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銀錢

第1469章 銀錢

大部隊回到高昌時已經九月中了,其時山後已然北風呼嘯,飄起了朵朵雪花,山前降溫亦比較明顯,但沒有山後那麼誇張。

邵勖回家後第一件事不是去陪女人,而是直奔集市……

高昌的集市位於城西,佔地面積很廣,遺憾的是,比較凌亂,各種商品混在一起賣,甚至沒有粗略地按照行業分劃區域。

“孤聞交廣之地但凡買賣,多以金銀爲貨,高昌亦有此類現象,可喜可賀。”邵勖走在人羣正中央,看着兩側的百姓、商徒,高興地說道。

不過他有點後悔直接過來了,蓋因身周有人舉着大盾,兩側又有軍士死死盯着商徒,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下次還是不要來了,讓王府小吏過來查探便可。

不過長時間不來也不是個事,總之很糾結。

前河西太守、現高昌太守宋恆笑着說道:“廣州有始興郡領數百銀戶,產銀頗多,自然不缺。”

始興郡是東吳時期設立的,治所在後世的韶關。晉滅吳後,將其劃入廣州,後又屬湘州。國朝廢湘州,故始興郡再入廣州。

另外,廣州也有部分外國銀幣流入,故市面上金銀很多。

交州純粹就是外國金銀大量流入,導致市面上不缺貨幣罷了。

這兩地人口、市場容量都一般,只需少部分金銀就能撐起整個市場,西域同理。

“可惜銀山磧、銀山坑劃給西域都護府了,高昌無銀,只能靠熔鑄波斯銀幣。”說到這裡,邵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遂看向宋恆,問道:“卿八月領得俸祿幾何?”

“龜幣五十、絹百匹、毛布二十匹。”宋恆答道。

他領到的這些俸祿中,銀幣是按月發放的,每月五十枚,但絹布是一次性領的,一年就這一次。所以作爲正五品太守,宋恆一年的俸祿是龜幣六百、絹一百、毛布二十。

此外還有一些葡萄酒、乾果、鹽、奶酪、肉乾之類,一般是臘月發放,算是福利。

“可夠支用?”邵勖問道。

宋恆想了想,道:“臣來此數月了,糧價大體平穩,三月家僕買粟三斛九鬥,費銀錢三文。”

“四月買糜子六十九斛,費銀錢六十九文。”

“七月市麥二斛七鬥,費銀錢三文。”

“本月市麥十二斛,費銀錢十二文。”

邵勖聞言微微頷首。

宋恆所說“銀錢”其實是波斯銀幣,一文銀錢就是一枚波斯銀幣。

他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高昌土人俗謂銀幣爲“銀錢”,以“文”爲單位。

宋恆這麼說是隨了本地人的稱呼。

目前高昌還是新舊錢幣並行的時間段,國中在不斷要求百姓獻上外國銀錢、銀盤、銀瓶、銀磚等物,換取龜幣,截止期限一延再延,已經到明年九月秋收後了。

作爲太守,宋恆一個月的俸祿可以買不到七十斛糧食(龜幣比波斯銀幣重一些),比晉朝那會略多,只不過司馬晉直接發糧食,而高昌發銀錢罷了。

糧食作爲硬通貨,依然在市面上頑強流通着,甚至於,在民間私下交易中,用糧食支付各種費用的情況要超過銀錢,銅錢則很少見到——邵勖都有點後悔鑄那麼多銅錢了,以致不少人投機倒把。

“上好赤馬,品相劃一,每匹銀錢三十七文。”

“提婆錦還剩二匹,只需銀錢百文。”

提婆錦是天竺輸入的錦緞,帶有大量小乘佛教故事,因此價格非常昂貴,偏偏還很受人歡迎,蓋因高昌信佛的人是真不少,別說買錦了,死前捐相當一部分家產的人都不在少數。

“可有人來我家作傭,先付銀錢二文,作滿後付銀錢五文、粟一斛四鬥。”

“钁鐵(粗鐵,做農具用)三斤,只需銀錢三文。”

“六縱迭(棉布)一匹,銀錢十二文。”

“牛一頭,平錢十文。”

“羊肉三腳(三隻羊腿),平錢二文。”

叫喊聲此起彼伏,而聽到這裡時,邵勖眉毛一揚,天可憐見,終於聽到“平錢”二字了。

“平錢”即官府發佈的平準錢,其實就是大梁龜幣。逛了這麼一會,到處都是“銀錢”計價的商品,在時人約定俗成的規矩中,就是波斯銀幣,現在終於聽到有人用大梁銀幣計價了。

再過幾年,孤一定要讓市面上的波斯銀幣絕跡!

“篳路藍縷,百廢待興。”邵勖感慨了句,旋又看向太守宋恆,道:“宋卿,今歲一定要將稅制釐清。去歲高昌四縣只收得‘丁正錢’六萬三千文,而今戰事基本結束,可慢慢走上正軌了。”

“大王可要施行中原稅制?”宋恆問道。

邵勖猶豫了一下,道:“先按舊規矩來。”

高昌王被張駿廢掉前,高昌國實行的是一種雜糅了中原和西域城邦國家特色的稅制,大頭是兩樣,即田稅和丁正稅。

進入大梁朝後,稅制不改,且全部用於地方。

其中田稅執行的是十五稅一,可以用銀錢交納,也可以用糧食。 丁正稅其實是西域城邦“人頭稅”的中原稱呼,成年男子都要繳納,一人一年銀錢六文。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針對特殊商品收取的稅種,如刺蜜(高昌特產羊刺蜜)稅、蒲桃稅、入俗錢、入僧錢、鹽稅以及各種商稅,加起來也很多,只不過比較龐雜,具體到某一種上面比較少。

田稅目前統一要求用糧食繳納,不收銀錢,但田畝不清,收起來稀裡糊塗的。

其他各種稅也亂糟糟的,總共收了二萬多文,其中還包括抽分得來的大量商品,還不知道怎麼變現呢。

聽起來不少,但如果你瞭解一下高昌國畸形的社會狀態後你就知道了:在這裡,一個精壯男子奴隸竟然比馬貴,而且貴很多。

無論是寺院、官府還是大戶,都爲壯勞力的匱乏而憂愁不已。

這裡地不值錢,甚至錢也不值錢,就是人值錢。

只要有人,源源不斷地開挖井渠,就能變出更多的農田、果園、菜畦和牧場。

沒有人,原本開墾出來的農田要撂荒,井渠也會廢棄。

高昌國二郡只有六萬餘人,不是隻能養得起這麼多,而是缺乏外來移民,只開墾出來了足夠養這麼多人的農田,事實上灌溉水源及農業潛力,遠遠沒到耗盡的地步。

這裡最多的就是錢,各種錢,大戶們一個個恨不得四處買奴隸——歷史上曲氏高昌時期,因爲與突厥的戰爭,一名精壯男子賣出了馬的十倍價錢,極爲驚人。

也正因爲如此,當西征大軍移交了好幾次奴隸給邵勖,而他將這些人盡數編爲民戶後,高昌大戶們紛紛爲之扼腕——咋不賣給我們呢?

邵勖逛了一圈後,發現擾民太甚,於是便灰溜溜地離開了,回到了王宮之中。

王妃沈氏還沒來,目前王宮中只有陰氏、慕容氏二夫人。她倆正在織錦,見到邵勖後,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計,齊齊行禮:“大王。”

邵勖點了點頭,道:“跑了半天,飢甚,先上飯吧。”

陰氏應了一聲,出外準備去了。

慕容氏見無人了,便撲入邵勖懷中,道:“大王,妾好想你。”

邵勖出去數月,身邊沒帶女人,頓時有點吃不消。

慕容氏又身材豐滿,風情萬種,更讓他口乾舌燥。

狠狠揉捏了一把後,慕容氏有些氣喘,更輕輕痛呼了一聲——與其說痛呼,不如說是引誘。

不過邵勖的自控能力很強,很快便清醒了過來,道歉道:“是孤不對,弄疼了你。”

慕容氏睜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暗道殿下比她之前那個丈夫好多了,至少不會喝醉酒後打她。

而且人長得俊俏,又溫文爾雅、學識淵博,偏偏知情識趣,懂得關心女人,實乃良配。

要生孩子的話她只願爲趙王生。

“吐伏方纔來過一次。”慕容氏說道:“說已經接到那幫康居人了,安排在館驛,詢問下一步怎麼做。”

“哦?這麼快?”邵勖有些驚訝,然後沉吟片刻,道:“孤一會見見使者。見完後,讓吐伏帶人將他們送到敦煌,便沒我的事了。”

“大王可是又要出征?”慕容氏問道。

“出征?”邵勖笑着搖頭道:“孤現在只想弄錢。不對,是弄人和糧食。”

他還殘存着中原的很多習慣,下意識把人力物力稱作“錢”。

但錢只是個媒介罷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力物力上。

“再者,不會有什麼出征的。”邵勖繼續說道:“龜茲鎮三千五百步騎還沒招滿,操練也不夠。朝廷派來的府兵也要走了,這會不會出徵。”

www▲ тt kΛn▲ Сo

說到這裡,他意識到慕容氏可能對這些不太關心,便不說了,只道:“唯一可慮的便是庾元度不甘心,還滯留在大宛,唉。”

外間響起了腳步聲,陰氏帶着婢女們將飯食端了上來。

甜口的刺蜜蒸餅、鹹口的羊肉餅、兩盤時蔬、一盤果子,外加一壺葡萄酒,很簡單,不如中原精緻,但量大管飽。

三人遂坐下來一起吃。

“前些天妾在府中募放羊兒,從九月初十到臘月十五,一日給一分餅及糜二斗。”陰氏率先吃完,然後說道:“這價錢便是在敦煌都駭人了。”

“我父僱人整理田地,開闢葡萄園,從明年二月二十到冬月底,一共九個多月,竟要銀錢五十文。”慕容氏也在一旁說道:“若非大王不許,他都想抓丁壯來幹活了。”

邵勖吃完後,點了點頭,道:“是貴了。數百里沙磧阻隔之下,人就是這麼貴。千萬不要抓人,高昌不是土匪窩,孤還要臉。”

想到這裡,他暗暗嘆了口氣。人力不足,物價騰貴。

他想起了父親信中提及的事情,高昌市面上的銀錢確實多了,而且很多貨物的價格要麼不可思議地貴,要麼便宜到驚人。

他又想給父親寫信探討了。

(本章完)

第七章 表態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989章 岔路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三十章 塑造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二十章 一門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926章 諸般手段第1168章 奔喪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814章 風起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1396章 互助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172章 突發第1357章 耗嗎?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1128章 探親(下)第1374章 祭祖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1115章 失能第三十五章 動員第912章 鹽池畔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246章 觀風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379章 回汴第841章 主動第842章 說客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916章 議定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997章 瀋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一十四章 不快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九十章 變天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一百章 官身第1021章 斛兵塘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1152章 圍獵第830章 左中右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955章 亮子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396章 互助第1331章 薄城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063章 兩種畫風第三十章 塑造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1350章 高爾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十九章 一魚兩吃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1266章 教導
第七章 表態第二百零四章 四處活動的老登們第十一章 成果彙報第二十章 我意已決第989章 岔路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1030章 補救(下)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四十五章 大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勢已去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三十章 塑造第1010章 一月戰爭第一百十二章 誰能阻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383章 提前準備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二十章 一門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零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章 官僚系統(上)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926章 諸般手段第1168章 奔喪第四十五章 女人男人第814章 風起第六十四章 兩個皇帝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聰哥的擔憂第1396章 互助第949章 爵位與軍制第1172章 突發第1357章 耗嗎?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1128章 探親(下)第1374章 祭祖第1361章 一分爲四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青州第1115章 失能第三十五章 動員第912章 鹽池畔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二十七章 圈子第三十九章 進兵方向第1246章 觀風第1102章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1379章 回汴第841章 主動第842章 說客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916章 議定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997章 瀋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攻守之勢第一十四章 不快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進展第九十章 變天第六十四章 獵物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1049章 歷史的玩笑第一百章 官身第1021章 斛兵塘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五十三章 建言(月票加更8)第1152章 圍獵第830章 左中右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十八章 考察第955章 亮子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396章 互助第1331章 薄城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063章 兩種畫風第三十章 塑造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一百零一章 突入、聲勢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1350章 高爾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第十九章 一魚兩吃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1266章 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