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

一路從華山駕馬疾馳回來的糜暘,在剛剛來到劉備的寢殿外時,他就注意到了跪坐在殿外的上百位大臣。

同時,上百位大臣意識到糜暘的歸來,亦紛紛擡頭將目光望向了他。

兩相對望之下,上百位漢臣臉上悲苦的神色,被糜暘一覽無餘的注意到。

當看到這一幕場景之後,糜暘心中那最不願接受的推測,好似一下子成了真。

亦在這一刻,糜暘顧不上什麼君臣之禮,在上百位大臣的注視下,糜暘徑直地闖入了劉備的寢殿之中。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這是劉備之前賜給糜暘的三項人臣尊榮。

可以往哪怕有着這三項榮譽在身,糜暘亦很少動用過。

沒想到的是,糜暘第一次動用這般特權,卻是在這般情景下。

進入寢殿中後,糜暘的鼻間聞到了濃郁宛若實質的藥味,也見到了面若金紙卻一臉驚喜的模樣。

在劉備期盼的目光下,糜暘以平生最快的速度跑到劉備的榻前。

隨後隨着一聲難過的呼喊響起,糜暘的雙膝跪在了劉備的身前。

“陛下,臣來遲了!”

聽着糜暘悲傷愧疚的呼喊,再看着眼前風塵僕僕的糜暘,劉備就像遇上了一件極爲開心的事一般,眼下是他的彌留之際,然這時他臉上的笑容卻一直盛開着。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離的朕再近些。”

隨着生命力的漸漸流逝,劉備的眼睛已經不大好使。

劉備發現哪怕近在咫尺,但糜暘的相貌他卻有些看不清了。

只是這怎麼能行呢?

於劉備的呼喚下,糜暘連忙又上前了幾步,但劉備還是感到不滿足。

“坐到朕的身邊來。”

說這句話的時候,劉備艱難地移動着虛弱的身體,爲糜暘在他的榻上留出了一塊空餘。

劉備的話及劉備的動作,讓糜暘絲毫都不敢怠慢。

於殿內衆人的注目下,糜暘起身來到劉備的榻上坐下。

待糜暘剛剛坐下之後,終於勉強可以看清糜暘相貌的劉備,立即伸出手抓住了糜暘。

劉備好似在擔心,下一刻他就見不到糜暘了。

這不是劉備覺得糜暘會離開他,是他要離開糜暘了。

當手中有了實質的觸感後,感受着糜暘手上不斷傳來的溫暖,劉備滿足的說道:

“上天對朕還是不薄的。”

“青年時得遇雲長,益德,自此我一生中有了不離不棄的生死兄弟。

中年時得遇孔明,自此我不再彷徨自處,亦不再嘆恨漢室難復。

晚年時得遇你。”

說到這句話時,劉備下意識地頓了頓。

在略微頓了頓後,劉備又接着說道:“自此我終於有自信喊出,“嗣武二祖”的畢生夢想。”

“午夜夢迴,我有時會想,到底是何時開始,你竟漸漸能比肩淮陰侯了呢?

明明在你少時,你的才能並不算突出。

可我一直想呀,一直想呀,卻終究想不明白這一點。

或許當年孝武帝生前,亦有我這番疑惑與感嘆。

你與霍大司馬,都太耀眼了,耀眼到讓人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

但亦耀眼到讓我,讓大漢充滿了自豪。”

說着說着,劉備又笑着問道:

“你此番奉詔去華山爲天下百姓祈福,但我卻知道,想來當你跪在漫天神靈腳下那一刻,你心中的第一句話定然是爲了我。

是也不是?”

面對劉備的詢問,糜暘眼中帶淚的默默點了點頭。

得到糜暘肯定的回答後,劉備就像聽到一件極欣慰的事一般,忍不住拍着糜暘的手開懷地說道:

“傻孩子,傻孩子。

漫天神靈皆是朕所封,他們又豈能干涉朕的壽命呢?”

儘管劉備不信鬼神之說,但糜暘有這番孝心還是讓他感到開心。

接着劉備將糜暘的手拉至自己的胸前,同時劉備用眼神示意劉禪上前來。

當糜暘與劉禪皆在身前後,劉備渾濁的目光不斷費力捕捉着糜暘與劉禪的身形。

劉禪見狀,主動將手放入了劉備的另一隻手當中。

待握住劉禪的手後,劉備喜不自勝,他連忙將糜暘與劉禪的手,緊緊交纏在一起。

“太宗有言: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萬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對於死亡,朕與太宗是一樣的態度,並不感到畏懼。

只是身爲人父,我卻有些話不得不講。

你們二人在我心中,皆是我的孩兒。

在我定下的三位輔政大臣中,子晟年歲最少,可以預見的是,在將來大漢的輔政大臣會只剩下子晟一人。

曹丕與孫權皆是擅長陰謀詭計之人,他們見我逝世後,難保不會用一些陰謀詭計,來離間我大漢君臣關係。

縱使無有外因,人心詭異,大漢亦會有居心叵測之人。

權力往往容易改變人,我不希望你們兄弟二人,將來有朝一日會因爲權力而心生嫌隙。

今漢因情義而立,我希望這份情義,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公嗣,你能答應我,將來不論發生什麼事,對子晟都會像我對雲長、益德兩位叔父一般,此生不疑,全心託付嗎?”

問這句話的時候,劉備手上的力氣陡然加大,就連的他眼神也變得灼灼有光起來。

感受着劉備手上傳來的力度,劉禪忙不迭對着劉備不住的點頭。

“孩兒在此立誓,一生中絕不會相疑大司馬!

父輩情義幾許,孩兒定當有始有終!”

聽到劉禪的保證後,劉備方纔放心的慢慢鬆開了手。

而一旁的糜暘,早就被劉備的這番話,感動的無以言表。

直到這一刻,糜暘方纔明白爲何歷史上劉備託孤之時,諸葛亮會感動的無以復加了。

劉備相信情義,但不代表他沒有一些擔憂。

但面對那些擔憂時,劉備懷疑的對象卻不是大臣,而是自己的兒子。

“若有負,那他劉備也不想,是他的後代負了你。”

正是這種態度,哪一位心有良知的大臣不會感激涕零?

又有哪一位心有良知的大臣,不會因爲劉備的這番態度,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惟賢惟德,惟賢惟德呀!

糜暘哭泣着拜服在劉備的榻前,口中已然說不出任何一句話。

唯不住頓首而已。

待劉禪承諾完之後,劉備隨後就將目光看向糜暘:

“子晟你能答應朕一件事呢?”

聽到劉備突然如此說,糜暘連忙擡頭看向劉備答道:

“陛下請言,臣一定效死爲之!”在糜暘回答完後,劉備便語露感慨的說道:

“聽聞人死後,在地下或許有靈。

可有靈之期,不會長久,終要再度轉世爲人的。

若這件事爲真的話,我在地下會等你十年。

十年之內,你能於我的故鄉涿縣設祭天地,告慰於我嗎?”

說完後,劉備的臉上浮現出一些慚愧的神色。

“十年之期,或許倉促,可我擔心無法在地下等上太久。”

劉備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過,劉備希望糜暘在十年之內,打穿整片曹魏!

唯有做到這一點,糜暘才能在劉備的故鄉涿縣,告祭劉備的在天之靈。

而曹魏實力尚存,再加上攻城戰不同於野戰,故而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十年之期的確都有些短了。

可面對劉備彌留之際的願望,想着劉備對自己的萬般好,糜暘又豈會有顧慮呢?

在劉備期盼的目光下,糜暘伸出手指放在嘴邊咬破,然後糜暘將帶血的手指塗抹了一遍嘴脣。

當嘴脣上塗滿自身的血液後,糜暘直視劉備的目光,堅定慨然地言道:

“陛下且等臣十年,十年之內,臣必以涿縣萬家香火相引,令陛下英靈現於幽、冀上空,觀我朝橫推天下之勢!”

說完這番誓言後,糜暘重重地對着劉備拜了三拜。

糜暘許的是世間最鄭重的血誓。

而起居官在側,糜暘的這番血誓,定然也會被記錄在史書之中。

可以說,糜暘爲這個誓言,賭上了他生生世世的榮譽。

但糜暘卻覺得一點都不後悔。

君以至親待臣,臣必以至親報之!

爲自己的父親了卻遺願,還有什麼後悔不後悔可說呢?

而糜暘果斷的許誓行爲,讓劉備不由得大笑起來。

哪怕大笑牽動了他身體中的病痛,讓他一邊笑一邊劇烈的咳嗽着。

但劉備還是未停下自己的笑聲。

臨死之際,能見到有一後人,能繼承他的遺志,這算得上世上最無憾的事了。

等笑聲漸漸停息之際,劉備仰躺在軟塌上。

到了這一刻,劉備的思緒變得越發模糊。

也在這一刻,劉備念出了他心中早就想好的遺詔: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唯以天下蒼生爲念。

當今之世,皆好生而惡死,厚葬以榮寵,重服以破家,吾甚不取。

天下治亂,在朕一人:百姓安危,在朕一言:

朕不德,無以惠百姓;

今崩,敕令朝廷減少錢糧,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勿使我百姓不安生也!

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蒼生之上,數年有餘。

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初定,兵戈漸息。

朕既不敏,常懼過行以羞先祖之遺德。

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其奚哀念之有!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

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跣;絰帶毋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民哭臨宮殿中;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音,禮畢罷;

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臨;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者,纖七日,釋服。

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另殉葬之爲,害人之舉,朕不忍見之。

下詔,自朕始,大漢不復有殉葬之舉,若後世之君有違者,天下共棄之!

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當說完以上給天下臣民的遺詔後,劉備又接着說道:

“天下大亂,尚未一統。

太子禪年幼,難保社稷。

今朕命相國諸葛亮、大將軍張飛、大司馬糜暘三人爲輔政大臣,效周公故事,踐阼而治,殊恩稱制!”

待將國事大事都安排完畢後,劉備最後纔將目光看向劉禪,這一刻劉備的目光中,閃現着爲人父的慈愛:

“公嗣聞: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朕於季玉有愧,你當封彼爲蜀王,接回成都,保他子嗣綿長,尊榮不絕。

另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今日之誓,勿忘矣!”

等到最後一句話時,劉備已然耗盡了身體中的所有力氣。

腦海中的思緒越發紊亂,鼻息間的呼吸也變得愈發艱難。

或許是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劉備在這一刻竟然出現了幻覺。

在劉備的眼前,突然出現了兩座陵寢,而於那兩座陵寢之上,正有着兩位身穿天子冕服的老者,正在遙遙相望着他。

那兩位老者的身旁,站立着許多人臣打扮的人,有手持利刃的武將,亦有手舉芴板的文臣。

從那些人的相貌可隱約看出,他們俱是兩漢四百年來史書上有名的名臣。

蕭何、張良、韓信、曹參、樊噲、灌嬰.

鄧禹、吳漢、賈復、馬援、耿弇、馮異.

而立於那衆多名臣之前的那兩位老者的身份,呼之欲出。

望着兩位先祖,望着衆多大漢名臣,劉備的目光變得迷離而溼潤。

他見到了大漢最好的時代。

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當見到躺在榻上的他之後,大漢的兩位先祖竟帶着身後的衆多名臣,對着他深深一拜。

對他們來說,他們今日也見到了最好的後代。

大漢,因有劉備這位後代而感到榮耀。

大漢,亦因有劉備這位後代而再度昌盛!

得到先祖認可的劉備,臉上早已經被淚水所浸滿。

他有些不知所措,他下意識朝着後方看去。

劉備以爲這一刻他的身後,亦當站立着諸葛亮、張飛、糜暘等人。

劉備想讓兩位先祖看看他們。

可朝後望去之時,他的身後卻空空如也。

就在劉備彷徨之際,一雙有力的大手瞬間握住了他,劉備擡頭看去,卻是看到了魂牽夢縈的一道身影。

“二弟!”

不止有關羽,這一刻在劉備的眼前,糜竺、孫幹、簡雍等臣子,俱在前方言笑晏晏的看着他。

“陛下,我們來了!”

見到他們的劉備異常欣喜,在關羽的牽引下,劉備的身形不斷朝着他們靠近,離兩位大漢的先祖愈來愈近。

與此同時在衆臣的耳中,劉備留下了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他們來接我了!”

當劉備的這句話落下後,殿內的一盞長明燈也瞬間失去了光亮。

下一刻,大殿內被洶涌的哭聲所覆蓋。

漢皇崩!

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14章 接班人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6章 麋鹿破槽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0章 夜襲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
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14章 接班人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6章 麋鹿破槽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50章 夜襲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