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遊子還鄉

一如簡森所說,山東的財政雖然是負增長,但是好在這種慘淡的情況只發生了一年,虧損的總數還不大。名義上,趙冠侯還是兩江巡閱使,即便只是遙領兩江,依舊可以算做控有膏腴之地。

雖然兩江的賦稅,主要被馮玉璋等地方實鎮督軍掌握,趙冠侯這個巡閱所得不多,但有這個名分,就可以利用這個身份撈錢。不管是抽稅還是銀行經營,乃至趙冠侯及一干姨太太的生意,都有正策優惠,可以從這些地方吸血反哺山東。

再者,就是魯票可以在數個省份內,作爲信用貨幣使用,也爲山東緩解了不小的經濟壓力。與之相比,京裡的日子,反倒更爲艱難。

自共合以來,各省報解的京款,與前金時代相比,不增反減。其中原因,包括因爲戰爭及天災造成的地方收入下降,也包含地方自己的因素。

模範軍的編練,以及民政長一職的設立,嚴重刺激了地方各路實權督軍的神經,他們對抗的手段,就是擴軍。一省之內,除了鍾央給的編制,自己又開始組建省軍。軍隊一多,軍費開支自然就大,於是百姓的日子就更艱難,破產者越來越多。

這種惡性循環,導致地方財政日漸崩壞,從帳面上看,當然不會有錢上解京款。可是京裡應有的開銷,並不會因爲收入的減少而變少。五國大借款的高額利息,成了沉重包袱,讓帝國的財政,始終無法挺直腰桿呼吸。

關稅歸還洋債,鐵路也被抵押出去。兩個主要創收的機構,收入用來償還洋人債務及支付賠款,不但讓帝國的財政捉襟見肘,也導致工業上缺乏競爭力。外國商品傾銷,本國的工商業,都發展不起來。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已經很難滿足國家的需求。

當泰西人開始擔憂這個冬天格外寒冷時,中國方面,已經要爲凍死的屍體尋找埋骨之地。處於下游地位,就註定泰西經濟發達時,國家未必能享受到利益,當泰西的經濟衰退時,自己卻必定要喝下苦酒。

股票始終低迷,外貿又上不去,中國整體的財政情況,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雖然自白狼之亂以後,兩年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但是民生並沒有恢復,相反,倒是越發難以爲繼。

尤其是隨着各國緊縮銀根,借洋債已經不像前金時代那麼容易。國勢艱難這句話,於趙冠侯這個層面的官員看來,已經不是一句簡單的抒情,而是實打實的困難。

袁慰亭練兵起家,素來注重軍隊,也知部隊無餉的可怕後果,但是巧婦難爲無米炊。共合陸軍,乃至於昔日北洋六鎮的嫡系,也開始欠餉。自陸軍部下發的軍餉,開始拖延,即使撥發,也不足數。山東是靠着自己貼錢發餉,才能維持軍餉按時足量發放。

其他省份,大多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九關、甚至六關的現象屢有發生。京裡的官員,拖欠工資已經是常態,趙冠侯有山東財源,不在乎正俸收入。他的陸軍次長年薪,以及因爲勳章而應得的年薪獎金,從來就沒有領過。但是一些沒有他這種手段,缺乏經濟來源的軍人,已經不得不出賣勳章,換取生活資金。

爲了緩解壓力,中、交兩行印的鈔票開始大量增發,結局就是,在市面上,這些鈔票只能按七折使用,民間更多的時候,只願意接收印有總統聖像的銀元。由袁正府發行的公債,已經以六折發放,但是銷售形勢依舊非常糟糕。

在趙冠侯入陝作戰時,正元銀行主持發行公債,從中大賺了一筆。這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紅,其中甚至包括了袁系的大將以及袁家子弟。這些人忌憚於趙冠侯的力量和爲人,不敢明着伸手,但是暗裡,也通過人遞過話來,希望分一杯羹。

陳冷荷的性子,本是個極爲倔強,不肯服軟的。加上背後有趙冠侯及華比銀行支持,若是來了火性,可能誰的面子都不給,堅持鬥一鬥。但是在趙冠侯給她發了電報之後,她主動讓出了第二批公債的發行權,正元不再參與發行。

隨着公債發行的進展,證明了正元退出的正確。與第一批公債發行不同,第二批公債的發行,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經濟低迷,商人普遍不看好共合的償還能力,沒多少人願意認購。公債只能按六分發放,雖然那些發行人有關係,是先領公債後發,自己沒有虧本,可是也沒有獲取想象中的利潤。自己還在過程中,搭上了許多人情。如果是正元來做,可能責任,也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以陳冷荷的眼光看來,帝國的財政要想好轉,非得由專業人士負責,上下一心,各部門齊心協力,再加上莫大的運氣,纔有可能轉危爲安。可目前袁系的實際情況,這幾點條件是絕對達不到的,自然也就對整頓財政,失去信心。

目前泰西戰雲密佈,各國緊縮銀根,洋債借不到,就只好內部挖潛。如果是把簡森和陳冷荷請去協助財政,那多半是有借無回的局面。陳冷荷之前已經借過幾筆錢給共合,代價就是獲取了南方几條航線的經營權。

她對於袁家一門皆無好感,尤其袁三少爺袁良雲,一度還試圖追求杜小小,要知袁三公子是共合當下出名的紈絝加花花公子,杜小小落到他手裡,多半是人財兩空的結局。最後還是她出頭,擺長輩小舅媽的架子,才把杜小小護住,可兩下也算是傷了面子。

經濟不看好,交情談不到,想讓她繼續借錢,就是做夢。

簡森雖然與陳冷荷的爲人不盡相同,但是對袁家的看法上基本一致。尤其她所在意的還有另外一層,就是共合正府的機構,在她看來太過臃腫。爲了安撫各路山神土地,共合不得不設立大量的機構,養着無數毫無作用,空耗糧餉的官員及議員。

把錢借給共合正府,並不會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生產,只是用來支付軍餉和工資。這樣寅吃卯糧,早晚會形成巨大的壞帳。是以華比早在淮河疏浚工程完成後,就不再向共合正府借款。

藉着歡娛的當口,她半是戲弄,半是威脅的對趙冠侯道:“親愛的,我不管你和大太太或是大總統的交情有多好,總之,我不許你借出一塊錢去幫助鍾央財政。否則的話,我就終止與你的合作,即使你簽字,不會有一個子從帳上划走。”

“我明白,我的財政大臣。畢竟山東所有的經費調動,沒有你的簽字都是無效的,我又怎麼能揹着你,去做這件事呢?自家事自家知,山東眼下正是用錢的時候,我還恨不得讓別人給我錢,又怎麼會拿錢去救別人。冷荷,簡森,你們還記得打坍道勝那個賭局吧。到現在爲止,還有不少人對那次的賭局津津樂道。實際上,那個賭局是不公平的。我控制着一切,想贏,隨時可以贏。在不久的將來,我要進行另外一場賭局。在那場賭局中,我押上的,可能是我的全部,身家性命,乃至於名譽。如果失敗了,可能就要一無所有。如果贏了,也許也得不到什麼。總之那是一場對我不怎麼公平的賭局,我出身混混,大不了打回原形,輸贏無所謂。可是你們……不應該跟我冒這種風險……”

話音未落,左右兩邊,各自捱了一記狠的。陳冷荷柔聲道:“你再這麼說我就生氣了。我們既然已經做了夫妻,就要同生共死。不管前途是什麼,我都會陪在你身邊,你需要多少籌碼,我就爲你籌措到多少籌碼。如果輸光了,我們就重頭來過。難道這個家裡,只有蘇姐可以和你同富貴?我們都不如她?我可不服氣!”

簡森則直接騎在趙冠侯的身上“你的一切,不只屬於你自己,也屬於我。我全部的財富,都壓在山東,你的任何決定都關係着我的利益,這場賭局,我也是玩家之一。你想要我離場,這是在說笑麼?至於你要賭什麼,我可以猜出個大概。雖然我不支持你這種賭法,但是當你決定之後,我只會配合你,把路走下去。讓我們……繼續。”

五日之後,煙臺港口。

兩艘高大的蒸汽明輪船,於煙臺碼頭靠岸。船上高懸着揚基的國旗,可是船舷上的人,無一例外,都是華人模樣。他們滿懷希望同樣滿壞忐忑的看着碼頭,目光中,喜悅與恐懼,期盼與緊張並存,說不清,哪個情緒佔的比重更高。

他們身上,穿的都是魯布褲褂,自泰西戰場上,九死一生換來的綠背(揚基貨幣)或是金銀錢幣以及戰利品,都鎖在旅行箱裡。經歷了數年戎馬,浴血撕殺之後的他們,現在最想看到的就是家人,最想穿的,也是這毫不起眼的粗布衣。

這些人並非都是幸運兒,有一部分成員,已經在戰爭中,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他們或是失去了手足,或是失去了眼睛、耳朵,成爲了殘廢。其中比較嚴重者,需要在袍澤的攙扶下,才能停留在船舷處。比起身邊的人,他們更爲緊張,情緒很有些焦急,問着緊緊扶着他們的弟兄

“幫我看看,都有誰來了?有沒有接船的?”

帶隊的軍官,依舊保持着體面。揚基的生活,讓他們越發明白了,維持軍官與士兵區別的重要性。腳上的皮鞋鋥光瓦亮,身上也穿着筆挺的西裝。與身邊穿着土布衣服的同袍,形成鮮明對比。

在他們手裡,都拿着望遠鏡,一些平日裡與他們走的近的士兵,就圍在這些人身邊問着:“都有誰來了?有人沒有?”

被問的軍官沉默着,並沒有回答,就在身邊的士兵不耐煩的,試圖把望遠鏡奪過來自己看的時候。軍官猛的一揚手,將望遠鏡扔了出去,隨後猛的跳起來,抱着身邊的士兵興奮的叫道:“大帥!大帥親自來接我們了。我看到了帥旗,還有好多旗!”

碼頭,已經實施了戒嚴,大批魯軍士兵荷槍實彈,守衛着趙冠侯的安全。在他身邊的,包括參謀長瑞恩斯坦、帥府的女眷,以及參戰士兵的家屬。家屬們的表情不一,有的臉上滿是笑容,激動的朝輪船揮着手,不管上面的人,是否看的到。另一部分人卻開始大聲號啕,高喊着某個親人的名字。

他們在得知親人,埋骨於異鄉或是成了終身殘廢時,已經哭過。可是這次,當人近在眼前,這種情緒再次爆發出來。碼頭上哭聲一片,聲傳數裡。

當第一名僱傭軍走下扶梯時,一身大禮服的趙冠侯已經走上前去,身旁的高升已經吩咐道:“奏樂!鳴炮!”

數十尊禮炮同時轟響,軍樂隊的洋鼓洋號,與哭聲吶喊聲進行着頑強的搏鬥。船上的軍官,一邊擦着眼淚,一邊大喊道:“大帥和參謀長都在,來迎接咱們回家。大帥給臉,咱不能自己不要!把眼淚擦乾了,挺起胸脯,像個男人的樣子!就像在花旗國的時候一樣,所有人都有,列隊!”

士兵們同樣擦着眼淚,自覺的排成隊型。傷殘士兵列於最後,掌旗兵從行囊中翻出珍藏的趙字軍旗套在旗杆上用力的搖動,排成縱隊,一名接一名走下扶梯,通過歡迎的隊伍。

滿眼望去,以趙冠侯爲首,孫美瑤、商全、張懷之等魯軍要角盡數到齊。以這麼多將星迎接一羣士兵,即使在揚基,也是想不到的事情。一些激動的士兵,忍不住跪下去,高喊着“大帥恩典!大帥恩典!”

陝軍的士兵,則發現了抱着孩子的楊玉竹,也激動的吶喊道:“玉竹姑娘,我在這!我沒有丟你的臉!我們是兵了,不是強盜……”

在整個隊伍之中,陝軍的數量最少,傷兵佔的比例反倒最高。楊玉竹激動的抹着眼淚,看着身體殘缺,甚至依裹有藥布的袍澤,心裡有數:這些人今後的生活乃至安危,同樣是自己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未來,就看自己了。

最早入揚基的五百騎兵,損失最爲慘重。轉戰數年,十不餘一,回國者不過四十幾人,但他們同樣在海外建立了赫赫威名。讓揚基乃至泰西人認識到,中國亦有豪傑。數年激戰,功勳彪炳,每一名倖存者,都有着可以講上幾天幾夜的傳奇。他們和這個時代,泰西第一流的軍隊,南方有名的將領進行過直面較量,且保持了尊嚴。

作爲酬庸,這些倖存者身上都有了軍銜,最低的也是中尉。其中一部分人,甚至獲得了揚基的勳章。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便是一個胸前掛滿揚基勳章的年輕人。他到達揚基時,只是個尉官,可是如今,他的軍銜,已經成了上校,亦是這些倖存者中軍銜最高的一個。他的臉上,也有着與年齡不相稱的沉穩與成熟,臉上的傷疤,也成了他軍功武勳的證明。

“小豹子,你已經長大了,成了揚基的上校,回了山東,想當啥。”趙冠侯親切的與這名少年擁抱了一下,隨即,就是孫美瑤上前,用力捶着這年輕人的前胸。又摸着他的臉“這傷的好重,當時疼不疼,哭鼻子沒有?”

孫飛豹,論輩分,與孫美瑤是同輩,兩人是堂姐弟。這個沉穩的年輕人,被堂姐這一捶,黑臉漲的通紅,吭哧半晌,才道:

“不疼……咱咋能哭呢。這是花旗人的一個將軍砍他,他綽號叫啥石牆。好多北軍的將官,都在他手上吃過虧,是南方一等一的大將。最後,咱還是把他贏了。被他砍幾刀,不算丟人。”

他又看向趙冠侯:“大帥,俺們只要回鄉,就心滿意足,比起死在戰場上的兄弟,能全須全尾的回來,我們都知足了。我只想給大帥當兵,別的,啥都不想當。”(。)

第一百六十四章節 啊,朋友再見第二百八十六章 遲暮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城解圍(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兒當自強第二十一章 總領事的要求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四十四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葛明與割命第五百八十九章 狼與羊(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奪帥第六十八章 武備學堂(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木馬(下)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總統萬壽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三百零五章 分裂第二百八十九章 造勢成名(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七百二十五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影第六百九十二章 太平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裱糊匠第二百章 滅拳(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忠義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之夭夭第六百五十一章 觀戰團第六百三十四章 老少爺們(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沉浮起落不關心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二百零七章 津門拳亂(二)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二百七十九章 巡幸山東第八十章 開殺戒(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九十五章 與爾同銷萬古愁第四百三十五章賢者的禮物(下)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六十七章 武備學堂(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第四百零九章 子彈與陪審團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太平第五百一十三章南北合(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衙門(下)第五百七十章 叛國者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七百零五章 雄師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三十章 女子銀行(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言難勸(下)第六十四章 薦書第三十四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二十四章 大新聞(二)四百七十七章 弒師第三十二章 十萬金洋(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陰影中的較量(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識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三十一章 十萬金洋(上)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六百零二章 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十章訪客(下)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九章 訪客(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又錚妙計安天下第五百六十章 獨闖龍潭第七百三十四章 京城之變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香堂(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五百二十五章 恩威並施(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魚兒撞進千層網(下)
第一百六十四章節 啊,朋友再見第二百八十六章 遲暮第一百七十七章拜山(上)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城解圍(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兒當自強第二十一章 總領事的要求第四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事第四十四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葛明與割命第五百八十九章 狼與羊(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奪帥第六十八章 武備學堂(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木馬(下)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總統萬壽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炮轟使館(下)第三百零五章 分裂第二百八十九章 造勢成名(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五十九章 海底撈金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七百二十五章 徐又錚的奇幻之旅(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影第六百九十二章 太平第三百九十二章 蛇出洞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裱糊匠第二百章 滅拳(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忠義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掠美(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線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之夭夭第六百五十一章 觀戰團第六百三十四章 老少爺們(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沉浮起落不關心第四百一十章 負薪救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五陵少年爭纏頭(上)第二百零七章 津門拳亂(二)第一百七十三章喋血列車(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二百七十九章 巡幸山東第八十章 開殺戒(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地動山搖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三百零七章 載譽而歸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九十五章 與爾同銷萬古愁第四百三十五章賢者的禮物(下)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六十七章 武備學堂(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第四百零九章 子彈與陪審團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太平第五百一十三章南北合(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鬧衙門(下)第五百七十章 叛國者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七百零五章 雄師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三十章 女子銀行(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良言難勸(下)第六十四章 薦書第三十四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零二章 攔腰一刀第二十四章 大新聞(二)四百七十七章 弒師第三十二章 十萬金洋(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陰影中的較量(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識王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鎮嵩之亡(上)第三十一章 十萬金洋(上)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二百四十七章 初戰鐵勒(一)第六百零二章 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鬥法第十章訪客(下)第五百零六章 蹣跚起步第九章 訪客(上)第七百四十五章 又錚妙計安天下第五百六十章 獨闖龍潭第七百三十四章 京城之變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四百八十六章 江寧攻防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香堂(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五百二十五章 恩威並施(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魚兒撞進千層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