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

馬良與楊洪不安地互相對視着。

通過他們方纔的觀察可知,劉備只穿着一件入睡的單衣坐在御座上,更重要的是劉備的腳上並未穿着鞋襪。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在皇城外的歡呼聲傳入皇宮中後,劉備便被這歡呼聲從睡夢中陡然驚醒。

而方纔皇城外的那場盛會,乃是發生在正午時分,現在呢?

夕陽西下,天色都快黑了!

也就是說,劉備很可能穿着單衣,不着鞋襪,等他們的戰報等了一下午的時間。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馬良與楊洪的心中會浮現不安那是很正常的了。

劉備是仁慈之主不錯,仁慈到若是深夜大臣從宮中返回,劉備還會特地派宮內侍衛護送。

要是往常這件事情有可原,劉備想來是不會怪罪的。

但馬良與楊洪以己度人,肯定猜得出劉備在方纔有多急切的看到這封戰報,在急切的心態下,劉備會不會動怒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馬良與楊洪心中的不安,令大殿內顯得很是安靜。

成都內的大部分公卿大臣之前都被劉備派往劍閣,如今成都中有資格讓劉備不顧儀態接見的,亦唯有馬良與楊洪二人了。

而這一刻的劉備在做什麼呢?

這一刻的劉備,心神都被手中戰報中的內容所吸引。

鬚髮幾乎盡白的劉備,眼神也變得越來越不好。

爲了看清戰報上的每一個字,他恨不得將手中的戰報揉進他的眼睛中。

而在閱覽戰報中內容的同時,劉備臉上的鬚髮也在不斷微張着。

儘管這時的劉備並未說出什麼話,但從他那睜得大大的眼睛,及他不斷顫抖的雙手足可以看出,這時他的內心正掀起怎麼樣的驚濤駭浪。

等看完戰報中的內容之後,劉備靈活地像個孩童一般,一躍從御座上坐起,興奮地高喊道:

“朕觀自古已來,稱爲名將,善用兵者不知凡幾。然彼等名將,或兵形勢,或兵權謀,或兵戰陣,皆有所長。

而如朕之大將軍者,運水火天地之道,兵陰陽者可曾有之?

大將軍韜略如淵,深足可嘉,真乃近代名將之楷模!”

劉備興奮的大大誇贊完糜暘後,猶自覺得不知足,一臉驚歎的他來回踱步在御座前,口中喃喃得不斷說道:

“如此擎天大功,賞,必須重重的賞!”

可是該賞些什麼呢?

劉備卻一下子犯了難。

一方面劉備怕賞的輕了,讓天下人說他小氣。

另一方面糜暘年紀又太輕,賞的太高了,將來劉禪怎麼辦?

矛盾的心理夾雜驚歎,興奮的心情,讓歷經世事的劉備犯起難來。

可就在劉備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卻發現殿內怎麼如此安靜。

劉備停下踱步,用審視的目光看向楊洪與馬良。

看見劉備不喜的目光望來,楊洪與馬良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君臣多年,劉備目光中的含義,這二位賢臣又如何不懂呢?

劉備的目光是在說:你們怎麼不誇我的大將軍?

意識到這一點的楊洪與馬良嘴邊泛起無奈的笑意。

不是他們不想誇,是劉備對糜暘的讚譽已經很誇張了!

劉備對糜暘的讚譽,將糜暘形容成一個前無古人的知曉天地偉力的名將。

而且劉備還是以大漢帝王的身份說出這番讚譽,等於是用大漢的大義爲這番話背書,這讓他們這些當臣子的,還能怎麼誇?

可楊洪與馬良雖然覺得頗爲爲難,但面對劉備那灼視的目光,二人實在沒辦法,最後也只能紛紛對劉備一拜道:

楊洪:器識恢宏,風度衝邈,北清國境,皇威遠暢,概大將軍也。

馬良:大將軍受天勇智,雄武佐聖,鼓行海內,麾定四方,此則陛下之天策也。

楊洪與馬良儘量用自己能想到的讚譽來誇讚糜暘,不過嘛他們的讚譽倒也是真心的。

畢竟能一戰將曹魏的脊樑打斷,怎麼誇讚糜暘都不爲過。

楊洪與馬良的讚譽算的上頗爲敞亮,可劉備聽完後卻還是有些不滿意,於是他又將目光看向身後的內侍。

內侍見劉備不分青紅皁白的將目光看向自己,他一下子愣住了。

他就一大老粗,怎麼想的出好詞來誇大將軍?

憋得良久且面目通紅之後,內侍最後只能硬撐着讚道:

“大將軍,厲害呀!”

天可憐見,這是內侍能想出來的最好的誇讚了。

很明顯,劉備對楊洪與馬良的誇讚都不甚滿意,何況是這內侍的。

但他也知道內侍的過往,所以也沒繼續爲難內侍。

劉備這時有些後悔,爲何要將朝中的大臣大多派出去,若大多大臣尚在的話,肯定能聽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讚譽。

同時劉備又想到,怪不得當年孝武帝在得知霍驃騎打的匈奴鬼哭狼嚎時,會那麼的興奮,命三公親自爲霍驃騎舞劍慶賀。

實在是錦衣夜行的感覺不太好受呀!

在勉強的抒發了心中的一些喜悅後,劉備轉身對着內侍吩咐道:“取朕的正裝來!”

“朕要親自去告祭太廟!”

殿內的三人在聽到劉備的這句話,臉色不由得齊齊一正。

在敬天法祖的當世,告祭祖廟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特別是對於一國之君來說,祖廟等同是他們的法統所在。

而劉備在這個時候告祭太廟的目的再也簡單不過——他要將自己內心中的喜悅,告知給天上的諸位先祖。

大漢,活過來了!

在當年劉備稱帝之初,他便依照祖制在皇宮內,修築了一處供奉漢代各位有爲先帝牌位的太廟。

太廟位於皇城東北角,當初劉備將太廟建在這處,也是有講究的。

東北的方向,正是漢之二都的方向。

穿着玄色冕服的劉備,一臉肅穆的登上臺階,緩緩踏入了身前這座莊嚴肅穆,煙火繚繞的大漢太廟之中。

自曹丕篡漢之後,這處太廟,是天下間唯一供奉漢代有爲先帝英靈的地方了。

也是大漢的法統在世間尚未斷絕的第一象徵。

在踏入太廟中後,劉備輕撫衣襬,重重地跪在了各位漢代有爲先帝的牌位之下。

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世祖劉秀,顯宗劉莊,這便是太廟中唯一供奉的六位漢代先帝牌位。

太廟中,唯有廟號的帝王牌位,才能身居其中。

本來兩漢有廟號的帝王,不止這六位。

可劉備在稱帝后爲警醒自身,便將那些功德不配的帝王的廟號都給削去,這一點漢世祖劉秀也幹過。

在劉備的精簡之下,如今能擁有廟號的兩漢先帝,都可謂是實至名歸。

劉備仰頭看向那六座隱藏在香火中的先帝牌位,他的眼睛不禁慢慢的溼潤起來:

“備不孝,今日才前來拜見先祖們。”

“可備非不願入太廟拜見諸位先祖,實在是備心中有愧。

中平以來,漢綱淪喪,百姓陵遲,備身爲漢室宗親,卻上不能匡扶大漢社稷,下不能救百姓於水火,這是一愧。

建安二十五年時,孝慜皇帝爲曹賊戕害,備手握十萬雄兵,卻不能救孝慜皇帝於垂危之際,這是二愧。

及至章武元年,備雖於成都復立大漢社稷,但逆魏猖狂,竊據兩都僭越神器,受天下諸侯之朝拜,這是三愧。

三愧在身,備自繼位以後,無一日不憂心如焚,無一日不嘆恨加身,可備無能,備無能呀!”

說到這,劉備已經涕淚滿身。

沒有人知道劉備心中的苦楚,甚至除去一早的元從大臣外,也很少人知道劉備爲了復興漢室,在過去數十年中,付出了怎麼樣的代價。

滿身傷痕,妻離子死,世人凌辱

單單一種苦難放在任何一人身上,恐怕都難以忍受。

但劉備卻將如此多的苦難匯於一身,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最可貴的是,劉備數十年來從未爲自己的堅持後悔過,他擔心的只是不能完成心中復興漢室的理想。

哪怕在他多年的努力下,當今的大漢雄踞荊益兩州,可曹魏的強大劉備每當深夜想來,還是猶如一根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一般,讓他踹不過氣來。

也讓他心中有着對漢代先祖難以言明的愧疚。

世人皆將他比作世祖劉秀,但他哪裡有比世祖劉秀做得好呢?

但今日不一樣了!

劉備顫顫巍巍地從懷中掏出梁州的戰報,劉備看手中戰報的眼神,就像一份珍寶。

“我朝有大將軍名糜暘,他所指揮梁州一戰,覆滅十餘萬賊軍,剩餘兩部賊軍,以彼之能,破之也只是時日的問題。

這一戰,彼將逆魏關中十之八九精銳盡葬於梁州,我軍北伐關中,還於舊都的機會已然來臨。”

說到這,劉備戀戀不捨地看了一眼手中的戰報。

正是手中的這封戰報,讓他今日有勇氣面對諸位漢代先祖。

可隨後,劉備便將手中戰報丟入身前的火盆中。

“諸位先祖可觀賞之。”

火盆中的火苗在遇到戰報後,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

而突然沸騰的火苗,好似在宣告着天上的漢代六位帝王的英靈,收到了這封戰報一般。

在做完這件事後,劉備又從懷中取出一份帛書。

這份帛書亦是從梁州與戰報一同送來的。

可這封帛書糜暘親筆所寫,要直接呈給劉備的,所以除去糜暘與劉備之外,任何人都還不知道這份帛書的內容。

劉備在取出這份帛書後,他的手卻不再顫抖,他的眼神也變得無比堅定起來。

對於這封帛書,劉備並未付諸火盆中,他將帛書展開,直接將帛書中的內容,一字一字地親自念給各位大漢先祖聽。

“僞朝曹氏者,性實奸詐,出身污穢。

曹氏先祖騰昔充孝順帝下陳,曾以諂媚入侍,孝順帝信用,遂以發跡。

至乎晚節,作亂宮闈,私涉擁立之事,陰圖己方之利。

逮至後人操、丕,殿前戮忠,嫉恨不肯讓人;包藏禍心,矯言偏能惑世。

加以虺蜴爲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鴆毒弒君。

後更篡漢自立,實乃人神之所同恨,天地之所不容!

今上漢室宗親,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荷兩漢之厚恩,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重立社稷,以清妖孽!

觀從古至今,有此惡者,未或不亡。況曹氏之奸,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梁州一戰,大將軍暘躬擐甲冑,坐觀南鄭,雷雨相加,天地異變,遂起定軍之師,逆向漢水之偃。

百萬雄師,漢軍爲名,呼吸則漢、褒絕流,叱吒則祈、陳自拔。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以此擊陣,何陣不摧!

譬南鄭一戰,瀉滄海而灌殘熒,舉崑崙而壓小卵,漢水千萬,百道俱前,覆數十萬魏軍爲反掌之間,死卒則長平未多,積甲則熊耳爲小。

因彼大敗之機,乘我破竹之勢,今順人將革,大誓南鄭,盡起益、樑、荊,三州之兵!

逆魏儲積,我已先據,梁州既固,再伐長安,三州起義,足食足兵,必無前無敵!

曹丕小子,不通兵略,而便大舉逆兵,南下吠主,謂爲兵多足以距皇威,甲堅可以逃天誅。

可兵甲之衆,不足恃也。

自曹真入寇,以迄於今,將近一載。

其間彼縱醜馳騁,有威有名者,百有餘輩。其餘兵驍勇爭爲頭功者,不可勝數。

此天下之共知也。

觀賊軍之前作態,齊鋒南征,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然今皆伏刀嬰鉞,首腰分離,化作煙塵,罔有孑遺。

大將軍秉鉞鷹揚,運水招風,兵未出城,鼓未一鳴,則伏屍千萬,流血漂櫓,此亦天下所共知也!

不知梁州一戰,曹真逃于山林,勁卒散於原野,自此之後,彼何所恃?

恐彼之罵言未絕於口,而梁州之刃已陷其胸也。

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今關中之地,無異葦苕,諸軍奔逃,百姓惶恐。聖朝開弘曠蕩,重惜民命,誅在一人,與衆無忌,故設非常之賞,以待非常之功。

欲免大責,其可得也?

爲諸君計,莫若舉城從義,開門送款,識畿知變,足爲美談,乃至子孫,長守富貴。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家傳經學,言猶在耳,忠豈忘心?

倘能轉禍爲福,共立勤王之勳,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當唸到最後一句話,劉備的語氣變得格外豪氣凜然。

及至今日,他終於可以在漢室先祖面前,在天下千萬生靈面前,充滿自信的喊出這句話!

那個大漢被糜暘打回來了!

這封帛書赫然是糜暘親筆書寫的,北伐檄文!

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請假一日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
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請假一日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