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

第一百三十章慶都公主駙馬二

“什麼人,也不看看,這裡就公主府。”焦家的家丁也如焦敬一般囂張。

只是他們卻看見一隊飛魚服繡春刀闖了進來。

王振一身錦袍,馬順站在身後,恭恭敬敬的爲王振打着傘。王振斜眼看着這個家丁,說道:“敢對咱家如此說話,給他一個痛快。”

錦衣衛之中一人飛竄而出,卻見長刀一閃,這個家丁脖頸之間,鮮血飛濺,與雨水混合在一起。

“錦衣衛---------”不知道誰說了一句,本來氣勢洶洶的焦家家丁頓時就好像是喪家之犬。

王振的長靴踩在血水之中,漫不經心說道:“去,將焦敬給咱家帶回來。”

王振徑直走進焦家的正堂之中,坐在中堂一側。

不過片刻,焦敬就被馬順壓了過來。

焦敬一身白色裡衣,似乎是從牀上扒下來的,身上還有一種那種男女之間的味道,可見焦敬剛剛在做什麼事情。

焦敬梗着脖子說道:“你們是什麼人?我乃仁宗皇帝的女婿,宣宗皇帝的妹婿,當今陛下的姑父,你們居然敢這樣對我,不怕我秉明陛下,誅你們九族嗎?”

王振冷笑一聲,說道:“他這對招子不清楚,居然不認得飛魚丸繡春刀,還要之何用?來人,給他醒醒眼。”

立即有錦衣衛捧着一盆水出來,這一盆水上面紅紅,卻不知道放了什麼佐料,兩個錦衣衛扒着焦敬的眼皮,將一盆水潑進眼睛之中。

“啊---------”焦敬大聲慘叫。

錦衣衛一放手,焦敬栽倒在地面之上,就好像是一隻大蝦一般,反覆彎曲,雙手死死捂住眼睛。

他只覺得雙眼火辣辣的疼,就好像有人用燒着通紅的鐵塊,一下子按在眼睛之上。

好一陣子,這種痛楚才緩解一二。

焦敬喘着氣說道:“我乃當今陛下的姑父,倒是犯了什麼事情,你們敢這樣對我?”

王振冷笑一聲,說道:“剛剛你不是將順天府的人打出去了嗎?”

焦敬語氣之中,帶着疑惑說道:“就這一件事情,那是我與順天府有怨,關大內何事?”

王振一聽,不由的哈哈大笑,說道:“真有意思,你到了今天,還不知道得罪誰了,既然如此,你就下地獄做一個糊塗鬼吧。”

王振立即說道:“帶回詔獄,好生招呼。記住不要傷了皮肉。”

馬順說道:“公公放心,錦衣衛祖傳的手藝,決計養着他白白胖胖的,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焦敬大駭,立即高聲說道:“去找公主,去求公主。”

王振自然知道,焦敬這些話並非給他們說的,而是給焦家留的口信。王振暗道:“這焦敬倒也聰明,知道讓公主入宮求情,乃是最好的辦法。”

“只是他不知道,凡是有一有二,卻沒有再三再四,甚至二有時候也不行了。”

王振悠着他喊。

帶人去了詔獄,並給順天府傳信,很快順天府就派人過來,沿着當初排水渠道的痕跡,將焦府從中間,硬生生的挖斷了。

焦家的人自然飛快去找慶都公主。

公主府之中,慶都公主咳嗽兩聲,她的臉色有些難看。

才三十出頭的慶都大長公主,神情之上卻有不少落寂,說道:“駙馬不知道,陛下剛剛巡城,滿城勳貴都知道,陛下重視這一件事情,偏他要出風頭。”

“公主,不管怎麼說,您與駙馬乃是夫妻,總要看在夫妻的情分上,救他一救吧。”

焦府的老管家跪在地面之上連連磕頭。

慶都大長公主說道:“好了,我進攻便是了。”

慶都大長公主收拾一下,換上宮裝,就去拜見太皇太后。

說實話,慶都大長公主並不想見她這個嫡母。

倒不是太皇太后對她不好。太皇太后爲人處世最爲公正不過,朝廷大事都能料理的妥妥當當。更不要說一些家務事了。

但是太皇太后所有一切都是按照禮法來,對慶都大長公主這樣的庶女。該給的不會少一分,但是不該給的,決計不會多給一分。

而且精明無比,任何事情都瞞不過太皇太后的目光。

慶都對太皇太后又敬又怕。

所以當慶都見了太皇太后也不敢多廢話,幾句話之間,將焦敬的事情說了出來,說道:“娘娘,不知道駙馬到底犯了什麼錯,還請娘娘看在女兒的面子上,從輕發落。”

慶都知道,在太皇太后面前耍花槍是沒有用的。越誠懇越好。、

只是她這一次求情,太皇太后卻陷入沉默之中。

其實對於朱祁鎮將焦敬下了詔獄這一件事情。

太皇太后知道的比慶都還早。

但是太皇太后卻沒有發話,她一直再想,皇帝爲什麼這麼做?

太皇太后首先明白一件,京城大水,想要治水就要京師上下精誠合作。但是于謙的名聲還鎮不住京師之中那麼多勳貴。

想要這一件事情,順順利利的辦下去,就要先殺一雞,讓全城勳貴看看。

而焦敬正撞上去。

如果僅僅是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還能救上一救。但是太皇太后還沒有老糊塗,忘記正統二年宣武門稅卡這一件事情。

很可能當時皇帝嫉恨在心,此刻新帳舊帳一起算。

這樣的話,太皇太后就不想出面了。

當年的事情,太皇太后未必不惱怒,只是大局爲重。而今看焦敬屢教不改,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而太皇太后也擔心,這一件事情,乃是皇帝對他的試探。

太皇太后既然已經說了,將朝中大事放手不管,但是到底能放手到什麼程度,這未必是能說清楚的事情。

太皇太后思來想去,說道:“圓通啊,有件事情,你不知道。還記得正統二年那一件事情,你知道是誰一心要殺焦敬嗎?”

慶都公主的名字,就叫朱圓通。

慶都大長公主一聽,心中立即暗道不好,說道:“不是于謙嗎?”

太皇太后說道:“于謙倒是也有這個意思,但是最重要是皇帝。”

慶都大長公主大吃一驚,說道:“是陛下?”

太皇太后說道:“皇帝微服私訪,知道了你家駙馬,居然在宣武門外設卡,自己得利,而朝廷得此惡名。”

“所以深恨之。”

太皇太后說道:“當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已經護了他一次了,他這一次又一次撞在槍口之上。我已經不好說話了。”

慶都大長公主雙眼發直,愣愣的跪坐在地面之上,一時間呆住了。

如果慶都大長公主知道,這裡面的內情。決計會讓焦敬夾着尾巴做人的。

只是當年那一件事情,雖然對某些人來說,並不是秘密了。

但是這所謂的某些人,都大明權力核心層的人。而慶都大長公主卻不在這核心層之中。

慶都公主心中暗道:“難怪。”

一時間慶都公主心中暗中着急,臉色都變了。

在進宮之前,慶都公主還並不是擔心,甚至想讓焦敬吃一吃苦頭。也好讓他老實。對焦敬的安危,並不是太擔心的。

別人怕錦衣衛,但是慶都公主並不是多怕的,畢竟錦衣衛再厲害,也不過是皇家鷹犬而已,而慶都是貨真價實的皇家血脈。

只是慶都萬萬沒有想到,這背後是陛下。

如此一來,焦敬的小命就真的玄了。

慶都與焦敬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太好,但是慶都萬萬沒有想讓焦敬去死的想法,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大明公主一般沒有再嫁的例子。

焦敬再不堪,慶都也不願意成爲寡婦,慶都立即向太皇太后磕頭說道:“求娘娘開恩。”

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
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