豫一下,試探道:“親爸爸,您是說要賞趙冠侯?諳達那裡,已經去辦了。”

“他那是賞東西,這種功勞,是賞東西就行的?他歲數小,這是個短處,可是功勞在這,若是救駕之功,如此草率的賞賜,將來,就別指望還有人爲你出力報效。這個道理要是鬧不明白,你吃虧的時候,還在後頭呢。賞戴頭品頂戴,賜號果勇巴圖魯,世襲騎都尉,另給他的一標人馬頒賞銀五萬兩,以做犒賞。銀子,就從各省報解餉銀裡出。”

她看看門外,目光變的冰冷起來。“從哥薩克騎兵那裡抓到了一個輔國公家的包衣,這事你也知道了,你覺得,要是沒有趙冠侯,沒有袁慰亭,沒有武衛右軍,咱娘兩個現在還能坐在這說話麼?你心裡不忘那點舊日的過節,我也都知道,可是你不忘,也得忘。你可別想着一手摺了咱大金最後一根頂樑柱,我是不會答應的。”

“兒子不敢,親爸爸只管吩咐,兒子一概照做。”天佑帝斗膽進言,立遭駁斥,心知慈喜的傾向性已經很明顯,自己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現在只能看着武衛右軍一家獨大,自己這個皇帝,都不能制衡了。

就在這時,李連英進來遞了牌子,慈喜立刻叫起。她是與韓榮的獨對,並未讓天子參與,見面之後,先問了慶官的病情,隨後韓榮奏道;“老佛爺,武衛右軍打的很好,可是其他各軍,打的都不成話。好多散兵遊勇,不敢與洋人交戰,遇敵即潰,現在又不肯回歸建制,在鄉間劫掠百姓,荼毒生民,有演變成流寇的趨勢。”

“讓趙冠侯帶人去殺。這個權力我已經給他了,就不用多想。不管是誰的兵,不管是誰的門路,既然是亂軍,就可以殺。這幫廢物,除了吃糧拿餉,什麼用都頂不上,我也不想再養這些廢人,全都砍了,也讓其他各軍長點記性。”

“奴才遵旨。另外,奴才還有一件事,要對太后奏明,咱們的路線,臣以爲不妥。”

“不妥?不妥在何處?”

慈喜對於韓榮絕對信任,不會相信他會做出任何背叛自己的事情,像是更改路線這種提議雖然有些出人意料,但她沒選擇發火,而是讓韓榮先說明自己的理由。

韓榮小心回奏道:“老佛爺,咱們原想是巡幸西安,可是如今怕是不大好。一來,當時咱們定計時,身邊有董五星和他的後軍。現在董五星死了,後軍被殺了很多,一部分人逃回家鄉。這些人本就是被招安的強盜,沒了董五星束縛,沒了管束,回鄉之後復又爲寇。關中之地,本就有刀客橫行,加上這些流寇兵匪,地面已經不再太平。而且陝西民窮地薄,財力凋敝,糧餉還賴鄰省救濟,支應皇差十分吃力,官吏催逼,只怕民變又起,到時兩宮不安,臣等就是死罪。”

慈喜點着頭“你說的我也想過,確實有這個顧慮,不過可以派其他人整頓後軍,總不至於死了董五星,關中地面就沒法收拾了。這個道理,我倒先記下,你且說說看,還有什麼理由。”

韓榮壓低了一些聲音“另一個原因,就出在毓賢身上。此人在山西的行爲很不端,他本就是個酷吏,又與洋人爲仇,到了山西之後,變本加厲,殺戮洋人無辜,手段特以殘忍野蠻。乃至用燒紅鐵棍,刺入洋人孕婦身下,這已不是爲了殺人,而只是爲了逞兇。洋人此次興師,絕對不會容他,必會發兵去攻打山西,若是再遇到昨天那樣的戰事……奴才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再者,端邸乃是毓賢的舉主,給哥薩克騎兵指路的,則是瀾公的包衣。”

他這話一說,卻正點中慈喜心病。承瀾家的包衣給哥薩克帶路,引領他們追殺鸞駕的事,固然可說是奴僕的個人行爲,但也可以看成是其有意刺殺聖駕,給大阿哥登基掃清障礙。這兩者之間具體哪個是真相,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慈喜心裡,已經對這一兄一弟,以及與他們親近的莊王承勳恨之入骨。只是現在時機不到,還不到發落他們的時候,隱而未發而已。

進入山西之後,就是毓賢的地盤,山西一省兵力,都受其節制。端王雖死,大阿哥還在,端王的一兄一弟也在,如果這些人聯手兵諫逼宮,倒是不可不防的一件大變故。

她點點頭“我想,毓佐臣還不敢做出什麼神佛不容的事來。再說,他就算想要做,我們手上有武衛右軍,還怕他不成?就他的豆腐兵,我看來了也是送死。”

“老佛爺聖明。這武衛右軍對抗山西的兵,自是綽綽有餘,可是既要他們防範洋兵追擊,又要防範山西兵,就成了腹背受敵。既要防友,又要退敵,實在是太爲難了些。再說,毓佐臣是山西的巡撫,他只要在糧餉上想一想辦法,拖延一二,這右軍的日子,就難過了。”

“可如果不去陝西,我們又到哪去?”

韓榮道:“這支新到勤王之師帶着報紙,奴才看到了他們帶的一份萬國公報,上面有聯軍元帥瓦德西的一句承諾。說普魯士百姓在山東境內始終得到保護,毫無危險,普魯士皇帝甚爲感激。又因爲山東境內並無飛虎團出沒,因此普魯士軍隊絕不會入境剿匪,兩不相犯。”

慈喜聞聽就知,韓榮的意見,是避禍山東。從武衛右軍的戰鬥力看,山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山東的洋人很多,且又守着阿、普兩國的領事,這又是讓她不放心的地方。當初之所以選擇陝西,就是圖那裡沒有領事館,且由山西接濟糧餉方便。山西表裡山河,地形易守難攻,退到陝西,敵人追不過去。

再者,陝西巡撫鹿傳霖(本位面時空應爲端方,架空,所以端老四滾粗了。)乃是韓榮岳父的門生,與他的關係比袁慰亭要近的多,到陝西巡幸,於韓榮的利益遠大於去山東。是以他站出來反對這一點,倒是讓慈喜很爲意外,考慮的也比較認真。

“山東有很多洋人。還有領事館,我可不想跟那些洋人交涉。”

“這一點奴才也想過,不過洋人已經答應兩不相爭,就不會食言。只要我們不向洋人進兵,洋人就不會來騷擾兩宮。而且山東是阿、普兩國勢力範圍,沒有他們同意,其他國家絕不能進入山東,否則就成了與這兩國啓釁。老佛爺在山東,也可以遙制京城,這交涉的事,也就不至於讓慶邸和章少荃一手遮天。該怎麼談,怎麼定條件,老佛爺可以做主。若是到了陝西,鹿翁是舊派人物,陝西的電報不發達,想要約束和談,恐怕就很難了。”

慈喜思考了一陣“你先下去,這事事關重大,我想想再說。”

韓榮是她的心腹,她不會懷疑其進言的真實性,而內憂外患的考慮,也讓她不得不重新權衡一下去陝西的得失。但是,該當如何決斷,她也拿不定主意,最終的決定,還是要問計於李連英。(。)

第六章求醫第一百二十三章 桃花債第一百七十章 劫火車第一百三十章 談判(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東陵大盜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逃亡者第三百八十八章 穩定根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星齊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槍聲(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招商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九十一章 奇襲松江第七百七十六章 岳父威武第五百一十二章 鮮血共合第三百零六章 定約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二百二十六章 入股四恆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復青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保舉第三百二十六章 遼東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破網第一百九十四章 急行軍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純潔的交易(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掘金第七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五百七十八章 送行第六百零七章 交易與合作(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八十章 開殺戒(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華縣第七百二十四章 府院相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七百六十六章 炮轟第七百八十二章 不瘋魔不成佛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六十八章 臥薪嚐膽第五百九十三章 遊子還鄉第七十九章 被擒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八十四章 遠大前程第二百二十八章 保存實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追擊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五百三十章 狼蹤第七章回家第八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九十八章 密約(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百二十八章 目標瓜廖爾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三百七十四章 趙冠侯的時代第五百零三章 敲山震虎第四百零六章 衆人皆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授人以漁第一百七十八章拜山(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都統衙門(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七百零一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上)第四百六十章 退路第一百零七章 喬遷第二百八十三章 純潔的交易(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時已到(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國殤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三百四十九章 來自塞上的威脅第一百八十七章 易撫
第六章求醫第一百二十三章 桃花債第一百七十章 劫火車第一百三十章 談判(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東陵大盜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求生之路(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逃亡者第三百八十八章 穩定根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倒戈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非戰場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星齊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槍聲(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招商第六百三十二章 扶桑出陣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四百九十一章 奇襲松江第七百七十六章 岳父威武第五百一十二章 鮮血共合第三百零六章 定約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二百二十六章 入股四恆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復青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保舉第三百二十六章 遼東行第五百三十九章 破網第一百九十四章 急行軍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雨亭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純潔的交易(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掘金第七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四百七十一章 拉攏第五百七十八章 送行第六百零七章 交易與合作(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斬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八十章 開殺戒(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寶衣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華縣第七百二十四章 府院相爭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飲血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八十五章生日宴會第七百六十六章 炮轟第七百八十二章 不瘋魔不成佛第六百八十二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六十八章 臥薪嚐膽第五百九十三章 遊子還鄉第七十九章 被擒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八十四章 遠大前程第二百二十八章 保存實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追擊第六百九十三章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第一百五十六章再會壯飛第六百五十五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五百三十章 狼蹤第七章回家第八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九十八章 密約(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百二十八章 目標瓜廖爾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堂地獄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風骨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六百七十九章 投降第二百五十章 脫險第三百七十四章 趙冠侯的時代第五百零三章 敲山震虎第四百零六章 衆人皆醉第四百四十四章 授人以漁第一百七十八章拜山(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都統衙門(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七百零一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上)第四百六十章 退路第一百零七章 喬遷第二百八十三章 純潔的交易(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一百八十四章 吉時已到(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國殤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三百四十九章 來自塞上的威脅第一百八十七章 易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