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

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

在場的諸大臣心中有着忐忑,只是因爲劉備威勢的緣故,並不是因爲做了什麼虧心事。

所以在劉備大致翻閱一遍身前近來的漢中政務彙總後,他並沒有發現有何不滿意的地方。

或許說有一些事務的處理方式,還令他感到頗爲欣喜。

在漢代,雖然政治體制沒有後世完善,但是一些基本的操作也是有的。

例如大漢官員會在官方檔案中記錄下一件事務的同時,還會記下承辦這件事務的官員名字。

這是爲了能夠對官員進行政績考覈。

或者當一件事務處理的有所差誤而引發不好的影響時,那麼上級機構也有辦法揪出第一責任人。

而讓劉備感到處理頗爲妥當的那些事務,具體負責人便是法邈。

雖然劉備前半輩子很少有固定的根據地,但是這不代表劉備的治政能力差。

相反的,他的治政能力可以算得上不錯。

愛民如子是劉備衆多良好名聲中的一個,但要想達成這種名聲,是需要一定政績的。

而且雖然劉備與諸葛亮是如魚水般的君臣關係,但是目前大漢的最大決策權還是在劉備手中,而劉備又是一個有主見的君主。

劉備不是偏聽偏信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劉備沒有一定的政治眼光,諸葛亮的諸多善政是沒辦法開展的。

目前益州一地取得的繁華場景,劉備這個主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所以以劉備的政治眼光看來,法邈雖然因爲年紀問題處理一些政務時在細節上還不夠圓滑,但至少在大略上是對的,這就很難能可貴。

這說明法邈繼承了法正的一定的政治天賦。

劉備用欣賞的目光看向法邈,以往他是有些忽略他了。

只是這也不怪他,畢竟法正在世的時候,太過耀眼了。

法邈身爲法正的兒子,有時難免會被世人所忽略。

而當法正去世後,法邈又進入守孝期,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對他有所忽略是難免的。

但幸虧對於法邈這塊良玉,劉備發現的不算晚。

劉備用欣賞的目光打量着法邈,他隨機選擇幾個問題問詢法邈,而法邈與一般人對劉備有些畏懼不同,他表現的十分從容。

在從容的狀態下,加上法邈有着一定的見識,所以他回答劉備的提問時很是得體,對答如流。

法邈的這副表現,無疑更讓劉備心喜。

劉備將法邈今日的表現暗暗記在心中。

一旦等來日法邈立下功勳,那他就會對法邈做出相應的提拔封賞。

與曹操不同,因爲劉備並無強大的宗族可以倚靠,所以劉備對有才能的人,都會進行提拔賞賜。

劉備的這點作風,與漢太祖劉邦相似。

也正因爲劉備的這種作風,所以歷史上在他去世之後,有許多季漢大臣記掛他的恩德,而一生爲季漢鞍前馬後。

在劉備考教完法邈之後,他便將目光轉向現今漢中的一把手徵北將軍吳懿。

以糜暘目前的職權,他對益北都督區內的大將進行臨時調動,是不需要向劉備報備的。

所以劉備也是近來才知道,漢中的一把手在糜暘的安排下已經從魏延變成吳懿。

但是在劉備知道糜暘的這副安排後,他覺得糜暘的這副安排是得體的。

早在之前董允迴轉成都後,便將魏延的表現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劉備。

劉備想來糜暘突然將魏延調去身邊,應該是對魏延那日的表現有着一定的顧慮。

這一點從大局方面考慮,是做的沒錯的。

而糜暘讓吳懿替代魏延成爲漢中的駐兵大將,在劉備看來亦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吳懿的才能,劉備是知道的。

而且吳懿現在的身份不一般了。

在劉備在成都稱帝后的第二月,劉備便立吳懿的妹妹吳氏爲皇后。

當劉備的這個詔令發出後,吳懿已然成爲大漢的外戚。

外戚這個身份,在漢歷來的政治傳統中,都有着特殊的意義。

吳懿見劉備將目光看向自己,他連忙恭敬地對着劉備一拜。

吳懿知道自己如今名義上是劉備的外戚,但實際上劉備與他的妹妹吳氏並沒有感情。

再加上自己與益州的本土士族牽連太深,所以他的身份是頗爲敏感且尷尬的。

去年被劉備親自定爲逆犯的周羣,就是他的兒女親家。

同爲外戚,吳懿自度自己肯定是比不上糜暘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的。

在劉備立吳氏爲皇后的當月,劉備還連續追諡了兩位皇后。

這兩位皇后一位是劉禪的生母甘夫人,被劉備追諡爲章懷皇后。

另一位便是糜暘的姑母糜夫人,被劉備追諡爲章顯皇后。

章者彰也,而懷是懷念的意思,劉備追諡甘夫人爲章懷皇后,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思念。

而顯的意思爲明,著也。

將顯作爲糜夫人的諡號,或許是在表彰當年當陽之戰時糜夫人守護劉禪的功勞。

但同樣也是劉備對糜夫人的母族東海糜氏,對他幫助的一種認可。

而將如此美諡賜給糜夫人,亦是劉備在拔高及奠定東海糜氏大漢外戚的身份。

吳懿的政治智慧不低,所以面對糜暘時他不會託大。

對於吳懿在漢中的表現,劉備從剛纔的政務彙總中亦看出一些端倪。

雖然按照糜暘的任命,吳懿是有一定權力對漢中的政務插手的。

但是在這段時間以來,出現他爲主辦者的政務不是屈指可數,是根本就沒有。

大多政務,都是法邈日常在主持着。

若是遇上大的政務連法邈都無法決斷的時候,吳懿寧願上報給百里外的糜暘做決斷,他也斷然不會插手。

糜暘叫他主持軍務,他就真的只負責漢中軍務。

由此可見吳懿的謹小慎微有多深重。

知道吳懿爲何如此做的劉備,也不想對這點做出深究,他只是看着吳懿言道:“子遠,你佈置的漢中防務很是妥當。”

面對着劉備的誇讚,吳懿趕忙再對着劉備一拜,口中直言不敢當。

對於吳懿這副拘謹的樣子,劉備雖然有些無奈,但是也不會有所罪責。

之前爲了儘快趕來漢中,他都沒好好休息過,現在劉備見糜暘不在的這段時間內,漢中的軍政要務都無差錯,他也就放心了。

他之所以一到南鄭城中就檢查漢中的軍政要務,不是他不信任漢中的一衆臣子。

只是他擔心糜暘初次擔任一鎮都督,現在他又不在漢中,可能在事務的處理上有不周到的地方。

所以他想着爲糜暘這個益北都督查缺補漏一下。

這是來自漢帝對冠軍侯的寵愛。

在放心之下,劉備感覺到一陣疲憊。

所以劉備便揮手讓大堂中的臣子們盡皆退下,他起身要前往內室中歇息一下。

在劉備的命令下,大堂中的各位臣子紛紛退下,而劉備也來到了內室之中。

本來劉備正要躺下小憩一會,但是這時一位內侍卻突然進來稟報他,說是法邈有事要求見。

聽到是法邈有事請求接見,劉備腦海中的睏意瞬間消散。

法邈的這副舉動,說明他有要事要稟報。

因爲若是一般的事務,剛纔在大堂中就可明言,又何必等衆臣都退去後再對自己密奏呢?

在這種想法之下,劉備馬上讓內侍將法邈帶進來。

而法邈在進來後,他先對着劉備行了一個君臣之禮,便從懷中掏出一封密奏,遞給劉備言道:

“此乃左將軍讓臣轉交給陛下的上奏。”

聽到法邈這麼說之後,劉備連忙示意內侍將糜暘的密奏呈上來。

劉備之所以會顯得有些急切,乃是因爲他知道糜暘爲人,若不是有要緊的事,糜暘是不會上密奏的。

至今爲止,糜暘一共就上過兩份密奏。

一份是現今法邈呈上的密奏,一份是之前糜暘關於西城之戰謀劃的密奏。

雖然漢中的絕大部分臣子不知道劉備要來,但是身爲糜暘在漢中眼睛的法邈是知道的。

而法邈目前手中的這份密奏,正是前幾日糜暘命人快馬加鞭送到漢中的那份。

因爲知道糜暘上奏的肯定不會是什麼小事,所以劉備在從內侍手中接過密奏後,他便快速的打開看了起來。

在這封密奏中,糜暘的言語很簡短,甚至他的言語還是以猜測居多。

但就是看完這封簡短卻又模棱兩可的密奏後,劉備卻騰的一聲從榻上起身,臉上佈滿了擔憂之色。

劉備的這副表現,令法邈感到詫異。

劉備現今可是大漢天子,能讓大漢天子表現出如此擔憂的神態,左將軍到底在密奏中彙報了什麼事呢?

劉備在起身後,他的右手緊緊捏着那封帛書,他的眉頭越皺越緊。

幾乎是須臾之間,劉備就做出一個了決斷。

劉備下令城外正在安營的上萬羽林軍馬上集結,他要儘快到達樊城之外。

今日,漢天子劉備初入南鄭,便又出南鄭。

而能讓漢天子劉備表現得如此急切的,在樊城外唯有一人。

糜暘自到達樊城外後,便被馬良告知了一個令他頗爲擔憂的消息。

而馬良在告知糜暘這個消息後,便帶着糜暘往關羽的主帳走去。

關羽早有命令,當糜暘到達樊城的那一刻,便讓馬良馬上帶糜暘去見他。

在馬良的帶領之下,糜暘來到關羽的大帳內。

當糜暘進入關羽的大帳中後,本來議事的帳內諸人一瞬間都將目光注視在他的身上。

相比於關羽眼中充滿喜悅不同,其他諸將如傅肜、廖化、胡修等向糜暘投來的俱是欽佩的目光。

兩場大勝,足以讓任何人忽略糜暘的資歷、年齡問題,將他由衷地當成享譽當世的一代名將。

對於周圍射來的一道道欽佩目光糜暘沒辦法迴應,但是對於屬於關羽那道喜悅的目光,糜暘卻主動將自身的目光迎上,他對着關羽一拜道:

“左將軍暘拜見大將軍。”

面對着糜暘的拜見,關羽不禁撫須微笑起來。

不管目前糜暘取得的成就有多高,當初他可是自己一手提拔的。

有糜暘在,誰敢再說他眼光不好?

關羽揮揮手,讓糜暘結束行禮,而後關羽指着身旁的位置言道:“等你許久了,快入座吧。”

快一年未見,關羽的聲音還是那麼淳厚,一點都聽不出有病在身的樣子。

其實劉備已然建立大漢,許多規章禮儀亦開始按大漢的故例實行。

糜暘是目前大帳中除關羽外官職最高者,按照禮儀,他坐在關羽下首第一位並沒有問題。

但是現在關羽指的是他身旁的位置,很明顯這不在正常的位次序列中。

只是對於關羽這有些“失禮”的表現,帳內諸人卻並沒有浮現詫異的神色。

就連糜暘亦是在關羽的指示下,快步來到關羽的身旁坐下。

劉關張三兄弟,看重的是大義,對於小禮小節,一向是隨性的很。

關羽讓糜暘坐在他身旁,是將糜暘當做家人,是對他的一種愛重。

而在糜暘來到關羽身邊坐下後,雖然有着大帳內燃燒的炭火及木柴味的遮擋,但是糜暘還是聞出了關羽身上的藥味。

雖然這藥味並不大,但現在已經是寒冬季節,樊城外大風不斷。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若不是近來時常喝藥,是不會在身上留下長久不散的藥味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糜暘的一顆心慢慢地沉了下去。

因爲擔心關羽的病情,所以在糜暘坐下後,儘管大帳中的議事已經開始,但糜暘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正在聽取諸將彙報張遼大軍動向的關羽,察覺到糜暘的心不在焉。

關羽似乎知道糜暘因何如此,所以他在諸將不注意的時候,輕聲對着一旁的糜暘提醒道:

“軍國大事,要訣在於用心。”

шωш● т tκa n● ¢O

“接下來,你要好好聽,好好學!”

關羽的聲音雖低,但卻很用力。

而當他的話傳入糜暘的耳中後,順利地將糜暘的全部精神都拉了回來。

從關羽的語氣中,糜暘聽出了他對自己的器重。

所以哪怕心中再怎麼擔憂關羽的病情,糜暘還是讓自己打起精神開始全神貫注起來。

而關羽見糜暘已然恢復專注的神態,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隨後他便在大帳中,詳細分析起他對張遼大軍動向的看法。

(本章完)

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17章 駐守公安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
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17章 駐守公安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