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

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

隨着天色漸晚,糜暘從崇文殿中離開。

畢竟已經成人,夜晚再留在王宮中,終究不合禮制。

劉禪將糜暘送至大殿門口,並囑咐糜暘有空要多來看他。

糜暘應允之下,便趁着天邊還有些許光亮,朝着宮外而來。

當糜暘走到宮外之時,他發現糜威早已經等候在這裡,他身上的一身甲冑早已退去。

想來是糜威下值了特地在宮門外等着他,一起回府。

糜威是虎賁校尉,雖然他目前只是掌握着王宮中一部分的禁軍。

但在不久之後,糜威便會成爲虎賁中郎將,執掌全部的宮中禁軍。

單單從職位來看,糜威最後就位居中郎將軍職,在一衆季漢名將中十分不起眼,但漢代官制不是看軍職高低來分重要性的。

虎賁中郎將執掌王宮禁軍,可以說將來劉禪的生命就握在糜威手裡。

將來劉禪的命令能不能出的了王宮,亦是掌握在糜威手中。

劉備倒是沒什麼好擔憂的,作爲開國之主,威望顯著,禁軍肯定優先聽從他的命令。

至於劉禪,哪怕今世劉備能多活幾年,但最後亦改變不了劉禪年輕繼位的結果。

主少國疑,加上劉禪沒有明君的手段,所以在他繼位之後,他是沒辦法讓禁軍聽命於他的。

歷史上諸葛亮經常統兵在外,並不在成都之中,但卻能總攝國政,自他在世之時一直牢牢掌握着蜀中大權,維護着季漢政權的穩定發展。

除了諸葛亮本身的能力及名望之外,還因爲當時執掌宮中禁軍的董允乃是他的親信。

歷史上還是有人反對諸葛亮的,但就因爲掌控着宮中禁軍的董允堅定不移的站在諸葛亮一邊。

致使諸葛亮無中樞驚變之憂,能夠專心集中所有權力,對付國內國外的那些牛鬼蛇神。

而董允也因爲當時擔任虎賁中郎將,掌握着宮中禁軍,所以能夠數次懇諫劉禪,令他不犯下錯誤。

歷史上劉禪最後能夠親政,除了季漢四相相繼去世這個最大的外因之外,最重要的內因就是在季漢四相去世之後,劉禪收回了宮中禁軍的兵權。

姜維最後的官職是大將軍、錄尚書事,可以說位極人臣。

但他最後卻要因爲懼怕黃皓而屯田避禍,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有兩個極爲重要的原因。

一個是他雖然身爲大將軍,卻沒有開府治事之權,沒辦法培養自己的幕臣來插手朝政。

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便是,當時宮中禁軍的兵權,並不在姜維手中。

否則的話,宮中禁軍在手,你讓黃皓瞎逼逼一下看看。

所以說糜威的虎賁中郎將,雖名位不顯,但手中卻掌握着極爲重要的權力。

而糜威,是糜暘的兄長,無疑糜威將來會是糜暘政治上的一大助力。

等候在宮門之外的糜威,看到糜暘在天黑之前出了宮禁,臉上的擔憂之色才消失不見。

糜威上前對糜暘言道:“若你再不出來,兄長就要入內喚你了。”

聽到糜威這麼說,糜暘笑道:“暘自有分寸的。”

糜暘知道糜威是在擔心什麼。

雖然他很受劉備寵愛,現今乃是內外矚目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

但他再怎麼受寵愛畢竟還是臣,是臣就要遵守君臣之禮。

夜晚一至,王宮封禁,就連糜威這個負責一部分王宮守衛的虎賁校尉,都要避嫌出宮,何況他這個外臣呢?

持身以正,將來才能走的更遠。

見糜暘懂得他的擔憂,糜威點點頭。

長兄如父,糜威對糜暘不僅有兄弟之情,亦有着父親般的憂慮與看護。

隨後糜威命隨從牽來兩匹駿馬,糜暘見狀便跨上一匹駿馬,跟在糜威的身後朝着安漢將軍府走去。

漢中王宮建立在成都城北,雖說一開始成都城中的達官貴人聚集區都在城西的冠蓋裡中,但那只是對於大部分益州士族來說。

劉備當初在入主成都之後,在益州牧府邸旁特地開闢了一條新裡,作爲功臣的聚居地。

這條里巷名爲“示恩裡。”

顧名思義,這是劉備對他功臣的恩典,亦是體現他的功臣對他劉備有恩。

作爲將劉備一步步輔佐上漢中王位的元從系與荊州系官員,他們的府邸大多就在這條里巷中。

因爲距離近,糜暘與糜威二人沒多久就回到了“示恩裡”中。

在又經過了一段距離之後,糜暘與糜威已經來到了安漢將軍府的門口。

在來到門口後,糜暘發現自家府邸門口,燈火通明,大門敞開,似早就在等待着他的迴歸一般。

看到這一幕,糜暘心中有着愉悅。

這座府邸,纔是他在當世真正的家。

在來到府門口之後,糜暘與糜威紛紛下馬,然後糜暘根本不需要下人的引領,就徑直朝着府內而去。

糜暘知道,這時他的家人們,可能在等着他一起用餐。

在快速穿過重重回廊之後,糜暘來到了將軍府中的一處大廳處。

當他來到這處大廳處時,果然就發現了他的家人,都在廳中等着他。

糜芳、關嫣、董氏、以及小侄兒糜照……

而坐在大廳之中上首的,是一位氣質華貴,相貌雍容的老者。

那名老者正是糜氏一族的頂樑柱——安漢將軍糜竺糜子仲。

關嫣在看到糜暘回來之後,當即起身來到糜暘身後,爲其解下身上的外甲及披風。

而糜竺在看到糜暘歸來後,他那溫和的眼神就一直投注在糜暘身上。

糜暘見狀趕緊上前幾步來到糜竺身前,深深對着糜竺一拜道:“伯父,暘回來了。”

看着眼前的糜暘,糜竺蒼老的臉龐上露出笑容,他對着糜暘言道:“快入座就餐吧。”

在糜竺說完後,糜暘便來到了自己的坐席上入座。

當今之世飲食時,還是採用的分餐制。

就連糜暘剛滿八歲的小侄兒糜照,亦是老老實實的單獨坐在自己的坐席上,等候着飲食的上桌。

在糜暘進來後,糜照就一直偷偷打量着他的這個叔父。

這段時間以來,這個叔父可是他在成都一衆玩伴中驕傲的來源。

糜照越打量,越覺得自己與糜暘在氣質上有些相似之處,他的小臉上自然的浮現了驕傲之色。

沒準他長大後,也會是一方名將呢?

在糜暘入座之後,糜竺就令家中僕人端上飲食。

在家中僕人陸續端上各類佳餚之後,糜竺指着糜暘食案上的一道佳餚言道:“這是魚羹,伱小時候最愛吃的。”

“快嚐嚐,看看是否合口味。”

說完後,糜竺便一臉期待的看着糜暘。

在糜竺期待的目光之下,糜暘用著夾起一塊魚肉放入嘴中細細品嚐起來。

魚肉入口鮮香,雖沒有後世豐富的佐料調味,但保持着魚的鮮味,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在吃完一塊魚肉後,糜暘看向糜竺言道:“味道極好。”

見糜暘這麼說,糜竺臉上的笑意更濃。

這時糜威身旁的董氏開口笑言道:“父親得知子晟今日歸來,一大早就命人前去外江捕魚,爲的便是讓子晟能品嚐上最鮮美的魚肉。”

董氏是糜威的妻子,原南郡枝江人。

當年東漢末年喪亂,董氏跟隨族人一同入蜀避難,投奔時任蜀郡太守的族中長者董和。

按關係來說,董允算是董氏的族弟,只是兩人關係不近不遠,雖未出五服,但亦不是很親近。

在聽到董氏這麼說之後,糜暘當即舉手對糜竺拱拜道:“多謝伯父。”

糜竺面對糜暘的感謝撫須微笑,他對糜暘說道:“子晟喜歡就好。”

看着眼前這個對他疼愛無比的伯父,糜暘的心中充滿了感激。

糜竺不僅是疼愛他的伯父,更是糜氏一族所有族人的地位源泉。

東海糜氏雖原來只是商賈之家,但經過多代的養望,在糜竺這一代已經正式邁入了士族的階段。

糜芳不提,糜竺在當世的名聲是不低的。

建安元年時,曹操方纔奉迎天子,始建大漢宗廟於許都。

爲了證明許都朝廷的合法性,曹操舉薦了很多天下名士爲朝廷效力,例如華歆、王朗等都是那時候被曹操所舉薦的。

而那時,糜竺亦在曹操的舉薦之列。

曹操上表薦麋竺爲嬴郡太守,爲了打動糜竺,曹操還特地寫了一封奏表給天子。

那封奏表名爲《表糜竺領嬴郡》,曹操在奏表中言道:偏將軍糜竺,素履中貞,文武昭烈。

曹操的上表是要給天子及一衆公卿大臣看的。

也許曹操上表推薦糜竺擔任嬴郡太守有着其他的目的,但若是糜竺在世間的名聲不高,那時根基未穩的曹操亦不會寫這封奏表。

這封奏表足以證明,當時在許都一衆公卿大臣的眼中,糜竺的名望是足夠擔任兩千石高職的。

後來劉備想投奔劉表,亦是先派了糜竺與孫幹前去與劉表溝通。

按照劉表那個沽名釣譽的性格,劉備既然敢派出糜竺前往劉表那裡,足以說明糜竺的名望可以得到劉表的認可。

劉備入主益州後,更是感恩糜竺往日中對他的傾家付出及不離不棄,拜他爲安漢將軍,並明確表示,糜竺的地位在一衆將軍之上。

今日糜竺因爲腿疾不去迎接劉備,也沒有一位大臣敢逼逼啥。

可以說若沒有糜竺,就沒有糜暘的今日。

糜竺在一日,在糜暘完全成長起來以前,糜氏在劉備勢力中的地位,就一日不可動搖。

糜竺年事已高,又因爲早年受過戰傷,所以留下了腿疾。

這樣的情況下,糜竺本來不能長期跪坐,但是今日糜暘的歸來令他很是開心,所以他今日特地出席。

糜竺在席上囑咐了糜暘很多話,大多是讓糜暘要多加小心戰場兇險的話。

糜氏一族在徐州本是大家族,但因爲追隨劉備,族人四處流散,就連糜竺與糜芳的子嗣亦只剩下糜威與糜暘二人。

這對於一個家族的家主來說,家族中嫡系子嗣稀簿,是最爲悲傷的事了。

這亦是糜竺對糜暘百般寵愛的原因之一。

糜竺在多方囑咐糜暘不得在戰場上將明光鎧脫下之後,感到疲累的他便先行離席。

而在糜竺離席之後,今晚糜氏家人聚會也到了尾聲。

最後糜暘與關嫣亦回到了自己房中。

回到房中後,關嫣在服侍糜暘洗漱完之後,便讓糜暘躺在了牀榻之上。

隨後關嫣取出了一份,她自己整理好的名單。

她將那份名單交至糜暘手中,而後對着糜暘言道:

“這是妾爲夫君整理出的,明日應該前去拜會的各位大臣名單。”

“夫君想來不過數日就要啓程前往漢興郡,在成都的這數日之中,有些與糜氏交好的大臣,夫君理應前去上門拜會。”

糜暘斜靠在柔軟的牀榻之上,他的目光不停的在關嫣整理出的名單上流轉着。

越看糜暘越覺得驚訝。

在這份名單中,關嫣不僅列數了如今成都中與糜氏交情不錯的諸位大臣。

更是在諸位大臣的名字旁邊,詳細註解了拜訪的先後順序,以及註明了哪些大臣需要親自拜訪,哪些大臣只需送禮問好。

看到這一份詳略得當的名單,糜暘好奇地問關嫣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關嫣之前都在荊州中,今日方纔到成都。

她之前連安漢將軍府在哪都不知道,更不可能會知道糜氏那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了。

安漢將軍府樹大招風,潛在的敵人不少,但朋友亦是不少。

以關嫣的經歷,知道糜氏有哪些朋友已經不容易。

她目前還將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給理清楚,並且給了糜暘中肯的建議,這是很難得的。

面對糜暘讚譽的目光,關嫣白嫩的臉上浮現笑容,她輕聲對着糜暘言道:“自成婚那日起,在來成都上的一路上,妾便時常詢問夫君身邊之人,大概知曉了夫君之前在成都中的往來。”

“在知曉這些之後,妾便開始着手整理這份名單,終於在今日將名單整理而出。”

“沒有誤了夫君之事。”

聽到關嫣這麼說,糜暘臉上的笑容愈盛。

他對關嫣言道:“銀屏有心了。”

家有賢妻,是糜暘之褔。

面對糜暘的誇讚,關嫣很是開心,隨後她着重提醒道:“明日夫君應先當拜謁軍師將軍。”

對於關嫣的這番提醒,糜暘臉上亦流露了贊同之色。

於公於私,諸葛亮都是他最應該優先親自拜謁的人。

只是明日見到諸葛公,會是什麼場景呢?

還有2章,一天3章不變,馬上寫。

我發現我會睡懶覺,所以原本的中午12點變成傍晚18點前發。

第二章爲晚上22點前發,第三章爲凌晨2點左右發。

碼字去啦。

(本章完)

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4章 接班人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
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4章 接班人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