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

帳內搖曳的燭光,映照在糜暘的臉龐上,加上他這一刻回答的那五個字,讓趙雲產生了一種錯覺。

他眼前的這位年輕人,好似在閃閃發光。

良久之後,趙雲的口中再次重重地發出一聲嘆息。

只是相比於方纔的那聲嘆息,趙雲這次發出的嘆息聲中,充滿着欣慰與開懷。

年輕真好呀!

帶大漢還鄉這五個字,對趙雲來說觸動是很大的。

因爲對於大部分世人來說,大漢可能只是一個國號,或者是一個他們從小到大聽慣了的大義口號。

人人皆可喊得,但並非人人皆想他迴歸。

可大漢二字對趙雲,或者說對追隨劉備數十年的一衆季漢元從大臣來說,大漢卻是他們心中最初的堅守。

數十年的命懸一線,數十年的不離不棄,難道只是爲了攀龍附鳳四個字嗎?

若懷抱着這種想法看待開創季漢的第一代元勳,那無疑是玷污了他們身上的氣節,亦玷污了世間最珍貴的一種物品——理想。

要真想攀龍附鳳,以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武略,以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的智謀,以糜竺、孫乾等人的名望,他們當年只要如大多數世人那般爲曹操效力,這樣一來區區榮華富貴,對他們來說只是唾手可得之物而已。

但他們想要的不是這些。

漢皇輕皺眉,萬國趨關洛,這是何等強盛的朝代,才能擁有的場面?

他們想要的是,讓那個威壓天下,爲華夏民族帶來無數驕傲的大漢回來!

爲了心中的這個理想,哪怕世事如何艱難,哪怕世人如何誹謗,他們都一直堅持到了今日。

帶大漢還鄉既是今夜糜暘的宣言,又何嘗不是趙雲這一輩開創季漢的人,年輕時在心中暗暗許下的誓言呢?

又何嘗不是今世,乃至後世無數心懷漢室的人心中的一種夙願呢!

萬般夙願,這一刻好似都匯聚在趙雲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身上。

他也曾年輕過,但他現在已經年老,不知道還能爲大漢征戰幾年。

但可幸的是,他,他們,後繼有人!

趙雲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來形容他當下的心情。

深深的感慨之後,趙雲起身對着身前的糜暘鄭重一拜:

“臣,拜託大將軍了!”

這時趙雲已然忘記了自己與糜暘的叔侄身份,這時趙雲只將糜暘當做那位能完成他們心中夙願的大將軍。

因此緣由,糜暘便當得趙雲這一拜。

看着朝他下拜的趙雲,看着趙雲眼眶中不斷積蓄的淚水,糜暘起身對着趙雲回了一拜:

“不復長安,非死不退!”

經過一夜的談話後,趙雲明白了糜暘要去做的是何等大事。

故而對於糜暘的任命,趙雲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時間過得很快,不久後天色就已經放明。

當第一縷陽光灑進漢軍大營的時候,一陣急促的鼓聲便在漢軍大營中響起。

這陣鼓聲並不是催促漢軍出征的,而是在告知此刻在漢軍大營內的諸將,前來主帳拜見糜暘的。

諸將雖不知道糜暘爲何一大早就要召集他們,但面對糜暘的召喚,他們一點都不敢耽誤。

沒有用多久時間,漢軍大營內的諸位漢將都齊聚在糜暘的主帳中。

可是在他們到來後,他們卻驚訝的發現,糜暘的身旁坐着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將。

諸將都認得這位老將是何人——左將軍趙雲!

見到趙雲突然出現在漢軍大營中,帳內諸將的心中都浮現了疑問。

只是還不等諸將發問,糜暘便直接開口道:“即日起,左將軍會代替孤,成爲你們的主將。”

當糜暘的這句話出來後,帳內立刻浮現了一陣騷動。

諸將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紛紛面面相覷起來。

面面相覷之下,他們發現彼此的臉上都帶着濃郁的不解。

臨陣換將,並不算什麼稀奇事,可一般臨陣換將只會發生在己方作戰不利的時候。

當下漢軍對魏軍處於絕對的優勢,根本沒有理由要臨陣換將。

況且趙雲要替換的是糜暘呀!

以糜暘大將軍的身份,除去劉備之外,向來只有他換別人的份,誰能想到糜暘也會有被替換的一日。

諸將會感到不解這一事在糜暘的預料之中,這也是他昨夜沒有立即離開的緣由。

若他身爲下方的將領,突然被通知這個消息,心中也肯定充滿疑惑。

但好在這個消息是他親自公佈,這就保證了諸將只會疑惑他是否又在籌劃着什麼大計劃,不會讓諸將的軍心產生一些不好的動盪。

至於眼下諸將的不解,糜暘相信時間會彌平,況且接他班的乃是趙雲。

憑趙雲的聲望,要想解決諸將的疑惑也很簡單。

讓他多去魏軍陣型中衝擊幾次,那麼到時候親眼見到趙雲勇武的諸將,心中的疑惑估計會被驚歎所替代。

爲了儘快趕去上邽,糜暘直接在諸將面前,將懷中的兵符交到趙雲的手中。

最後糜暘看着諸將言道:“在孤離開之後,爾等務必要聽從左將軍的號令。

若有人敢以下犯上,陽奉陰違,不論身份爲何,孤也定斬不饒。”

說這句話的時候,糜暘的眼神掃視了一圈在場的諸將,特別是諸將中的劉封。

而劉封在見到糜暘銳利的眼神後,立即心虛地低下了頭。

劉封的心虛源於他知道糜暘說的話,不是在妄言。

要是他不按糜暘說的去做,或許在劉備活着的時候,劉備還能暫時保下他。

可一旦劉備薨逝,那麼他將來也一定逃不了糜暘的法辦。

意識到這一點後,劉封的心中第一次產生了畏懼。

在最後敲打了一番眼前的諸將後,糜暘便起身提起一旁劍架上的慎獨劍。

見糜暘要離去了,趙雲連忙起身欲送糜暘出營。

但趙雲的這番好意,卻被糜暘擺手拒絕了。

“左將軍初至街亭,當下應該儘快熟悉一應軍務,無須分心相送。”

“另還望左將軍謹記,身爲困獸的賊軍,也許會在臨死前奮力一擊。

可困獸之力,定然無法持久。

左將軍只需以守爲攻,困獸最後終究會乖乖束手就擒。”

糜暘的囑咐讓趙雲正色。

在囑咐完趙雲後,糜暘就在諸將的目光注視下,直接朝着帳外走去。

等糜暘一路來到營門外後,他便看到了營門外早有上千精兵,正在營外等着他。

這上千精兵是糜暘的親軍。

見親軍都集結完畢後,糜暘一躍跨上了丁封牽來的戰馬之上,然後揚鞭高呼,帶着上千親軍朝着上邽的方向快速前進。

上邽,漢軍大營內。

今日在劉備的帥帳內,正召開着一場軍事議會。

軍事議會的主題,是關於如何擊退上邽城外的數萬魏軍的。

自拿下隴西郡後,劉備率漢軍主力來到上邽城外,已經過去了不少的時間。在劉備率軍抵達上邽城外後,漢軍的兵力已經在魏軍之上。

察覺到己方有着人數優勢的劉備,本想轉守爲攻,趁漢軍士氣高昂之際,一舉擊破曹真統率的數萬魏軍。

但可惜漢軍雖皆悍不畏死,再加上當時軍中有着趙雲、馬超這兩員猛將助陣,但漢軍還是一直遲遲不能攻下魏軍大營。

這除去魏軍人數衆多及曹真守營有方外,還因爲上邽守將郭淮,乃是個難纏之輩。

每當漢軍全力對魏軍大營發動猛攻時,郭淮就會率軍襲擊漢軍的側翼。

上邽城內的魏軍人數並不多。

可郭淮的魏軍,卻與大營內的魏軍,形成了掎角之勢。

這讓漢軍在作戰中,處於被動。

以上的重重因素導致了上邽的戰局,整體上維持着對峙焦灼的局面。

爲了打破這對峙焦灼的局面,劉備這幾日一直召開軍事議會,想着能集思廣益,思考出一個方略,爲漢軍打開在上邽的局面。

畢竟據之前糜暘傳來的消息可知,街亭處的漢軍剛剛取得一場不小的勝利。

對比之下有着漢軍主力的上邽,卻一直在上邽未有什麼大的進展,這段時間反而還折損了不少兵馬。

這種對比,讓劉備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氣。

他知道糜暘馬上就會到。

正因爲如此,劉備愈發想着在糜暘到來之前,取得一場勝利。

徒弟優秀是一回事,他這個做師父的,也不能太拉胯了不是。

劉備用威嚴的眼神,掃視了一遍在場的衆臣。

哪怕趙雲前幾日被他派往街亭,可當下他的大帳內,還是匯聚着當下大漢最爲優良的臣子團隊。

劉備覺得,這一衆國之良臣中,總不可能沒有一二人會有良策獻上吧!

可事實卻讓劉備覺得心灰意冷。

在他掃視了一圈在場的衆臣後,衆臣中沒有一人敢直視他的眼神。

這代表着衆臣都沒有策略,可以打破當下兩軍的僵局。

甚至連劉備一直器重的黃權也是如此。

看到這副場面後,劉備嘆了口氣說道:

“若孝直尚在,何至於讓朕止步於上邽也!”

劉備是個重感情的人。

重感情的他,在當下羣臣皆束手無策的時候,很自然就想起了當年讓他一飛沖天的翼侯法正。

聽到劉備的嘆息中滿是對法正的思念之情,正所謂君憂臣辱,這一刻帥帳內的一衆漢臣,臉上都浮現了羞愧的神色。

只是羞愧歸羞愧,讓他們想出計策來,那也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他們皆是大漢的良臣不錯,但不說術業有專攻,帳內的大臣又不是都是擅長軍略之輩。

而就算有自恃爲善軍略之輩,但與法正那等驚世之臣又如何相比呢?

眼下上邽城外的漢臣團體,與歷史上劉備東征時所帶的漢臣團體,在人員上並無大的區別。

歷史上他們甚至都沒提前預防陸遜的火攻,更別說當下想出能夠擊退數萬魏軍的策略了。

可就在羣臣羞愧,漢帝生嘆的時候,侍郎董允一臉喜色的進入了大帳之內。

董允風風火火的進入,一開始並未引起帳內諸人的注意。

只是當董允彙報出一件事後,方纔還在羞愧的衆臣,卻直接紛紛擡起頭看向了董允。

“陛下,大將軍到了!”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在大帳內引起了躁動。

“大將軍怎麼會突然來此?”

“難道是曹彰小兒已經授首?”

“我就說憑大將軍之能,曹彰小兒又豈能擋得住他!”

“可若曹彰小兒已然授首,大將軍緣何不乘勝追擊呢?”

一句句或猜測,或篤定的話語,在帳內的不同漢臣口中發出。

可儘管他們說的內容不同,但他們的語氣卻是統一的——那便是欣喜。

看見衆臣因爲糜暘的到來而欣喜鼓舞,要是換做曹家或孫家的任何一位主君,估計心中都會起忌憚之心。

但劉備的心中卻並未有這種想法。

同樣的他的心中也與衆臣一般,充滿了對糜暘的期待——儘管糜暘來的比他預想中的快上了一些。

期待之餘,劉備也不免覺得有些好笑。

方纔讓他們想計策時,一個個啞口無言,現在倒是羣情振奮起來了。

只是劉備也沒太在意這點,他揮揮手示意董允將糜暘帶進來。

得到劉備的示意後,董允連忙轉身朝外走去。

等了一會,糜暘方在董允的帶領下出現在了大帳內。

當糜暘的身影出現後,帳內的一衆漢臣皆自發地起身對着糜暘行禮參拜道:

“臣等拜見大將軍!”

衆臣的聲音高昂整齊,充滿了恭迎的意味。

不管一衆漢臣是何等身份,或三公或九卿,但在這一刻,他們都流露出對糜暘發自真心的敬重。

若沒有糜暘,又何來大漢當下之局勢?

羣臣躬身歡迎的架勢,並未讓糜暘停下腳步。

不是他高傲,而是這時他的眼神都在眼前那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身上。

看到劉備比以往又蒼老了幾分後,糜暘連忙一路趨行至劉備的身前,然後對着劉備深深一拜道:

“陛下,臣回來了!”

正常糜暘要說的是拜見陛下四個字,但他現在說的是臣回來了四個字。

可就是這四個字,卻更讓劉備覺得受用。

“何故回來的這麼遲?”

朕很想你。

這一刻劉備心中不覺得糜暘來的太快了。

在問出這句話後,劉備看到糜暘脫履解劍的裝扮,想來方纔他之所以沒馬上進來,便是這個緣故。

察覺到這一點後,劉備笑指糜暘道:

“若你能爲朕擊退城外那數萬賊軍,朕便賜伱劍履上殿之殊榮!”

“如何?”

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3章 誅心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章 糜暘獻策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3章 誅心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36章 麋鹿破槽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8章 荊州不能丟
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推書《三國之銀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3章 誅心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章 糜暘獻策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3章 誅心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36章 麋鹿破槽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8章 荊州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