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鼎革,隨想

感謝jforce,最愛俏黃蓉,尊稱人字,我想遠飛2012,yangzi,飛虎有晴天,清茶待客,劍俠dodo,若尹,皇羽風,色劍,鬼畜王蘭斯君,虎賁集團軍,摩人,dulangliu摸等書友的支持,祝朋友們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改革,古人稱之爲“鼎新革故”,即“布新猷,除舊政”,或者叫作“變法亂常”。它意味着對原有的權力配置、利益關係、社會秩序乃至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進行新的調整。

因而,在改革過程中,及時化解新出現的矛盾,保持社會穩定,就是保證改革順利進行、促進社會發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是實現長治久安不可或缺的手段。

這也是古人所說的要善於以“小變”求“不變”。古往今來,無數歷史事實證明,改革、發展與穩定三者之間互爲條件、相輔相成。只有找到三者之間關係的結合點,穩妥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由朱永興發起的這場改革與中國歷史上的歷次改革相比,有相同之處,更多的卻是不同。

當然,這場改革也有着相當有利的條件。首先,最高決策者朱永興是堅定不移的,不必太擔心因人廢事,中央權威不可動搖;其次是經歷過大戰亂的國家。雖然也有各種利益集團,但勢力不張,難以形成由官場到民間的巨大力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改革的受益者衆多,工、農、商、兵幾乎都得到了好處。

而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官吏。以及按照傳統思路和方法要入仕爲官的讀書人。不過,限制和打擊的是官吏的**和不法,實心任事的卻會被委以重任,仕途光明;而書院入官制,比科舉取士的數額和範圍更大,對於能適應時勢,及時更換思路和方法的讀書人是個更好的入仕機會。

在至高無上的皇權威懾下,朱永興的改革阻力不大,但這並不意味着能夠一蹴而就。畢竟要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是個長久的過程。但朱永興對此有信心,一代,兩代,甚至是三代,他還年輕,他還有時間。

而作爲尚處於封建社會的皇帝,朱永興的一舉一動都將被人關注,被人揣摩。被人尋找着取悅的機會。對此,朱永興倒也有些樂見其成。只有做的事情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民衆。

就在遼東大勝的消息傳來之際,由皇家出資建立的第一家公立圖書館在北京正式對外開放,而地址就是紫禁城的內廷西六宮。

在朱永興的堅持下,紫禁城被劃成了三部分,並築牆隔離。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爲主的外朝是舉行大朝會的地方。舉凡國家的重大活動和各種禮儀,都將在外朝舉行。而內廷的西半部是皇家圖書館和兩座御花園,對公衆開放;東半部則將建立起一所小學校,不僅是皇家和官吏的子女,普通平民也將獲准報名審覈。

有房子不用。那是浪費。在朱永興看來,皇家威儀不是什麼深宮高牆所能營造的,臣民的愛戴也不是什麼排場能夠得來的。這是指那各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叩頭跪拜、山呼萬歲。

而圖書館的作用,特別是在現在這樣的信息傳遞社會中,更加重要。不僅是保存文化遺產,開發智力資源,還能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當然,朱永興希望圖書館能真正走入平民百姓當中,擔負起了對民衆的科學知識文化教育的任務,並使民衆有較多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

還是那句話,上有所好,下必行焉。皇家都出資建設了,還將在以後把命名權授讓給其他出資建設圖書館、學校、撫幼院、贍老院的個人或團體。這就不僅是讓皇上高興、朝廷嘉獎的事情了,這更是讓自己能留名於史的千載良機啊!

…….

人流涌動,一眼望不到頭,維持秩序的禁衛軍個個滿頭大汗,直到朱永興傳旨,今日人滿,停止入園。何時再行開放,另行通知。

“父皇。”嘉兒扯着朱永興的衣袖,嬌聲道:“你看那些人,哪裡象是來圖書館看書學習的,都是來觀瞻皇家園林建築,遊玩兒似的。”

“人人都有好奇心,這也無可厚非。”朱永興苦笑着輕輕搖頭,想了想,說道:“這樣好了,圖書館呢,暫時先辦證入內,以能寫自己名字爲限,每週開放五天,其餘兩天呢,便開放遊覽。等到看也看了,興頭也過了,人也少了,再每天都開放圖書館。”

“或者——”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詢問似的望向貼身親衛,“這東半部分可整理好了,民衆既是想看,那便擇時開放吧!”

“回萬歲,東半部分再有幾天才能佈置好。”親衛躬身回答,停頓了一下,又試探着問道:“萬歲,這東面不是要改成學校嗎,開放遊覽有些不妥吧?”

“學校怎麼也要到明年纔開始招生授學,這幾個月的時間就讓百姓隨意觀瞻吧!”朱永興並不在意地笑了笑,又不太確定地說道:“也許學校還要另外選址呢,嗯,就按朕的意思辦吧!”說完,朱永興彎腰抱起乖女兒,沿着臺階下了宮牆。

“老爹。”嘉兒低聲叫着,自己卻已經笑不可抑,抱着朱永興的脖子咯咯地樂得歡快。

“臭丫頭。”朱永興寵溺地貼了貼女兒的小臉蛋,笑道:“惹禍了吧?柔兒躲起來,讓你來找老爹說情,是不是?”

“也不算惹禍啦!”嘉兒笑着辯解道:“姐姐怕母妃,很嚴厲的。”

“嚴厲也是爲了她好,爲了你們好。”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下不爲例,這次老爹幫你們說情,下次可就不管了。”

“沒下次,肯定沒下次。”嘉兒鄭重其事地保證着,卻狡黠地抿起嘴角。

下不爲例,這不知是說過幾回了。連朱永興也覺得有些靠不住,不由得苦笑起來。柔兒調皮胡鬧,嘉兒會撒嬌說情,這兩個女娃倒是配合得默契。雖然不是一個娘所生,可她們關係甚篤,這讓朱永興也感到高興。

沒辦法,女孩就得寵着養。雖然也得不時敲打敲打,但卻不能象對男孩子那樣粗暴。就說這次柔兒騎小馬玩,把侍女撞傷。也是無心之過,是有些莽撞,但卻不是存心狠毒。只此便是可以原諒的,讓她以後注意便是了。

至於夢珠,顯然是望女成鳳,有些過於嚴厲。當然,這也與她的民族出身有關係,不肯給別人落下什麼話柄。

特別是朱永興納了何淑蘭爲妃後。儘管夢珠並不期望皇后的位置,但總是有那麼點象是自卑的小心思在作怪。

唉。現在還不能確定,也沒人懂自己的心思,理解自己將爲破除興亡週期律所要作的事情。朱永興望着眼前的宮殿樓閣,突然有些失神。崇禎在亡國之時把劍揮向自己的親生女兒長平公主時,那句“奈何生帝王家”該怎樣理解呢?懷裡的小丫頭天真浪漫,偶爾跟自己耍耍小心眼兒。等她長大了,她在帝王家能幸福嗎?

遠處急匆匆走來一人,嘉兒眼尖,認得是國安部尚書葉虎,她也記得母親龍兒的囑咐。趕忙推了推父皇,示意把她放下來,不要失了皇帝的威嚴。

憐子如何不丈夫。朱永興略顯無奈地搖了搖頭,把懂事的女兒放下,望着急忙趕來的葉虎。

“微臣拜見萬歲,微臣——”

“你是國家重臣,不要給她個小孩子行禮。”朱永興擺了擺手,他已經在內閣大臣中取消跪拜,以示優渥,但葉虎要給嘉兒見禮,卻大可不必。

葉虎還是躬身施了半禮,柔兒、嘉兒最得朱永興寵愛,年紀雖小,卻已有公主封號,朱永興雖然說得客氣,但他覺得禮不可廢。而且,他忠心是忠心,也是智力極高,深知在君主面前萬不可自恃。

“葉尚書不必多禮。”嘉兒微微蹲身,算是還禮,聲音清脆地說道:“父皇常說內閣諸臣都是國家棟梁,要嘉兒尊敬如師長,嘉兒可不敢受葉尚書的禮。”

葉虎臉上的驚咦之色一閃而逝,拱了拱手以示謙遜。朱永興已經笑着拍拍嘉兒的小腦袋,說道:“父皇要處理大事了,你去找姐姐玩。嗯,告訴她,不要再頑皮胡鬧。”

嘉兒又給朱永興和葉虎施禮告退,小小年紀,倒顯得進退有據,禮貌周全。

“嘉歲公主聰明異於常人,又識禮溫恭,微臣在這裡爲陛下賀。”葉虎挑着好話恭維着。

“再好也是個女孩。”朱永興淡淡一笑,盯着葉虎調侃道:“若是朕學那英吉利,百年之後立一位女皇,你能竭誠效忠嗎?”

“這,萬歲,您何出此言?”葉虎頓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不必惶恐,朕只是開個玩笑。”朱永興心中暗自嘆了口氣,虛君虛君,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難道國家的長治久安還沒有什麼男權、正統重要嗎?沒辦法呀,傳統思想的強大,他已經是深有感觸了。

葉虎猶豫了一下,還是不敢就這個話題深說,便直接奏報最緊要的事情。

朱永興聽着,緩緩點頭,聽葉虎講完,稍稍沉吟了一下,說道:“很好,若能成功,平滅建匪要提早好幾年,人員、錢糧的消耗更可大大減少,此實乃絕大功勞。嗯,葉卿只管去做,想必聯絡也很困難,倒是要他們見機行事了。”

…………..(未完待續

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91章 新氣象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章 歡歌暢飲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01章 總攻(一)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69章 軟實力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9章 聖意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26章 無題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45章 天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45章 天變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2章 兵潰第48章 大戰(二)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56章 拒詔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9章 軟實力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73章 潰敗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00章 佔優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48章 大戰(二)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8章 大海戰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7章 攻城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55章 滇緬戰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2章 總攻(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17章 斷臂?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73章 小朝會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章 決戰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
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91章 新氣象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章 歡歌暢飲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01章 總攻(一)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69章 軟實力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9章 聖意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26章 無題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45章 天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45章 天變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12章 兵潰第48章 大戰(二)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56章 拒詔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69章 軟實力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73章 潰敗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00章 佔優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48章 大戰(二)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38章 大海戰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7章 攻城第78章 勝利之因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55章 滇緬戰事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82章 調整佈署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202章 總攻(二)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4章 篡改聖旨?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117章 斷臂?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73章 小朝會第98章 以南養北第9章 決戰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