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

如果可以的話,糜暘現在真想舉起張溫手中的青冥劍朝他捅去。

張溫是奉命行事不錯,但現在張溫就猶如當初孫權派向關羽求親的使者一般,是孫權想實現一個陰謀詭計的載體。

本來有着關羽的例子在前,糜暘亦可以如他一般痛罵孫權以堅定自己的立場。

但問題是現在的情勢,與當初關羽遇上的根本不同。

當時孫權是爲他的長子孫登聘關羽次女爲妻,這至少在明面上孫權是將自己擺在和關羽同等的地位上。

但現在孫權既奉劍又送女爲妾,這態度以他的身份來說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這讓糜暘怎麼開口罵他?

妾在古代根本不被看做人,只是個物件。

江東之主孫權爲了討好糜暘,爲了“認錯”,將自己的嫡長女當做物件送給糜暘。

結果他這麼卑微且誠懇的態度,卻引來糜暘的一陣痛罵。

那以後等劉備死後糜暘執掌國政的那一日,孫權肯定會以“心有惶恐”的理由叛變大漢。

並且他的這個理由還會得到世人的同情,並讓糜暘遭受一場巨大的非議。

孫權的政治天賦是非常高的,這一點是他能保守江東的最大原因。

或許旁人看不出劉備對糜暘的安排,但以他的政治嗅覺,肯定是察覺到什麼,纔會有今日他派遣張溫向糜暘的示好行爲。

到現在糜暘才真正完全發現,孫權的用心有多險惡。

之前關嫣乃至於糜暘自身的判斷,都太低估孫權這個人的政治手腕了。

孫權爲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但是這也不能怪糜暘,畢竟世人誰能想到孫權竟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達成他的目的呢?

以糜暘本來的想法,無論孫權提出的示好條件是什麼,他只要溫和地當衆拒絕就好,但現在糜暘發現他處在一個不能拒絕的地步。

現在最棘手的就是,張溫通過言語將孫權贈劍與贈女的行爲捆綁在一起,糜暘要麼全都接受,要麼全都拒絕。

別無他法。

除非他能拿出讓天下人都認同的理由。

因爲他來日會是大漢的輔政大臣,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着大漢的態度。

可是糜暘又不能接受。

不然今日一旦定下這姻親名分,那麼往日在對江東的問題上,糜暘的身份就會變得十分尷尬。

孫魯班是妾不錯,但三國以來有太多天下名士因妾廢妻,因妾廢公了。

在有着那麼多的實例之下,不能不讓世人對糜暘將來的立場有所疑慮。

在懷抱着複雜的心情之下,糜暘來到了張溫的身前。

這時的張溫依然保持着手捧青冥下拜的姿勢。

而這時宴席之外的臺階上,亦緩緩出現了一位頭戴劉氏冠的老者。

他赫然便是不請自來的劉備。

劉備在來到宴席的門外時,並未選擇直接入內,他也及時以天子的威嚴止住了一衆欲入內稟報的漢軍。

劉備只是靜靜的站在門外,傾聽着場內的動靜。

而當劉備在門外漢軍的稟報下得知了張溫方纔的言語後,他的臉色頓時變得好看起來。

有着意外,有着忌憚,更多的卻是揶揄。

雖未入內,但劉備現在大概能猜出糜暘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想到這點,劉備臉上的揶揄之色更甚。

子晟終究還是對孫權有些輕視了。

不過這樣也好,今日的事足可以給子晟一個教訓。

懷抱着這種想法,劉備修長的身軀不禁又湊近門口一些,他想聽清楚些糜暘將會怎麼應對場中的變局。

糜暘尚不知道劉備正在門外,他只是在場內所有人目光的注視下,將手緩緩伸向張溫舉起的青冥劍。

看到糜暘的這個動作,場中大漢一方的官員心中全都緊張起來。

那些想着爲糜暘好的大漢官員,更是差點直接出言阻止。

其實當然也包括關嫣。

只是那部分大漢官員阻止的話到了嘴邊,卻又生生嚥了下去。

拒絕容易,但理由很難。

至少目前場中的一衆大漢官員,心中都未曾想出一個足以讓天下人接受的理由。

而下拜的張溫在察覺到糜暘的手伸向他時,他的臉上浮現了一些喜色。

至尊,溫終不辱使命。

張溫臉上的喜色被一直觀察他的糜暘所察覺到。

但是糜暘卻毫不在意。

因爲就在剛纔踱步之間,糜暘從腦海中回憶起一件數年前的事。

糜暘從張溫的手中取過青冥劍,在衆人面前他當衆將青冥劍的劍身從劍鞘中拔出。

看着那散發着屢屢寒光的劍身,他的臉上流露出十分“喜愛”的神色。

雖然說在當世因爲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北方整體的鍛造工藝強於江東,但那是於整體而言。

若單單論一二把寶劍的鍛造,江東的鑄劍工藝可謂是由來已久,並且一直獨步天下。

而衆人見糜暘臉上浮現對青冥劍的喜愛之色,紛紛都覺得糜暘要接受孫權的示好了。

只是糜暘這時卻突然問張溫道:“慧恕可知季札贈劍這個典故?”

季札贈劍的這個故事講的是:

季札出使路過徐國時,徐國的國君非常喜歡季札佩戴的寶劍,但是沒有敢說出來。

季札心裡知道徐國國君的意思,可因還要出使中原各國,所以沒有馬上將寶劍獻給徐國國君。

後來季札出使回來後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札於是就解下寶劍,掛在徐國國君墳墓前的樹上,然後離去。

而在這個典故中,最讓後世人感到嚮往並津津樂道的乃是季札與他隨從的對話。

季札隨從問他:“徐國國君已經死了,還要把寶劍送給誰呢?”

季札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初我心裡已經決定要把寶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爲他死了就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正是因爲這一問一答,體現了季札遵守諾言的高尚節操,而這種品德在秦漢之際是極爲受人推崇的。

這更體現了劍在秦漢士人心中,是有着忠貞不二的含義。

很多士人,一生的貼身佩劍只有一把。

聽到糜暘提起這個典故,在座的許多人中或許有部分人不知道,但是身爲吳人的張溫一定是知道的。

季札乃是春秋吳國時的宗室,因爲他數讓王位的高尚作風及出使各國的機智表現,在史書上的評價非常高。

季札更是聖人孔子都加以推崇的賢者。

對於這樣的家國古時賢人,沒有人會不感到驕傲,並以此爲榜樣,特別是對於一向被世人貶爲蠻夷的吳人來說。

所以當糜暘提起這個故事時,張溫臉上浮現出難以掩飾的自豪之色,他答道:“家鄉賢人事蹟,溫一日不敢或忘。”

只是張溫在回答完後,臉上卻浮現不解之色。

沒來由的糜暘突然提起這件事作甚,難道糜暘是在暗示他們吳人會不履行諾言將孫魯班送來?

不止張溫對糜暘此問不解,在座的所有人都對此不解。

而糜暘卻沒有讓他們不解太久,在張溫回答他完後,看着張溫臉上的不解之色,糜暘臉上流露出笑意。

張大名士,就怕你不知道這事呢。

他將手中的青冥劍重重插入劍鞘之中,然後將手中的青冥劍連劍帶鞘的交還到張溫手中,他口中斷然拒絕道:

“這把劍我不能收。”

當糜暘的這句話說出來之後,張溫及一衆江東使團的臉色都變得極爲難看。

脾氣較爲暴躁的沈諮直接上前一步,對着糜暘厲聲問道:“我主姿態已然如此,而左將軍卻還出言拒絕,是瞧不起我等吳人嗎?”

在沈諮這句話的引導之下,他很自然的將糜暘拒絕的行爲,引申到糜暘瞧不起吳人的立場上。

沈諮的反應如此快,除去他本身善辯之外,他在來之前一定有得到孫權某些方面的點撥。

而在沈諮的言語之下,一衆江東使臣的臉色變得更爲難看,就是場內的很多漢臣都將眉頭緊緊皺起。

只是面對沈諮的厲聲喝問,糜暘都懶得搭理他。

張溫是正使代表着孫權,在身份上與糜暘基本等同,可是沈諮算什麼東西?

糜暘淡淡帶着冷意瞥了沈諮一眼,就是這一眼嚇得沈諮不禁後退。

在沈諮後退之後,糜暘方纔對着張溫解釋道:“人活於世,諾言爲重,正如當年的季子一般。”

“慧恕及太尉有所不知,當年我在成都離任北上之前,曾拜訪過丞相諸葛公。

在那次拜會之中,諸葛公有意收我爲徒,並曾許諾若我能通過他的考驗,便將他的貼身佩劍贈予我以爲信物。”

“劍乃忠貞之物,而以劍爲信物,人一生自然當只有一次。”

“說來慚愧,數年來暘一直未通過諸葛公的考驗,因此一直未曾得到諸葛公的佩劍。

然既然諸葛公與暘有信約在前,暘當一輩子孜孜努力以求成約,又豈能三心二意,別取他人寶劍以爲信物,又以爲貼身寶劍呢?”

“吾非不愛青冥也,凡事有先後,吾心已許諸葛公。

今轉受青冥,是欺心也。愛劍失信,暘勢必不爲也。”

當糜暘的最後一句話說完後,張溫猛然擡起頭,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糜暘。

面對張溫那不可置信的目光,糜暘微微擡肩,表示他的“無奈”。

孫權悔悟示好他是想接受的,可是孫權悔悟示好的太慢了,這又不能怪他,他可是搶手貨。

而隨着張溫不可置信的看向糜暘,江東其他使臣的臉上則是浮現巨大的錯愕之色。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若這件事是真的話,那麼他們今日的行爲是來搞笑的嗎?

打着前來示好的口號拜訪糜暘,結果實際上他們的示好卻是會讓糜暘失信。

這要是傳出去,他們吳人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不知道又得降低多少!

至於糜暘說的是不是真的,糜暘是不可能會拿諸葛公的信譽來欺騙世人的,而諸葛公的信譽,含金量那還需要說嗎?

而不同於張溫等江東之臣錯愕的表情,大漢官員的臉上則是紛紛流露喜色,然後一陣陣暢快的笑聲從一衆漢臣的口中發出。

至於元從系及糜暘麾下的漢臣更爲過分,他們在大笑的同時,還拍起手來。

當一衆漢臣的笑聲傳到一衆江東使臣的耳中,讓張溫等人的臉色變得更爲難看。

他們現在就像被衆人矚目的小丑一般。

到了現在,所有人都已經反應過來孫權的狼子野心,所有人剛纔亦爲糜暘暗暗擔心。

生怕他應對的不好,從而讓孫權的陰謀得逞,更讓剛剛建立的大漢在世人心中的形象遭受到打擊。

但現在隨着糜暘的解釋,他們心中的擔憂已經煙消雲散。

孫權不是喜歡將贈劍與贈女的行爲捆綁在一起嗎?

吳人不是將季札當做學習的榜樣嗎?

現在在糜暘的解釋之下,若張溫等人還要讓糜暘接受青冥劍的話,那便是讓他失信於諸葛亮。

亦便是在與老祖宗的美好作風唱反調,這種行爲是天下人所不齒的。

他們到底是來示好的,還是來找打的?

而一旦贈劍的行爲不可行,那麼納孫魯班爲妾的事,當然是一同拒絕掉了。

孫權本想將兩件事捆綁在一起讓糜暘無法拒絕,沒想到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實在太諷刺了。

越覺得諷刺,再加上看到張溫等人臉上那不知所措的神色,一衆漢臣心中的快意就越盛。

勝利有許多種,外交勝利也是其中一種。

當然在所有漢臣之中,關嫣現在心中的喜意最盛。

她因爲心中緊張而緊緊拽住裙襬的雙手開始慢慢舒展開,她本想舉起小手如州泰等人一般拍手稱慶,但想到自己的身份,她又縮了縮雪白的脖頸,生生按捺住心中的這種想法。

她用心虛的眼神看了一眼糜暘的身影,在旁人沒察覺的時候悄悄鬆了口氣。

她不是善妒的人,但她不想在突然的情況下,被動的接受糜暘納妾的事。

這是她的小心思,但同時亦是她作爲糜暘妻子的權力。

而在外的劉備在聽完糜暘的言語後,他的臉上卻先是浮現詫異之色。

諸葛亮與糜暘之間有師徒之約這事,他原先是不知道的。

這孔明,怎的這也瞞着他!

這時劉備的腦海中浮現起諸葛亮那沉穩的樣子,嘴角卻漸漸流露出笑意。

糜暘今日的言語,勢必會通過在座的各人傳遍天下。

並且因爲糜暘今日展現的守信品格,諸葛亮與他之間的約定,肯定會在世間成爲一段佳話。

只是一旦孔明知道這件事,一向低調的他,想來會感到十分愕然吧。

想到這,劉備的笑意越來越盛。

不過隨着臉上笑意越發旺盛,劉備亦從門外大步邁入了宴席之中。

早點將荊州之事瞭解,就可以早點回益州見孔明咯。

當劉備的身影出現在宴席中的那一刻,場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幾乎是瞬間,所有人都離座朝着劉備的方向朝他拜去。

當衆人的參拜聲響起之時,劉備充滿快意的笑聲亦傳遍宴席之中。

“徐土子晟兮不忘故,舍青冥劍兮爲州牧。”

這是劉備這個天子對糜暘方纔做法的讚賞與肯定,亦是他對糜暘通過考驗的獎勵。

今天就一章。

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2章 出獄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章 此路不通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
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2章 出獄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七百五十八章 暗生嫌隙 新野洞開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章 此路不通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