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

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

肇州城在瓦刺進攻之下,已經堅持了近一個月了。

而這一個月進攻,也大大的改變了肇州附近的地貌。

在肇州城外兩百步左右,一座座土山堆疊起來,甚至要比肇州城牆還要高。

大量瓦刺士卒,站在土山之上,居高臨下,無數弓箭與火銃,壓制城牆,一邊還在開始土方堆積,將這一座土山,一點點的靠近肇州城牆。

這也是陽謀。

直接將土山推到城牆下面。

瓦刺士卒就可以不用雲梯直接上城。

這樣攻城,比蟻附攻城要慢是上很多,但是卻能大大減少人員傷亡。而今瓦刺人手多,就是不怕動手。

十幾天的功夫,這土山一步步的靠近城牆,就代表着肇州城淪陷的日子,就早上一日。

朱儀在肇州城頭上,看得心焦。

這十幾天的戰事,明軍損失不多,只有一百多人負傷,死的還不到百人,這固然是因爲瓦刺沒有大舉進攻,但也是因爲肇州城牆的保護。

一旦沒有了城牆優勢,陷入殘酷的肉搏戰鬥。且不說能不能贏,單單是消耗,朱儀都消耗不起。

“十日。”朱儀心中默默的估算。

“等瓦刺的土山推擠到城牆上,我大概能堅持十日上下。”

“援軍在什麼地方?”

“會不會有援軍?”

朱儀心中的雜念不敢表露出半分。

對外從來表露出自信滿滿的樣子。

他正在進行明日的例行巡城,忽然看見東邊煙塵掀起。心中一動,暗道:“是東進的瓦刺軍隊退回來了?還是援軍即將到了?”

數萬人的調動,從來不是一個小動靜。

所以當也先離開去鬆陰的時候,朱儀自然發現了。

這兩個原因,朱儀一時間分辨不出來,同樣也分辨不出來,這對肇州城中來說,是好是壞。

就在朱儀遙遙看見的煙塵掀起的地方。

伯顏帖木兒與張宗周已經瓦刺大小將領,都來迎接也先。

也先寒暄幾句之後,直接問道:“楊洪到了什麼地方?”

也先從鬆陰城下撤退,固然是因爲他不願意賭這一次。

無他,久賭必輸。

想要賭贏,一方面要有好運氣,一方面要有足夠的本錢。

有足夠的本錢。可以經受住一次次失敗。

而現在也先的本錢已經很稀薄了。

也是實在是經受不起失敗了。

更重要的是明軍的異動。

楊洪的動作雖然隱秘,但是數萬大軍聚集。還是有蛛絲馬跡。所以也先得到消息之後,敏感的感覺不對。

更讓他想不到的事情,是明軍的進展出乎他的預料。

等明軍大破兀良哈的時候,兀良哈之中瓦刺釘子將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也先就明顯感到了危機感。

隨即他立即回師肇州。

他其實更擔心,明軍大舉進攻漠北。

這對瓦刺威信的打擊最大。

所以,他對楊洪最新的進展是十分關注的。張宗周立即說道:“請陛下放心,楊洪此刻已經從大寧向肇州而來了。”

也先聽了,鬆了一口氣,說道:“他到了什麼地方?”

張宗周說道:“距離這裡也有三天路程。只是楊洪大張旗鼓,行進並不是太快。”

也先說道:“他是在虛張聲勢。遼東有沒有異動?”

張宗周說道:“沒有,最少沒有大量騎兵彙集。”

也先說道:“正好如此。這是一個機會。”

也先一直想要一場勝利,而此刻他就看見這一場勝利的曙光了。

雖然明軍加起來也有八萬之衆,但是真正被也先看在眼睛裡面的,也不過是這本部人馬。兀良哈在也先的眼中就是湊數的。

也先說道:“暫緩攻城,先打楊洪。”也先心中暗道:“將楊洪的人頭斬下來,我看肇州城之中,還能不能堅持下去。”

也先一聲令下,瓦刺立即將對肇州的攻城模式,從土山攻城,變成了長圍。只留下一兩萬騎兵,看守肇州城中的動靜,隨即帶着大軍向西南方向機動。

也就是楊洪過來的方向。

而此時,在京城之中,朱祁鎮心中也是煩躁不安。

說實話,朱祁鎮是一個掌控慾望很強的人。朱祁鎮希望任何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或許這是一個政治家的職業病。

總體來說,朱祁鎮還能剋制自己膨脹的掌控欲。

而今就是一場朱祁鎮對自己的掌控欲的剋制。

在朱祁鎮的計劃之中,突擊兀良哈,收降數萬士卒,已經是一場大捷了。但是接下來,楊洪去救援肇州城,與瓦刺大軍決戰。

這已經出了朱祁鎮的預料之外。

朱祁鎮雖然給了楊洪便宜行事之權,甚至猜到楊洪在這樣的勝勢之下,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有所舉動。

但是他也沒有想到,楊洪會這樣做。

他一面對楊洪這樣超出自己的控制感到無名火起,但是另一方面又用理智控制住自己。他很清楚在戰略上他或許還能制定方略,但是到了戰術環節,他最好什麼也不做。

因爲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但是朱祁鎮更擔心貓兒莊之戰再次重現。

朱祁鎮反覆想過幾次,要不要召楊洪回來。

但是最後卻是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戰事千變萬化,朱祁鎮不知道他的詔令到了楊洪手中的時候,楊洪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如果能撤退的話,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倒也不錯,但是如果出現不能撤退的場合。

他這一封撤軍的詔書,甚至就能成爲讓楊洪大敗最後一根稻草。

這就損失大了。

所以,朱祁鎮即便心中擔憂,也努力安置自己,什麼也不做。

有時候,他什麼也不做。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只是他即便連續練了十幾張字,將孫子兵法抄了兩遍,已經不能按捺住心中的擔憂。

最後,朱祁鎮說道:“去內閣看看,王大學士有沒有空,有空的話,叫他過來。”

朱祁鎮雖然自己他語氣之中有些客氣。但是他知道,他只要問了,不管王驥有事沒事,一定會說沒有事的。

不過片刻王驥就已經到了。

朱祁鎮與王驥寒暄兩句,說道:“楊洪此次出征,先生以爲結果如何?”

王驥老態龍鍾說道:“陛下以爲楊洪是何等人?”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楊洪是良將,只是-----”

王驥說道:“陛下還是放心不下來?”

朱祁鎮說道:“正是。”

王驥說道:“其實老臣這幾日也沒有睡好,也放心不下,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事已如此,朝廷只能督促海西水路援兵快一點了,除此之外,就是相信楊洪。”

“陛下掌管天下大事,卻是需要有靜氣。”

朱祁鎮心中苦笑,雖然聽見王驥所言的幾乎是沒有涵義的廢話。但是不知道怎麼的,朱祁鎮心中卻安定了不少。似乎有些事情,自己怎麼想沒有用,必須被別人點一下,才覺得舒服。朱祁鎮說道:“朕還是年輕識淺,沉不住氣。”

王驥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其實做的已經夠好了,只是有些事情不能外傳,否則就不利於楊洪了。”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只是就勞煩先生多了乾清宮多陪朕說說話了。”

作爲皇帝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無數人揣摩,如果有人聽朱祁鎮對楊洪有意見。即便是朱祁鎮什麼也沒有做,楊洪也是會受到影響的。

這一點,朱祁鎮早就知道了。

只是天下之大,能傾述心思的人,卻是一個也沒有。

而今也只有給王驥這樣,年事已高,沉穩老練大老臣,說一點半真辦假的話語了。

至於什麼知己,朱祁鎮更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十五章 香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章 新天子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
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十五章 香港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章 新天子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