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

第六十四章鳳凰衛

說起來可憐的遼東省而今能與貴州省有得一拼。

堂堂一省巡撫,卻做着知縣的事情。

所謂遼南府乃是金州衛城改建的,但一位人馬五千六百人,即便加上家眷,也不過幾萬人。也就是所謂的遼南府僅僅有一個金州縣。在金州城之中,很可能是是巡撫知府知縣在一個城池之中,他們三人能管的也只有一個縣而已。

要多可憐就有多可憐。

當然與貴州省相比,要好多了。

畢竟遼東其他地方,都是衛所,而今文官一步步侵奪五軍都督府的權力,所以對巡撫的命令,大部分武將是不敢硬抗的。

也就是他們還都算是服管,即便是遼東總兵官曹義,也不會不給巡撫面子。

但是貴州那邊,全部是土司,這些土司可不是多老實的,至於朝廷很多時候也想讓貴州土司安分就行了。

甚至連省城,貴州城都不是貴州巡撫可以全部管轄的

說起來貴州巡撫,纔是大明最倒黴的巡撫。

朱祁鎮說道:“將來遷民之事,卿也要與李巡撫好生商量纔是。總不能讓噹噹巡撫僅僅管一個縣。”

亦失哈說道:“臣明白,臣定然與李巡撫和睦相處。”

此刻朱祁鎮的意圖也就暴露無疑。

一點大明在千山以南,鴨綠江以西軍事存在,能保證安全之後,恐怕大明會在遼東半島東側,以及鴨綠江西岸,真正的建設一個遼南府。也就是後世的大連市加丹東市版圖。

朱祁鎮說道:“以卿之見,金州衛當遷到什麼地方?”

“鳳凰城。”亦失哈說道:“非鳳凰城不可。”

朱祁鎮一招手,立即有太監會意,一連串小跑,將輿圖給拿了出來。朱祁鎮在遼東地圖上看,終於找到的鳳凰城。

其實明代的地圖讓朱祁鎮看不出來,鳳凰城具體的地勢,但是卻能看得出來,鳳凰城西邊是千山山脈,東邊是鴨綠江。

只要鎖住此地,從鳳凰城以南這些區域,就能確保安全。

什麼?你說這些地方,與朝鮮比鄰。

朱祁鎮從來不將朝鮮放在眼裡,朝鮮是典型是有賊心沒賊膽,借他一個膽子,他也敢過境擊大明。

鳳凰城主要防範的就是女真各部,畢竟,女真各部雖然都從屬大明,朱祁鎮上位之初的賑災,也贏得了不少女真部落之心。

當時,女真畢竟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

想什麼都有,還有野人女真之類的部落,很多說不清楚到底是誰做的。

朱祁鎮說道:“好,那就鳳凰城,只是此事非得力的人不可,卻不知道卿以爲何人可擔重任。”

亦失哈說道:“臣以爲應該從曹將軍麾下挑選。”

朱祁鎮也明白,即便是爲了平衡,也要選曹義的人。

這位曹義也是一個相當得力的將領,自從正統三年巫凱去世,就由曹義鎮守遼東。也非得力,最少西北面對蒙古威脅,就鬧出好大的亂子,而遼東同樣面對兀良哈三衛的威脅,很多次都被曹義擊潰。

最重要的是曹義而今五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朱祁鎮對於能打仗的將軍,從來是優容的。對於能打很長時間的將軍,更是優容之。而將義就是這樣的人。

朱祁鎮自然要優容之。

雖然朱祁鎮有意調解曹義與李紀,但是實際上,卻是偏向李紀了,在這一件事情上,不能最好用曹義的人。

朱祁鎮問道:“曹將軍麾下,有什麼得力的人選嗎?”

亦失哈說道:“曹將軍麾下有兩人最爲得力,一人名爲施聚。一名爲焦禮都是能衝鋒陷陣的大將之才。”

朱祁鎮頓時有興趣了,一一詢問兩人的年紀。聽說都是五十多歲的老將,心中難免有些感嘆。

古代行軍打仗,是十分消耗體力,或許六十歲的老將,尚可一用,但是難道讓人七十再上陣嗎?

正統十年之後,很多大將都不能再打了,比如說孟瑛。

這是讓朱祁鎮實在發愁的事情。

朱祁鎮最後還想選擇了焦禮,卻是因爲焦禮,卻是因爲焦禮乃是漢人,而施聚是蒙古人。倒是不是朱祁鎮對蒙古人有什麼歧視。

而此去鳳凰城,要建城開荒屯田,這些事情,在朱祁鎮心中還是漢人比蒙古人擅長一些。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敲定了。事先他與楊士奇已經溝通過遼東的事情,想來內閣也不會阻攔的。

亦失哈見事情都會說完了,有一件事情卻不能不說了,說道:“陛下,有一件事情,臣不知道該怎麼辦?請陛下示下。”

朱祁鎮說道:“說吧。”

亦失哈說道:“臣剛剛說猛哥帖木兒之事,尚有後續。”

朱祁鎮說道:“嗯。說來聽聽。”

亦失哈說道:“宣德十年,臣受陛下耳提面授之後,見猛哥帖木兒故去之後,建州衛孤兒寡母可憐,就派人多給了一些物資。”

“猛哥帖木兒故去後,猛哥帖木兒幼弟,凡察掌權,與臣想善,在圖們江故地休養生息,與朝鮮僵持不下。”

“只是到兩年前,朝鮮設會寧鎮,沿着圖們江東岸,連列六鎮,凡察部迴旋餘地已經不多了,他向臣表面,想要撤回圖們江以西。”

“臣不知道該如何決斷,請陛下示下。”

朱祁鎮當時就想說,不惜一切代價,讓凡察部待在朝鮮。給朝鮮一點顏色看看。甚至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支持凡察部那一點物資,朱祁鎮從手指縫之中漏出一點,就夠他們用了。

隨即朱祁鎮回過神來,再看向亦失哈,心中忽然想道:“真是人老成精,朕被他猜透了。”

朱祁鎮對外態度,他的每一次表態,不知道被多少官員太監拿這日夜揣摩,亦失哈歷經四朝,更是經驗豐富。

所以,他才做出支持凡察部的事情。根本就是揣摩他的心思。投其所好,一時間,讓朱祁鎮有些惱怒。

但是惱怒之餘,卻也想明白了,這樣的事情此早都會有的。

天下之間最聰明的人都在官場。

朱祁鎮不可能因爲下面的揣摩自己的心意就不做事了。只是他卻不想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了,反問道:“卿覺得該怎麼辦?”

亦失哈心中咯噔一聲,覺得似乎不大妙。

但是這話不說也不行啊。他偷偷做了這麼多事情,不就是爲了表功嗎?

不過做事的難度不一,猛哥帖木兒死在朝鮮陰謀之中,凡察上位之後,豈能與之善罷甘休,而朝鮮未必不想力盡全功。

所以,即便亦失哈不資助凡察所部。

凡察所部也要與朝鮮打的。

所以當時支持,乃是順水推舟。

但是而今凡察部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如果要凡察部釘在朝鮮西北,就要大規模支援了。與之前順水推舟不一樣。

更何況大規模支援,很難隱瞞。

到時候牽扯就大了,亦失哈本人不想繼續下去。但是這一件事情,如此無聲無息之間消失無蹤。亦失哈豈不是白費力氣不得好。

至於亦失哈爲什麼不上報,卻是因爲亦失哈乃是金英的人。

王振權威大增,亦失哈想要向朱祁鎮稟報什麼,都要先過王振這一關。亦失哈所做這事情,其實也算是打了一個擦邊球。王振只需做些手腳,甚至“不甚”泄露出去。亦失哈就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這才找了這個時候才彙報。

“最少這一件事情陛下知道了,陛下並沒有怪我自作主張。就不怕被人翻舊賬了。”亦失哈抱着這樣的心態。平息了一下心緒,說道:“臣以爲凡登部不能再堅持下去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十六章 海漕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十六章 海漕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