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

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

每一個土司過來,都要帶上幾十個上百個隨從,廣西土司一共有幾十個之多,這就有數千人了。

思明府也不是一座大城,雖然說是一座府城,但是實際上,還不如內地的尋常縣城。一下子多了數千人,對思明府承載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好在思明府就是黃家的。

黃宏自然調集各地人手支援府城,如此府城之中的人就更多了。

韓雍到這一日,所有土司都出城相迎,第一個自然是黃宏了,他是主人,第二個就是岑睿,他才岑瑛兒子。

並不是長子,岑瑛的長子壞了朝廷的法度,岑瑛以法繩之,大義滅親,這也是岑瑛諸多事蹟之一。

自然如此一來,岑睿在岑家就不是太服衆的,守成有餘,開拓不足,這才被黃家在聲勢上壓過一頭。

但是即便如此,岑家也不是其他家族可以比的,自然排在第二。

韓雍休息一日,就思明知府衙門之中調查案卷。

韓雍高坐明鏡高懸大匾之下,他細細翻看卷宗,而其他大小土司都在下面落座,一時間氣氛有沉悶。

韓雍看着這卷宗,心中暗道:“真是老手爲之。”

這卷宗做的滴水不漏,人證物證一應俱全,甚至其中也有幾個疑點,但是都是無法查證的疑點。

看上去並非完美無缺,但是這才符合大明一般卷宗。

畢竟這個時代的案件卷宗,很少有那一個天衣無縫的。做的那麼好,反而說明此地無銀三百兩。

韓雍也不是沒有做過地方官,他也斷過案,但是看着卷宗,他那麼是知道這裡面有問題,卻也找不到問題所在。

不過,以爲韓雍會這上面下功夫,那就是幼稚了。

毛銳從後面走了過來,在韓雍耳邊輕輕的說道:“已經準備好了。”

韓雍聽了,放下手中的卷宗,說道:“黃宏你可知罪?”

黃宏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會鬧出這般事情來,他立即向外面打了一個眼神,說道:“下官不知道總督大人再說什麼?”

韓雍冷笑一聲,將手中的卷宗砸在地面之上,說道:“這些不過是廢紙而已,你自己的做的什麼事情,你會不知道嗎?”

黃宏說道:“大人,有些話不要信口雌黃的好。”

韓雍冷笑一聲,說道:“還敢狡辯。”

韓雍話音剛落,毛銳猛地跳了過去。毛銳而今正當年,是一員衝陣的猛將,他跳過來就是爲了拿下黃宏。

黃宏此刻已經有了準備。他向後一縮,立即有幾個親衛迎了上去。

只是他忽然感動脖子上一涼,卻見一個人說道:“黃兄,莫要自誤,老老實實聽大人說話纔是。”

黃宏轉過頭來,看着下面明晃晃的長劍,有看見握着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岑睿。

黃宏冷笑一聲,說道:“沒有岑瑛之後,也做如此勾搭。”

岑睿毫不在意的說道:“我岑家的家風,就是爲朝廷效力。還是令你的人住手吧。”

“不用了。”一道血線飛濺出來,甩在樑柱之上,毛銳已經將黃宏身邊的幾乎親衛給解決了。

岑睿心中也有感慨,他其實也不想參與這一攤渾水的,但是他被韓雍說動了。

沒錯。

韓雍看似在路上慢慢悠悠的走了十幾天,但是實際上,這些天韓雍一直在趕路,不知道見了多少,纔有而今的突然發難。

岑睿之所以答應韓雍,卻也是被韓雍的口舌折服。

首先韓雍指出岑睿在家中的窘境,就是因爲岑睿沒有足夠的功績被上上下下信服。而來就是黃家的崛起,讓岑家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但是如果單單是這樣的話,岑睿還不至於上了韓雍的賊船。

韓雍對岑家講解朝廷改土歸流的國策,隨即說道朝廷改土歸流,先後順序自然是那麼容易惹出亂子的地方。

如果屢次生亂,自然要先行處置了,如果安安分分的朝廷也不稀罕那一點土地。

而廣西從開國以來情況如何?加起來不打仗的日子,才十幾年而已。

這種情況,不說是屢次生亂的地方,誰都不相信。

而今北方打敗了瓦刺,如果廣西局面不做出改善的話,將來朝廷估計第一個拿廣西開刀。

而他心意已定,一定要行動的。

如果他不幫朝廷,朝廷也不會將他當做自己人,想想一旦一個總督死桂西南土司手中,朝廷大軍平叛,戰爭規模一定會限制在黃家的領地之中嗎?

基本上不可能的。

所以對岑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土司之中而今的權力結構維持下去。

如此一來黃宏這個人就是不可靠因素了。

岑睿一答應,很多土司都答應下了。

故而當黃家的人發現黃宏被拿下之後,紛紛從外面向裡面衝,而幾十家土司的護衛,也就是精銳狼兵雖然只有幾百人,但是守住這個大殿,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黃宏見狀,厲聲喝罵道:“韓雍速速放了我,否則你們這些人一個都走不出思明府。”隨即又覺得自己的語氣太沖了。說道:“韓大人,你這是何苦來哉,只要你放手,我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咱們按照商議好的辦,如何?”

黃宏似乎自己勝券在握,反而大度起來。

韓雍微微一笑,說道:“黃大人的美意 我心領了,不過你沒有發現,有誰不在這裡嗎?”

黃宏心中如何一突,他目光掃過所有人。大廳之上的土司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岑睿帶領的,站在韓雍這邊的土司。

第二類黃宏拉攏的人馬。第三類就是正在蒙圈之中,什麼都不知道的土司。

而韓雍的率先發難,打了黃宏一個措手不及。

黃宏這邊的土司要麼被拿下來,要麼裝着什麼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樣子。被看管起來了。

黃宏掃了一圈,終於發現誰沒有來了。

就是黃震。

而今思明府來了很多人,外面的事情也是需要人管的,這畢竟是他們父子的大日子。是走不開的,外面的事務就委託給自己同宗兄弟了。

此刻他心中一陣慌亂,說道:“不對,黃震的人馬不在這裡。”

黃震的人馬都在思明州,而不在思明府,兩者之間相距有幾十裡之遠。

韓雍說道:“你這就要問黃震了,看看他是如何瞞天過海。”

就在這個外面忽然傳來喧譁之聲,黃震的聲音傳了進來,說道:“黃宏父子大逆不道,殺害知府一家,現在朝廷派韓總督來,明正典刑,你們豈敢對抗天兵,速速放下兵器,既往不咎,否則就休怪我不念同宗之情了。”

一瞬間黃宏的臉色蒼白之極,不見一絲血色,他知道他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如果說話的是別人,外面黃家的子弟兵,未必不聽,但是說話的是黃震。說起來也是黃家嫡系之一。

對下面很多人來說,都上司的家務事也不想參與太深,退一步話說,前任知府就沒有一點點心腹了嗎?

這麼短的時間,黃宏也來不及清洗。

這個時候只有有一個人放下兵器,就會引起鏈鎖反應。

不一會兒,外面就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全部是兵器墜地的聲音。黃震進來之後,根本不看黃宏一眼,而是跪在韓雍身前,說道:“啓稟大人,幸不辱命,黃宏餘黨已經被全部拿下來了。”

韓雍說道:“快快請起。黃知州的功勞,朝廷看在眼裡,定然會論功行賞,說不定過了今年,黃知州就要換上一個稱呼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章 外戚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
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章 外戚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