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

第一百五十三章郕王入武學

朱祁鎮還是有自信的。

他自信自己在,郕王朱祁鈺是翻不出什麼浪花的。但問題是,有時候心理總是不舒服。時間一長,也就疏遠了。

而今細細想來,發現對郕王加以培養。在政治上有好處,稍稍權衡利弊,就下了決心。

朱祁鎮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傳郕王在見我。”

郕王很快就到了。

只是此刻的郕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小孩子了,已經是一個七八歲在成年人了。

“拜見皇兄。”郕王嘴邊有細微的絨毛,略帶稚氣,卻已經是成年人的摸樣,不能當一個小孩子看了。

朱祁鎮說道:“二弟,你長大了。”

郕王畢恭畢敬的說道:“皇兄,臣弟這也不是小孩子了。”

朱祁鎮說道:“母后已經給我說了好多次了,讓你成親出宮,我都壓下來了。想多留你幾年,畢竟成親之後,就是就藩,你我兄弟想要再見就難了。”

郕王聽了也有些感動,說道:“皇兄愛護之意,臣弟感激不盡。”

藩王成親之後,一般都要就藩。歷史上在土木堡之變前,正統皇帝對代宗皇帝很好,這才讓他遲遲不能就藩。

畢竟,地方再好,也比不得兩京繁華。很多藩王都不願意離開北京,就好像是現在大城市的人不想離開北上廣一樣。

不過,朱祁鎮留着郕王不放他就藩,一來是他有意將皇室成親的年紀退後一些,錢婉兒十六歲產子,可以說在鬼門關走了一圈。

她僥倖,別的女人未必這麼僥倖了。

只是這種關乎民間風俗的事情,即便是皇帝說話,也未必管用,反而惹得一身騷。所以朱祁鎮就想辦法潛移默化的推遲宗室成親的年紀。

將來輪到朱祁鎮的子嗣輩,就不出奇了。

還有就是朱祁鎮有意擱置藩王問題,在藩王待遇不能讓朱祁鎮滿意的情況下,朱祁鎮不願意再增加藩王了。

所以,這邊擱置了。

只是朱祁鎮絲毫沒有慚愧說的好像是愛護郕王一般,郕王或許是真被朱祁鎮感動了。

朱祁鎮說道:“不過,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做哥哥的也不能一直拖着吧,你皇嫂已經給你挑了人家了,你去相看一下,滿意就定下來吧。”

這一件事情,其實朱祁鎮沒有怎麼操心,但是皇后卻一直上心,無他,做爲皇后,說大了,那是天下之母,說小一點,也是大明皇室的宗婦。

要管理的事情多了,老一輩的養老送終,小一輩的婚喪嫁娶。這都要這個管家媳婦上心。

而宣宗皇帝麾下空虛,只有兩子,帝脈凋零,對唯一個小叔子,錢氏自然是更上心了。比朱祁鎮還要上心多了。

朱祁鈺說道:“謝皇兄。”

朱祁鎮說道:“韓王來京城一段時間了,你也見過了,你覺得韓王怎麼樣?”

朱祁鈺說道:“韓王叔,意氣風發,想要縱萬兵行塞上,實在令小弟佩服。”

朱祁鎮對韓王也感到很出奇,至少讓他知道,這一代的大明宗室之中,並不都是酒囊飯袋,還有一些人血尚未冷。

朱祁鎮說道:“你不想嗎?”

郕王一時間心中“噔”了一下,說道:“小弟不敢。”

朱祁鎮說道:“爲什麼不敢?”

郕王一時間說不出來。

朱祁鎮看眼前的郕王,歷史上的代宗皇帝,心中暗道:“還是少了幾分魄力。”

歷史上的代宗皇帝雖然整體上還算不錯,但作爲皇帝,在某些方面還比上正統,就是心慈手軟了一些。

要麼心胸開拓一些,容得下那位太上皇,要麼就心狠手辣一些,乾脆斬草除根,這樣猶猶豫豫,拖拖拉拉的,可不是讓正統找到了反敗爲勝的時機嗎?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易。

面對朱祁鎮的問題,朱祁鈺還是缺乏膽魄。

朱祁鎮很多政治傾向,都是明擺着,很多人都知道當今對藩王政策不滿意。朱祁鎮不相信朱祁鈺不知道。

只是他更知道,這裡面關係複雜。那些王叔們,好像個個被敲打過了,但是皇帝想再進一步,卻是難了。

他們對皇帝或許沒有什麼辦法。但是這個還沒有封國的王爺,卻有很多辦法的。

朱祁鈺的擔心猶豫,也就是由此而生。

朱祁鎮說道:“二弟,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先帝膝下就你我兄弟兩人,你不幫我,誰幫啊?”

朱祁鎮幾乎再逼朱祁鈺表態,朱祁鈺只能說道:“皇兄但請吩咐,臣弟萬死不辭。”

“好,你也放心,大明天下還不至於要你去拼命,但是於國我是君,於家我是兄,有些事情,總要安排一下。”朱祁鎮說道。

“咱們兄弟兩人,我就說的透徹一點,靖難以來,各藩王權柄盡削,唯餘富貴耳,外人都覺得,連宗室安享富貴,我都要剝削,實在是太刻薄寡恩了。”

“卻不知道,我固然是在意,藩王生息,子孫無盡,盡國家之府庫,不能完宗室之俸祿,但這只是小節而已,我更看不管的是天下藩王的樣子。”

“一個個裝瘋賣傻,違法亂紀,當街殺人着有之,貪財掠奪者有之,乃至亂長幼之序,種種骯髒事,簡直髒了我的耳朵。”

“他們簡直是敗壞了朱家的名聲,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打下的江山,都一點點的敗壞在他們手中了。”

“這是朕不能忍的。”

朱祁鎮對朱祁鈺說道:“別的人我慢慢收拾,但是你是我弟弟,決計不能像他們一樣,我不是要你一點建功立業,但是最起碼,一輩子不可能醇酒美人。後世只記上一筆荒淫無道。”

朱祁鈺說道:“臣弟不敢。”

朱祁鎮說道:“那你說說,你想做什麼?你如果想學文,我召來大儒教你,將來也是一代大儒,如果想如襄王叔那般,將來我也想辦法給你弄一塊封地。至於詩詞歌賦百工水利,乃至於醫道相卜,天文地理,只要你感興趣,朕都給你找最好的老師。”

“你而今也大,一輩子匆匆幾十年,總要想做些什麼事情纔是。”

朱祁鈺心中暗暗一嘆,暗道:“我總就不是天子,皇兄說了這麼多,也不會讓我立在朝堂之上的。”

很多時候人的出身環境,對人性格塑造產生巨大的影響,朱祁鈺就是這樣。

在皇宮大院之中長成人,天生具有很政治野心,因爲他們在宮中聽得,看得都是這些。朱祁鈺也不例外。

如果真有什麼讓他想要的,那就是皇位。

但是這早就是不可能的,朱祁鈺也是非常明白的。

於是說道:“請皇兄吩咐。”

朱祁鎮聽朱祁鈺如此說,目光似乎看穿了朱祁鈺的心。

很多見識過權力的人,是不可能安安分分做學問的。

皇家尤其是這樣的。

朱祁鈺如果真對一些事情有強烈的愛好,朱祁鎮樂意成全,讓朱祁鈺成爲了歷史上的大學問家。

如正端靖世子朱載堉一般。

看樣他既然不想,朱祁鎮也就不勉強了。他雖然也想培養出一批宗室的科學家,利用他們的特殊的身份地位來提高科學家的地位,將各種學問列入正道,擺脫奇巧淫計的名聲。

但是總體來說,也是多朱祁鈺一個不多,少朱祁鈺一個不少。

反正宗室之中有的是閒人。

朱祁鎮看着朱祁鈺好一陣子,說道:“好吧,你就進武學吧,在武學學上數年,到時候朕自有安排。”

如何安排,自然如襄王一樣坐穩一方。

反正今後大明宗室就三條路,一是外鎮如襄王,一是做學問,一是做富貴閒人。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孫氏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
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孫氏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