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立威

名人效應,不只是朱永興有。李定國戰功赫赫、人品出衆,是當時無數人仰慕的偶像,也是很多明軍將領歸依的核心。那種無形中的威壓和敬畏,更是影響着明軍將領的思維和行動。

正因爲這方面的原因,易成和馬寶等人希望朱永興暫緩處置唐堯宗,以期與李定國搞好關係。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是思維的方式不同,所處的角度不同。

“殿下這是要立威吧?只是晉王那裡不好交代呀……”汝陽王馬寶勒馬駐足,望着唐堯宗的人馬棄械走出兵營,皺着眉頭揣測着朱永興的心思。

唐堯宗帶着軍中將領迎接朱永興,卻萬萬沒想到朱永興突然變臉,被一舉擒拿。既然朱永興決意動手,已經做好準備的馬寶、劉震等人只好按應變計劃行事,包圍了唐堯宗的軍營。在“只懲首惡,協從不問”的喊喝聲中,羣龍無首的駐軍在一陣騷亂過後,終於選擇了棄械出營,接受整肅。

雖然行動很順利,但衆將都感到困惑不已,不知道朱永興何以突然變卦,用此雷霆手段。儘管朱永興是宗室留守,暫行監國權,總掌百官,處置一個犯法的總兵,並沒有越權。可畢竟唐堯宗是李定國派出的部將,先打聲招呼,給足李定國面子,應該更好吧?

現在呢,朱永興的斷然處置,難道不是讓他和李定國的第一次會面蒙上了一層陰影?

……

朱永興並不後悔,他知道在心理上,自己邁過了一個檻,也把自己的位置重新擺正。在脫出了歷史名人、千古名將的心理陰影之後,他變得更加自信,這對將來的行動是有好處的。

“平陽侯,唐堯宗的違法劣跡就由你去查清楚,所率兵馬也由你整肅統領。待晉王趕到,再由他處置,你看如何?”

朱永興在迎接的衆人面前顯示了雷霆之威,而現在則該是轉圜與李定國關係的時候了。把唐堯宗擒拿而不做最後處置,交由李定國決定,這無疑是給李定國一個面子。按照民間俗話說:打狗看主人。把作惡的狗關進籠子,這無可厚非;不問青紅皁白,一棒子掄死,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而且,朱永興還選擇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做調查定罪等事宜,那就是平陽侯靳統武。歷史上,李定國可是在臨終前託孤於部將平陽侯靳統武,命世子李嗣興拜其爲養父,可見李定國對他的信任。

這樣一來,朱永興便顯得很公正。既不是捏造罪名,故意讓李定國難堪,也不是要吞併李定國的人馬,只是以罪論事,別無其他。

平陽侯靳統武已經看過了唐堯宗劫殺客商的控書,臉色很是難看,把唐堯宗恨得要死。打晉王李定國臉的,不是朱永興,而是這個利慾薰心的混蛋。只是他心中也有些許不滿,覺得朱永興應該私下和晉王李定國透露此事,由晉王李定國來做處置。

“李晉王治軍一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唐堯宗害商擾民,污晉王之清譽、王師之聲名,罪無可恕。”朱永興心中不悅,耐着性子說道:“若晉王在此,早斬其首,正名嚴紀。平陽侯,難道你不如此認爲嗎?”

靳統武心中一驚,趕忙躬身答道:“殿下所言甚是。唐堯宗殺商奪貨,獲利自肥,不殺不足以嚴明軍紀。若晉殿下得知,必斬首示衆,以告軍民。”

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這深究其罪、整肅軍紀之事,就交與平陽侯了。劫殺客商,軍士乃聽令而行,罪只在唐,能恕則恕;若有擾民害民之行,則罪在己,不可輕饒。寬嚴之度,平陽侯可自掌握,當以牽連最少、影響最小爲要。”

“末將謹遵殿下諭令。”靳統武知道自己必須接下這個差事,既代表李定國接受朱永興的照拂,又能給李定國營造亡羊補牢、挽回影響的機會。

朱永興看着靳統武告退而去的背影,苦笑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輕輕叩擊着桌案。晉王李定國雖然性格倔強,遇事常生爭執,但似乎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在與孫可望的爭持中,也頗能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希望這次的舉動不會真的造成隔閡,自己還得多做點準備,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殿下。”長史易成走了進來,用頗爲複雜的眼神看了朱永興一眼,躬身稟告道:“土官龍吉兆、龍吉佐置辦了酒宴,爲殿下接風洗塵,現正在偏廳等候召見。”

這就是擒拿唐堯宗所帶來的現實的好處啊!朱永興收拾起思緒,微笑起身,隨着易成前往偏廳。

朱永興爲什麼要對雲南土司特別優渥,不惜冒着與李定國交惡的風險,也要以威震之,以利誘之呢?其實這與雲南的民族組成有着密切的關係,衆多的少數民族,本來是很好的兵員補充,卻多半由土司控制。土民對土司的人身依附關係,阻礙着朱永興擴軍征戰的計劃。

當然,土司制度始於唐代的“羈縻制度”,形成於宋代,繁榮於明代,幾百年來的根深固習,哪是輕易便能廢除了。搞的不好,反倒容易使各土司離心生叛,破壞內部的穩定大局。

所以,朱永興一面恩威並施,使各土司能站到明軍這邊,爲抗清大業而出力;一方面他也要採取一些辦法,能夠讓土司放寬對土民的人身限制,以便招募到更多的少數民族士兵。

強下諭令是不行的,但朱永興可以開出條件,進行交換。本着自願的原則,你支持我,我便給你官職、土地;你拒絕,那也沒關係,總有別的土司願意去做。總之,這在表面上看是互不吃虧的一個交易。

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那麼簡單,這是朱永興的一個謀劃長遠的計劃,把土司治下的民衆不斷變爲自由民,從根本上動搖土司制度。這些自由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會不斷吸引更多的土民,從而爲埋葬土司制度提供來自於內部的掘墓人。

第63章 求助他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章 陌生之地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60章 追擊第54章 再退第154章 赴廣東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74章 貪心不足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章 琉球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5章 阻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72章 退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71章 阻擊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7章 突破,崩潰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06章 不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6章 領悟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54章 赴廣東第87章 接戰(二)第126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85章 無題第43章 保寧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37章 李晉王第2章 高平莫氏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04章 報應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01章 總攻(一)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85章 無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0章 無題第10章 大勝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5章 破城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45章 妥協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86章 疍家女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
第63章 求助他國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章 陌生之地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60章 追擊第54章 再退第154章 赴廣東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74章 貪心不足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章 琉球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35章 阻擊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72章 退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71章 阻擊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77章 突破,崩潰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06章 不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36章 領悟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54章 赴廣東第87章 接戰(二)第126章 無題第2章 鬥熊救美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86章 輕視,放鬆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85章 無題第43章 保寧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37章 李晉王第2章 高平莫氏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04章 報應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01章 總攻(一)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85章 無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0章 無題第10章 大勝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5章 破城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45章 妥協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86章 疍家女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