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

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

漢建安二十五年二月,漢中王劉備遣使者鄧芝與漢驃騎將軍孫權升壇歃盟,約定來日共討曹賊。

在完成此事後,漢中王劉備連續下達了幾道王令。

第一道:漢中王劉備上表天子,言前將軍關羽威震華夏,討賊有功,今命爲荊州牧,治襄陽,持節都督東方諸軍事。

劉備並增關羽漢壽亭侯之食邑五百戶,合前並一千兩百戶。

第二道:漢中王劉備將西城、上庸、房陵之東三郡合併爲漢興郡,並命關內侯偏將軍糜暘爲漢興太守,治所上庸。

第三道:漢中王劉備任命陳到爲鎮東將軍、南郡太守,治江陵。

第四道:漢中王劉備任命牙門將軍關平爲武陵太守,治公安。

第五道:漢中王劉備命裨將軍傅肜爲長沙太守,治長沙。

第六道:漢中王劉備命零陵北部都尉、裨將軍習珍升任桂陽太守,治郴縣

劉備一共下了數道王令,將荊州各郡的防務、人事都安排完成。

漢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劉備下達王駕回轉益州的命令。

在之前爲了不耽誤益州的春耕,劉備已經將大部分的蜀中士卒都陸續安排撤回了益州,如今跟隨劉備迴轉成都的士卒並不多。

其中主要是趙雲的白毦兵以及糜暘的一萬新兵。

糜暘在被劉備任命爲漢興太守之後,本來應該領兵前去走馬上任。

但是糜暘的一萬新兵大多並無甲冑武器在身,故而劉備命糜暘先隨其迴轉成都,在成都的武庫中取到大量軍械之後,在從成都溯水北上,到上庸中任職。

襄陽城門口,一支浩大的王駕隊伍正停靠在襄陽城的南門之外。

在這支上萬餘人隊伍中的華麗王駕之上,劉備坐在王駕中看着下方的關羽,他心中的不捨情緒又開始盪漾。

劉備看着眼前兩鬢已經隱有白髮的關羽,他囑託道:“雲長,兄長要走了,荊州就交給你了。”

面對劉備的囑託,關羽臉色肅穆,他於王駕之下鄭重的抱拳言道:“大王請放心,有臣在一日,荊州就絕不會有失。”

耳邊關羽的鄭重承諾響起,但劉備聽到後並沒有完全放心下來。

他對着關羽道:“你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善待卒伍雖能讓你得軍心,無往不勝。

然荊州一地世家衆多,要想穩定荊州,荊州世家之力亦至關重要。”

“潘濬與伱有隙,雖此乃潘濬之過,但你亦要以此爲戒,免得將來被暗箭所傷。”

“潘濬孤會帶回益州,季常孤留在荊州輔佐於你,季常爲人沉穩多謀,又出身荊襄大族,凡事你要與其多加商議。”

面對劉備的提醒,關羽聽後臉上浮現聽從之色。

看到這一幕,劉備的臉上方纔展現笑容。

劉備最後對着關羽言道:“你回城吧,兄長該走了。”

只是對於劉備的這個“王令”,關羽卻並沒有遵從。

關羽臉上流露着不捨之色,這對一向沉穩的關羽來說,這種神色是很難得的。

關羽對着劉備一拜道:“讓臣,再送大王一會吧。”

面對關羽的這個請求,劉備笑了笑。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關羽有重任在身,再送又能送多遠呢?

“好好操練士卒,囤積糧草,來日孤與你在長安相會。”

說完後劉備下令王駕起行。

在劉備的王令之下,上萬人的浩大隊伍中,軍鼓瞬間齊鳴,上萬人的士卒隊伍開始動了起來。

而在軍鼓響起之後,在另一處與關平等人告別的糜暘,立馬扭頭朝着那開始行動起來的萬人隊伍看去。

在看到劉備的王駕已然開始啓程之後,糜暘當即對着對面的關平一拜道:“坦之,吾要走了。”

“將來再會。”

說完後糜暘一扯繮繩,而後撥轉馬頭,就朝着前方的王駕隊伍中而去。

看到糜暘離去的背影,關平站在糜暘身後高喊道:“子晟,保重!”

關平的聲音順着微風飄到糜暘的耳中,糜暘聽到這囑託後並沒有回頭,他只是舉起手中的馬鞭揮舞,以示告別。

在朝陽的照射之下,糜暘揚鞭的身影化作一道模糊的光影,最後消失在荊北大地的地平線之上。

從襄陽城出發,先南下至江陵,匯合早已在江陵城外等候的李嚴大軍,兩軍最後合成一股近兩萬人的長龍隊伍,朝着益州而去。

在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行軍之後,在越過重重丘陵山脈之後,這支浩大的歸鄉大軍終於邁入了廣袤的成都平原之中。

在剛進入成都平原之中時,在大軍中的糜暘就感受到一副與荊州油然不同的景象。

廣袤的平原之中,有一條剛剛修葺的寬達十數丈的官道直通遠處的成都城。

而在這官道兩旁各自分佈數萬畝田畝,在那數萬畝田畝之中,許多水渠在諸葛亮的親自規劃之下,穿插在這數萬畝之中。

爲了保證農業豐收,諸葛亮十分重視農田水利灌溉事業。

成都外有一都江堰,乃戰國時秦蜀郡太守李冰所作,自都江堰建成以來,它一直是川蜀農業的命脈。

在劉備執掌成都之後,諸葛亮一方面實地考察,命人修葺改良都江堰。

另一方面諸葛亮將都江堰當做蜀中農業的命脈,徵召丁士一千兩百人守衛,並設有堰官。

糜暘的堂兄糜威便擔任過第一任都江堰官,負責守衛都江堰的安全。

這一舉可謂是前無古人的。

而諸葛亮有此舉,乃是有着深刻的背景。

都江堰自建成以來:百姓饗其利,旱則引水灌溉,雨則杜塞水門,於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謂之天府也。

但是這一幕卻在劉璋父子執政之後,發生了改變。

第一任益州牧劉焉乃是外來人,他爲了得到蜀中大族的支持,因此對蜀中大族十分放縱,而劉璋性格本就優柔,這一點在他繼任益州牧之後更爲顯著。

在劉焉與劉璋連續的寬容放縱之下,蜀中豪族的行爲越來越過分。

誰都知道都江堰是蜀中農業的命脈,那些蜀中豪族爲了掌握這個命脈,竟大多聯和起來,派遣家中部曲驅趕都江堰附近的普通百姓。

本來都江堰是:旱則引水灌溉,雨則杜塞水門。

但在那些蜀中豪族的把持下,都江堰完全違背設計初衷,成爲他們謀利的私器。

“從則引水灌溉,逆則杜塞水門。”

更絕的是,那些蜀中大族爲了擴大自身的利益,竟然在將都江堰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後,私自四處開挖水渠,將所有的水都引入自家的田地中。

本來來自岷江的水在都江堰的作用下,“穿二江成都之中”,結果在那些蜀中大族的騷操作下,變成“穿二江私田之中”。

在那些蜀中豪族掌控都江堰的情況下,因爲許多百姓的農田得不到水源的補充,導致田地大量荒蕪。

荒蕪之下,百姓無糧食收入,最後只能賣田給蜀中大族。

最後田賣完了,百姓只能將家人及自己賣給蜀中大族作奴婢、附庸,以維持生存。

在後來劉備攻下成都之後,益州大族爲了討好劉備,維持自身在當地都江堰的所有權。

他們紛紛建議將成都城內屋舍和城外園地桑田分賜將士,想以此利益均沾之舉來堵住劉備麾下大臣的嘴。

但可惜那些大族的建議,卻遭受到了以趙雲爲首的一衆大臣的反對: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在這之後,逐漸將勢力觸角遍及成都平原的劉備與諸葛亮,才漸漸發現了當地大族的猖狂之舉。

這一舉動對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人來說,顯然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他們君臣二人爲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可能對衆多百姓家破人亡的舉動無動於衷。

於是乎,一部《蜀科》在諸葛亮的主持下應時而生。

這部主要打擊豪強利益的法律一經發出,那些往日霸佔都江堰,魚肉百姓的豪強瞬間遭受滅頂之災。

在《蜀科》頒佈之前,蜀中豪強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爲亂者,十戶而八。

在《蜀科》頒佈之後,諸葛亮一反溫和常態,他厲行‘先理強,後理弱’的策略。

理強便是力行法治,限制和打擊‘專權自恣’的官僚及豪強。

理弱則是努力扶植農民,發展生產。

藉助《蜀科》這部法律,諸葛亮以“先定罪、再發兵”的方法橫掃了一遍那些霸佔都江堰的豪強大族,將都江堰重新解放了出來,並最後派兵鎮守。

自那之後,諸葛亮親自重新規劃成都平原各地水渠,將都江堰的水再次真正用到當地民生之上。

並且諸葛亮借清理一部分豪強的時機,將大量本來被強買強賣的田地以及人口給解救出來,從而令成都平原附近的民生漸漸得到穩定。

自此,蜀中人民大樂,皆感恩諸葛公之德政。

在諸葛亮的執政之下,成都平原“溝洫脈散,疆理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重新出現一片繁榮景象。

蜀地本來就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之饒,加上諸葛亮的精心治理,農業產量很高。

處於都江堰灌區的綿竹、廣漢一帶的水田,保持着高達畝產三十斛以上的記錄。

而同時期的曹魏與孫權治下,水田畝產的最高記錄,還沒這一半.

在糜暘的視線中,衆多身穿麻衣的百姓正埋頭在腳下的田畝中勞作着。

若是仔細看,他們的臉上都或多或少都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何謂安居樂業?

腳下有田,手中有糧,這便是所有百姓最嚮往的安居樂業。

而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給他們的。

在諸葛亮執政之前,這衆多百姓大多還是豪強大族的佃戶,沒有人身自由。

他們一生辛苦勞作,可能都不能有一粒屬於自己的糧食。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們自己成爲了田地的主人。

諸葛亮一生致力於恢復,先漢文景之治時天下富庶的盛世場景。

所以哪怕諸葛亮明知道屯田收穫的糧草更多,但自他執政以來,並沒有大規模在蜀中開展屯田之策。

若說屯田,蜀中沃野千里,並且因之前戰亂,從關中逃來了大量無田之百姓,實在是具備屯田的一切天然條件。

但諸葛亮深知屯田之策一開,長久以往,監督廢除,且官侵民利,最後定然會令百姓受到莫大的傷害,這完全違背了當初他出山的初衷。

在大軍進入成都平原的地界之後,遠處那座壯闊雄偉的成都城的輪廓已經若隱若現。

看着離成都城越來越近,糜暘的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建安十六年,那時劉備入蜀,被劉備寵愛的方纔少年的糜暘,也一併被他帶入蜀中。

隨後建安二十三年糜暘因爲糜芳想念兒子,被召回荊州。

在從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三年八年間,糜暘都一直生活在蜀中。

這段時間正好是糜暘心智,性格逐漸定型的時間,所以可以說蜀中便是糜暘的第二個故鄉。

糜暘對這裡的一切都熟悉無比。

他對着身旁的鄧艾言道:“士載,你觀這蜀中民生如何?”

糜暘在說完這番話的時候,他臉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雖然目前蜀中有這副安居樂業的景象,大多出自諸葛亮、法正、劉巴三人之手。

但在這三賢中,有兩個都是他的老師,這讓糜暘與有榮焉。

鄧艾吃驚地看着官道兩側那勞作不息的百姓,以及農田中那宛如一條條生命源泉的水渠,他油然地讚歎道:“真乃書中場景也。”

鄧艾自幼就成爲屯田戶,所以他對農業發展有着自己的一番看法。

鄧艾並不是第一次見到這數萬畝田畝,在中原長大的他,十數萬田畝相連的場景他都見過。

甚至他見過數十萬百姓一起俯首在田作的場景,那是中原國力的底蘊。

但相比於他在中原所見,也許成都城外這田畝交接的場景不如曹操治下壯大,但他從這裡的田畝中感覺到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

那就是生氣。

北方以屯田制爲主,雖然屯田能夠在短時間內爲曹操收集到衆多的糧草。

但在屯田制度下的百姓遭受官府欺壓,生活悽慘,他們在勞作時臉上大多是麻木的。

而成都城外的這蜀中百姓,他們在俯首勞作時臉上是洋溢着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笑容,這一點就足夠令鄧艾感到新奇了。

田畝交錯接連天際,百姓勞作笑聲不斷。

在以前,類似的場景鄧艾只以爲是古人的臆想,但萬萬沒想到,這一切有可能成真。

這不就是盛世嗎?

據將軍所說,這一切都是諸葛公的功勞。

那如果有朝一日天下都由諸葛公執政,那麼天下的盛世是否就會來臨呢?

諸葛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鄧艾對其深深的好奇起來。

隨着漢中王隊伍的繼續行駛,此刻在成都城外十里,已經等好了一衆文武大臣。

他們在一位淵渟嶽峙的大臣的帶領下,準備迎接着他們王上的歸來。

諸葛亮的德政不是一個口號,他是真正用百姓做了很多實事。

第二卷會開始種田的劇情,接下來會藉助主角的視覺,來從多方面系統描繪那個時代的民生、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

當然戰爭是不會少的。

繼續碼字,一會還有兩章,大約都會在凌晨。

(本章完)

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63章 空城計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5章 糜暘獻策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章 先斬後奏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14章 接班人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
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63章 空城計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5章 糜暘獻策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3章 先斬後奏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14章 接班人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