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

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

也先南下,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那就是逐水草。

總體來說,雖然草原上的旱情還是比較嚴重。但是漠南蒙古比漠北蒙古情況要好的多。

但是漠南蒙古與東北平原一帶,都是兀良哈的領地。

所以大軍南下,瓦刺主力就離開漠南,就食漠南,壓迫了兀良哈的生存空間,也就是這個舉動,不管是真的開打也好,假的開打也好,瓦刺本部人馬都是可以保全的,損失的都不是瓦刺本部。

如此大的動靜,根本瞞不過人。

瓦刺大軍還沒有過大漠,從各個地方,各個渠道,無數消息,從四面八方傳到了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看着四面八方消息,說什麼的都有。

一時間,他也有所躊躇。

現在要不要與瓦刺開戰。

瓦刺大軍的主力,已經進駐開平,大寧一帶了,放牧的蒙古人,已經到了長城以北百餘里的範圍之內。

倒不是說他們不想南下了。

而是沒有南下的必要了。

因爲,大明邊軍燒荒的習慣,大明邊牆以北百餘里的範圍之內,全部是一片白地,幾乎是寸草不生。

不能讓瓦刺休養生息。

只是即便如此,瓦刺爲了防備大明的突然襲擊,也派出大量的探馬與斥候。遍佈了千里邊牆。

爲了防止瓦刺的突然襲擊,宣府,大同,遼東,海西四鎮都陷入緊張狀態之中。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看着曹鼐與張輔,說道:“而今局面,已經如此。首輔與國公有何教朕?”

曹鼐說道:“陛下,此時不是與瓦刺開戰之時,各地大旱一日勝過一日,臣以爲當重啓陛下以工待賑之策。修建河南,兩淮水利。工部侍郎王永和可擔此重任。”

這已經不是曹鼐第一次說這一件事情。

文官的意見很清晰且明瞭,那就是修德則遠人服,只要做好了自己,外敵自然不敢來侵犯。

面對于謙丁憂,一時間不在朝中,曹鼐也推出了自己屬意的治水之臣,就是王永和。王永和在於謙治水之中,也是從旁協助過,後來又調入工部,協調了江南,陝西等地治水工程。

現在是工部侍郎。

甚至是下一任工部尚書的熱門人選。

讓他來主持黃河治理工程,對曹鼐來說,也是恰如其分。

而今旱情大作,固然是一個大問題,但是如果說治理黃河的話,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最少黃河河水雖然還沒有到達斷流的程度,但是水量的減少,也給施工帶了很大的便宜。

有時候朱祁鎮也感到曹鼐的堅持。

曹鼐從來不會與朱祁鎮反駁,凡是朱祁鎮做出了決定,曹鼐從來不敢說什麼,但是他的堅持,就是將自己認爲對的事情,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說出來。

都是尋找在朱祁鎮心情好的時候,反覆陳述。

可以說是死纏爛打,軟磨硬泡。

如果有些事情,沒有原則的問題,朱祁鎮也就準了。畢竟他不想與內閣鬧太僵,還需要內閣辦事。

但是治河這一件事情太大了。

有河北水利消耗在前,黃河河工之大,朱祁鎮心中是有所估計。眼見瓦刺越發過分,朱祁鎮無論如何也不下想,同時做兩件大事。

朱祁鎮王顧左右而言他說道:“此事容後再議。先說瓦刺之事,英國公你覺得。”

英國公張輔說道:“戰與不戰,乃國家大事,臣不敢妄言,臣只能說,抽調京營,宣府,大同兩鎮精騎,有十萬之衆 ,在口外足以一戰,縱然瓦刺有二十萬騎,臣以爲只要謹慎以待,不冒進,不追擊。足以退瓦刺大軍。”

“戰與不戰,在於陛下,臣只敢說,大明將士可戰。”

朱祁鎮聽了這一句話,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有張輔的軍事背書。即便是瓦刺大軍壓境,朱祁鎮也就放心多了。

朱祁鎮說道:“好,召成國公朱勇覲見。”

不用說朱祁鎮就知道,而今大明朝廷之中,有能力有資歷能統領十萬大軍的將領只有一個人,就是成國公朱勇。

畢竟成國公朱勇從征討兀良哈之役後,一直活躍在宣大地區,這是成國公的基本盤,除卻遼東,海西兩地被朱祁鎮逐漸納入嫡系管轄之外。宣府,大同,寧夏,甘肅,等地都是靖難勳貴的地盤。

也包括了大部分京營將士。

這幾年朱祁鎮零敲碎打的一點點的將沙子摻進軍中,但是依舊沒有動搖靖難勳貴的根基。

所以大戰之前,爲了減少內耗,朱祁鎮不會用自己的嫡系。只能用成國公,甚至這樣的局面在數年之內是不可能改變的。

畢竟對朱祁鎮來說,勝利纔是最大的利益,其他都可以先放一放。

成國公朱勇而今還沒有到功高震主的時候,即便到了功高震主的時候,朱祁鎮也有信心壓得住他,比起瓦刺,這都是小節了。

成國公就在武英殿外。

得了傳召之後,立即上殿。向朱祁鎮行禮說道:“臣成國公朱勇拜見陛下。”

朱祁鎮見朱勇一身肅殺之氣,穿着一身甲冑,這一身甲冑看上去也並不是多新,上面還有不少沙場征戰的痕跡,朱勇兩鬢已經斑白,但是卻有猛虎餘氣,尤爲壯烈。

朱祁鎮不是沒有見過成國公,但是卻沒有見過打扮成這樣的成國公。

朱祁鎮心中明白,這是成國公無聲的表明態度了。

朱祁鎮此刻正要用成國公,豈能不成全成國公,說道:“真乃好將軍,此甲可是成國公追隨太宗皇帝北伐時所穿。”

成國公說道:“正是。”隨即一一指着上面一處處痕跡,雖然已經修補好了,但是刀劍劈砍,箭矢鑿穿的痕跡依然在。

一一指明,此戰乃何時何地與何人戰,此戰是何時何地與何人戰,從北平騎兵,轉戰天下,夾河大戰,濟南之戰,渡江之戰,至於數次北伐之戰,一一道明。、

朱祁鎮狀若大喜,說道:“來人,上酒。”

立即有太監端上一壺酒,朱祁鎮見狀,一揮手說道:“上一罈酒。”

立即有太監抱了兩罈子酒,朱祁鎮拍開封泥,一罈子遞給成國公,一罈子自己拎着,說道:“將軍乃國家棟梁,太宗老臣,此刻瓦刺南下,窺視朝廷,天下大旱,百姓急於星火,朕年幼少衝,不知兵事,就以家國天下,託付給將軍了。”

“將軍滿飲。”

朱祁鎮隨即就着罈子一口喝下去了,朱祁鎮酒量不大。他知道他決計喝不了一罈,固然手上輕輕一鬆,酒水順着衣襟流了下來。

一時間酒香撲鼻。

但是成國公朱勇卻是實實在在的海量。

這個時候能打仗的將軍,似乎都能喝酒。而且都是豪飲。所以成國公朱勇真是一飲而盡,將大半罈子酒給灌進肚子裡面了。

不過片刻,就滿面紅光,略帶酒氣了。

朱祁鎮又拿出一柄長劍,親自遞給了成國公朱勇,說道:“此乃太宗皇帝所配之劍,今以此賜將軍,朕拜將軍爲徵虜大將軍,統領京營,宣大諸軍,塞上備虜,如果瓦刺安分,就無須動兵,畢竟而今天下大旱,朕不想塞上烽火相接,只是如果瓦刺不知好歹,不識朝廷好心,將軍可立決之,無須待京師之令。”

朱祁鎮雖然不想打,但也知道,瓦刺氣勢洶洶而來,但凡有一絲弱勢,瓦刺就會出兵,瓦刺本質上就是野獸一般。

與野獸對峙,萬萬不能退。一退,對方就會追擊,反而正面對峙,放棄幻想,準備打仗,瓦刺反而不敢輕舉妄動了。

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章 新天子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
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章 新天子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