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賭局(二)

李淵回到京師的第四天,長安縣令張夢準收到一張奇怪的狀子。狀子的遞交者名叫胡老四,是個店鋪的幫閒。他控告自己妹妹的夫主,大唐尚書左僕射、秦王府長史劉文靜在閉門思過期間行止狂悖,私養甲士,並勾結巫師神婆詛咒大唐皇帝。

如果放在平日,這等刁奴誣告主人的案子,張夢準看都懶得看,直接把告狀的人暴打三百脊杖,充軍邊塞就是。但這幾天官場上風雲奇詭,很多人都感覺到有大事要發生。以張夢準一個大唐第一縣令的腦袋,絕對擋不住某些人的含忿一擊。因此接到狀子後他不敢怠慢,立刻命人把告狀者收監,自己親手捧了狀紙,駕馬車送到了上司竇威手中。

京兆尹竇威接到狀紙,也嚇了一大跳。知道自己今天接到了個燙手的火炭,立刻不入皇宮,請李淵重瞳御覽。李淵剛剛散了早朝,看罷狀紙大怒,先命人將欺主刁奴拖出去打死。隨後命武士將劉文靜抓獲,抄家。將案子交給宋國公蕭瑀、右僕射裴寂、太子府詹事李綱三人共同審理。蕭瑀爲人聰明,一看就知道此案牽扯重大。李綱爲人方正,也雖然受了太子建成的暗示,也不願意將劉文靜屈打成招。裴寂素來是個老好人,不喜歡傾軋同僚。因此三人商量了一下,就把劉文靜從天牢中提出來,好言問道:“公已經位及人臣,眼下雖然受了些小責,卻不過是一時之難。怎麼會做出如此狂悖之舉?”

劉文靜抹了把眼淚,苦笑着着回答,“太原起義之初,我爲司馬,有首義定謀之功。如今諸位大人居於甲第,賞賜無數。劉某的官爵賞賜卻和衆人無異。東征西討,家口無託,確實有不滿之心。酒後抱怨也抱怨過,當面跟陛下也爭執過。但若說是養巫師神漢詛咒陛下,這等村夫村婦都不屑乾的勾當,劉某卻是實在做不出來!”

蕭瑀見劉文靜不過在天牢裡關了一夜,就已經落魄得想個流浪漢般。有心替他開脫,想了想,繼續追問道,“既然你沒有勾結巫師詛咒陛下,爲什麼在你家中後宅中搜出了很多神道之物?”

劉文靜嘆了口氣,低射回應:“各位大人也知道,我家中女眷頗多。偶爾有一兩個迷信神道之人,做些扶乩請仙的勾當,不過是爲了解一時寂寞。我不信那個,所以也懶得去管。卻沒想到因此而引禍上門!”

“揭發你的,可是你的一個小妾的哥哥!這你又怎麼說?”裴寂拍了拍狀紙,笑着追問。

劉文靜跟他共事多年,雖然爲了爭權奪利鬧過些小矛盾,卻沒結下什麼大仇。聽裴寂有此一問,以爲他跟李綱等人的目的一樣,想了想,低着頭回答,“那個小妾善妒,早就被我打入柴房做僕婦了,自然心存怨懟。此乃劉某沒處理好後宅,真是讓諸位費心了。”

“對賞賜不滿的話,你酒後可當着別人的面說過?”裴寂笑了笑,又問。

“說過!”提起這事兒,劉文靜就覺得有些臉上發燒。“當着吾弟文起的面,我說不甘心屈居大人之下。慚愧,慚愧!”

又隨便問了幾句,主審官蕭瑀就命人把劉文靜送回天牢,好生安頓。然後在案卷上批了“察無實據”四個字,封送給李淵。李淵看了看審問記錄,皺着眉頭追問,“滿紙都是狂悖之言,難道真的一點謀反的實據都找不到麼?”

宋國公蕭瑀和太子府詹事李綱面面相覷,嚅囁着嘴巴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右僕射裴寂指了指審問記錄,低聲說道:“臣等的確沒有找到劉文靜謀反的證據,但觀其言辭,謀反之心已經昭然若揭。況且此人又任秦王府行軍長史,與軍中宿將多有結交。不治罪,早晚必爲大患!”

李淵早就跟裴寂兩個有約在先,一番做作,不過是爲了避免落下枉殺大臣,刻薄寡恩的口實而已。聽完了裴寂的話,立即拍案而起,“誠哉此言,朕若是念其功而不忍誅,日後不知道多少人要自尋死路。”

說罷,也不理會宋國公蕭瑀和太子府詹事李綱二人的表情,立刻下旨,命令將劉文靜和劉文起問斬,家產充公。妻妾兒女貶爲庶民。秦王李世民聽聞此言,顧不得左右勸阻,半夜闖入皇宮替劉文靜說情。第二天,李淵早朝時又下了一道聖旨,罰秦王閉門在家讀書三個月,將大將殷開山削去爵位,連降五級。劉文靜、劉文起兄弟由秋後問斬改爲當日斬首,頭顱掛在城牆上十日示衆。

頭天被審問,劉文靜還以爲風波將過。沒想到這麼快就要被處死。對着前來監刑的官員大聲喊冤。他的弟弟劉文起是個武將,對死亡遠不像哥哥那樣畏懼。笑了笑,低聲勸道:“別喊了。給自己留點顏面吧。想當年你幫李老嫗以謀反罪誅殺王威、高君雅二人時,管過他們兩個是否冤枉麼?”

聽了弟弟的話,劉文靜恍然大悟。長嘆一聲,引頸就戮。李淵見了劉文靜的頭顱,怒氣還未消退。再度追查當年起兵時,李家祖墳被掘一案。傳一道聖旨入山南道招慰大使李孝恭軍中,命令他見旨立刻誅殺行軍長史李靖,將首級以石灰封送回長安。行軍長史李靖嚇得魂飛魄散,跪地喊冤。虧得山南道招慰大使李孝恭惜才,沉吟良久,以自己的軍功來爲擔保,方纔留下了李靖一命。

這一連串風暴刮下來,大唐國羣臣終於明白了,皇帝陛下追查謀反是假,藉機修理秦王的親信,替太子建成張目是真。聯想到劉文靜揣着兩塊免死金牌都難逃生天的事實,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公然與秦王結交。

倒是有些底層武將,覺得李淵這一手玩得太不仗義。反而加深了對秦王的同情之心。這一點出乎李淵君臣意料之外,卻也無計可施。

待京師中的風波終於平靜了,時間也就到了盛夏。北方傳來喜訊,定揚可汗劉武周出門打獵掉下馬,摔傷頭,無法臨朝問政。右僕射裴寂再度提出來領兵北征,順便爲大唐招攏北地豪傑,李淵想了想,便兌現了先前二人的私下承諾。

大軍臨出發之前,李淵拉着裴寂的手,低聲叮囑道:“玄真,你雖然善於謀劃,卻不是大將之才。若不是朕手頭一時無人敢用,絕不會讓你領兵出征。這回去了河東,能逼得劉武周方寸大亂,在太原難以立足就好。不必求什麼速勝大勝。即便一時受挫,也不要着急。穩紮穩打,咱們國力和軍力都大過劉武周十倍,耗也能把他耗死!”

“多謝主公授計!”裴寂聽完,抱拳給李淵行了個軍禮。點齊了五萬大軍,策馬向北而去。

一場戰事從開始謀劃到具體執行拖了將近四個月,劉武周麾下羣臣即便都是聾子也有該所準備了。雙方剛一交手,裴寂就在劉武周麾下悍將尉遲敬德手上吃了個大虧,被對方陣斬六員大將,射斷中軍大旗。五萬兵馬無法接到有效指揮命令,轟然而潰。一直向後跑了二百餘里,堪堪到了九京山下才站穩腳跟。

有李淵先前的保證打底子,裴寂雖敗不亂。整頓兵馬守住了上山的道路和後路,徑自寫信向朝廷討要援軍。尉遲敬德追到九京山下,幾番衝殺都沒等再前進一步。又聽聞博陵軍和幽州軍近期有西進的意向,擔心劉武周的安危,不得不撤兵回太原去了。

前方危險已解,後續援軍沒到。裴寂有了足夠的空閒,立刻把駐守在上黨郡的武將陳良誠招來,跟他商議說降程名振事宜。陳良誠是已故重臣長史陳演壽遠房侄兒,因爲去年與柴紹一道經略河北時作戰不利,才被貶到地方做武官的。前些日子陳演壽的葬禮,他因爲是待罪之身也沒資格參加。眼下正對此事耿耿餘懷,聽完裴寂的打算,呵呵一笑,很是不屑地說道:“老大人早不來,晚不來,怎麼選了這個時候招降姓程的?早幾個月,他還能爲大唐賺一塊膏腴之地,現在,他都快成喪家之犬了,招來還有什麼用?”

“這話怎麼說,他不是剛剛跟竇建德鬧翻麼?”裴寂聞言一驚,皺着眉頭追問。

“呵呵,老大人還不知道吧!”提起程名振的遭遇,陳良誠就覺得解恨。“這小子跟頭老虎似的,爲了竇建德出生入死。卻沒想到竇建德惦記上他的地盤了。前段時間本來想把他招到行宮中設計誅殺,並了他的兵馬。不料被他識破,連夜逃了。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竇建德時什麼人啊 ,不到兩個月,就又把楊公卿、王薄、高開道等人說服到了一起。然後幾路大軍同時西進,程名振那小子的確能打,可是好虎架不住一羣狼。當時也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我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如果我趁機翻過太行山去,於他背後再插一刀子,姓程的立刻就死定了!”

“我跟陳公乃舊相識。”裴寂看似不相干地提了一句,然後笑了笑,繼續說道:“你有意殺敵報國,其心可嘉。陛下若是知道,肯定會非常高興。但那程名振,卻是我出征前跟陛下說好了要趁機招降的。雖然他現在落了難,但是然雪中送炭,總比錦上添花更容易令人感激。你還有他什麼消息,不妨一併說給我聽。無論他麾下還剩幾個人,只要還活着,我就必須找到他!”

“這可就難了。前輩!”陳良誠是個機靈人,撓了下腦袋,說話的語氣就改成了晚輩對待長者的口吻,“我聽說幾個月前,姓程的跟竇建德打了最後一仗,把襄國武安兩個郡全搭進去了。虧了他是地頭蛇,熟悉道路,才逃入了鉅鹿澤中。那鉅鹿澤是個大水窪子,裡邊地形一季度一變。沒有知情人帶路,竇建德都不敢貿然追進去。您老若是想招降他,首先得找到那個能進鉅鹿澤的人才行。”

“這個倒也不難!”裴寂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前些日子,王德仁也躲入了太行山。我準備先去招降他。我大唐的官兒雖然好做,但一份投名狀,他總是少不了要交的吧!”

“前輩準備招降王德仁!”一聽此言,陳良誠立刻來了精神。“我知道他在哪裡?開春前那小子曾經想翻出山來找食兒,被我帶人給打了個抱頭鼠竄。如果陛下肯招降他的話,我派支兵馬堵住他的家門口,保管能簽訂城下之盟!”

“不必了!”裴寂輕輕擺手。“飯要一口口吃。王德仁不過是個添頭,犯不着動用大軍進山。你幫我找幾個膽大的當地人,替我送一封信給河內郡的王君廓。只要能把王郡廓招降了,王德仁就是甕中之鱉,除了束手就擒之外別無選擇!”

“人,人倒是好找。但,但…….”陳良誠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君廓也算一員悍將,素得李密寵信。隔着好幾百裡,裴寂居然認爲一封信就能招降他,簡直就是在白日做夢。但他的官職照着裴寂差着十萬八千里,又摸不清楚對方的脾氣秉性,所以勸諫的話也不好說得太直白,只好皺着眉頭做怨婦狀。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一看陳良誠的表情,裴寂就猜到了對方心裡的真實想法。笑着點了點頭,低聲道:“你儘管去尋信使。此事若成,功勞就有你一半。若是不成,所有責任我一力承擔,總不會讓你一個小輩替我受過就是!”

“晚輩,晚輩倒不怕擔責任!只是不想看前輩被賊人嘲諷而已!晚輩這就去找人,城中幾個大商家,在河內郡一直開有買賣。”陳良誠訕訕地笑了笑,轉身告退。不多時,果然找了個四十幾歲,姓柳的商人前來聽候調遣。

裴寂放下身段跟商人說了幾句話,然後將寫好的信請他送往河內,不管用什麼手段,一定讓王君廓能看得見。接着,又拿出一封推薦信來,擺在了自家桌案上,笑着允諾,“長安和隴右初定,有些物資甚是奇缺。陛下怕奸商見利起意,以次充好,因而一直有意在河東尋幾家實力大的商號專門爲內宮供貨。你甘冒風險替我奔走,老夫別的無法給你,一個義商的名分,還是能做得了主的!”

“多謝老大人成全!”那名商人開始還滿臉爲難,聽裴寂準備把這麼大的一樁買賣送到自己頭上,立刻屈身拜了下去。“老大人儘管放心,就是小的豁出了命去,弊號也不敢辜負大人的所託。弊號的信譽在河東這帶一直是出了名的,當年陛下起兵,弊號還曾…….”

“去吧,回來之後,所有功勞我都會寫在給奏摺上!”裴寂擺了擺手,制止了商人的自吹自擂。河東商人自古就有膽大眼毒之名,但太原起兵之時,除了司倉參軍武士矱的族人,也就是做木材生意的武家之外,沒一家商號看好李淵的前程。所以大唐朝廷的物資供應,眼下幾乎由河東武家所壟斷。李淵擔心武家尾大不掉,一直想着找些人來分薄武家的利潤。柳氏商號如果能在此刻立下一場功勞,豈不恰好解決了朝廷的另外一個麻煩?

如此順水推舟的買賣,其中內幕,裴寂當然不會跟柳掌櫃說得太明。對方也是個機靈人,擅長察言觀色。看到裴寂臉上已經有了不耐煩之意,趕緊做了揖,倒退着告辭出門。

有三倍以上的收益在,商人就敢冒掉腦袋的風險。此話,古今中外全都適用。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五天之後,裴寂的信就送到了瓦崗軍河內大總管王君廓的案頭。王君廓本來就不是李密的嫡系,駐地跟瓦崗軍主營之間又隔着徐茂公的黎陽營,往來消息物資俱不順暢,因此跟李密日漸疏遠。此刻接到裴寂的信,沉吟良久,心中好生委決不下。

晚上回府,把信拿出來跟妻子商量。他的妻子是李密所賜的大隋宮女,素來有些眼界。笑了笑,低聲勸道:““裴寂這老傢伙好算計,竟然拿你當年的上司和舊交來說事。爲了成就霸業,連老爹被煮了都要分一勺子湯喝,當年兄弟算得了什麼?”

“屁話!”王君廓聞言暴怒,一把將妻子推到到牀角上。“那些都是我窮困時結交的好兄弟,發過誓要同生共死的。別人能硬得下心腸來跟他們刀兵相見,我卻拉不下那個臉!”

“那要是哪天瓦崗軍和大唐開戰,將軍和昔日的兄弟在沙場相遇,將軍該怎麼辦?”女人捱了打,也不覺得委屈,反倒是笑了笑,從牀角慢慢地爬起身,揉着被推痛的肩膀,溫聲細語地追問。

“那,那……”王君廓臉色發苦,搖着頭,低聲重複裴寂信中的幾句話,“扶弦登陴,豈不愴悢!奶奶的,這裴老兒,真他奶奶的缺德……”

女人抿嘴耳笑,心中很是欣賞王君廓的現在的模樣,“李密那廝連救命恩人翟讓都敢殺,將軍覺得,那廝是個可共富貴的人麼?”

“唉!”王君廓輕輕搖頭。目光中掩飾不住對瓦崗軍的失望。

“既然如此,將軍乾脆投降大唐算了,反正到哪都是做官!”女人笑了笑,繼續溫聲勸道。

“算了?”王君廓看着妻子嬌媚的笑容,皺着眉問道。

“可不?瓦崗軍又沒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女人點點頭,目光中透出一抹狡黠。

“既然如此,你爲什麼不早說,非繞着彎子氣我!”王君廓一大巴掌掄過去,到了位置,又如羽毛般輕輕落下。

“啪!”手掌和身體接觸處輕輕發出一聲脆響。緊跟着又是一聲銷魂的低呼,燭火瞬間熄滅。夏天的夜裡,月光在風中輕輕盪漾。

強烈推薦:

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騰淵(四)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城南(一)第2章 逐鹿(二)第1章 秋分(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采薇(一)第1章 故人(二)第4章 恩仇(一)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秋分(中)第2章 逐鹿(三)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黃雀(六)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浮華(三)第3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七)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逐鹿(二)第3章 朝露(二)第1章 冬至(一)第3章 浮華(五)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飄絮(一)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飄絮(六)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浮華(四)第4章 浮沉(五)第1章 問鼎(六)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騰淵(三)第3章 朝露(六)第1章 問鼎(七)第5章 采薇(六)第3章 飄絮(三)第3章 朝露(六)第2章 崢嶸(一)第1章 問鼎(二)第1章 賭局(八)第3章 東門(六)第3章 東門(九)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秋分(七)第3章 朝露(七)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紅塵(五)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二)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問鼎(二)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問鼎(三)第4章 騰淵(二)第1章 問鼎(六)第3章 浮華(三)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東門(六)第3章 飄絮(八)第1章 冬至(一)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二)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恩仇(五)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紫騮(八)第6章 功賊(六)第4章 功賊(四)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三)第1章 問鼎(五)第1章 賭局(一)第4章 騰淵(三)第4章 采薇(五)第3章 朝露(七)
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騰淵(四)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城南(一)第2章 逐鹿(二)第1章 秋分(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采薇(一)第1章 故人(二)第4章 恩仇(一)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秋分(中)第2章 逐鹿(三)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黃雀(六)第2章 黃雀(五)第3章 浮華(三)第3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七)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逐鹿(二)第3章 朝露(二)第1章 冬至(一)第3章 浮華(五)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問鼎(五)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問鼎(四)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飄絮(一)第3章 飄絮(八)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飄絮(六)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浮華(四)第4章 浮沉(五)第1章 問鼎(六)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騰淵(三)第3章 朝露(六)第1章 問鼎(七)第5章 采薇(六)第3章 飄絮(三)第3章 朝露(六)第2章 崢嶸(一)第1章 問鼎(二)第1章 賭局(八)第3章 東門(六)第3章 東門(九)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秋分(七)第3章 朝露(七)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紅塵(五)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二)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紫騮(八)第1章 問鼎(二)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朝露(五)第2章 黃雀(四)第4章 騰淵(七)第1章 冬至(三)第1章 秋分(四)第1章 問鼎(三)第4章 騰淵(二)第1章 問鼎(六)第3章 浮華(三)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朝露(六)第3章 東門(六)第3章 飄絮(八)第1章 冬至(一)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一)第1章 賭局(二)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4章 浮沉(四)第4章 恩仇(五)第4章 功賊(二)第2章 紫騮(八)第6章 功賊(六)第4章 功賊(四)第1章 問鼎(四)第4章 浮沉(三)第1章 問鼎(五)第1章 賭局(一)第4章 騰淵(三)第4章 采薇(五)第3章 朝露(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