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

在知道糜暘的真實目的後,現在張合的頭腦猶如一團亂麻。

張合不禁聯想起,上一次他與糜暘會面時的情景。

聯想起往昔後,張合擡頭用混亂的眼神看向糜暘,他開口問道:

「大司馬一開始派石苞前往永安,爲的就是今日?」

面對張合的疑問,糜暘覺得現在再沒有瞞着張合的必要,所以他點了點頭。

可糜暘的這一點頭,更讓張合混亂了起來。

張合是熱愛分析謀略的人。

現在他的這個愛好,卻徹底帶亂了他的思緒。

「讓石苞前往永安,讓天下人都知道您必支援永安的決心。

這樣一來,陸遜就不敢大意,而爲了最大程度保證永安無憂,他就會聯繫曹休出兵。

曹休一旦出兵,大司馬您就有了率軍北上的緣由,您的這個舉動,在陸遜看來,也只會認爲這是您的無奈之舉,而不是會想到這是您計劃中的一環。

待您率軍抵達義陽郡後,您見曹休無求戰之心,便想着化被動爲主動,以拿下博望爲破局的關鍵。

因爲您知道博望一丟,曹叡必定惶恐。

這時候的曹叡,就猶如前段時間的陸遜。

爲了保證許昌萬無一失,曹叡也會學陸遜一般,以吳軍爲外援。

只要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陸遜就會有很大可能,率軍主動襲擊荊州腹地,從而被您找到擊破之機!」

張合一句句的將糜暘的全幅盤算給講清楚。

待講清楚後,張合緊緊盯着糜暘,他下意識不可置信地說道:

「脣亡齒寒,是春秋流傳下來的至理,早已經深入人心。

而您就是想利用這一至理,來達到誘吳軍深入的目的。

大司馬,您對人心的把握,真是令人歎爲觀止。」

隨着說出糜暘的全幅盤算,張合的思緒也漸漸恢復正常。

而張合的思緒恢復正常後,他對糜暘展現出的謀略,真的有五體投地之感。

以一座永安城爲契機,又以人心爲基礎,糜暘謀劃出了一盤,足以讓吳軍步入死地的棋局。

這樣的智慧,這樣的氣魄,如何能不讓張合拜服。

但張合卻還是有一點不解。

「人心向來多變,要是陸遜與曹叡,不按照大司馬您的設想去做呢?」

雖說脣亡齒寒是至理,曹叡與陸遜也不是愚鈍之人,但正如張合所說的那般,人心多變。

沒人能保證糜暘事前的推想一定都會成真。

萬一要是某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呢?

聽到張合的疑問後,糜暘笑了一聲說道:

「對大漢來說,縱使曹叡與陸遜不按孤的設想去做,又會有什麼損失呢?

要是陸遜不向曹休求援,那麼孤便可專力向東。

東吳水軍雖然難戰,但孤亦並非不敢戰。

無非最壞的結果是,孤錯失了攻取永安的機會而已。

而要是曹休有求戰之心,或是你奇襲博望失敗,再或是曹叡不向東吳求援,那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若是曹休敢求戰或是你奇襲博望失敗,孤就親手佈置防線,然後再率軍馳援永安。

而若是你拿下博望後,曹叡不向東吳求援,再或是陸遜看穿了孤的計策,孤大不了就一心謀劃攻取宛城之事。

宛城能拿下,對大漢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勝利。

無論是哪種情況,孤都會因勢利導,不會讓大漢的利益蒙受損失。

保證了這一點,孤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說完心

中的想法後,糜暘沉默了一會,但隨後又說道:

「仲容在永安,孤是不可能見死不救。

但見死不救,與努力了卻沒救到,並不是一回事。」

這兩句話,糜暘說的有些沉重。

張合也懂了糜暘話中的意思。

在糜暘看來,無論曹叡與陸遜採取什麼應對措施,他都有辦法保證大漢的利益不受損。

可那些辦法中,無疑都將救援石苞一事,放在了最後。

要是一切都按最壞的情況發展,也許糜暘在最後依然會義無反顧的率軍支援石苞,可結果也會是一場徒勞。

但這也算全了糜暘的信義。

至於石苞的生死.....

這也是糜暘語氣沉重的緣由。

但糜暘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他先是大漢的大司馬,先是劉備臨終託孤的輔政大臣,他與石苞的君臣之分,在這兩者之後。

以一人的生死爲代價,來儘可能爲國家謀取利益,這樣的事,糜暘願意去做,他當年更是親身做過。

從那夜與石苞的對話可知,石苞也是願意的。

「石仲容,器無雙」,從來就不是一句謬讚。

而糜暘的抉擇,讓張合從糜暘的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識之感。

張合這一刻才隱約明白,爲何當年劉備手下不缺謀臣,良將,但在遇到法正後,才真正有了一飛沖天之勢。

原因就在於法正如糜暘一般,他本人相信情義,可從不迂腐於情義。

當爲則爲,何惜其他?

這樣的作風,與當年的武帝更是有着許多相似。

想到這,張合看向糜暘的目光,帶上了一些其他的色彩。

但張合卻很好的隱藏了心中的某些想法,他現在將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

「大司馬以爲陸遜會何時動?

我軍接下來的行動,又該怎麼走?」

張合的這個詢問,倒是讓糜暘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按時間推算,就算曹叡得知博望丟失的消息後立即派出使者,但那使者可能還沒到達建鄴。

我們不用着急,當消息送到孫權手中後,該急的應該是他。」

糜暘心中雖無法判定陸遜會何時動,但以他對孫權的瞭解,他知道孫權是很難捨得放棄這一次機會的。

歷史上孫權對荊州,真的是有種病態的佔有慾......

「至於我軍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曹休不是一直在宛城內嗎?

孤好像還從未見過他,這次就去見上一見吧。」

糜暘的話,聽起來好像是要去會晤一個老朋友般輕鬆。

可他的話落入張合的耳中後,卻引得張合一陣毛骨悚然。

大司馬,您難道不知道,您在世間有一個「食槽之鹿」的美譽嗎?

聽起來好可怕。

...

宛城距離博望並不遠。

正如夏侯尚所推斷的那般,也許一開始由於漢軍封鎖道路,導致曹休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到來自後方的異常。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就算是頭豬也能反應過來了。

顯然,曹休不是豬。

在原本應該這幾日送達的糧草,未按規定時間到達時,曹休就起了疑心。

疑心一起,曹休自然就要派人去查探。

不查探還好,一查探,曹休差點被氣出頭風病。

曹休明明記得,他在博望留下了三千精兵。

有這三千精兵,縱使漢軍一開始能夠衝入

博望城內,但曹爽並非完全沒還手之力。

但曹爽竟然見情勢不利,竟直接棄城而逃?

曹休在得知博望失陷的消息後,真心想給自己一巴掌——他當初怎麼會看上,曹爽這頭蠢豬的。

可讓曹休更加揪心的事,隨着博望失陷的消息在宛城內流傳開,便接踵而至。

不出意外的,宛城內的軍民得知博望失陷的消息後,頃刻間陷入了惶恐之中。

大軍遠征在外,後路卻被敵軍截斷了,這換誰誰不惶恐?

但幸虧曹休的手下有一位得力干將王基。

王基在得知城內軍心動搖的情況下,來不及向曹休稟報,第一時間就以執法官的身份趕往軍營,用雷霆手段彈壓住了軍營的騷亂。

王基的果斷舉動,讓宛城內的數萬大軍,避免了一場內亂。

後來曹休在聽到消息後,也是立刻趕往了軍營。

曹休在魏軍中,還是很有威望的。

他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穩定了魏軍的軍心。

見自己的出現有效,近段時間曹休每日都會前往軍營,與士卒們共用飲食。

每次去軍營時,曹休都儘量讓自己表現的雲淡風輕。

只是等曹休回到府中後,他的臉上就失去了這樣的色彩。

擔憂,凝重,是曹休在府內時,臉上經常出現的神色。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曹休這樣的情緒,卻在每日中無形加重着。

因爲這幾日來,哪怕曹休百般派人探查,但都未得到漢軍新一步的進展。

博望已經拿下,又有數萬漢軍在義陽郡,這種情況下,糜暘會選擇不進一步擴大戰果嗎?

打死曹休都不信。

也許城內有將領會認爲,糜暘的下一個目標是許昌,但曹休卻否決了這樣的想法。

曹休自認爲,推斷出了糜暘的下一個目標,定然是宛城。

只要數萬魏軍還在宛城,糜暘是不會留下他這個隱患,轉而去攻打許昌的。

可既然糜暘的下一個目標是宛城,那麼他爲何要一直按兵不動呢?

曹休感覺到,宛城目前的處境,猶如暴風雨即將來臨前的平靜一般。

惴惴不安。

就在曹休挖空心思思索,糜暘在醞釀着什麼陰謀詭計的時候,一道緊急軍情送到了他的手中。

「數萬漢軍,正綿延朝着宛城壓來!」

聽到這個消息的曹休,登時從座上起身。

「漢軍中,可有打着天策將旗?」

曹休問出了他最關心的事。

而隨後斥候肯定的回答,讓曹休臉色變得更加暗淡起來。

果真被他猜中了。

就在一旁的王基與王濬察覺到曹休的臉色,想着要勸慰曹休幾句的時候,不料曹休卻突然大笑了出來。

「來的好!來的好!」

曹休這番異常的大笑,引起二王差點以爲他們的大司馬,有點失心瘋了。

都什麼時候了,竟然還笑得出來。

可曹休突如其來的大笑,卻不是沒緣由的。

笑完之後,曹休顧謂二王說道:

「之前孤以爲,糜賊遲遲不對宛城發動進攻,乃是有着其他陰謀詭計。

但沒想到的是,糜賊竟也有計窮的一日,面對堅固的宛城,他也只能選擇強行攻打。

然以宛城的堅固,加之城內有數萬精兵,糧草可支用一年,孤反而不擔心了。」

曹休是知道,論奇謀他是比不過糜暘的,這一點沒什麼不好承認的。

曹休之前忌憚的,也一直

是糜暘的奇謀。

可漢軍大兵壓境,意味着糜暘黔驢技窮,要是論實打實的攻城戰,曹休還真不怕糜暘。

曹休的解釋,讓王基與王濬臉上露出笑意。

看來大司馬的膽氣尚在,那麼這場仗,就還有的打。

接着曹休又對着王基與王濬吩咐道:

「你二人速按照孤之前的佈置,命城內的士卒做好防禦的準備。」

得到曹休的命令後,王基與王濬二人即刻領命而去。

...

數萬漢軍大搖大擺的,來到距離宛城數裡外的平地上駐紮。

當數萬漢軍紮好營壘後,負責守備全軍安全的丁奉深深嘆了一口氣。

「我跟在大司馬麾下,曾與數位「肉槽」交戰過。

可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像曹休這般如此膽小的。

敵軍初至安營,立足未穩,當率兵襲之,曹休是沒讀過兵書嗎?」

在從糜暘那裡求來,保護全軍安營的任務後,丁奉還高興了許久。

丁奉聽聞過曹休的名聲:

「年沒弱冠,志在雄英。高揖名師,發言有章。...呵叱三軍,躬奮雄戟。足蹴白刃,手接飛鏑。」

這是曹魏境內名士對曹休的讚譽。

丁奉本以爲曹休能得到這番讚譽,應該是位極富膽氣的對手。

可到頭來呢?

好歹也率軍衝一衝,意思意思下呀!

最後丁奉罵罵咧咧的,率着伏兵從密林中走出,轉身回到營地中覆命。

丁奉在回到營地中時,臉上鄙夷的神色還未消失。

而在看到丁奉的神色後,糜暘就知道了丁奉的想法。

知道後,糜暘不由得莞爾一笑。

但隨後糜暘就問起了丁奉一件事:

「速速命人砍伐周圍樹木,製造攻城器械。

記住,動靜要越大越好。」

對丁奉吩咐完這件事後,糜暘又轉身對着蔣濟言道:

「讓鄧刺史,不斷將大批糧草運來前線。」

最後糜暘同時對着丁奉與蔣濟二人言道:

「孤要讓荊州一地的人都知道,孤拿下宛城的決心有多麼堅定!」

得到糜暘的命令,丁奉與蔣濟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於是齊齊對着糜暘一拜承諾道:

「臣遵命!」

聽着二人的聲音,糜暘心中想道:

「孫十萬,我都做到這一步了,快動起來呀。」

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8章 關羽之憂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
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25章 于禁跪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8章 關羽之憂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