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伊勢貞親並沒有將這李實的底細探查出來,不過也算是有所收穫了。

回來向足利義政報告。

足利義政對所謂李瑈之後,並不是很在意的。

但是這一件事情卻也不是太好辦的。

畢竟日本雖然小,但也有六十六國,想在這麼大的區域之中,找到一家人,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

足利義政也是口頭答應下來,隨即讓伊勢貞親再次來往於李實與足利義政之見,偶爾還要去細川勝元的府上,商討問題。

李實也陷入沉思之中。

作爲使節,朱祁鎮給他全權,關於日本的許多事情都是可以決斷的,但是他卻萬萬沒有想到,關係這上面的事情。

畢竟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什麼海貿雖然重要,但是都是小道。

但是在日本這裡,他們願意以就封日本國王,也就是向大明稱臣爲代價,要求大明限制對日貿易,或者說將中日貿易恢復到之前大明與日本勘合貿易的狀態。

李實的心中也是爲難。

開海乃是當今陛下登基以來,做的第一件大事,而今看來,也是效果斐然。

第一,朝廷財政上從剛剛開始的二三百萬兩關稅,到而今三四百萬兩一直在增加之中。

第二,開海之事與海運細細相關,已經牽扯在一起了。

第三,開海一事也在無形之中招安了很多海盜。

這幾年大明海岸線上都很平靜,是海上的好漢都改吃素了?不,一部分好漢金盆洗手上岸了。另外一部分好漢雖然沒有金盆洗手,但也不會輕易在朝廷這邊犯下案底。

無他。

在朝廷這裡有了案底,出入幾個港口就不容易了。

當然了,他們該犯事已經要做的,不過,大多是在海上劫掠。大明每年都有不少船隻出去了就沒有回來。

並不是都遭受到了風暴。

當然了,官府對海上的事情,都是睜一隻閉一隻眼,首先,這些人都是兇悍之輩,一個處置不當,可是要出大問題的,二來,也沒有什麼證據。

所以,就形成了而今的局面。

在岸上,已經沿海地帶這是官軍的地方,再往深海,就是各路海盜的地方了。

這種默契即便是官府也不想打破的。

所以,朝廷對這些海商的控制,也僅僅限於大明近海區域,至於日本這裡,更是插不上手了。

但是李實心中思量好一陣子,卻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

不過,他不願意在日本這裡多做糾纏了。

單刀直入的告訴伊勢貞親,想接下來談,就找一個能做主的人來,否則就不用談下去了。

畢竟李實骨子裡對日本還是一種鄙視的。

更不要說,伊勢貞親動則去請示的情況。

伊勢貞親將此事告訴足利義政之後,足利義政沉吟片刻,說道:“好,就安排見上一面吧。”

不過,足利義政還是不能以正式身份見他,因爲一旦相見,就說明一切都談妥了。

如果不是足利義政實在信不過細川勝元,由細川勝元卻談卻是最合適不過的。

足利義政見李實的地方,就是相國寺。

這個相國寺乃是足利義政的爺爺,足利義滿所建,寺廟與足利家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伊勢貞親請李實參拜相國寺。

李實自然明白其中有蹊蹺。

相國寺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宋唐建築,在明代雖然少了許多,但是並不少見,不過李實出自四川,四川在宋末破壞最大,讓李實有些收穫的。

鐘聲山色,不過其中點綴而已,真正的重頭戲就要來了。

在相國寺後院一顆櫻花樹下,足利義政已經一身正裝,跪坐在一面石制棋盤之前。他二十出頭,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華。

一身潔白的正裝,更顯得有幾分隆重。再加上櫻花朵朵,更顯得意境非凡。

足利義政見了李實,說道:“貴使遠來,小王不能遠迎,卻是失禮了。今日道左相逢,可願手談一局?”

李實微微一笑,說道:“殿下相召,外臣豈不從命?”

李實隨即大大方方的跪坐在蒲團之上了。

足利義政說道:“客人先請。”

李實說道:“我大明天子,承天意而治萬民,如何是客,殿下才是客。”

這也是李實最近了解一下日本國內的情況,對足利家的權力也明白了不少,就更不在意了。在他看來足利家的權力,比唐安史之亂後的中樞,還差了不少。

足利家雖然是一國之主,其權力遠遠比不上朝鮮李氏,更不要說與大明天子相比了。

所以他纔要在談判之前,壓制住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微微不悅。

但是作爲日本武士,他是相當務實的。他明白在日本真正決定權力的是刀槍,是銀錢,虛無縹緲的大義,有用的時候可以用用,沒有用的時候,擦屁股都顯硬。

故而他微微一笑,也沒多在意,隨手捏起一字,打在棋盤之上。

李實隨即落子。

隨着清脆的落子之聲,雙方關係似乎緩和了一些。

足利義政說道:“這麼多天了,該談了也都談了,先生也要給孤一個準信吧。”

李實說道:“殿下的意思,外臣已經知道了。有些事情,就是我也是難辦的很,只是殿下所求的也太多了一些。”

足利義政說道:“此言何出?”

李實說道:“大明冊封各方國主,從來是恩賜。國主如此作爲,讓我很難向朝廷交代。”

足利義政微微一頓,說道:“除非什麼?”

李實說道:“除非日本讓給我大明一座島嶼。”

足利義政微微一愣,心中亂轉,暗道:“這纔是大明派遣使者來日本的目的嗎?”一時間手中的棋子落地,卻距離自己心中所想的位置,差了幾目。

李實自然毫不客氣,一子屠了足利義政的大龍。

足利義政一看,棋盤上已經不可挽救了。

不過此刻,足利義政說道:“貴使要何處?”

李實說道:“佐渡。只要日本容大明船隻在佐渡停靠,國主所想的事情,我給國主辦的妥妥當當的。”

足利義政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害怕大明獅子大張口,但是佐渡島,在足利義政心中卻是無足輕重的。

在佐渡島發現金礦之前,日本僅僅拿這裡當成流放地而已。

但是足利義政心中還是有些不放心,說道:“朝廷要這個做什麼?”

李實早就有一段說辭了,說道:“中轉,你也知道朝廷正與瓦刺大戰,以陛下之意當以海西爲根基,西進漠北,但是大小船隻不能通過海西進入松花江,黑龍江之中,故而大明水師要通過黑龍江出海口,逆流而上。黑龍江出海口在奴兒干,就在極北之地,少有船隻,自然要在沿路停靠了。”

“本來是在日本沿途停靠,但是朝廷覺得這也太驚動日本,就求借一島而已。”

“只要這一件事情,國主答應了,國主所願,我也能有辦法解決。”

這個說法,不僅僅是李實所想,也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海運總兵官李英的確有這個任務,尋找黑龍江出海口,並逆流而上,勘察水道情況如何。

但是通過水系大舉運兵,卻有一點不可能。

畢竟奴兒干,廟街一帶太過靠北了一點。非要細細勘察之後,纔能有結論。

但是這個話,用來騙足利義政卻是足夠了。

倒不是足利義政不夠聰明,而是雙方信息差的問題,足利義政對海上的情況不大瞭解,但是卻也知道大明船隻一直出沒在對馬海峽附近,已經是慣例了。

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
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