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和議顯殺機

大周,金陵,薛家老宅。

薛寶琴好奇問道:“父親,你說可惜是什麼意思?”

薛遠說道:“我可惜我們薛家後輩,出不了賈琮這等人材,不然祖宗家業何懼不能復興!

我更可惜的是,我多年遠走邊陲遠地,卻忽視世家老親中,竟出了這等卓絕人物。

若能在他微末蟄伏之時,便能辨之識之,予以扶助拔擢,甚至結爲姻親,我薛家必得大助力。

如今卻是晚了,賈琮功業已成,官爵隆重,將來更會前程無量,豈不是更可惜。”

薛寶琴聽了其他,只覺父親心繫祖業,用心頗深,但她只是女兒,並沒太過在意。

只是聽到結爲姻親四字,芳心一陣亂跳……

薛遠說道:“不管怎麼說,神京老親出此人物,還是一樁大好事。

琮哥兒如今入翰林院,官拜五品翰林學士,論起來還是梅家老爺的上官。

將來你嫁入神京梅家,也多了一份親眷依仗,旁人自然看重幾分,也是一樁便利好處。”

薛寶琴聽了這句話,心中無喜無悲,只有一縷莫名的悵然若失。

薛遠說道:“如今賈家二房已敗落,王子騰空有京營節度使之名,官場上已成困獸。

金陵四大家雖一貫同氣連枝,但也不能沒頭沒腦做事,良禽擇木而棲。

你伯孃和寶丫頭這會倒思慮深遠,想來她們也心裡清楚,蟠哥兒不是守業的材料。

纔想出將老鋪出租的主意,既能保住家業長久周全,更和賈家大房多了份親近。

寶丫頭來信請我援手,幫她們將四間老鋪整頓清退,年底前可租用移交鑫春號。”

薛寶琴說道:“伯孃和寶姐姐這麼急,如今連年底只半個月多了。”

薛遠笑道:“此事既然是好事,自然要趁熱打鐵,早日落定,我倒是贊同快些辦理。

只要儘快辦妥此事,大嫂一家和琮哥兒愈發關係緊密,她們在神京寓居,便多一份牽連關照。

往大了去說,這事對我們薛家也大有益處,我自然要盡心幫着操持。”

……

薛寶琴問道:“父親,這樁事既是寶姐姐來信,想來她也操持頗多,我日常收到她的來信,她常提到琮世兄。

似乎他們彼此之間很是融洽,不然這位琮世兄也不會玉成此事。”

她突然問出此話,連自己都覺有些異樣,臉色泛出一絲粉紅,好在父親並沒察覺。

薛遠笑道:“你伯孃一家搬去神京,在賈家寓居也不少年頭了。

寶丫頭和琮哥兒是老親姐弟,同居一府,彼此親密些也不奇怪。

我記得他們剛到神京,那時琮哥兒還只是個秀才,不像如今這般榮盛貴重。

只是大嫂沒有早拿主意,寶丫頭是薛家長房嫡長女,生的又是這般出衆。

要是那時兩家結下姻親,可就是天大一樁好事,如今卻什麼都晚了,可惜。”

寶琴聽父親方纔一番話語,已說了許多個可惜,想來對這位琮世兄,心中十分看重。

薛遠說道:“寶丫頭在信中說起,出租的四家店鋪,近一年多往來賬目,出貨順暢,生意興隆。

但年終盈利結算,卻比往年少了三四成,甚至有逐年下滑趨勢,讓她心中十分起疑。

她和大嫂想要出租店鋪,以此穩定銀流,這也是其中要緊緣故。

這四家店鋪的掌櫃,都是薛家的老人,多年來根深蒂固,可不是容易擺弄的人物。

我要想盡快整頓清退店鋪,可是要下一些功夫的。

寶琴,你告訴你哥哥,讓他去找偏房的蔣婆子,她幫大嫂管着金陵店鋪賬目,我有話要問她……”

……

大周宮城,幹陽宮。

寬敞殿堂氣勢森然,地面上灰黑色的京磚,反射陰冷的毫光。

嘉昭帝御案上堆着看不完的奏章,大周曆代君王之中,要以勤政而論,很少有君主能超過他。

可能是過於親力親爲的原因,嘉昭帝不過四十多歲,兩鬢便已星白,眉頭眼角總免不了疲倦之意。

此刻御座之前,站着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兵部尚書顧延魁、議和掌記賈琮。

他們都是領了皇帝口諭,聯袂入宮商議奏對,殘蒙和議及三大萬戶部落之事。

昨日賈琮上本專奏,稟告自己與諾顏臺吉幾番接觸,鄂爾多斯部已露和睦綏靖之心,可籌謀後圖。

嘉昭帝知道賈琮素來胸有韜略,奇謀迭出,當初兩下金陵,偵破兩起大案,可見一斑。

皇帝雖在九邊陳設重兵,積蓄糧草,嚴陣以待,也有足夠的信心,可以遏制殘蒙南下野心。

但土蠻部安達汗實力強盛,麾下聚集二十萬草原精銳,大周即便戰之能勝,也發付出極大代價。

對於國勢民生都會造成重壓,嘉昭帝作爲治世之君,花費最小代價,贏得最可觀戰果,是他必須考慮的問題。

所以,他對賈琮這本上奏頗爲慎重,畢竟蒙古三大萬戶部落,鄂爾多斯部實力不容小覷。

如果朝廷能爭取其綏靖臣服,殘蒙鼎力三足缺其一,大周剋制殘蒙南下之心,必定可以事半功倍。

嘉昭帝說道:“郭霖,將賈琮的奏本,傳給王愛卿和顧愛卿瀏覽,兩位如有對策,儘管上奏。”

其實賈琮在上本宮中之前,便與兩位和議上官,私下勾兌過此事。

畢竟鄂爾多斯部綏靖之事,與殘蒙使團和議大局相關,也就是和和談主官相關。

他行事前王士倫和顧延魁皆首肯支持,他將事由上本宮中之前,也需要有個交代,這是官場必要禮儀。

王士倫和顧延魁都是老道之人,即便對賈琮上本之事知悉,兩人還是仔細將奏本閱讀一遍。

嘉昭帝問道:“賈愛卿,草原殘蒙,素來反覆,順逆多變,鄂爾多斯部歸附之意,依你所見,可鑑赤城?”

賈琮說道:“聖上,塞外草原,先天所限,物資匱乏,需要關內互通有無,才能繁衍存續,此乃天時,難以逾越。

安達汗積蓄兵甲,野心覬覦中原,也是想打破天時所限,拓展殘蒙部落生存空間,成就自身霸業。

殘蒙部落獲取存續物資,有人慾以刀兵伐掠得之,就會有人願和睦綏靖得之。

臣與諾顏臺吉多方接觸試探,發現此人其他殘蒙首領,大有不同。

此人精通漢學,言辭飲食,皆嚮慕中原道統,據說他的生母便是漢女,因此從小他受到漢學薰陶。

所以,臣多次試探揣摩,此人對漢家中原有親和之意,臣絕對不會看走眼。

臣身爲朝廷命官,御封兩邦和議掌記,他不會不知道其中輕重。

他身爲鄂爾多斯部王子,殘蒙使團三大首領之一,言語說辭必定謹慎,不會輕易放言無度。

但經數番交流試探,他會對臣坦言鄂爾多斯部親和綏靖之意,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

這番語言心意,以臣私下揣測,並不會是諾顏臺吉私下之語,必定得過吉瀼可汗首肯授意。”

……

王士倫說道:“賈掌記此言頗有道理,部落親和綏靖,乃是存續大事,諾顏身爲部落王子,必定謹言。

他如沒得父親吉瀼可汗首肯,絕對不會和大周和議官員,輕易說出這等話語。

一旦和議官員走漏風聲,鄂爾多斯部必受土蠻部反噬。

想來他必定聽過賈掌記的名聲,多番結交試探之下,認爲他是可信託之人,纔會就此袒露心跡。

藉着賈掌記之口,向朝廷傳遞風聲,此事仔細思量,都是他早有圖謀。”

賈琮繼續說道:“自他與臣在漢正街遭遇,臣便有所察覺,他一直對臣刻意結交。

或許他隨使團入京議和,便有望風觀勢之想,爲鄂爾多斯部另行契機,擺脫安達汗轄制裹挾,並不足爲奇。

以諾顏臺吉的智慧機巧,他會有意結交微臣,必定有過權衡思量。他知臣雖官職卑微,但常在御前走動,擔任工部要職,有上達天聽之便,比起朝廷重臣,更有交遊便利。

臣與他日常交往,一言一行,臣都能感知其中根源,所以他所言之事,臣認爲頗爲可信,可以加以斡旋。”

一旁顧延魁說道:“啓稟聖上,九邊宣大兩鎮歷年有軍報上呈,也有邊關斥候偵尋所得。

皆言殘蒙三大萬戶部落,多年來並不乏糾葛摩擦。

十年前安達汗集結三部精兵,征戰漠北瓦剌殘部,吉瀼可汗長子拓歡隨軍出征,卻意外戰死軍中。

關外有所傳言,吉瀼可汗對長子之死,極爲悲痛,他與安達汗因此事生隙。

最近十年之間,草原上氣候異常,寒災頻發,生計愈發睏乏。

兩千裡河套乃水草豐腴之所,殘蒙各部爲擺脫困境,皆對河套之地覬覦,土蠻部和永謝倫部都派部衆入套。

吉瀼可汗次子英拔率兵驅趕,部落之間發生摩擦衝突,英拔在混亂中意外墜馬身亡。

關外曾有流言,言英拔之死,是安達汗設計所爲,斬除吉瀼可汗子嗣,意圖侵佔河套之地。

但此事多被認爲無稽之談,吉瀼可汗並無任何實證,此事也是不了了之。

依據這些陳年事由,臣認爲吉瀼可汗與安達汗,面和心離,有所嫌隙,並不足爲奇。”

……

嘉昭帝聽了顧延魁之言,陰沉一笑,說道:“聽起來吉瀼可汗兩子暴斃,似乎都和安達汗關聯。

拓歡和英拔相繼身亡,時隔數年,令人難以察覺。

如果這些都是安達汗所爲,設計斬滅吉瀼可汗子嗣,讓他因此後續無人,以便侵佔奪取河套。

手段狠辣凌厲,倒是極爲不俗,不愧是漠北不世梟雄!”

嘉昭帝的話語顯得陰森冷厲,王世倫和顧延魁都是朝中老臣,多經世事變故,心中都有些不寒而慄……

即便是賈琮也覺得氣氛異樣,心中泛起不舒服的感覺。

嘉昭帝說道:“按着三位卿家之言,朕也覺得大有道理,鄂爾多斯部綏靖之事,應予關注,大有可爲。

只是眼下兩邦和議數額尺度,絕對不可鬆懈半分,以免給安達汗可乘之機,只能和議之後相機行事……”

王士倫說道:“聖上所言極是,兩邦和議大局絕不可變,方可削弱土蠻部實力,遏制其南下之念。

鄂爾多斯部有親和之念,不外乎想以懷柔方式,從關內獲得所需生存物資。

朝廷可以秘議之法,與其簽訂契書,鄂爾多斯部得以獲取冗餘物資,必須對大周有所承諾,並互換良馬等物。

具體章程後續可詳細擬定,只是這部分物資數量,必在和議限定數額之外。

如果通過九邊互市流通,必定會被土蠻部察覺,到時授安達汗以口實,挑動戰事,不得不防。

此事需有個穩妥辦法,只要實施一二年,鄂爾多斯部得大周扶持,有牽制土蠻部之力,朝廷就不用再多顧忌。”

嘉昭帝和顧延魁聽了此話,君臣兩人都有些智短。

大周和鄂爾多斯部交易物資,不走邊境互市渠道,兩年內都要避人耳目,一時都想不出合適方略。

嘉昭帝見賈琮若有所思,說道:“賈愛卿素有急智,可有想到妥當辦法。”

賈琮說道:“啓稟聖上,臣倒是想到一法,雖覺得妥當,只是有些違背常情。”

王士倫和顧延魁都是朝廷老臣,各自智謀不凡,他們方纔都來回思量,並不得其法。

賈琮也不過片刻之間,竟然已想到辦法,讓他們各自有些好奇。

嘉昭帝沉聲說道:“不過是君臣磋商,無需顧慮,但說無妨。”

賈琮說道:“依臣愚見,不能用常規之法,那就用非常之法,那便是走私。”

此話一出,嘉昭帝面色微變,然後露出笑意,說道:“賈愛卿果然奇智百出,虧你能想得出來。”

王士倫和顧延魁都是老而彌堅之人,只是稍微思量,便明白賈琮意思,心中暗叫大妙。

只是此法對朝廷重臣來說,實在不宜宣之於口,到了嘴邊的誇讚之詞,都被他們嚥下去。

王世倫說道:“啓稟聖上,賈掌記此法可行,只要折中運作兩年,關外形勢改移,便可行以明法。”

……

榮國府,東路院。

堂屋之中,熏籠燒的火熱,王夫人穿着裘皮夾襖,正在翻閱東路院銀流收支賬本。

丫鬟玉釧站在一邊侍立伺候,穿艾綠底水藍交領長背心,象牙色的半舊襖子,下身穿白色棉裙。

雖只是尋常丫鬟打扮,難掩麗質天生,嬌俏可人。

王夫人將賬目看過一遍,眉頭緊鎖,說道:“玉釧,你去叫秦大娘過來,我有話要說。”

玉釧應了便出門叫人,沒過一會兒進了箇中年婦人,大大的眼睛,高高的孤拐,透着一股圓滑精明。

王夫人問道:“我看院裡每月賬目,怎麼到了月底都是耗光的,竟然沒剩下什麼盈餘?”

秦顯家的臉色作難,說道:“我聽太太吩咐,自二房搬入東路院,外頭的體面處銀子,不敢有一兩節省。

免得墜了咱們二房的臉面,裡頭院內能清簡之處,我都已經做了縮減,但有的重複虛耗,我都已經捐了。

但是即便如此,月底不過剛剛夠用罷了,實在是剩不下什麼盈餘。

太太平日無暇關注細帳,卻不知道西府公中算計精細,每月公中撥到東路院的銀子,絕不會多出一文錢。

二奶奶本就是極精細人,如今添了平兒和五兒兩個幫手,那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公中每月撥銀也是能卡就卡,左右讓人挑不出毛病就是。”

秦顯家的說了一半,偷瞄了一眼王夫人臉色,見她神情鬱恨,眉頭不展,想來心中很不自在。

便繼續說說道:“前些日子,西府還傳出風聲,說大房是榮國正溯,二房如今是偏房,不能再依往日舊例。

二房不該再用一等丫鬟,內外院管事奴才份量,也應低西府那邊一籌,這才能合乎宗法禮數規矩。”

王夫人聽了這話,臉色氣得發白,忍不住爆開粗口,罵道:“放他孃的屁,這輕狂話是哪個沒臉說的!”

秦顯家的賠笑道:“這下流話雖傳出風聲,可那個敢這樣辦的。

二房有我們老爺壓軸,連琮三爺都欠着老爺的恩情,誰要是這麼辦事,榮國府的名聲還要不要。

琮三爺如今成了翰林官,最在乎就是官聲名譽,他和老爺的情分,神京城裡勳貴老親,哪個不知哪個不曉。

即便二奶奶這麼厲害的人物,心裡也是顧忌的,絕對不敢這麼行事,況且還有老太太在呢。

即便是我們這些下人,也必定對老爺太太忠心耿耿,絕不能讓別人小瞧了。”

王夫人聽了這些話,臉色的神情才鬆快下來,甚至還浮出一絲傲氣,秦顯家的話可說到她心坎上了。

說道:“你倒是個有見識的,當初琮哥兒也要強留老爺在榮禧堂,不過老爺是赤忱君子,不屑爲之罷了。

如今搬來了東路院落居,倒是吃了老大的虧空,西府公中如此行事,家裡的支度也太艱澀了些。

如今竟是幾分盈餘都留不住,寶玉明春就要成親,公中給的兩千兩太過寒酸,能辦的出什麼場面。

要是寶玉成親丟了體面,堂堂國公嫡孫讓人笑話,這可怎麼得了。”

秦顯家的見王夫人滿臉憂憤不平,心中反而生出幾分得意。

她方纔有意將西府說的尖酸寒磣,不外乎是挑撥離間,讓王夫人多生出敵愾之心。

她是最清楚王夫人的脾氣,只有這等虛張聲勢,太太纔會越發忌憚西府大房。

自然也就愈發要依仗自己夫婦,幫着她管家理事,幫着她看牢東院門庭。

自己夫婦只有愈發在太太跟前得臉,心中思量企盼之事,才能夠手到擒來。

秦顯家的看了眼標緻俏麗的玉釧,心中微微一轉,便想到一個主意……

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124章 此中有蹊蹺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546章 勢起推事院第194章 籌謀驚聖意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513章 倉皇東路院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200章 幽情暗自生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616章 皇榜題名時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488章 承爵生枝節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三十二章 禍從天降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249章 一書取一命第402章 姻事溝壑深第585章 妙語斷枝蔓第266章 古怪的請託第502章 心志定榮辱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659章 雋彩滿城唱第285章 洶然傳敵蹤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775章 時勢造英雄第543章 金風迎玉露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七十八章 潛讀櫺星閣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484章 宿命皆顛覆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三十二章 禍從天降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699章 風流難自棄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661章 峻法鍛心性第143章 賜直奏之權第292章 富貴惑人心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323章 我養她一生第282章 銀樣鑞槍頭第237章 計深終成禍第215章 世事多兇險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617章 會當凌絕頂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727章 聘娶謀家財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618章 絕勝多蕭然第八十七章 辭鋒快如刀第九十一章 踏風奪利刃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558章 撥雲現深危第170章 江流掩芳魂第四十八章 迫於形勢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540章 狹邪窺私情第460章 媒妁可當時第400章 情迷生博弈第345章 紈絝多生禍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679章 私情掩家禍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360章 何以成威勢第十九章 雪裡紅梅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608章 親疏多情殤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627章 乾陽點三甲第529章 閨閣污春心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779章 嫡庶可傾覆第九章 賣字第460章 媒妁可當時第770章 問情榮慶堂第320章 詭局斷孽根
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124章 此中有蹊蹺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546章 勢起推事院第194章 籌謀驚聖意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513章 倉皇東路院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200章 幽情暗自生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616章 皇榜題名時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488章 承爵生枝節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三十二章 禍從天降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249章 一書取一命第402章 姻事溝壑深第585章 妙語斷枝蔓第266章 古怪的請託第502章 心志定榮辱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659章 雋彩滿城唱第285章 洶然傳敵蹤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775章 時勢造英雄第543章 金風迎玉露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七十八章 潛讀櫺星閣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484章 宿命皆顛覆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三十二章 禍從天降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699章 風流難自棄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661章 峻法鍛心性第143章 賜直奏之權第292章 富貴惑人心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323章 我養她一生第282章 銀樣鑞槍頭第237章 計深終成禍第215章 世事多兇險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617章 會當凌絕頂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727章 聘娶謀家財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618章 絕勝多蕭然第八十七章 辭鋒快如刀第九十一章 踏風奪利刃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558章 撥雲現深危第170章 江流掩芳魂第四十八章 迫於形勢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540章 狹邪窺私情第460章 媒妁可當時第400章 情迷生博弈第345章 紈絝多生禍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679章 私情掩家禍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360章 何以成威勢第十九章 雪裡紅梅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608章 親疏多情殤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627章 乾陽點三甲第529章 閨閣污春心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779章 嫡庶可傾覆第九章 賣字第460章 媒妁可當時第770章 問情榮慶堂第320章 詭局斷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