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

儘管近來長安城內,討論關羽被追封爲王的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

但在大朝會召開之前,長安城內的許多人還是認爲這件事不會得到劉備的同意。

哪怕這件事得到了糜暘的支持。

因此當最後的結果傳遍長安城,乃至以極快的速度朝着長安外傳去之後,許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大吃一驚。

許多人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知不覺間大將軍當下在朝野間,已經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了嗎?

而當這個想法浮現之後不久,又一個振奮的想法,激盪在他們的心中。

身爲華夏民族,光宗耀祖可謂是每個華夏子民心中共同的執念。

以往身爲大漢的人臣,無論立下多高的功勞,都只能止步於侯爵。

可從關羽被追封爲王的事例可以看出,劉備很明顯在向天下人釋放着一個信號:

只要你能爲大漢立下大功,那麼焉知下一個死後被追封爲王的不是你?

而侯爵與王爵相比,哪個更珍貴,哪個更能流芳百世?

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劉備明確在詔書中提及,因大功而追封得到的王爵,不享食邑,更不能世襲。

但這就夠了,真的夠了。

在大漢收復長安之後,許多世人都意識到大漢三興絕不再是空中樓閣。

而在這種大背景下,得知關羽被追封爲王的世人,難道會去想着學習曹操嗎?

同樣是王,一個遺臭萬年,一個流芳百世,除去傻子外,大概沒有人會不知道怎麼選吧。

世人在得知這件事後,他們想成爲的一定是關羽!

如許多人預想中的清議沸騰並未出現,相反的是在一開始的喧鬧之後,長安城內竟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之中。

而在寧靜的氣氛之下,長安的紙張倒是不知不覺間變得貴了起來。

就是長安城內稍有些名氣的畫師,也早早被長安內的薄有家財的百姓請入家中。

百姓突然聘請畫師是何故?

爲的還不是想畫一張襄陽王的畫像貼在家中,好日日讓家中後輩瞻仰嘛。

今日起大漢境內,男兒誰不效忠武?

相比於大漢境內民衆沸騰的心思,當這個消息傳至淮南之時,孫權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給打懵了。

劉備追封關羽爲王?

孫權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是難以置信。

劉備是漢室天子呀!

你怎麼能給臣下封王?

你給臣下封王了,我怎麼辦!

一時間孫權都不禁懷疑,是不是他要稱帝的消息流傳出去了,所以劉備特地準備了這一招來針對他。

不怪孫權疑神疑鬼,實在是這個消息傳來的時機太巧合了。

亦不怪孫權想的太多,實在是合肥城內動盪的人心,讓孫權變得慌張了起來。

孫權看着眼前的是儀,從孫權的目光中,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儀的目光,正不斷地往他的案上的情報瞄來。

是儀的眼色中,有種叫做渴望的情緒。

是儀在渴望什麼,孫權怎麼會不知道。

爲了順利的稱帝,孫權近來不知道向江東衆臣許出了多少利益。

其中有一條就是,待大吳建立之日,大吳必不會如大漢那般“小家子氣”。

若大吳將來能一統天下,那麼大漢給不了的,大吳卻一定能給——就如封王一事。

孫權的許諾是有效果的,至少江東衆臣的情緒被他的許諾提振起來了。

畢竟在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劉備會做出追封異姓大臣爲王的舉動。

而當劉備做出這種舉動後,對孫權的衝擊可就非常大了。

相比於孫權的空口白話,劉備可是直接下詔天下了。

更重要的是同樣是王爵,四百年大義加持之下,大漢的王爵帶來的吸引力,是常人難以抗拒的。

這正是是儀臉有異常,而孫權心有慼慼的緣故!

孫權知道連他身邊的近臣都是如此,更別說當下合肥城內的其他人了。

而要是任憑這樣的情緒在他的境內流淌發酵,那麼誰能保證到最後,不會有人爲了那莫大的誘惑背叛他?

一想到這一點,孫權的心就拔涼拔涼的。當看完情報中的全部內容後,孫權得知了劉備爲何會突然追封關羽爲王。

糜暘!

你真是江東的剋星呀!

可哪怕心中再怎麼恨,孫權也知道當下他必須要儘快做出決斷。

孫權連忙讓是儀將陸遜召來。

突然被孫權所召,陸遜一開始還不知道發生了何事。

但當看完孫權遞給他的情報後,陸遜的臉上顯現了莫大的驚色。

啊這?

那我?

震驚,嚮往,乃至於一些後悔的情緒,不可抑制地出現在了陸遜的心中。

這件事對陸遜的衝擊,會比其他江東臣子來的更大。

因爲陸遜對自己的能力有着充足的認識,他覺得關羽做得到的,他不一定不可以。

陸遜內心情緒的變化,瞞不住孫權的觀察。

在察覺到陸遜心中可能浮現了一些不好的想法後,孫權更不會再有所拖泥帶水。

“伯言,孤決意要提前稱帝之事。”

孫權的話將陸遜從複雜的情緒中拉了出來。

當恢復理智後,陸遜下意識地就對孫權勸道:

“至尊!

稱帝乃國之大事,凡國家大事者,必先請良期,定吉日。

況有許多典儀,臣尚未準備好。

若貿然更改稱帝之日,上不合天道,下有違人和,還望至尊三思。”

稱帝是孫權的畢生夙願,爲了讓自己的夙願完成的沒有遺憾,也爲了在天下人面前展示出江東的威勢,孫權本來決心要辦一場風風光光的稱帝大典。

既要做到風風光光,那麼需要準備的東西就有很多。

若按照原來的日期,時間是足夠的。

可要是貿然將日期提前,勢必會打亂許多安排。

到時候孫權得到的可能就不是一場風風光光的稱帝儀典了。

陸遜擔心的事,孫權又豈會不知道呢?

他比陸遜更想他稱帝之時,得到的是萬衆矚目,而不是不倫不類。

可局勢突然發生變化,人心也在悄然的變化着,當下他沒有其他選擇。

爲了杜絕最壞的情況出現,他必須要以最快速度稱帝,從而正式與江東衆臣定下君臣大義。

不然的話,孫權真的不知道糜暘下一步還會怎麼做。

不倫不類,總比衆叛親離好吧!

“孤意已決,去做吧。”

見孫權心意已決,陸遜只能領命離去。

在陸遜離去後,心神疲憊的孫權坐了下來。

而在孫權坐下來後,他眼角的餘光不小心瞥到了身前桌案的一處。

那一處並無棱角,正是之前孫權在華歆面前爲表決心,揮劍砍掉的地方。

原本孫權將這張殘缺的書案繼續留着,是爲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心中決心。

可現在在看到書案上那殘缺的一處後,他的眼睛卻突然像被針紮了一般,疼的他難受:

“快拿走!快拿走!”

孫權指着身前的書案,不斷咆哮着。

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章 江陵城中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0章 夜襲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14章 接班人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7章 魏王吐血
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章 江陵城中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0章 夜襲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14章 接班人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7章 魏王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