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安天下

第一百章上智者爲間

高一功非常關注長沙城下的戰事。

對任何來自長沙城戰場的消息都非常重視。而長沙城被攻破,隆武自焚的消息,在張軒有意無意的放縱之下。很快就傳到了高一功的耳朵之中。

高一功聽了之後,只是負手輕輕一嘆,再也沒有說什麼了。

他對隆武還是有些感情的,但是再有感情,心中也不過是微微一嘆而已,現實是如此的殘酷,他能做的僅僅是取一杯水酒灑在地面之上,算是祭奠隆武了。

只是高一功這邊得到消息的時候。堵胤錫也得到了消息。

堵胤錫可沒有坐以待斃。也沒有如文安之有一樣逃逸深山之中,而是早就準備這一日,幾乎在當夜,就開始轉移人馬,帶着本部人馬往常德而去了。

這樣大動靜,瞞不過高一功。

下面的人匆匆的來見高一功,將情況詳細說明了,最後說道:“大人,我們此刻追擊,定然能拿下堵胤錫。”

高一功心中微微搖頭,堵胤錫的舉動,並不出高一功預料之外。畢竟兩個營地相距雖然有些距離,算起來,根本就是高一功眼皮底下,高一功如此還不知道堵胤錫做些什麼,他就不是高一功了。

甚至可以說堵胤錫能做到這一步,是高一功有意放水了。

高一功又怎麼肯追擊。

高一功輕輕一嘆,說道:“隆武帝不管怎麼說,對我也有些恩德,我今日放堵胤錫離去,也算是還了隆武的恩德了,他日戰場相見,絕不容情便是了。”

左右紛紛稱讚高一功宅心仁厚。

卻不知道高一功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養賊自重的把戲,明軍各級將領,早已玩得出神入化了,高一功自然也想試一試了。

這不再提,自從長沙城陷落之後,高一功的態度明顯的軟化了。雙方本來僵持的談判,也有了進展,可以說雙方几乎談到了實質條件之上。

張軒這一段時間,都在坐鎮長沙城,整頓各路降軍,準備將各路降軍裁撤一部分,再從降軍之中挑出精銳,填入張軒舊部之中,南征一連串的征戰,張軒各部的損失不少。

然後派出小部隊,去接受各地的縣城。

長沙城一戰,湖南地界之中明軍的軍隊爲之一空,各地似乎到了只需派一個使者,就能招降一個縣城的地步。

坐鎮南邊的羅岱更是蠢蠢欲動,想要進攻衡陽,不過都被張軒壓制住了。

對張軒來說,能收復長沙一帶,囊括洞庭湖以東,以南的平原地帶,與江西連成一氣,是當先最重要的事情,至於南邊的事情先放一放再說。

長沙城一戰的影響力,不限於此。

直接影響到了張應元與何騰蛟在吉安的戰事,本來張應元雖然拖着了何騰蛟,但是一時間也沒有取勝的把握,卻不想長沙城陷落,隆武身死消息傳來。明軍士氣崩潰,張應元乘勝攻擊,大破何騰蛟。

何騰蛟只能帶着殘兵敗將逃到的贛州城中。

張應元步步緊逼,在贛州城下立寨。只是打到這裡,戰事就陷入僵局之中,贛州城號稱鐵打的贛州。甚爲難攻,張應元想盡辦法,一時間還是束手無策,只能向南京與長沙請求大炮支援。

南京方面將一批要運輸到湖南的大炮,先行調入江西。

南邊還有一些事情,張軒還沒有確定。但已經有苗頭了,隆武帝的弟弟,也就是坐鎮廣州的唐王,已經準備登基稱帝了,而永明王離開了衡陽,出現在桂林,其中微妙的感覺。值得張軒玩味。

故此張軒才準備緩一緩 ,看看局勢發展再說,就如此曹操在袁紹死後,對付袁紹的兒子一樣,攻得急了,他們或許會聯合,但是緩一緩,他們自己都會刀兵相見。

局勢發展,是否能如張軒所料。還不確定,不過並不妨礙張軒讓事情向這方面推進,只是一時間張軒手中找不到做這一件事情的。

忽然聽說胡澹回來了,張軒頓時大喜過望,將胡澹請過來。

胡澹先給張軒彙報情況,說道:“高夫人答應大將軍,去見一趟高一功 ,不過她要先見一下大將軍,才確定,去不去高一功營中。”

“這是應有之意。”張軒說道。

現在頗有此一時彼一時也的感覺,之前高一功高坐湘西,左右逢源。而今高一功對張軒來說,地位大大下降,他固然不願意與高一功再打一仗,但是高一功如果不識擡舉的話,張軒也不介意與高一功會獵一場。

故而之前非常看重的事情,而今也就淡了。

胡澹說道:“下官還請了袁宗第袁將軍來見高一功。想來雙管齊下應該能說服高一功。”

張軒點點頭說道:“如此正好,不過這一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有一件事情,需要你來做。”

胡澹見張軒的臉色鄭重,心中一動,頓時嗅到了機會的味道,說道:“大將軍請將。”

張軒就將廣州與桂林之間的種種微妙關係,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最後說道:“我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決計不能讓兩者合流。”

胡澹聽了,沉吟一會兒,微微一笑說道:“請陛下放心,自神宗皇帝以來,大明臣子眼中只有‘斬盡殺絕’從來沒有妥協兩個字。不用臣,臣也敢肯定,兩者決計不可能妥協。”

張軒微微皺眉,說道:“生死存亡之際,豈能有如一般之時。”

胡澹心中暗道:“那是你不知道大明臣子的德性,就是死到臨頭,也一定要爭個是非對錯。”張軒雖然對大明朝廷還算了解,但是依舊沒有深入瞭解過大明的黨爭。

黨爭對大明後期來說,已經是深入骨髓的病症,只要一開始,除非一方死絕了,從來沒有結束的,即便是當事人死絕了,後輩子弟也會繼續爭鬥。而如今南邊的形式很明顯了。

唐桂之爭開始,不爭出一個高下來,是根本不可能,縱然唐王與桂王兩人想退,他身邊的人也不會讓他退的。

不同的邏輯有不同的結果,在他們看來,落到夏軍之中,或許還可能被寬恕,縱然不能在新朝做官,也有放還家鄉的可能,但是落到對方手中,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卻是他們想都不敢想事情。

這就是寧死於賊,不死於黨。

張軒的想法是常理而論,但是明末的政治生態,卻是非常理可言的。

不過,胡澹自然不會與自己的上司爭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立即答應下來,說道:“下官明白,下官立即去準備,就奔赴兩廣。”

張軒說道:“我會讓馬三寶在我的親兵之中挑選精幹侍衛,護送先生。事情發展如何,先生無須強求,不過,一定要將情況及時報我知。”

胡澹說道:“請大人放心。胡澹知道該怎麼做了。”

張軒說道:“還有,就是安全第一,實在不行,就以先生的安全爲上,先生先回來再說不遲,區區兩廣邊角之地,早晚必所擒。”

這個時代的情報工作,其實也很難做的。必須上智者爲間,概因消息傳遞的原因,爲間之人,根本不能與後方及時聯繫,故而必須當機立斷,做出最有利的判斷,非上智之人,不能爲之。

而張軒找遍全軍,熟悉明軍內情,又足智多謀。身體素質很好,經得起長途奔波,甚至萬一明軍發現的追擊。也只有胡澹了。胡澹的伯父是胡以寧,雖然是諸生出身,但身登將軍位,胡澹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章 奪麥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
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八章 立威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章 奪麥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章 俠義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