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

第七十章肇州破敵

施帶兒不敢怠慢朱儀,畢竟朱儀的身份地位在哪裡放着,而他來之前也被叮囑,他雖然是援軍,但是肇州之戰的主將,依舊是朱儀。

施帶兒說道:“海西的意思是,只需守住肇州就是大功一件,船隊所帶來的物資,全部都運進肇州城中,置於肇州從寶恆中的傷員,也可以都帶走。更多的就要看少國公的意思了。”

朱儀品味着少國公這三個字,心中有一絲苦澀,隨即被他按捺下去了,說道:“施將軍,而今天下正是用武之地,瓦刺眼看就不行了。想要搏一個功名富貴,就要趁早,而今瓦刺城外的士卒,與我等相當,我城中可出五千士卒,再加上你帶來的水陸之師,足夠與瓦刺大戰一場了。”

施帶兒說道:“末將聽從少國公吩咐。”

的確,瓦刺不行了。

這一種感覺很多人還沒有感受到,但是最能感受到這一點的就是海西鎮的人。

無他,從海西建鎮開始,就與瓦刺有着不解之緣。

再一次次與瓦刺做戰的經歷,自然能明白這麼多年,瓦刺強弱,特別興凱湖之戰,讓海西軍更清楚這一點。

所以,如果換成別的軍鎮將領,或許還有一些猶豫,但是對於海西鎮的軍隊,卻是根本不用多想,不就是瓦刺嗎?

朱儀說道:“好,那麼就請將軍休息幾個時辰,今夜決戰。”

施帶兒說道:“今夜?”

“不錯。”朱儀說道:“就是今夜,張宗周是萬萬不會想到,我們會今夜動手。”

在別的地方打仗,朱儀決計不敢如此冒險,誰讓這個地方是肇州。

朱儀在肇州這裡做了多少準備,恐怕只要朱儀自己知道。

甚至有一些準備,在瓦刺進攻的時候,依舊抽調出幾百人,一直在做。

特別是對於地道更是如此。

朱儀剛剛開始挖掘地道,並不是爲了進攻,而是爲了阻止也先進攻。

朱儀聽張輔的囑咐之後,一心一意在學習守城之道。

正如張輔所言,真正戰場局決勝,大隊騎兵廝殺,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很多人都不用多想,僅僅憑藉戰場嗅覺,就知道該怎麼辦?

這種天才騎將,列朝列代都有很多,即便在這個時代石亨就有幾分風采。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天分,想學習卻有些困難,也不知道該怎麼教。

但是守城之道,雖然也是變化萬千,有各種戰術配合,但是卻是可以學的。朱儀在這方面下足了精力,此刻不敢說是大明第一流的守將,但是在這方面決計是有自己的心疼。

而且守軍用地道進攻,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唐代李光弼守太原,就用地道反擊,取得過大勝。

朱儀見瓦刺沒有從地道進攻的想法,不僅僅沒有停止自己的地道挖掘,反而直接挖出一道兩三裡的地道。

可以容納兩三個並行。

這就是朱儀反擊的秘密武器。

當夜。

朱儀走在最前面,在黑暗之中行走了一兩裡,纔在一處樹林之中鑽出地面。

朱儀帶着千餘士卒,靠近樹林邊緣,遠遠的看着瓦刺大軍的營地。

這裡就是瓦刺一處馬營,大量的馬匹都愛這裡休息。

大概以後萬匹左右未必都是戰馬,對於大明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是對瓦刺來說,卻未必了。

因爲這樣的營地,在肇州城下,至少有三處。

朱儀說道:“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下面的將領低聲說道。

朱儀說道:“好,勝負在此一舉。”

千餘士卒在朱儀的帶領之下,悄然的靠近了瓦刺營地。

“殺。”一聲大喊,喊殺之聲大做,無數火把燃燒起來。不過片刻之間,無數馬兒都不被驚動了。

朱儀之所以進攻這裡就是爲了這個。

在朱儀的努力之下,無數馬兒都驚動了。

這些馬兒都胡亂的奔跑,頓時將整個營地捲進了混亂之中。

施帶兒見狀,心中暗道:“這公子哥,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說實話,對於朱儀今夜就要夜襲,他不大情願。

不要看夜戰在史書上有很多,但是實際上,打夜戰事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因爲夜戰一旦打起來,大多都會失去了指揮。

勝負,在結束之前,很難說清楚。

但是朱儀說他自己帶頭夜襲。施帶兒就無法拒絕了。只能得着他的結果。

果然瓦刺後軍大亂。

施帶兒不在猶豫。立即打開了城牆上的暗門。

不過片刻之間,就在城牆之上,打開了七八個城頭洞,還有無數繩索從城牆之上扔了下來,。

明軍士卒大舉殺入瓦刺軍中。

一時間瓦刺軍中就亂了。

張宗周威信不足的暴漏無疑。

在瓦刺每一個領兵大將,都會有自己的部衆。不管他帶領多少人馬,這些部衆都是他嫡系,在很多危機時刻,可以信賴的軍隊。

可以用他們來突圍,也可以用他們堵缺口,等等。

但是張宗周卻沒有,而且瓦刺各軍也不會服一個漢人的。張宗周還想挽回局面,但是瓦刺各部,感覺情勢不妙的時候,已經先走一步了。

而張宗周各種命令,根本找不到人。

等張宗周得到各處反饋之後,他已經跑不掉了。

四處喊殺之聲,火焰蔓延的,已經距離張宗周很近很近了。

“大人,速走吧。”張宗周身邊幾個親兵勸道。

張宗周呆坐在座位上,冷笑一聲說道:“走?往什麼地方走?去哪裡?”

“先見了大汗再說?”、

張宗周說道:“沒有用的。”

張宗周已經明白自己沒有生路了。

而今他的局面並非他逃走就可以的。

這一場敗仗,總是要有人負責吧。

誰負責?

看伯顏帖木兒打的敗仗就知道了,瓦刺本部都是也先的鐵桿,總不能讓他們負責吧,而且這些先行逃走的人,一定會將黑鍋蓋在他身上的。

但是也先如何選擇?

如果而今瓦刺如日中天,也先或許能秉公處置,但是而今瓦刺一敗再敗,也先最重要的事情是穩固基本盤。

也就是拉攏自己本部人馬。

而不能偏向一個外人。

而且張宗周之所以投奔瓦刺,從來不是想做蠻夷的,而是想引瓦刺入關,成爲正統王朝,他也功成名就。

而今戰事進行到這個地步。

張宗周很明白,瓦刺入主中原的可能性,已經無限趨於零。

張宗周也不甘心,一輩子成爲一個荒野野人。

這種深沉的失望,讓張宗周也沒有了繼續逃回去的心思,與其被也先處死,不如死在此處。

至於投降,張宗周從來沒有想過的。

畢竟張宗周所做的一切,在後世看來,是漢奸,但是在張宗周內心建設,他只是各爲其主而已。

但是如果投降,就是貳臣了。

張宗周慘烈的一笑,說道:“你們都走吧。”隨即將油燈潑在帳篷之上,隨即將一個火把砸在上去。

無數火舌從各個地點冒了出來,隨即就好像是一瓣瓣火花一般在帳篷外圍聚合在一起。將張宗周籠罩在其中了。

就這樣也先第一謀士,就這樣死在這一場大火之中。

對此,明軍並不知曉。

廝殺竟夜,根本沒有清點敵人屍首的可能,只要到了第二天,天光大亮才知道原來張宗周已經變成了焦炭了。

這一場戰鬥,因爲大部分瓦刺士卒都逃走了。

斬首隻有數千。但是他的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從這一戰之後,大明與瓦刺的主戰場,已經不在九邊,而在漠北。

瓦刺喪失主動進攻的實力與勇氣。

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五章 香港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
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十五章 香港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