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選戰(下)

東林黨和其他小黨希望取消國民黨和工黨的參選資格,而國民黨和工黨則擔心這種情況發生,張再弟對此心知肚明。

“此次肇事的人,衙門會暫時關押起來,本次投票作廢,”張再弟告訴他們鬥毆的指揮者休想逃脫法網,如果候選人有罪就不用琢磨着進卿院了:“但齊國公府不會剝奪國民黨和工黨的參選權利,你們可以另外推舉候選人蔘選。”

“那這個投票?”

“會擇日重新投票。”張再弟橫了一眼提問的國民黨黨務人員:“打什麼打?投票箱被燒了就重新投票好了,以後一概以此爲準,你們自己動手,難道以爲就能打進卿院嗎?”

聽到這個裁決後,國民黨和工黨的黨務人員都露出喜色,而東林的人則面帶不滿,轉身衝着東林集團,張再弟解釋道:“這次齊國公府深知貴黨是受害者,我代表齊公向諸君表示慰問,”張再弟一指旁邊的那羣國民黨和工黨:“這次騷亂都是他們的錯!齊公對此非常憤怒。”

“但!”張再弟說起了轉折詞:“若是一發生這種事就取消資格,那麼將來劣勢一方就真的可能挖空心思製造事端,會把武鬥、燒票箱當作翻盤或同歸於盡的殺手鐗,齊國公府希望通過此例向大家告知,燒票箱是沒用的,因爲燒了還是會重選,而且對這種行爲齊國公府一定會嚴懲不貸。”

這次燒票箱的與兩大黨派都無關,經審問得知是一個花了許多錢競選卻當選無望的人一怒製造的事端。張再弟宣佈傷人的一律送去衙門候審,肇事者賠償所有經濟損失,最後則是懲罰性賠償,他問國民黨和工黨的代表:“齊公寬宏大量,這次就不打算追究你們上峰的唆使罪了,不過也不能白白饒了你們。”

“我們認罰。”

兩黨連忙表示同意,張再弟就勒令他們賠償十萬兩銀子給東林黨,此外再賠十萬給官府:“回去告訴你們的呂議長和繆大夫,再有下次,就不止這數了。”

此次福建省卿院競選中,國民黨贏得了十五席,工黨贏得了十三席,東林則贏得了十二席,其他二十餘個小黨共贏得了五十九席,其餘的則被自由競選人取得。本來自認爲實力強大的那些大商人,諸如劉昌、朱九之流,現在他們的影響力遠不如大多數黨派,在三大黨面前更是顯得勢單力孤。

現在最風光的莫過於呂志強,國民黨在廣東還有十一個席位,福建又取得十五個後,每天登門拜訪的人都快把呂老闆家的門檻踏破了。齊國公在接見了全體福建省卿院的大夫後,又專門將三個大黨的黨魁請到齊國公府用飯、吃茶,對他們的成功表示祝賀,並希望他們能和齊國公府精誠合作,肩負起大黨領袖的責任來。

省卿院的選舉結束並不意味着選戰的戰火平息,各縣縣令競選緊隨其後展開,現在順軍已經大量兵力調回北方,留在湖廣和浙江不多的順軍部隊收縮防守,齊國公府趁機全面改革。各縣縣令選舉開始後,有心仕途的人摩拳擦掌——這些都是實缺,平時只能乾嚥唾沫而已,現在只要贏得選舉就能上任,一想到這個大家的眼睛都紅了。

“小農黨,小農黨!”

福清的縣令投票將於半個月後開始,有心這個職務的人已經提前開始拉票,一羣人帶着饅頭在鄉鎮間努力宣傳着:“農家人就要投小農黨一票啊。”

李員外家境富裕,並不是沒動過進入仕途的念頭,年少時老員外也讓他讀過書,但是考了多年連個秀才都考不中,自知不是念書的料以後就死了這份心,直到親眼目睹這次的閩省鉅變。頗有自知之明的李員外認爲自己去省裡當大夫的機會不大,但在福清他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前段日子的動靜讓李員外看得眼熱,終於宣佈參加縣令競選。

根據齊國公府的規定,想參加縣令競選需要當地選民的百分之一作保支持,而且每個選民都只能給一個人作保。這個難不倒李員外,擺開戲臺讓周圍的鄉親來免費看戲,然後燉了十幾口大鍋的肉湯、煮上飯,等看戲的百姓看久了以後,李家就把飯、湯一起推出來,對被香氣刺激得飢腸轆轆的父老們宣佈:李員外要選縣令了,需要大家幫忙畫押,這飯就是給大家的謝禮。

鄉親們排着隊畫押,這邊按下手印,那邊就有李家的僕人遞上飯碗,李員外輕而易舉地搞到了報名參選所需的保人。

不過李員外轉天就發現了威脅所在:他一聽說其他幾個縉紳同樣又不做壽、又無紅白之事,突然也宣佈要請鄉親們看戲時,就知道那些人多半也是存了競選的心思。

果然,這些人先後宣佈參選,和李員外用同樣的招數搞到了保人的手印。

見識過省卿院選舉的例子後,這些縉紳都很清楚報名只是第一步,要想取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面的鄉民同樣經過了選舉的鍛鍊,保人的手印好辦,一場戲、一頓好飯他們就賣了,但是真正到了投票的時候,這些鄉親還是會待價而沽,要是沒有什麼說服人的理由,就是那些按手印的保人都未必投票給你。

呂志強等人的成功讓不少縉紳都意識到結黨是競選勝利的必要條件——結黨不一定肯定贏,但是不結黨靠自己單槍匹馬肯定輸。

李員外就投奔了小農黨,這個黨在省卿院也有四個席位,畢竟福建的選民大部分還是農人或是早年的農人,小農黨的黨魁希望靠這個名字來博得這種選民的好感。而李員外覺得這個名字對他很合適,福清這裡的選民幾乎都是農民。

小農黨原先的成員裡並沒有福清人,在此處也沒有勢力,像李員外這樣的地頭蛇來投奔那真是求之不得。雙方一拍即合,當即就把李員外吸收爲光榮的小農黨成員,提供競選參謀和支持,李員外則需要投桃報李,幫助小農黨在福清發展勢力,小農黨還承諾若是李員外競選縣令成功,將來還給他一個小農黨理事的身份。

被李員外視爲大敵的是趙舉人,聽說他座師是東林官員,四月的時候就有東林士人到他家拜訪,而趙舉人立刻投奔了東林,事後得意洋洋的宣揚得衆所周知。省卿院選戰期間,趙舉人用盡氣力幫東林做宣傳,現在東林投桃報李,推舉他爲福清的東林候選人,號召所有的士人、官宦人家和心向東林的縉紳都要支持他。

李員外正在拉票的時候,就聽到一陣歌聲從遠處傳來:

“東林!東林!有多少仁人志士都來把你敬仰?”

“東林!東林!有多少英豪故事把你到處傳揚!”

接着開過來浩浩蕩蕩的一隊人馬,爲首的正是趙舉人,一貫養尊處優的趙舉人今天沒有坐轎,而是站在一輛高高的無篷馬車上,更沒有像平時那般穿着綾羅綢緞而是簡樸的一個灰袍子。東林黨到處吹噓,說這首歌曲是齊國公親自爲他們黨魁陳子壯譜寫的,可見齊國公對東林的尊敬,而其他人則對此冷嘲熱諷,覺得他們是在信口開河。

簇擁在趙舉人身邊的縉紳李員外幾乎都認識,差不多每個都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望族,這隊人馬出現後百姓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了過去,指着圍在趙舉人身邊的那些貴人指指點點:

“啊,劉老爺也支持趙舉人啊。”

“還有錢老爺。”

興奮的議論聲讓李員外心裡滿不是滋味,前來福清協助他的幾個小農黨蔘謀也感到了對方的壓力。

李員外較小的隊伍似乎被對方的氣勢所震懾,退到道邊給迎面而來的東林宣傳團讓出去路。

“原來是李老爺啊,真巧。”路過李員外身旁時,趙舉人彷彿纔看到他,停住車走下來朝着李員外而來。

“趙老爺。”李員外客客氣氣地衝着這個有功名在身的對手行禮。

趙舉人昂首挺胸受了這一禮,點了點頭就算是還禮,盯着李員外打量了片刻後,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以前還不知道,原來李老爺的童心這麼的重啊!不過也是,選舉是挺好玩的,李老爺這錢也不算白花。”

說完後,趙舉人就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望着東林宣傳團遠去的背影,李員外顯得更加沮喪,身旁從省裡來的小農黨理事還在安慰他:“李兄,勝負還沒見分曉呢,不要灰心。”

李員外先是點點頭、接着又搖了兩下,長嘆一聲繼續領着隊伍向前進發,看上去和遇到趙舉人前並無不同,只是聲音已經小了很多。

趙舉人和東林都認爲國民黨和工黨在福清沒有什麼競爭力,雖然工黨有一些關係不錯的本地朋友,比如黨魁繆老闆就和不少地主有糧食生意,省卿院選舉的時候這幫人就拼命給工黨出力,但福清幾乎所有有功名在身的人都支持東林,這些人在百姓心目中有着最強的影響力。

而且,趙舉人和他的東林同志都認爲國民黨和工黨的名字也是一種不利,這裡沒有工人工黨沒啥號召力,而國民黨就更文縐縐了。省卿院選舉的時候,東林因爲建黨倉促在福清沒能取得多大的優勢,可是這次不同了,經過省卿選戰後,東林也總結出了不少經驗教訓,現在東林的組織同樣變得更嚴密,趙舉人打算對父老們強調這是在選本地的父母官,而不是什麼遠在泉州的省大夫,所以一定要聽德高望重的人的話,選他們信得過的人——也就是趙舉人自己。

相對來說,東林倒覺得小農黨更有威脅,這個名字很容易記住,幸好小農黨薄弱的實力抵消了名字能帶來的好處。

“農黨!嘿,我們農民有力量!”

“農黨!農人的黨,全心全意爲農民服務!”

聽到如雷鳴般的齊聲吶喊聲時,趙舉人和他的朋友們都面面相覷,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政黨的名字,但是從這整齊的喊聲聽來,對方顯然人多勢衆而且訓練有素。

接着趙舉人他們見到的隊伍也很長,看上去有三十多人和兩輛大車,他定睛一看對面的爲首者,氣得大叫一聲:“姓胡的,你不是工黨的走狗麼?怎麼改去什麼農黨了?你叛黨了嗎?”

“扶助農工!”

對面的姓胡的傢伙的隊伍一直頂到趙舉人這隊人的面前時,還示威性的喊了一嗓子口號,工黨高層總是故作神秘,漏出過口風說他們的口號很多都是齊國公秘密贈與的,對這種暗示其他人都覺得太下作了,除了他們工黨沒有什麼人信。胡縉紳高高站在對面車上的胡縉紳回頭指着自己背後的廣告旗:“趙老爺,您眼神都這麼不好了還選什麼縣令啊?”

對面的廣告旗有兩面,一面寫着“工黨”、另一面寫着“農黨”。

“工黨就是農黨,”胡縉紳得意洋洋地叫道,現在他們喊的口號都是照抄原來的,僅僅是把“工”改成了“農”而已:“在鄉種地,進城做工,工人就是農民,農民就是工人,我們在城裡就是工黨,在鄉鎮就是農黨!”

“姓胡的說,他祖上八輩子窮,直到祖父那代才富裕起來,說他很能夠體會貧農的苦楚,若是當上縣令一定會照顧貧民。”

打聽清楚胡縉紳的宣傳口號後,趙舉人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支持工黨的本地財主也不少,基本都是胡縉紳這樣根基不深、或名望不高的小地主:“太不要臉了,八輩子窮是罵人的話——當然對姓胡的來說這是實話,但以前要是誰敢提他先祖是窮泥腿子,姓胡的就翻臉不認人,現在他居然揭起自己的祖宗短來了,就爲了當一個縣令,太無恥了!”

胡縉紳開始競選宣傳後不久,又是件聳人聽聞的事情傳遍福清。

“國民黨也要參選?”胡縉紳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一驚:“他們也能競選嗎?這裡誰支持他們?”

福清的縉紳階層基本都被東林和工黨瓜分了,據胡縉紳所知,沒有一個縉紳是國民黨成員,他們在本地縉紳階級中的影響力比什麼小農黨還不如,沒有縉紳可以讓國民黨推舉:“他們能找到競選人都是怪事。”

“他們找到了。”

“誰?”

“王黑臉。”

“王黑臉是誰?”胡縉紳一臉的茫然。

很快,這個聳人聽聞的事情就震動了整個福清,貧農王黑臉跳出來要和趙舉人、胡縉紳和李員外競選,他找的競選拍檔是長工張四七。

一夜之間,這個王黑臉和張四七的大名傳進了千家萬戶,雖然少有人願意在外面公然討論,但是閉上門後,家家戶戶都在討論國民黨的競選口號:

爲什麼只有縉紳可以當官?

爲什麼我們百姓不能當縣令?

國民黨,貧民的黨、長工的黨!要翻身做主人!要投票支持國民黨!

“太無恥了,太不要臉了,簡直是斯文掃地。”

胡縉紳拍案大怒的同時,李員外的家裡迎來了一羣貴客。

李員外沒有讓來賓坐在客廳,而是請到書房中。房間並不算大,滿滿一屋子人很擁擠,但沒有一個人發出抱怨。

當着滿屋子的東林黨和小農黨成員,趙舉人鄭重其事地說道:“李員外,我正式建議您退選,然後作爲我的副手參選。”

“可以,”李員外痛快地說道,他回頭環顧了一下週圍的小農黨同志:“將來趙老爺是縣令,在下是副縣令,萬一有了分歧該怎麼辦呢?”

“這是我黨的提議。”

趙舉人拿出了準備好的細則,討價還價開始。

第342章 遺產 (2)第18章 遲疑 (1)第364章 尾隨第260章 志向 (2)第232章 亂局 (1)第127章 臨戰 (1)第240章 攻心 (1)第324章 天平 (1)第418章 委任第321章 新仇第548章 批判 (1)第161章 善後 (2)第450章 承諾第382章 疑案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14章 犧牲 (2)第584章 開始 (3)第465章 知恥第467章 陽光第315章 衝鋒 (1)第513章 家書 (2)第225章 戰俘 (2)第27章 遺物 (2)第13章 交兵 (2)第350章 遣散第181章 司獄 (2)第335章 對話第433章 糊塗 (1)第29章 求親 (2)第189章 清野 (2)第281章 近戰 (2)第533章 落馬 (2)第555章 退縮 (2)第523章 見聞 (2)第278章 對決 (1)第134章 回憶 (1)第534章 換帥 (1)第456章 知識第488章 擴軍第578章 淮安 (2)第65章 罪行第50章 條例 (3)第450章 承諾第111章 能吏第408章 坦誠第321章 新仇第52章 將門 (2)第446章 兩難第490章 競爭第310章 等待 (2)第466章 寬容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439章 召集第356章 南下第62章 撫民 (2)第451章 期望第226章 默契 (1)第455章 選戰(下)第314章 犧牲 (2)第313章 犧牲 (1)第78章 落敗 (1)第156章 頹勢 (1)第141章 交易 (2)第195章 前沿第399章 懸念第47章 戀情 (2)第55章 奪印 (1)第459章 兄弟第374章 改元第527章 迎擊 (2)第126章 算盤 (2)第391章 火線第32章 前程 (1)第562章 黨務 (1)第354章 帝國第287章 喘息 (1)第21章 軍法 (2)第122章 政務 (2)第76章 斷後第497章 甲艦第528章 戰機 (1)第571章 辭職 (2)第291章 退卻 (1)第13章 交兵 (2)第334章 斷後第330章 反應第345章 前驅 (2)第414章 相負第284章 應對 (3)第273章 相對第406章 收禮第574章 偉人 (1)第136章 退兵 (1)第346章 講理第457章 班師第496章 闖關第566章 論述 (1)第242章 危難 (1)第450章 承諾第108章 實戰 (2)
第342章 遺產 (2)第18章 遲疑 (1)第364章 尾隨第260章 志向 (2)第232章 亂局 (1)第127章 臨戰 (1)第240章 攻心 (1)第324章 天平 (1)第418章 委任第321章 新仇第548章 批判 (1)第161章 善後 (2)第450章 承諾第382章 疑案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14章 犧牲 (2)第584章 開始 (3)第465章 知恥第467章 陽光第315章 衝鋒 (1)第513章 家書 (2)第225章 戰俘 (2)第27章 遺物 (2)第13章 交兵 (2)第350章 遣散第181章 司獄 (2)第335章 對話第433章 糊塗 (1)第29章 求親 (2)第189章 清野 (2)第281章 近戰 (2)第533章 落馬 (2)第555章 退縮 (2)第523章 見聞 (2)第278章 對決 (1)第134章 回憶 (1)第534章 換帥 (1)第456章 知識第488章 擴軍第578章 淮安 (2)第65章 罪行第50章 條例 (3)第450章 承諾第111章 能吏第408章 坦誠第321章 新仇第52章 將門 (2)第446章 兩難第490章 競爭第310章 等待 (2)第466章 寬容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439章 召集第356章 南下第62章 撫民 (2)第451章 期望第226章 默契 (1)第455章 選戰(下)第314章 犧牲 (2)第313章 犧牲 (1)第78章 落敗 (1)第156章 頹勢 (1)第141章 交易 (2)第195章 前沿第399章 懸念第47章 戀情 (2)第55章 奪印 (1)第459章 兄弟第374章 改元第527章 迎擊 (2)第126章 算盤 (2)第391章 火線第32章 前程 (1)第562章 黨務 (1)第354章 帝國第287章 喘息 (1)第21章 軍法 (2)第122章 政務 (2)第76章 斷後第497章 甲艦第528章 戰機 (1)第571章 辭職 (2)第291章 退卻 (1)第13章 交兵 (2)第334章 斷後第330章 反應第345章 前驅 (2)第414章 相負第284章 應對 (3)第273章 相對第406章 收禮第574章 偉人 (1)第136章 退兵 (1)第346章 講理第457章 班師第496章 闖關第566章 論述 (1)第242章 危難 (1)第450章 承諾第108章 實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