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

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

糜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閱兵。

閱兵是國家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

閱兵儀式對於華夏民族來說可謂是源遠流長。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據說早在華夏的夏朝時期,就已經有類似閱兵的儀式出現。

只不過那時候它還有個更具體的稱呼:

“觀兵以威諸侯”。

中國先秦時期最著名的閱兵儀式,便是周武王的“孟津誓師。”

除去“孟津誓師”之外,還有着許多閱兵的儀式,如“踐土之盟”,“黃池耀武”等等。

雖然那數場閱兵儀式的舉辦者,規模程度都不盡相同。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幾場閱兵儀式都爲舉辦者帶來了極大的聲威,奠定了他們的大業。

可是儘管閱兵的儀式很早就出現過,但閱兵儀式的盛行卻是在漢代。

在西漢建朝之初,由於北方的匈奴經常作亂,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十分看重軍事。

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宣揚兵威,提振士氣的閱兵活動便經常舉行。

西漢滅亡之後,雖然漢世祖劉秀不希望地方武裝力量太過強大,但他也並沒有貿然廢除這種儀式。

及至現在的這個時期,由於處在兵事不斷的亂世之中,閱兵的活動更是被三家的統治者都十分看重。

劉備、曹操、孫權三位當世霸主,都曾親自指揮過閱兵儀式。

閱兵儀式舉辦的原因無非三種:誓師,稱霸,示威。

以梁州的具體情況來說,糜暘突然想舉辦閱兵儀式,肯定是懷抱着最後一種目的——示威。

梁州是大漢的北疆,而糜暘想示威肯定是示威給關中的曹魏將領看的。

正因爲猜出糜暘的這種意圖,所以當半個月前糜暘在一次議會上透露出這個想法後,他的想法得到了一衆州臣的大力支持。

不管他們背地裡是怎麼看待糜暘的,但現在他們都是梁州之臣。

對他們來說,能夠通過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展示己方國度的煊赫兵威,震懾北方的強敵。

這樣一件振奮人心的事,他們沒有道理會拒絕。

在一衆大臣都大力支持的情況下,閱兵儀式的前期準備活動進行的很順利。

章武二年八月十五這一日,正是梁州閱兵典禮舉行的日子。

而這一日不但是閱兵典禮舉行的日子,今日還是華夏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起源衆所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秋節在漢代就已經成爲漢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只不過在漢代時,中秋節的日期還未統一確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在不同時日的中秋節。

當然來自於後世的糜暘,在成爲梁州牧後不久,就特地下令在梁州確定了中秋節的具體時期。

不管其他地方是八月十六還是八月十四,以後在梁州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

而由於中秋節的時日與農業收穫的季節息息相關,所在當中秋節到來時,人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十分美好。

今日一大早,糜暘便在關嫣的服侍下起身梳洗。

由於今日對糜暘是很重要的一日,所以糜暘在關嫣的服侍下,換上了只有在盛大典禮時纔會穿的禮服冠帽。

古時候的禮服冠帽穿戴是十分繁瑣的,但是今日糜暘卻難得耐着性子任由關嫣擺弄。

糜暘不知道關嫣擺弄了多久,只知道他腿都快站麻了。

終於在天剛剛完全放亮之時,關嫣終於爲糜暘穿戴好了一切。

在穿戴好華麗的禮服冠帽之後,糜暘看着銅鏡中的自己。

不得不說,儘管當世的禮服冠帽穿戴起來十分麻煩,但是能得貴族喜愛的東西,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糜暘本就身材高大,當他穿上華麗的禮服冠帽之後,更加顯得整個人貴氣凜然,不怒自威。

在穿戴好禮服冠帽之後,關嫣最後將一柄裝飾精美的長劍懸掛在糜暘的腰間。

完成這個動作後,關嫣擡頭看向身前的糜暘,語氣中帶着些許擔憂的語氣說道:

“今日之事,能成嗎?”

聽到關嫣的擔憂後,身爲要做大事的主人公糜暘,卻一點都不顯得擔憂。

他伸出手捏了捏關嫣的瓊鼻,笑着說道:“今日是中秋佳節,你不應該有所煩惱。”

見糜暘並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關嫣有些不樂意了。

她在關心他,而他在與她打馬虎眼。

只是哪怕心中有些不樂意,關嫣卻還是祝願道:“望夫君得勝歸來。”

旁人若聽到關嫣的這句話,還以爲糜暘今日是去打戰呢。

可是天下間,哪有穿着盛大禮服打仗的將軍呢?

除非糜暘要打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糜暘在聽到關嫣的祝願後,臉上的笑意更甚。

“等我得勝歸來。”

糜暘的這句話說的充滿着自信。

在說完這句話後,糜暘便一手按着腰間的長劍來到了外面的大殿之中。

等糜暘到達大殿中時,他就發現無論是官籍是否在州府的梁州官員,此刻都早已經聚集在大殿中。

看過去至少有上百人。

糜暘知道還有許多官員沒有資格進入這個大殿中向他祝賀,只能苦苦的等待在殿外。

今日聚集在大殿內外的官員無疑是很多的,這是因爲今日既是中秋節,又是糜暘舉辦盛大閱兵儀式的日子。

這樣雙喜臨門,又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別說是在梁州,就是在整個大漢中也不多見。

也難怪一衆官員如此看重了。

就連之前一直閉門不出的吳氏兄弟,今日都來到了大殿中。

當然今日大殿內外能聚集着如此多的梁州官吏,還因爲糜暘在之前的半個月中,曾下令邀請梁州中的一應正官來南鄭共賞盛會。

梁州雖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召集全州正官的情況下,數百官吏還是有的。

當一身華貴氣質的糜暘出現在大殿中時,大殿中的上百官吏都紛紛朝他看去。

等糜暘一步步走到他的主座上時,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在法邈與吳懿的分別帶領下,齊齊朝着糜暘一拜道:

“中秋佳節,臣等爲牧伯賀!”

上百聲整齊劃一的祝賀聲瞬間響徹在整個大殿中,將空曠的大殿擠得滿滿當當的。

再加上大殿中的特殊構造,所以那陣陣慶賀聲不斷迴盪在大殿之中。

不僅如此,當陣陣祝賀聲傳出大殿外時,大殿外的數百官吏亦在禮官的主持下,開始在殿外爲梁州牧祝賀起來。

當大殿中的上百慶賀聲與大殿外的數百慶賀聲相互碰撞在一起時,似乎奏響了一場讓任何男人都無比陶醉的交響曲。

因爲這交響曲代表着,糜暘在梁州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只是糜暘在聽到那交響曲時,他的臉色卻顯得十分淡然。

儘管這代表着他在梁州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是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聽到數萬大軍的祝賀聲。

因爲那數萬祝賀聲,絕對比他目前聽到的數百聲更爲振奮人心,也更爲真誠。

在一陣陣祝賀聲終於停止後,糜暘看着站在他身前的上百官吏,一字一句地說道:

“諸卿當共隨我一同前往城外,閱覽我軍盛勢!”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便當先朝着大殿外走去。

當糜暘朝着大殿外走去時,站立他身前數步的上百人牆立馬自動分開,露出一條通道可以讓糜暘通行。

而在糜暘通過那條通道時,他身後的梁州一衆文武百官,便在法邈與吳懿的帶領下分別化作兩條小溪一般,跟在糜暘這個源頭身後朝着大殿外走去。

等到糜暘邁出州牧府外坐上車駕時,那兩條原本像是小溪的人流,卻在各自匯聚了數百官吏之後,變得逐漸壯大。

一聲御者的駕馬聲響起,糜暘的儀仗隊立馬朝着城外開動起來。

在隊伍的前方,是百餘精騎在前方開道。

而在隊伍的兩旁,則是有着許多甲士從旁拱衛。

至於在隊伍的最後,則是跟着數百員官吏。

當浩浩蕩蕩上千人的州牧儀仗隊伍行駛在寬闊上的街道上時,立即引起了街道兩旁民居內百姓的齊齊驚呼。

這就是一方牧伯的出行嗎?

縱算是當年張師君在位時,他出行的排場也不過如此吧。

真是活久見。

而當街道兩旁的百姓驚呼聲傳入那數百官吏的耳中時,絕大多數官吏臉上都洋溢着恭逢盛事的喜悅。

只有糜暘的一衆心腹大臣,心中流淌着一些別樣的情緒。

特別是當中的鄧艾。

身爲梁州三貴之一的鄧艾,他在數百官吏中的位置是十分靠前的。

所以很多人並沒有發現,現在鄧艾的臉上隱有緊張之色浮現。

他將手伸入懷中,緊緊握住一封文書。

一想到自己一會要將文書中的內容,在數萬大軍,數百官吏前公佈出來,他內心中就難免會緊張。

只是想到糜暘對他一直以來的器重,鄧艾的心中就浮現堅定。

糜暘不僅對他信重非常,倚爲腹心。

之前當他向糜暘舉薦石苞時,糜暘也是臉帶笑意與意外的感謝自己爲他舉薦了一個大才。

其實鄧艾心裡知道,石苞根本還未有什麼明顯的事蹟流露於世間,又怎麼能擔得上糜暘的大才之稱呢?

糜暘之所以會如此評價石苞,無非是因爲對他信愛而已。

對於這樣的主公,他鄧艾還有什麼好遲疑的呢?

士爲知己者死。

在想通這一點後,鄧艾便一臉堅定的看向前方。

而鄧艾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思考事情的時候,他前方不遠處的吳懿心中也在天人交戰着。

在昨夜,糜暘曾特地召他前往州牧府過。

在他面見糜暘之時,吳懿本以爲糜暘是想試探他這段時間來閉門不出的用意。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糜暘與他見面後並沒關注這點。

糜暘只是問他道:“聖人有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比魚和熊掌更爲珍貴的是士人之義。

吳君可曾忘記何爲士人之義?”

昨夜糜暘突然問他這個問題時,吳懿一時怔住無法作答。

而見吳懿回答不上來,糜暘也沒有怪罪他,他只是讓吳懿回去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可是吳懿自昨晚回來後,也一直沒有明白糜暘那個問題的深意是什麼。

不過吳懿還是從糜暘的那個詢問中,敏銳地察覺出今日的閱兵儀式絕對不簡單。

只是到底會是什麼呢?

糜暘現在已然大權在握,他以後在梁州完全可以安枕無憂,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還要做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從昨夜一直困惑到吳懿現在。

由於糾結於內心中的困惑,所以不知不覺間吳懿已然跟隨着大部隊來到了城外。

舉行閱兵儀式的地方,就在南鄭城外一里處。

畢竟今日隨同糜暘一同參加儀式的官員足有數百人,如此多的人也不能讓他們一直徒步走到數裡之外的大營中。

當到達舉行閱兵儀式的地點之後,一座可容納上百人的,離地數丈的高臺出現在衆人的眼中。

這座高臺是當年曹操攻下漢中後,用來檢閱部隊所建立的。

後來漢中落入劉備的手中後,他也沒有命人拆除這座高臺。

或許在劉備心中,繼續留着這座高臺乃是他戰勝曹操的最好標誌。

現在隨着時日的變遷,這座高臺的擁有者卻變成了梁州牧糜暘。

在糜暘這上千人的隊伍到來前,三萬漢中大軍就已經在各級將校的帶領下,靜靜地等候在高臺下方的廣闊空地之上。

整個梁州中的正兵,本來總共加起來有近五萬之衆。

但是在糜暘裁汰老弱的情況下,近五萬大軍就只剩下三萬之衆。

梁州的大軍本就是百戰精兵,現在又在經過大範圍的裁汰之後,剩下的三萬軍士更是一支當世不可多得的強軍。

當然最重要的是,經過將近半年的不斷努力,現在這三萬大軍的中基層將官,大部分都是糜暘的嫡系。

這一點纔是糜暘最想要的。

正是在完成這一點後,糜暘纔會決定進行閱兵。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當糜暘的車駕出現三萬大軍的眼前時,三萬漢軍的目光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紛紛朝着糜暘的車駕注視而去。

煌煌烈日之下,三萬堅定目光中充滿着崇拜與狂熱。

(本章完)

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4章 父子對質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請假一日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
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4章 父子對質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請假一日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