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雪山

第七十八章雪山

老土司看了一下身邊的人,說道:“朝廷到底有什麼章程?”

丘浚說道:“朝廷也沒有什麼其他意思,無非是重建松潘衛,令得力將領鎮守,爾等不的騷擾商道,不過,卻允許你們參與進去,就在松潘衛中,爲你們一家建一座衙門,你們可以讓他們的人進駐,與往來客商交易,這也是兩便之事。”

丘浚目光掃過所有土司,觀察他們眉目之間的動靜。

比起在文華殿武英殿上的老油條們,從臉上是看不出一點情緒的,而這些土司卻不一樣了。

這些土司雖然竭力掩飾,但是依舊讓丘浚看出來很多。

有一些喜上眉梢,這些人大多都是小土司。

正如大明與瓦刺被兵,真正遭殃的卻是女真蒙古各部,他們衝鋒在前做炮灰,撤退在後當棄子,有什麼好處,也是最後才輪到他們的。

在松潘也是如此。

這些小土司們,最小的甚至可以看做一個村長而已,他們纔沒有心思與朝廷抗衡的,如果能回到永樂年間的局面就再好不過了。

畢竟土司之間,未必沒有徵伐,但是如果朝廷有權威,大土司也不敢輕易侵吞小土司了。

而幾個大土司,卻臉上不動聲色。

也就是說他們對這個條件不滿意。

他們倒不是不想與朝廷恢復正常化,而是覺得朝廷開出的價碼不夠。

還有幾個卻是滿臉怒容,看樣子是完全不在乎什麼,他們大概是從劫掠之中得了不少好處。

不願意收手。

丘浚看了,與他之前估計的人差不多。

丘浚說道:“諸位有所不知,朝廷欲大開茶馬市,我已經與四川巡撫說好了,松潘這一條路並非不能修一修的。”

“只是如此山中多匪徒,朝廷修之何用?”

“至於諸位的擔心,我在這裡可以承諾,朝廷所派遣的總兵官所管轄的,就是這一條路,除此之外,山中之事,由各位主之。而且朝廷嚴查茶引,凡是見到山中小路商賈,都可以抓拿到松潘城中,朝廷自有獎勵。唯獨這一條路上,你們不能動。”

丘浚這一句話,其實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其中甚至暗示了,即便是漢人在山中出了事情,他也不過問。

這些土司看來自己只有好處,沒有什麼限制。此事可以先答應下來。至於將來辦不辦,就是另外一套說辭了。

他們商議一番,大體是答應下來。雖然有好幾個土司大不滿意,但是卻扭轉不了大事。

丘浚說道:“如此大事豈能輕忽,今日暫且到此,十日之後,乃是黃道吉日。我等再來這裡對天盟誓。”

這些土司聽了也沒有說什麼。

其實土司對天地鬼神要比漢人敬重多了。自然覺得儀式越隆重越好。

丘浚回到了松潘城中,立即將範廣叫了過來,說道:“範將軍,今日有一件事情,要你去辦。”

範廣說道:“大人請講。”

丘浚說道:“番人畏威不懷德,今日我如此讓步,這些番人就不知道好歹了,會輕朝廷之政,所以,我要一物。你去給我取來。”

範廣說道:“大人,是何物?”

丘浚說道:“骨鹿寨土司僅僅派了自己兒子過來,自己並沒有來,而且看他這個兒子,就知道他沒有與朝廷和睦之心,而且我查往年舊檔,這個骨鹿寨惡行累累,不可不除,我要你將骨鹿土司的人頭。而且是三天之內要。”

範廣說道:“這------,大人有些太急了,而且我等不熟悉地形,恐怕去了骨鹿寨,會被各土司知道。”

丘浚說道:“有一條路,直通骨鹿寨,只是看你有沒有勇氣了。”

範廣說道:“大人,末將別的沒有,就是渾身是膽。”

丘浚說道:“好,我查過輿圖,也問過庶老,從松潘衛去骨鹿寨,有一條最近的道路,那就是翻過雪山。而一條路人跡罕至,只要你趁着夜色挑選勇士,不會有人發現的。”

範廣一時間覺得頭皮發麻。

翻越雪山,範廣不去試,就知道是極其難以完成的任務。

說實話,一個土司的村落,能有多少人?有四五千人就已經不錯了。

範廣挑選千餘人,攻破一個村寨一點問題都沒有。

問題是,道路難行之極。

只是此刻卻不容他說話,畢竟這是軍令,範廣說道:“末將遵命。”

“好,”丘浚說道:“有範將軍在,我就可以安枕無憂了。”

丘浚並不是臨時起意的,而是籌劃良久了。

其實丘浚應該先與松潘各部打上一仗,讓他們都服氣了,再行懷柔之策。

只是丘浚時間很緊,畢竟這一條路,到了冬季就大雪封山了,不能通行了。而朝廷派丘浚來這裡,並不是要他治理松潘的,而是要打通情理商道。

這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是從朱祁鎮身邊出來,豈能不知道大明的財政困難。

儘快讓茶稅交上去,這是丘浚要做的事情,他只能速戰速決。

所以他才挑選出這樣一個軍事行動。

用意就是告訴各土司,你們的山寨再艱險,能比得上雪山,大明天兵,即便是雪山之上,也能來去自如。

有此能力不用,不過是朝廷懷柔天下而已。

而且丘浚也暗地裡看過京營操練,在他看來,已經是少見的精銳了。只是丘浚還是少估計了段時間翻越雪山的難度。

雖然在夏季,是一個容易翻越雪山的季節。

範廣接令之後,立即從全軍之中挑選出千餘精銳士卒,都帶了長索,鐵鉤,什麼火器都不帶了,每一個帶了單刀,或者背上弓箭而已。

深夜出發,一路向上,到了天光大亮的時候,他們腳下踩的的已經不是乾燥的土地,而是雪地了。

此刻有很多將士都覺得呼吸困難,就好像是背了極重的東西,喘不過氣來。連範廣也有這樣的感覺。

只是範廣身體好,這種感覺並不深而已。

範廣不得不讓士卒再次輕裝,將弓箭箭矢都放下來,渾身只有一身棉衣,還有一柄單刀,再有就是繩索了。

不過,總體來說,這一座雪山坡度不低,卻並非多難以攀爬。

當繩索卡在山口之上,大明士卒手抓着一道道的繩索,遠遠的看去,就好像是雪山之上有一道黑線一般。

可惜範廣遇見了高原反應。

如果在平地上,憑藉京營訓練,他們身體素質相當好,這樣爬山,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此刻,很多士卒,只覺得好像被抽了筋骨一般,根本使不出力氣來。

一連有十來個士卒跌入山下,順着皚皚白雪,不知道跌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範廣不得不將狀態實在不好的士卒,分批留在後面。

因爲這一次任務的時間非常有限。

範廣不能等他適應。

就這樣,在範廣翻過雪山之後,身邊只有七百人上下,雪山之中留下兩個營地,還有十幾條性命。

下面的路都好走多了。

當他們下了雪線,就遙遙的看見了骨鹿寨。

骨鹿寨是一個典型的山寨,經過骨鹿土司好幾代的經營,外面藉助山勢本來不高石制寨牆,從外面看來,有一種關山千里如鐵的感覺。

這個骨鹿寨人口並不多,看上去不到一千戶上下。

雖然這山寨看上去鐵壁堅城,但是他們萬萬想不到明軍會突兀而來。如果繞過雪山,從這裡到松潘城要好幾天的路程。

就範廣本人來說,他更喜歡打仗,而不是爬山,尤其是雪山。

範廣下令道:“各部吃乾糧,吃了乾糧之後,就該動手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章 外戚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一章 孫氏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
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章 外戚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一章 孫氏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