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

也先將伯顏帖木兒按在座椅上,說道:“你好好休息吧。這些事情就交給我了,今後還有你報仇的機會。”

伯顏帖木兒的病,一大半都是心病,聽也先這樣說,立即問道:“大兄,接下來我們要怎麼做?”

也先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退兵。”

伯顏帖木兒大吃一驚,說道:“退兵?”

щшш✿ тt kān✿ C○

也先說道:“久戰之下,各部都疲憊了,而且兀良哈三衛已經起了異心,這樣的情況下,再與南朝作戰,說不得咱們就成爲了兀良哈的投名狀。”

伯顏帖木兒說道:“臣弟知道,拿到不能拿下肇州再走嗎?”

肇州已經是伯顏帖木兒的心病了。

肇州是大戰之前的出發地,而今卻丟給了敵人。讓伯顏死活咽不下這一口氣。

也先說道:“楊洪大軍就在後面,我能攻肇州的時間,只有三日,以明軍守城之能,三日能攻得下來嗎?”

伯顏帖木兒一時間沉默了。

明軍守城的能力,伯顏帖木兒也是知道的,雖然肇州是一座殘破小城,但是很多瓦刺攻不下來的城池,就很大嗎?

這是能力的問題。

也先說道:“你放心,而今不攻,不代表將來不攻,回去之後,好好休整一番,明年捲土重來便是了。”

伯顏帖木兒似乎一下子被抽掉了骨頭,說道:“臣弟明白。”

伯顏帖木兒雖然明白,但是女真各部卻不明白。

當也先大軍到了肇州附近。女真各部都惶恐之極,數萬女真部落都紛紛撤走了。一時間肇州城中,只有三萬士卒,其中三分之一,乃是石亨所部。其餘兩萬大多都是在興凱湖之戰中,嚮明軍投誠的將士。

石亨一直在加固肇州城牆。

畢竟在石亨看來,肇州城牆根本不能看。

對於蒙古人來說,他們很少有守城的想法,更不會維護一些守城的設施,很多東西都要重新打造,修繕。

即便如此,石亨心中也有幾分忐忑。

瓦刺大軍有十幾萬之多,這大部分都是瓦刺本部人馬。

石亨與瓦刺打過這麼多交道了,豈能不知道,瓦刺本部人馬的難啃之極,幾乎不下於明軍精銳了。

這麼多人圍攻肇州這個殘破小城,石亨心中也沒有底。

於是他決定在肇州城外立寨,與肇州城形成掎角之勢,相互配合。這樣做一來是肇州城太小,三萬士卒未必能裝得下,二來,如果真到了事不可爲的地步,肇州城中逃跑也不大方便。

三來,也可以按各部女真人馬之心,畢竟如果明軍在城中,女真各部在城外安營紮寨,且不說女真各部能不能守住大營,單單說女真各部估計覺得明軍將他們當成了炮灰。恐怕會不穩。

只是石亨這樣的舉動都沒有派上用場。

因爲兩日之後,瓦刺就撤退了,浩浩蕩蕩的向西而去,回漠北去了。

又兩日後,以楊洪爲首大部人馬都到了。

一時間兩方會師,喜笑顏開不用細說了。

楊洪對石亨一系列戰果,自然是很羨慕,但是對眼前這個燙手山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什麼燙手山芋?

不是別的,正是肇州?

守,恐怕守不住,不守。這個戰略要地,就此放棄,有一點太可惜了。如果說守的話,又有一個問題,派誰守?

這可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

畢竟,木蘭河衛的位置,還在肇州東邊,最後朝廷還是救援不及。換了肇州,就一定能救援得了嗎?

這都是問題。

楊洪與石亨就這一件事情商量了好長一段時間。

石亨嘆道:“說起來,肇州有一點太偏西了一點,如果能向東一兩百里就好多了。”

如果在長白山北部有一座城池,就可以封死,瓦刺大軍進入海西的通道,如此一來,海西一帶能成爲大明的腹地。

以海西錢糧支撐進攻漠北的戰事,這個戰略構想,就可能實現了。

畢竟這個構想,朱祁鎮這麼多年或多或少向外透漏過一些,下面的將士或許不知道,但是五軍都督府的五個都督,都是瞭解的。

楊洪想了想。咬着牙說道:“這個肇州城必須守,即便是爲了牽制瓦刺兵力,也必須守,只要肇州城在,瓦刺不拔了這個釘子,他是決計不可能進攻海西,也不可能隨意南下遼東。肇州雖然危險,但是遼東與海西就安全了。”

“這也是當今的意思。”

楊洪並沒有得到朱祁鎮的直接旨意,他們也不可能等,畢竟十幾萬大軍在外,消耗錢糧太多了。所以大軍在肇州停留的日子,根本是數着日子過的。

不可能請示了再做決定。

但是楊洪這樣說,也不是毫無根據的。

想想就知道,以朱祁鎮表現出來對好大喜功,開疆擴土的渴望,如何能容許放棄已經到手的領土?

石亨說道:“那麼守城將領?”

楊洪面如冰霜,道:“我就不相信,十幾萬大軍之中,就沒有幾個敢死之輩。傳令下去,讓下面人自薦肇州守將。”

如果沒有人的話,楊洪就要用強制手段了。

楊洪這個命令一傳下去,立即有人自薦了,不是別人,正是朱儀。

雖然張輔已經不在了,很多人也忘記了明軍之中,還有一個成國公。但是朱儀卻沒有忘記。

貓兒莊之戰,徹底改變了朱儀的一生。如果按照朱儀原本的人生軌跡,無非是繼承爵位,成爲皇帝近臣,一輩子還領兵出戰過幾次,但是也沒有什麼大的戰果。

但是而今的朱儀卻成爲京軍之中的一個營官。

這固然有成國公的餘蔭,但也有朱儀自己的努力,已經之前在守備居庸關的戰功。正如張輔對朱儀的評價一樣。

朱儀很快感受到自己的極限。

他這一輩子或許都不能比得上自己的父親,更勝不過軍中大量後起之秀。畢竟培養將領的方式一變,真正有利於的其實,是那些大明底層將門,比如祖上世襲官職並不高,但還是有些家底的人。

楊洪,石亨,範廣,等等,這些人都是這樣的背景。

朱儀感覺爭不過他們。

所以他對張輔對他說的話,牢記於心,此刻遇見這一件事情,心中立即覺得,是他的機會來了。

楊洪也大出所望,他萬萬沒有想到,朱儀這個公子哥居然有這個勇氣。

楊洪,郭登,石亨三人召見了朱儀,石亨說道:“奴兒干每年大雪封山數月,也就是每年四月之後,才能給你送補給,到了每年十月左右,幾乎與後方消息就斷絕了。”

“而且瓦刺如果來攻,大軍最快也要十天半個月之後才能來到,如果有什麼變故,甚至好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才能來?”

“你真確定要留守此地?”

朱儀說道:“末將,不管怎麼說也是國家勳貴之後,不敢有辱門庭,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守的住,不過是食一日朝廷之糧,效忠朝廷一日,讓末將來守肇州,無非是兩個結果,一是守住了。二是末將身死了。”

楊洪嘆息一聲,說道:“有此心就夠了。”

於是朱儀就被任命爲肇州守備,統領本部五千人,並節制附近大小女真部落,可以抽調女真各部的兵馬,甚至臨時徵調賦稅。

又留下大量的糧草,還商議在一兩月之後,向這裡補充大量糧草,一定要夠五千人吃上三年的。還有大量的火器之類的,修繕城池更不比言了。

楊洪等人,一心一意要將這裡打造成一顆鐵核桃,讓瓦刺看的見,吞不下來。

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章 年關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
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章 年關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