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朱祁鎮一見冼景,就覺得這個人身上有一種不一般的氣質。

冼景身形比起北人人稍稍矮一點,皮膚也微微黑一點,但是五官勻稱,稱得上相貌堂堂。更是有一種精明強幹的氣質。

冼景如何行禮就不用說了。

朱祁鎮讓冼景坐下,卻不提佛山鐵廠的事情。

朱祁鎮問道:“你一路是從乘海船而來的,這一路上情形如何?”

冼景說道:“託陛下洪福,一路上有驚無險。”

朱祁鎮說道:“有何驚?”

冼景只好將路上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說了。

朱祁鎮聽到海盜橫行的時候,微微皺眉。

畢竟海洋政策從來是朱祁鎮重視的地方。他萬萬沒有想到,海上亂到這個地步。

當然了,朱祁鎮並非不知道,大明海上並不安靜。甚至如果沒有通海的決策,估計大明南方好要鬧幾回海盜。

海盜與水師之間有所默契,他也是知道的。

雖然不能放在臺面上來說,但是卻是大明現狀,南北水師雖然船隻數量不少,但是完全不到能控制從鯨海,也就是日本海上的佐渡島,到東海,渤海,南洋,一直到舊港的海面。幾百艘船灑在這一片海面上,比不了胡椒麪密集。

所以只能控制主要航線,還有沿海地區。

只是在能看見海岸線的地方,就能遇見這樣的事情,顯然下面人報給他的時候,將現實情況打了一個折扣。

不過,朱祁鎮也知道,這事情也是正常情況。

朱祁鎮說道:“如此一說,南下的時候,就不準備走海路了。”

冼景說道:“回陛下,還是要走海路的。”

朱祁鎮說道:“你來的時候趕時間,回去的時候又不趕時間,爲什麼還要走海路?難道不知道海上不安全?”

冼景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道,海盜雖然兇殘,但是河盜比海盜更加殘忍,海盜大多數時候,只是求財而已,而河盜卻是不留活口的。”

“再加上海上寬闊,真是想逃,是有地方逃的,但是在河道之上,卻是上天入地無路可逃。只要乘坐大船,多備火器,一般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朱祁鎮聽了,心中嘆息一聲。

河盜比海盜兇殘,也是能想象得到的。

無他,前文說過,海邊的百姓整村整宗族當海盜的。這樣的情況在河盜上也不少見。

海上回旋餘地大,船隻跑遠一點,只要兔子不吃窩邊草,很難被發現的。所以未必要殺人,但是河盜就不一樣。

他們一定是附近的人。一旦被人看到了身形,是很難逃掉的。

至於黑衣蒙面什麼的,其實並不是太管用的,最好的辦法,是殺人滅口,不留活口。

朱祁鎮說道:“如此一說,行商很困難吧?”

冼景被朱祁鎮如此親切的對待,心中很是激動。畢竟在古代皇帝自然是有其神聖性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見過皇帝的。

更不要說,被皇帝如沐春風的對待。

自然熱血衝頭,一時間也忘記了該說的不該說的了。其實現代人也是如此,如果一個普通人真有機會被國家領導人,和藹可親的詢問一些事情。難道不會有意表現一二。

冼景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道。一路上河盜,土匪雖然多,但是隻要大隊一起行走,彼此互保,也不會出什麼問題的。畢竟而今也是清平世界,郎朗乾坤,真正該明刀仗火行兇的,總就是少數的。”

“即便有這些人,也不敢動大隊人馬,無非是用一些下三爛的伎倆。”

“行商真正難的並不是這個。”

“真要說起來,行商之難,一曰天。”

“如果天氣不同尋常,或陰或晴。路上遇見各種事情,人禍能防天災能防嗎?我就聽說過,半路遇到山崩,崩斷的道路,大隊行商堵在路上,很多貨物都不能要。還有南京有一戶酒家,非常有名,但是前幾年大水倒灌,將房子給淹了。窖藏的老酒,全部泡在水中,數代人的產業,也只能關門歇業了,從此不再見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朱祁鎮聽他說,一揮手讓懷恩給冼景續茶。

對於這一點,朱祁鎮聽得可憐,但是心中並沒有一絲波動。倒不是朱祁鎮鐵石心腸,而是朱祁鎮知道,這些事情,他是沒有辦法介入的。

老天爺的心思,誰能改變?

這種不可抗力,朱祁鎮怎麼介入?

唯一的是提高大明基礎建設水平,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早就在辦了,不管是修建水利,還是修建馳道。

不過,朱祁鎮也準備將整修官道納入朱祁鎮的計劃之中。

冼景立即起身謝過懷恩的茶水,微微抿了一口,說道:“再有就是官了。要想行商,非要路引不可。所過之處,都要打點,否則路引可不要到手。”

“這也罷了,尋常打點,也不算什麼,就怕有些貪得無厭之徒,我聽父輩說過,就在九江關,掌關的米官人,在繳納了賦稅,各種打點之後,就是不許船隻離開,結果港口之中,聚集了大小船隻千餘艘。”

“船隻聚集在一起,一個不小心都要撞在一起了,不得已所有商人籌了萬兩白銀,纔算讓米官人高擡貴手。”

“據說這位米官人一任下來,十萬雪花銀。”

朱祁鎮面上不動,放在膝蓋上的手指猛地一曲,輕輕敲擊了兩下,然後緩緩的放下來。

朱祁鎮內心之中,已經飽經歷練了,但是此刻內心還是被震撼了。一絲怒火微微燃燒起來了。

十萬兩白銀,多麼?

不多。

最少朱祁鎮並不是太在乎這個數字的。

如果有人告訴他某一個尚書,不,即便不是尚書,就一個巡撫,哪怕是知府貪了這麼多,朱祁鎮也會波瀾不驚的。

但是九江官的掌管着,是什麼官職?

朱祁鎮沒有關注,但是敢肯定,最高不會高過七品,最低估計九品都有。無非是一個負責收稅的。

九江關乃是大明長江運河上十幾個鈔關之一。

區區一個如此的官員就能一任席捲十萬兩,這十幾個鈔關決計不會比九江關好上多少。當初爲了治河,于謙整頓運河鈔關,頓時有了百萬之用。

現在看來,于謙下的手還是輕了。

隨即朱祁鎮又想深了一層。

他想的是官場貪腐情況,真如他一直所想的嗎?

從三楊時代,到而今,朱祁鎮對官場的整頓,幾乎沒有怎麼停止過。朱祁鎮覺得大明中樞大體上還是比較廉潔的。

當然了,想要讓官場一絲不染,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而今這個情況看,官場最底層,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恐怕比他們的上司要大膽多了。

朱祁鎮收斂自己的心思,繼續聽冼景說。

冼景說道:“還有就是牙行了。”

“其實牙行本身是好的,各地的貨物到了之後,不能自己發賣,要牙行發賣,畢竟大部分行商都沒有心思找自己客人,他們必須儘快將貨物賣掉,快速回本才行。”

“只是牙行要官府派發執照,各地牙行無不是勢力人家所有。在價格上也有任他們宰割了,畢竟行商拖不起。”

“如果單單吃一點虧也就罷了。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就怕這些牙行用手段,用各種辦法將人送進官府之中,到時候人生地不熟,怎麼死都不知道。這貨物就能被吃下來了。很多人一出門,就再也沒有回來,生死不知。”

“都說行商重利,卻不知道都是拿性命來搏。不重利根本不划算。”

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
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