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甜寵

諸嬪、袁嬪、羅嬪、權昭容、李婕妤,新一批秀女入宮以後,皇帝的後宮人數已達十七人,當然這還不是他寵幸過的都人數量,如算上徐循身邊的花兒,以及皇后身邊那些承寵了卻沒有什麼名分的侍女,在後宮裡和皇帝發生過關係的女子,應該已經有三十多名了。

這個數字,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就皇帝的年紀和身份來說,已算是比較節制,文皇帝、昭皇帝的後宮,若非因爲有過幾次減員,總人數估計都能上百了。整個後宮也就是十七個有編制的主子,算上太后和靜慈仙師、文廟貴妃、敬太妃、賢太妃,二十一個,餘下十多名在宮主手下享用一定特殊待遇的大宮女,然後就沒有什麼別人要照顧了。就連過年的時候都方便,三十多人,三間屋子就能坐下了,不像是從前,過年的時候乾清宮主殿安排得擠擠挨挨,才能勉強容納下這許多成員。

隨着時日的推移,公主們逐漸成親,藩王們也是逐一成親就藩,宮裡的人口始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數值,再加上當今皇帝聖明,不論是朝中還是宮中,大體都能親賢臣遠小人,起碼沒和前朝一樣,寵信劉婕妤、韓麗妃這樣的事兒精,如今宮裡滿打滿算,得寵的就是兩人,一位皇后一位貴妃,皇后且不說了,正位中宮以後,雖說素日也常聽人提她身體不好,但在宮務管理上是比元皇后要清楚多了,宮裡納新,宮外給公主置辦嫁妝等等,都沒有落下過。貴妃更是有名的慈和人,賢良淑德備受讚許,后妃關係……也算得上和睦,起碼三日一朝沒落下過,平時兩宮也從沒有過什麼爭風吃醋的事兒,皇后待貴妃十分有體面,貴妃待皇后亦是恭謹,一般宮務從不開口。再加上第二批應選時間倉促的舊人紛紛失寵,自然要小心做人,不敢生事,而新人們畢竟經過悉心教導,處事大有分寸,有了大亂,就有大治,這新秀女的入宮,就像是大治的信號一般,——比起文皇帝末年時後宮裡那烏七八糟的氛圍,當今宮中,可說得上是一片清明瞭。兩年前的亂象,早已經完全消弭了去,如今這宮裡,已經又回到了萬事有規矩、有循例、有人管的狀態。

令皇帝略有幾分舒心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清寧宮那邊的態度也是漸漸有所鬆動,和坤寧宮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現在皇后每回過去請安,也能坐着說半個時辰的話,清寧宮那裡也時常有宦官過來傳話,不是給孫子賞東西,就是老人家想到了事情,交代給皇后做。就算是爲了做給他看也好,這樣的情景也顯然是他喜聞樂見的,畢竟後宮裡婆媳不和,彼此連一句話都不說的事,一旦傳揚出去,不大不小也是個醜聞,影響多不好。再說,每年大小總有那些聚會要全家人一起出席,若慶祝氛圍一直都是那樣不冷不熱的,他這個家主不也覺得不是滋味?

正好,去年發送的嘉興公主、慶都公主,嫁妝是交給二十四衙門和宗人府一起採辦的,兩位公主事後和哥哥談起來,都疑心有人中飽私囊,雖然沒有明說不夠,但皇帝也不至於聽不懂其中的暗示。

嫁妝不夠,那好說,皇帝隨時都可以賞地,其實就是他不賞,公主家奴自己也能去佔地,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就看吃相如何了,若文雅點,分寸把握得當,朝廷裡沒有什麼人會多嘴的。畢竟是金枝玉葉,還能委屈去了不成?只要妹妹在十王府住得開心那就行了。不過太后心疼女兒們,也是發了話:既然覺得嫁妝不實惠,那這回就別讓二十四衙門出面了,由六局一司和宗人府一道採辦吧。

理論上說,六局一司的女官,纔是宮中正統的權力機構,二十四衙門只是服務皇帝一人的需求而已。不過這些年人才凋零,勢力逐漸式微而已,既然太后這樣說,皇帝當然沒有異議,藉此機會,皇后倒是增多了過去清寧宮的腳步,再加上太子也將兩歲,會認人了,時常要抱過去見祖母,婆媳二人的關係,也是大見緩和。

“都是會過去的。”皇后同他說起來,也是十分欣慰,“我本以爲母后還要幾年才能消氣,如今能這樣,我也是心滿意足,總算不至於讓你爲難。”

皇帝現在到坤寧宮的頻率,和以往比沒那樣固定,有時候去得頻繁,有時候忙起來又十天半個月不過去,不過,隨着皇后年歲大了,再加上素日疲憊,難免也不願應酬,還有新人入宮……就是有來,多數也是坐坐,看看兒子就走了。他對皇后的態度倒似乎還是老樣子,好像有些不同,又好像只是看客多心,今日好像心情不錯,對皇后也很溫存。“真是辛苦你了,活計這麼多,還要帶兒子。我瞧着你這幾日都瘦了許多,有些事又何必親力親爲,讓手下人去做就行了。”

皇后待皇帝,好像也沒有什麼區別,雖然神色的確有些萎靡,膚色也較從前更蒼白,但那股子推心置腹的親熱潑辣勁兒卻沒收斂,“哎喲,你說得倒簡單,這些事哪一件是能怠慢的?妹妹們的嫁妝若是真交給六局一司辦,你信不信,只會比二十四衙門辦得更上不得檯面。那些女官雖說精明人物不少,可又有哪些更懂得外頭的世事,採辦上的那些花頭,無非就是看誰吃了去罷了。不是二十四衙門辦,那就都歸了各地的織染局和宗人府唄,說不得還有戶部呢。”

不當家拉花的,當家就知道心疼了,公主婚嫁雖然是戶部出錢,但戶部也沒那麼老實,總要對內藏庫打饑荒的。當然,這是皇帝的事,但皇后一直都很會爲皇帝操心的,“我想着,還是讓你身邊出個人來,好歹也約束一下,最好是拉上東廠,整倒幾個,不能再那麼過分了。”

說着又撇嘴,“大妹妹、二妹妹都委屈得很呢,十王府再好,究竟不如宮裡,駙馬爺又不能陪在身邊,要不是嬤嬤們還算聽話,沒有從中作梗,只怕連駙馬爺的面都見不上。就是這樣,大妹妹也不大喜歡大妹夫。”

國朝規矩,公主都在十王府的公主府裡住,駙馬自然有駙馬府,一家老小全住在駙馬府裡,和公主是秋毫無犯,偌大的公主府裡,就只有公主和她的子女。在宮裡姐妹們熱鬧慣了,忽然一個人孤零零出去住一個府邸,要見自己的駙馬一面,還得派女史去宣召,不成文的規矩,次數也不能太多……兩個已出嫁的公主都很愛往宮裡跑,偏偏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了,回宮次數也不能太多,每次回宮,當然沒什麼好話了。

“唉,這畢竟是祖宗規矩。”這話是說到皇帝心坎裡去了。“讓駙馬跟着住公主府,又違背孝道,少不得一番議論。若是一家人住在一處,又不免要鬧‘醉打金枝’了。”

“你和內閣說過這事了?”皇后很敏銳,“都沒點頭?”

隨着時日過去,內閣中原本的七位大人,老的老,走的走,(被擠得)專心修實錄的修實錄,只剩三位楊大人組成穩定的三人制衡結構,三人雖有不和,但也能相互配合,如此的權力結構也讓皇帝比較滿意。尤其是裡面還有一個最弱勢的南楊大人可以有時充任一下聖意喉舌,按說改善公主待遇的事,如果能由他提出,皇帝再暗示一番,沒準也就通過了。不過,聽皇帝的語氣嘛……

“只恐外戚爲禍啊,”皇帝攤了攤手,“纔開個口就被頂回來了。”

內閣和皇帝的關係特殊,雖然不可能當面呵斥,但軟釘子一樣是釘子,而連最軟的南楊都是這個態度,也可見朝廷對於外戚是多麼的冷淡提防了。

皇后也有女兒,聞言頗不是滋味,哼了一聲,方纔續道,“還有,栓兒過不久就兩歲了。我想着,三歲也可以給開蒙了吧?還是大哥覺得再晚幾年?”

當皇后有個好處,雖然忙碌,但管得越多,和皇帝的共同話題也就越多,可以沖淡有些人心中對於‘相對無言’那深深的恐懼和忌諱,不過,皇帝對開蒙的話題也不是很熱心。“才三歲,未免太拘束了,好說也六歲再開蒙吧。”

他又道,“是了,壯兒也就要週歲了,滿月辦得小,週歲宴辦得大點吧。”

自從壯兒出生以後,宮裡就再沒有好消息了,皇后滿面笑容,彷彿也爲他過了週歲而高興,“這是自然的,我都早想好了,只怕大哥忙,剛纔就沒提起。”

兩人絮絮叨叨地說了這些家常事務,皇帝見皇后扭着肩膊,好像不大舒服,便伸手爲她捏了捏,“怎麼了?以前沒見你有這毛病。”

“是母后,最近抄經爲文皇帝、昭皇帝祈福,”皇后說,“也令我抄上幾卷,說是一道供奉上去。我可不敢耽誤,這得空就抄兩卷呢。”

話裡彷彿有淡淡的抱怨,但卻並不明顯。

皇帝當沒聽到,頷首道,“確實是好事——是了,可以給南內吳氏那裡送幾本經書,讓她沒事也抄寫一番。”

此時天色已晚,門口有個人影晃動了一下,皇帝看了一眼,見是尚寢局的人,便站起身來,又道。“妹妹們的嫁妝,還是讓張六九來幫着辦吧,明日起就讓他到你這邊來聽用,令牌也會給他的。有什麼事,你只管和他說就行了。”

張六九能在內外朝廷來往無礙,居中傳話是最方便的,但這也意味着,只要皇帝願意,他甚至可以長年累月地不來坤寧宮。畢竟,太子很快就要開蒙讀書了,到時候肯定要搬出去居住,到了那時候……

皇后的笑容還是一樣燦爛,“大哥你也好好休息——得閒了就多來看看我,看看栓兒……孩子幾天沒見了,想你呢。”

比起從前的態度,她現在是要柔順多了。工作得又賣力,能力又強,就算是對她心存定見的徐貴妃,也和皇帝承認:孫皇后,是要比靜慈仙師更能也更適合做皇后。

皇帝呵呵一笑,“這還用說?你今日累了,別抄經了,早些睡吧。明日再抄也無妨的,也不急在這一兩天。”

他經過尚寢局女官捧的小銀盤時,止步一會,想了想便翻了袁嬪的牌子,又抱着栓兒說了幾句話,便從坤寧宮裡出去,直接走到乾清宮去了。——兩宮距離近,並不用什麼交通工具。

皇后送出門外,笑着把他的背影目送到了院門外頭,這纔回過身徐徐進了裡間。

周嬤嬤亦步亦趨,語氣裡止不住的還是委屈,“從來只聞新人笑……自從有了新人,皇爺待娘娘確實是越發淡了。”

皇后掃了周嬤嬤一眼,都懶得和她多說什麼:這大部分人還真是這樣,從來都只能看到身前身後那麼一點點地方,這幾個月,新人裡袁嬪、諸嬪受寵,徐貴妃那邊,侍寢次數似乎也有所減少,周嬤嬤對永安宮的仇恨便漸漸淡去,又是一門心思地盯上了新人。

做皇后,用得着和一時的寵姬計較嗎?打壓寵姬這壓根就不是皇后該有的想法。

她在心底輕輕地嘆了口氣,仔細地琢磨着皇帝今日在此的一顰一笑,重複地思索着同一個問題:到底是尋常的喜新厭舊,還是皇帝的心思,的確已經從她這裡,傾向去了徐循那邊?

要說起來,這幾個月徐貴妃也是安安靜靜的,沒有什麼殊榮,皇帝給她的一切都沒有越過孫家,彷彿就是爲了給壯兒找個好娘,才把她又提了一個位置。而徐循彷彿是爲了實踐自己的承諾,“井水不犯河水”,也真沒什麼事針對坤寧宮……

“說起來,最近大哥是不是都翻着袁嬪的牌子呢?”她隨口和周嬤嬤閒聊。

這就正中周嬤嬤的心事了,她爲皇后留意着呢!聽皇后問,便垂頭盤算了一會,方纔稟報,“最近三個月,皇爺召諸嬪有十七八次,袁嬪三十多次。去永安宮去了四十多回,不過留宿就只有二十多回。”

隨着身份的變化,昔日悉心維護後院秩序的太孫,早已被隨心所欲的皇帝取代。新人裡最慘的權昭容到現在都還沒侍寢呢,李婕妤侍寢次數只有可悲的兩次,集中在進宮後頭半個月,然後也幹到現在。至於羅嬪,皇帝對她根本沒有興趣,現在她也是心寬體壯,早都脫離了可以侍寢的範疇。

基本上,諸嬪、袁嬪、徐貴妃,也就是平分了皇帝現在的寵愛,這三十多人裡,有三十人長年累月都處於無寵狀態,不是逢年過節,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不過,好在人都是習慣的動物,就連何惠妃都能習慣這種無寵的生活,剛入宮就是這麼個生存環境的新秀女們就更適應了。聽周嬤嬤的回報,不論得寵不得寵,新秀女們之間都沒有互相傾軋的現象,除了住在坤寧宮的羅嬪以外,這一批的幾個人關係都還挺好的,因爲住在一宮裡,平時沒事還互相走動。諸嬪覺得自己不會看帳,天賦平庸,還力薦李婕妤取代她管事。對外,也是循規蹈矩,絕沒有見貴妃當紅,便一窩蜂上去奉承的事情出現。除了平時在坤寧宮遇見時說幾句話以外,平時基本和貴妃都是毫無往來。倒是和皇后的關係,都說得上是十分不錯。

皇后對此也覺十分滿意,當領導的,肯定都希望有個在掌控中的後宮,尤其現在她更沒心思處理小蝦米之間的勾心鬥角,舊人沉寂,新人懂事,宮中太平清靜,她便能分出心力來,琢磨更需要她關注的問題。雖然這幾個月進展緩慢,但這種事,不必急於一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些事,還是等等,等個契機出現,才更有勝算。

就算聖意已有動搖,這幾個月她的表現,相信亦可贏回不少分數,皇后在心底回顧了一下自己的表現,滿意地點了點頭,她吩咐周嬤嬤,“袁嬪那裡,多留心一些,若她有什麼煩難之處,你只管來告訴我。”

“是。”周嬤嬤雖對諸嬪也沒什麼好印象,但她有個好處,便是十分聽話,聞言先答應下來,頓了頓,又小心地道,“娘娘這是要——拉攏——”

“拉攏多難聽啊?”皇后對着黃銅鏡,摸了摸自己的臉頰,她嘆了口氣:天色一旦黯淡下來,就算有燭光,鏡子裡也都映照不出太多細節了,連眼尾有沒有皺紋,都實在是看不清楚。“其實,胡姐姐一直都是個聰明人,你還記不記得,我們還在太孫宮裡的時候,她是怎麼對徐氏、何氏的?”

那時候大家都在一個院子裡伺候,周嬤嬤能不熟悉太孫婕妤、太孫昭儀那邊的動靜嗎?她回想了一番,明白了皇后的意思,“娘娘是說,靜慈仙師一直有意擡舉徐氏來制衡您?”

“當正室的,都少不得幾分手段,”皇后漫不經心,“也就只有正室,才能這麼名正言順地玩弄手段……嘿,可笑徐氏還爲了她‘仗義直言’,她也不想想,若非大哥對她另眼相看,又何來胡氏的百般呵護?”

她不禁微微露出一笑,“天下間的手段,來來回回也就是這麼幾種,大道至簡,你以爲這麼多聰明人,就想不出別的辦法嗎?還不是因爲越簡單、越老套的辦法,也就越好用。”

比起忙碌的皇后,徐貴妃作爲一個有寵的貴妃,這幾個月的生活,過得還是……挺爽的。

除了每三天去給皇后請個安以外,她就沒什麼事做了。唯三的差事,就是養育兒女、服侍皇帝、管理宮闈。而這三樣裡,起碼兩樣徐循都是做熟了的,而後一樣養育兒女,完全是因爲多了個壯兒,才能稍微令她多費點神,但因爲壯兒實在是個很好帶的孩子,終究除了心裡上的不適以外,也沒給她帶來什麼煩惱。

徐循對這孩子的感受,現在也是從比較複雜,慢慢地簡化下來了。她不會因爲壯兒的母親而懷疑他的秉性,早在皇帝說這話的時候她就覺得很無稽,大禹賢明,還有子啓呢,這孩子天性如何,還是要看他自己成長中的表現。不過,說實話,壯兒剛來的時候,對於忽然就多了個兒子,她的感覺是很古怪的,要她一下把他當親生的,她是有點做不到。

但人就是這樣,就是一隻貓、一隻狗,相處久了也有感情。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嬰兒?壯兒就是再好帶,長大中也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過了六個月以後,又是長牙發燒,又是感染風寒,雖然最後都康復了,但徐循不可能不聞不問,全由養娘來管。而一旦會管,就有點感情了,現在雖然還覺得和親生的不一樣,但她想,壯兒要是管她喊孃的話,她也……未必就不會答應吧。

除此以外,她的生活一片完美,簡直是後宮女子所能達到的最高度,徐循實在也沒什麼可以抱怨的了。

寵愛方面,雖然她也二十七歲了,入宮有十二年,但皇帝榮寵依然,平均一下,現在也是三日能有一日侍寢。雖然比不過新來的袁嬪等人,但是這個次數甚至還比得過她剛入宮時候的待遇了。如果不算侍寢,就說見面,她是見皇帝最多的妃嬪,幾乎是隔日能見一次,時不時還去乾清宮小住幾日,這不能說是沒寵吧。

生活待遇方面,都升任貴妃了,還用說嗎?也就是在她這個貴妃身上,貴妃高於衆妃的慣例是正式被落實了下來,她的份例明確是高出諸妃兩成,平時皇帝、皇后和太后那邊都有送時鮮珍物過來,反正有皇子在她宮裡唄,名正言順。生活待遇不能說不滿意吧。

同事關係這邊,大上司太后,她不必時常去見,太后似乎也沒有見她的意思,倒是時常把點點抱去陪伴,徐循雖然不大樂意,但估量着現在太后也不會拿點點做文章,還是讓她去了——太后那邊傳遞來的體面依然保持,小上司皇后,兩人井水不犯河水,皇后待她,物質上殷勤,態度上平淡。徐循無物質可以回報,態度上可以用同樣的平淡回敬,比起之前皇后一門心思要示好的時候,她對這一點簡直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老同事何惠妃、靜慈仙師同她保持密切聯繫,靜慈仙師入住長安宮後,凡有在長安宮修行,而非在清寧宮跟前侍奉,徐循都經常過去看她。至於何惠妃那更不必說了,三兩日都要過來坐坐。新同事對她,雖尊敬,卻未阿諛奉承,也令徐循十分放鬆,她亦無心和新人打什麼關係,只是守着永安宮,過她的小日子。

如此生活,和南內也沒什麼差別,雖在大內,卻硬是過出了桃花源的感覺。徐循也可以說是順心隨意,連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成就,都給達成了。——她不會歡呼雀躍、狂喜亂舞,但對生活境況的改變,卻也不是不高興的。

雖然說比起從前是要寂寞了一些,但皇帝的改變卻也可以略微填補一下這份空缺——徐循不知道該如何描述她和皇帝之間的關係變化,畢竟,這隻發生在點點滴滴之中,但她也不是傻子,當然能夠察覺到,在她從南內出來以後,皇帝對她的態度,的確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變化着。

這種變化並不是說由一件事爲節點,然後猛然一路高歌向前,她和皇帝之間好像從來沒有這麼激烈的火花,一切都是很家常、很溫馨、很緩慢。有時候徐循也不禁覺得自己可能是多想了,畢竟從她入宮到現在,皇帝對她一直都挺好的,她從來都不可能有什麼抱怨,和文皇帝、昭皇帝比,皇帝簡直就是個聖人,而現在她在物質上也沒有什麼特別超凡脫俗的特權……但有時候她是覺得,改變還是存在的。

有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皇帝沒有那麼自說自話了,他開始很重視她的看法,在他們的對話裡,除了‘我覺得’以外,他會更多地詢問‘你怎麼想’。他也很少再自說自話地安排她的行動,就是有想法,也會拿出來和她商量。

自己的意志被重視的感覺真的很好,徐循一開始還沒有感覺,後來才猛地發現,好像在他們兩人的意見有分歧的時候,只要她的理由足夠有力,皇帝都會依從。

皇帝讓她多去清寧宮給太后請安,她回絕了,理由不算有力,就是在點點的事情以後不想多看到太后,皇帝依了。

皇帝每天給她送的乳製品太多,她覺得浪費,讓他別送了,珍稀物力。皇帝說定額不用,給別人也是浪費,她覺得那起碼也是別人的罪過,和她沒關係。皇帝依了。

皇帝有意給她家人再多賜些地,她覺得不必,愛之適足以害之,皇帝依了。皇帝要給小弟說英國公府女爲親,她不喜歡,皇帝也依了……皇帝不但依了,而且還讓東廠調查了一下京郊的耕讀之家,真的爲小弟挑了幾個飽讀詩書、家風嚴正,親戚也多是持正之戶的小族,連年貌品德俱優的少女都給小弟挑好了。有東廠把關,徐循要做的只是從中選擇而已,比起讓她爹孃自己在陌生的京城裡尋訪,聽憑媒婆的花言巧語,不知要放心多少。

都不是什麼大事,但說到底,後宮妃嬪的生活裡能有幾件大事?徐循覺得皇帝對她的好,好像是漸漸地還在往上走。

她和何仙仙等人,相較於後宮裡的後輩,天然的優勢就是起點高——若把後宮的路,比做一條盤山道,的確,她們這第一批,都是空降在半山腰,而後來人只能從山腳下開始走。

而這條漫漫長路,每個人的走法都不同,胡善祥走了一半是往下摔了,直接摔出山了,孫玉女是直接扯了一條繩子,往上爬到前頭了。何仙仙一開始就在半山腰,後來只走了幾步,便是停滯不前。如果要徐循評價自己這條路,她覺得她可能是比何仙仙走前了幾步,但也就是幾步就停了下來。

而現在,孫玉女的步伐也許是停下了、倒退了,從皇帝的表現來看,她徐循又開始往前走了……可不知爲什麼,徐循並沒有很濃重的幸福感。

相反,在意識到了這種趨勢以後,她還隱約有些恐慌——徐循也說不出爲什麼,但她竟還覺得,好像還是她被封禁在南內最初的那段日子裡,她的內心還更平靜。

而現在,雖然兒女雙全,皇帝恩寵日隆,宮中平靜無波,但……但……

她也不知道該怎麼來對付這種莫名其妙的慌亂,它變成了一道小小的陰影,蟄伏在了她幸福的生活裡——既然沒辦法完全驅逐,她便學會無視它、淡化它,依然去儘量快活地度過每一天。

不過,很多人都曾經用自己的血淚證實過,皇帝的智商和手腕,在後宮裡幾乎是完全難逢敵手,他被矇騙,只可能是因爲他沒用心,又或者是他不在意。

而曾經犯過這個錯誤的皇帝,現在即使是在後宮,也總有幾分警醒。

在他的眼中,也許孫皇后的複雜還耐得住幾分琢磨,簡單的徐貴妃嘛,簡直就像是一個透明人——哪怕是她的一絲情緒,都逃不過皇帝的觀察。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了!換新卷名了嘻嘻嘻

話說,執行某顏的命令:

推薦薄慕顏的賀歲新文:

小香香,回頭發新章幫我章節推薦一下~~

推薦某顏新作哈哈哈,大家有空可以多去催催文,她最近好懶,都沒怎麼存稿,要多督促!

去寫孤女~

第287章 抗爭第183章 晉封111 敲打127 不爭第151章 陽謀第159章 真愛72 餘波第231章 水滴第278章 佳媳第279章 遷怒第283章 快意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74章 天道第290章 決斷第222章 成熟第178章 漁翁第272章 接班第245章 聯手第146章 處置99 憨妃第142章 富貴第179章 喜事第212章 更年78 着急139 感情第295章 醬油第164章 神展77 怨恨73 溫泉44 行李第280章 無奈第242章 先別看136 忠奸54 葡萄60 囂張187 壓制第278章 佳媳90 下棋第157章 玫瑰第291章 入門第184章 甜寵第161章 回宮第284章 作死第191章 願意第292章 侷限43 美差128 福運第300章 安靜第264章 移情118 喜訊第214章 爲難140 順遂第176章 釣魚第181章 妙人25 賞賜第149章 糊弄孫嬪第297章 先皇第160章 吹風126 太平第279章 遷怒第220章 安樂第237章 捧殺125 雙元74 鬧心48 同居第274章 天道第283章 快意第256章 成盟第237章 捧殺第181章 妙人32 內媚113 冤屈第256章 成盟138 渣滓第245章 聯手185 許諾第251章 錦瑟第296章 彌縫43 美差第147章 情義122 軟禁第175章 封妃第247章 脫生第159章 真愛第253章 春雨98 風向130 炎涼冊立第253章 春雨第293章 丟人第157章 玫瑰第180章 吐血第300章 安靜第166章 恭讓第279章 遷怒第257章 學習60 囂張46 親近第221章 活死
第287章 抗爭第183章 晉封111 敲打127 不爭第151章 陽謀第159章 真愛72 餘波第231章 水滴第278章 佳媳第279章 遷怒第283章 快意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74章 天道第290章 決斷第222章 成熟第178章 漁翁第272章 接班第245章 聯手第146章 處置99 憨妃第142章 富貴第179章 喜事第212章 更年78 着急139 感情第295章 醬油第164章 神展77 怨恨73 溫泉44 行李第280章 無奈第242章 先別看136 忠奸54 葡萄60 囂張187 壓制第278章 佳媳90 下棋第157章 玫瑰第291章 入門第184章 甜寵第161章 回宮第284章 作死第191章 願意第292章 侷限43 美差128 福運第300章 安靜第264章 移情118 喜訊第214章 爲難140 順遂第176章 釣魚第181章 妙人25 賞賜第149章 糊弄孫嬪第297章 先皇第160章 吹風126 太平第279章 遷怒第220章 安樂第237章 捧殺125 雙元74 鬧心48 同居第274章 天道第283章 快意第256章 成盟第237章 捧殺第181章 妙人32 內媚113 冤屈第256章 成盟138 渣滓第245章 聯手185 許諾第251章 錦瑟第296章 彌縫43 美差第147章 情義122 軟禁第175章 封妃第247章 脫生第159章 真愛第253章 春雨98 風向130 炎涼冊立第253章 春雨第293章 丟人第157章 玫瑰第180章 吐血第300章 安靜第166章 恭讓第279章 遷怒第257章 學習60 囂張46 親近第221章 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