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停靠

金秋八月不期而至,浩浩蕩蕩的船隊經北豐、平郭停靠卸貨後,於八月初十抵達了旅順。

他們在中途避了一次風。

情況很邪乎,本來航行得好好的,突然之間就狂風大作,而且風向變幻不定,不得已之下,他們在平郭縣附近的港漢內停留了整整一天時間。

慌亂之中,有兩艘船陷入了淤泥之中擱淺,一直到晚上漲潮時才勉強開了出來。

這個時候,船工們不停地抱怨如果是吃水淺的江船斷不至於如此,更提及如果在附近發生海戰,萬一被人誘進淺水區域,怕不是要讓人創下「小船贏大船」的奇蹟。

不過他們的抱怨無效。

懂行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吃水較深、抗風浪能力強的尖底海船,之前那次可能就要了老命了。而且,雖然經歷了險情,但老手都覺得自己的船似乎可以嘗試下橫渡遼海,而不是沿着海岸線走一一當然,早晚會這麼搞的,目前這些船工還略顯稚嫩,得熟練一些才能嘗試更高難度的航程。

十五艘船隻的靠港並沒有在旅順引起多大的轟動。

卸貨期間,曹憲在這座城市內外逛了一圈。

他發現了一個特點,旅順城和旅順浦兒乎變成了兩座獨立的城市。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早年佈局的缺陷,旅順城牆外就有許多緊鄰着的農田區塊,這會粟麥金黃,

農人們正忙着收割。

更讓人覺得誇張的是,農人們是從城內出來收割糧食的,收穫就地處理,然後裝上馬車,拉回城內。

也就是說,他們平時住在城裡,需要種田的時候就出城。

唔,頗有先秦之風啊!

不過他也知道,作爲燕王治下最早的墾荒區域,這個佈局很難更改了。緣城開墾的農田很難變成宅院、商鋪、集市,城內的民戶也沒法奪走,至少短時間內不能。

聰明的做法便是在靠近海浦的地方設立邸舍、倉庫、食肆乃至各種商鋪,然後再用城牆圈起來。或者乾脆不圈了,似乎也沒什麼大的問題,畢竟魏晉時洛陽城大部分區域都在城外,如辟雍、

太學乃至各種公卿將相的府邸並沒有城牆保護。

旅順似乎就是這麼做的。

城外大宅一座連着一座,應該是本地貴人居住的一一或許稱不上豪宅,但一定足夠「大」,如果忽略此地的各種不便的話,住起來還是挺舒服的。

呢,似乎也沒那麼不便啊曹憲吸了吸鼻子,不遠處傳來了一陣香味,他下意識走了過去,見到了一個食肆。

店主操着一口彆扭的官話,熱情招呼道:「來吃點餅,還有醬、酒。」

曹憲指着那些熱氣騰騰的蒸籠,問道:「此蒸餅耶?」

「五月收的新麥,好吃。」店主十分熱情,試圖上前拉人。

曹憲的隨從躍了上去,手握刀鞘。

店主只後退了一步,似乎並不怎麼害怕。

遼東這個地方,大街小巷公然挎刀持弓的人太多了,官府似乎不怎麼管,也懶得管。

「唉,無需如此。」曹憲似乎感覺不好意思,於是入內坐了下來,道:「給我等一人來兩個蒸餅,肉醬、酒也來上一些。」

店主高興地離開了,沒過一會,便端來了一大盆肉醬,道:「此乃兔肉醬,官人可嘗一些。」

「吾聞高句麗人喜食兔肉醬,莫非你便是。」曹憲問道。

「官人好眼力,我便是高句麗人。」

「燕王大破高句麗,兵進丸都,你怎麼看?」

「官人莫要這麼問。」店主有些不高興了,道:「我家自天祖那一輩便居於玄,雖爲高句麗人,可與高句麗國沒有半分關係,相反還屢遭其劫掠,恨死他們了。到我祖父那一輩,實在過不下去了,便南下遼東,居於新昌。及至晉末,我父帶着全家南奔平郭。二慕容對戰時,我又帶着家人南下旅順,躬耕自食。託大王的福,得於旅順開一食肆,日子比祖上卻好了太多了。」

「爲避戰亂,幾代人之內竟然三遷。」曹憲感慨了一句,抓起蒸餅咬了一口,讚道:「不錯。」

「新麥自然好吃。」店主大笑道。

「方纔你說五月收的新麥,難道旅順可種越冬小麥?」曹憲問道。

「旅順、北豐都可以。」店主肯定地答道:「平郭就難說了,興許可以,興許不行。據我所知,平郭人不種冬小麥,只種春小麥或粟。近兩年有人嘗試着種秋後種黑麥,此物確實可以過冬,

十分耐寒,但畝收低,更兼難吃,一般都拿來餵馬。」

曹憲笑了笑,道:「再難吃,災荒時也能救命。」

「是這個理。」店主不否認,只說道:「不過只要家境不差,一般都食粟麥。」

「可有人種稻?我看遼東河溪縱橫,湖泊水澤甚多。」曹憲問道。

店主想了許久,最終搖了搖頭,道:「未曾見過。」

水稻這玩意,理論上很多地方都能種,但除了氣候之外,你還得考慮種植習慣。有些地方確實能種,但若沒有人爲干預,幾百年都不會有人嘗試。

「也是。」曹憲嘆了口氣,道:「天越來越冷了。我從河洛北上至鄴城,昔年種稻之地多改爲麥田,越來越少了。」

鄴城西邊有曹操時代修建的堤堰,更有漳水流經,曹魏時廣種水稻,品質上佳,遂有「信清流之稻」的美譽,被作爲「御稻」上貢許昌、洛陽。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幾次極端天氣的打擊,鄴城稻田急劇減少,已很難尋找了。

遼東比鄴城還冷,當不敢輕易嘗試,除非培育出能抵禦寒冷的稻種一一興許已經有了,但還沒找到。

小廝端來了幾個酒壺。

曹憲招呼衆人飲酒,然後又看向店主,問道:「我見旅順百姓公然挎刀持弓,四處行走,衆不以爲異,難道官府不管嗎?」

「管這個?」店主有些茫然,下意識說道:「挎刀持弓又如何?只要不造反,官府才懶得管呢。便是兩人捉刀廝殺,只要不殃及無辜,管他作甚?傷了就去找人醫治,死了自埋地裡去,無妨的。」

「若有不法之徒入室傷人呢?」曹憲問道「那就拿你的刀與他拼了。」店主理所當然地說道:「浦口黃鐵匠曾遇賊,此人年五十,自披甲執刃,堵住大門,二子蹲房樑上,拈弓搭箭,連殺三賊。天明後報官,查驗一番後便無事了。」

曹憲無語。這地方真他媽野得邪乎,官府真的什麼都不管啊!

「吃點兔肉醬。」店主見曹憲只吃餅,便招呼道。

曹憲點了點頭,拿餅蘸了蘸醬,吃了一口後,臉色微變。

不是難吃,而是味道很怪,彷彿帶着點半腐爛的味道,還鹹得讓人震驚,彷彿旅順鹽不要錢似的。

店主仔細注意着他的表情,見曹憲不太喜歡,微微有些失望,道:「可惜黃豆醬賣完了。

巖、西安平的黃豆很有名,製成的大醬乃美味。」

「巖才幾年,黃豆就出名了?」曹憲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笑問道。

店主連忙說道:「官人有所不知,巖城沒建起來時,當地的黃豆就很有名。」

曹憲點了點頭,隨口問道:「巖如何了?」

「沒去過。」店主搖了搖頭,道:「不過你看官人們多在旅順置宅,就知道那地方如何了。說實話,若非有東西、南北兩條大道經郵巖,王都絕不會設於彼處。」

「帕巖既當要道,設王都很正常啊。」曹憲說道。

他記得昌黎通樂浪的東西大驛道就經巖。在遼東境內,這條大道串起了襄平、新昌、安市、

汶、巖、西安平六縣,直通平壤城,可謂遼東國境內最重要的驛道。

「官人們也就在巖上直罷了。」店主嘟了一句。

曹憲笑了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發覺酒別具風味,便問道:「此酒何名?」

「自家去山上採雜果釀的。」店主笑道:「深山老林之中果子甚多,也沒人和你搶,隨便摘。

大的自己吃,小的就拿來釀酒。」

曹憲的隨從們也喝了酒,紛紛稱讚。

店主見了滿面紅光,又讓人拿來了一些野果,道:「過了這個時節就沒了,路上吃吧,不收錢。」

曹憲也不客氣,直接收下了,又道:「煩請店家多準備些蒸餅,一會送到船上去。」

店主精神一振,看來是大買賣,立刻點頭如搗蒜,道:「好說,卻不知要多少?」

「一千枚總是要的。」曹憲笑道。

店主愣住了。他家是小店,真做不了這麼多。

曹憲看出來了,笑道:「能做多少是多少。我還在此逗留五日,煩請每日都送。」

店主點了點頭,旋又爲難道:「只能送四日。四日後,我便要關了這店,去山裡操練了。」

曹憲有些驚訝:「市人也要操練?」

「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都得操練。」店主嘆了口氣,道:「還好不用出遠門,就在附近山裡,興許還能分點獵物。」

「燕王要求的?」

「這卻不知了。反正每年王府郎中令都會帶人巡視,躲不掉的。」

「這般勤苦,高句麗又有何懼?」曹憲感嘆道。

「什麼高句麗?怕不是要打慕容仁。」店主曬笑道。

「你怎知曉?」曹憲奇道。

「很多人都這麼說。」店主說道:「這廝去年沒上貢。往年最遲七月中,慕容仁就遣使帶着駿馬、皮子、藥材南下旅順,登船前往洛陽朝賀了。聽說去年沒來,藉口是遭災了。旅順傳言他要造反了。」

曹憲不置可否。

他知道慕容仁這廝大概是有些跋扈的,心裡也有點不服氣,但你若說他有膽子造反,卻不是事實。

慕容仁就是腦子不清楚,合該命裡有一劫,用完飯後,曹憲讓人拿來絹帛,不料店主卻面有難色。

「竟不收絹帛?」曹憲訝然「絹帛不容易花出去。」店主嘆道:「可有銅錢?本朝的錢沒有,永嘉通寶亦可,五鐵錢也收。」

曹憲無奈,讓人取來銀錢,道:「此乃波斯銀錢,我在洛陽所得,你可敢收?」

店主接過一枚看了看,道:「只要是金銀,我都敢收。」

曹憲失笑。

也就遼東沒人較真,不然憑你不用法幣,反倒用域外銀錢這種事,免不得杖打十下。

另外,他也看出來了,遼東不喜用絹帛易物。

這倒可以理解。因爲絹帛除了富貴人家之外,遼東少有需求。若說賣給商人吧,估計也不怎麼賣得出去。對於小本經營的食肆店主,他更願意收銅錢。

隨從們留下來與店主扯波斯銀錢的價值以及該出多少枚銀錢,曹憲則揹着雙手,來到了店外。

看着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羣,他突然有些羨慕。

樂浪、帶方二郡,大概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可與旅順媲美。

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794章 新兵草原、中原兵制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1368章 釋兵權第1305章 三人第1397章 送行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397章 送行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十一章 我來帶你們乞活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1325章 歸正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357章 耗嗎?第842章 說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138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1046章 餘丁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263章 貞明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457章 三人第977章 登基(上)第1388章 指路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903章 亂戰(上)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1119章 晉祠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百八十八章 挺會玩啊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416章 體會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947章 入宮(上)第1130章 感悟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1242章 在途第1178章 軍鎮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1357章 耗嗎?第1407章 一路第1269章 太子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467章 遠方信息第三十四章 勸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462章 送行與準備第1407章 一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1396章 互助第1465章 逼王第1402章 練手(下)第1421章 靠攏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841章 主動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1376章 江南事第1284章 家宴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427章 爪牙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297章 青州
第1089章 家事與政治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794章 新兵草原、中原兵制第1181章 賣命的門路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1177章 宗室與家底第五十七章 戰報與會面第1368章 釋兵權第1305章 三人第1397章 送行第四十三章 整軍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1397章 送行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十一章 我來帶你們乞活第一百三十三章 深夜第八十二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1325章 歸正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1357章 耗嗎?第842章 說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前後夾擊第1138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1046章 餘丁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消彼長第952章 着急的人第一百零二章 磨刀霍霍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166章 震盪(下)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以拖待變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263章 貞明第五十八章 夜宴第1457章 三人第977章 登基(上)第1388章 指路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設第1347章 押解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903章 亂戰(上)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375章 徐州地方第四十章 二手準備第1119章 晉祠第四十一章 結交與重整第一百八十八章 挺會玩啊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416章 體會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947章 入宮(上)第1130章 感悟第838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議與分化第1242章 在途第1178章 軍鎮第七十九章 體系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1357章 耗嗎?第1407章 一路第1269章 太子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三十二章 金帳第1282章 塵埃落定第1467章 遠方信息第三十四章 勸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對進(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1462章 送行與準備第1407章 一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1396章 互助第1465章 逼王第1402章 練手(下)第1421章 靠攏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841章 主動第826章 強行推動的戰爭第1376章 江南事第1284章 家宴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427章 爪牙第五章 風暴之眼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1297章 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