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無題

“清廷於順治十八年七月嚴格訓令:明朝廢紳不許冒稱鄉紳。同年十二月又重申:本朝出仕者方準稱爲鄉紳,其明朝廢紳系即民人,不許仍稱鄉紳。奏銷案全面發動後,清政府嚴格執行其標準,巡撫朱國治奏報徐時勉等續完紳戶文冊時,因未開明何時出仕,予令察明回奏。欠糧處分則將在籍鄉紳革職提究,見任官員俱議降二級調用。”

朱永興聽着葉虎流利地解答着他的疑問,臉上露出讚許之色,輕輕頜首,說道:“清政府從法令上對‘鄉紳’一詞所做的嚴格界定,想是爲了要建立穩固的統治,對與清朝不合作的明朝鄉紳要徹底劃清界線,取消他們的特權地位,以便建立起清朝的統治階級和特權階層。同時,對暫時投降而不真心歸順的原明朝官員,予以警示。”

“殿下睿智,一語中的。”葉虎一副不喜不怒的撲克臉,說話的聲調也平得沒有起伏,“正因如此,奏銷案初發生時,清廷還沒有對現任官員的處分規定。在最早發生的嘉定奏銷案中,對現任官員的處分是非常輕的,只是對現任官員的家人予以處分。”

朱永興若有所思,沉吟了半晌,象是自言自語般地說道:“明朝廢紳系即民人,也就是說他們已無欠糧的特權和資格;現在又對重新定義的鄉紳中拖欠錢糧者予以懲治,可以說是無遺類了。如此掃盡文人士子臉面,打擊所有的豪強地主,是財政陷入困境?還是整頓統治階層中不穩定因素,以警世風?”

葉虎等了一會兒,見朱永興不再說話,便猜測着答道:“或許兩者都有吧!清廷財政緊張是一直存在的事實,江南賦稅又以蘇州、鬆冮等府爲最,以這些地方爲重點,也在常理之中。而江南士人多心向皇明。藉此予以打擊,亦算是一石二鳥。”

“心向皇明嘛?”朱永興冷笑一聲,說道:“多數人是心向錢財纔對。紳衿積欠錢糧,由來已久。以致國無禦敵之資,無濟民之糧;昔日亂民蜂起,女真作亂,一發而不可收拾,實乃財政崩潰之禍。那個時候,紳衿不是還死守着家財,還理所應當地拒繳錢糧?如今斯文掃地,倒也是咎由自取,私心貪鄙所致。嗯,斯文掃地的皆是清朝出仕者。有此一條,咱們更不能隨便有動。這個,待孤細思後再作計較。”

“是,屬下謹遵殿下吩咐。”葉虎躬身答應,他是錦衣衛出身。對文人士子並沒有多少好感,只是覺得朱永興可能會藉此鳴呼,以收江南士子之心,沒想到朱永興的態度卻是如此。

“京師情報機構的人員還要加強。”朱永興暫時將奏銷案放到一旁,重新拾起促使吳三桂反正投誠的計劃,“吳應熊對吳三桂非常重要,如果能將這個傢伙綁架出來。貴州也許可不戰而取,即便是江南,或者也可傳檄而定。”

“吳應熊庸碌無能之輩,只想着保全祿位,屢次書信規勸乃父謹守臣節,不可妄爲。以免引起朝廷疑忌。”葉虎想了想,顯然事情難辦,但臉上卻未顯露出來,“他有兒子,還有滿人之妻。必不肯輕舍而去。”

“所以說要綁架。”朱永興對此也理解,也就並未用強硬的命令,“加強情報機構人員,並作好各項準備,切不可倉促而行。嗯,這個計劃雖然困難,卻也有成功之望。”

“屬下明白。”葉虎暗地鬆了口氣,只要朱永興不急逼,便有充分的時間準備,也未必沒有成功的希望。

“嗯,從京師走陸路肯定不行,十萬八千里的路程,隨時會被清兵攔截。”朱永興突然想起了《鹿鼎記》中的一段情節,不由得摸着下巴仔細回憶,“若是先逃至天津,由塘沽出海,或許會平安很多。京師至天津不過數百里,沿途安排好馬車,接力連跑的話——十幾個小時差不多就能到吧?”

葉虎下意識地瞅了一眼屋角的自鳴鐘,對時辰和小時的概念他已經瞭解,所以能夠接上話,“如果馬好的話,還能更快些。”

朱永興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如果是晚間行動,時間更爲充裕,但京師有關閉城門的規定,恐怕不易出城;若是白天行動,風險自然是大上許多。呵呵——”他突然自失地一笑,對葉虎說道:“孤只是隨口而說,具體計劃還要由情報局制定實施。”

“殿下隻言片語,已指出其中關鍵,待計劃制定完畢,再請殿下指正改進。”葉虎拱了拱手,見朱永興再無交代,便起身告辭。

“這個葉大人很厲害的樣子。”門剛剛關上,一直乖巧坐着傾聽的段婉兒便起身走過來收拾案上的文件,並有些不示弱地開口說道。

“他確實是很適合搞情報工作。”朱永興知道段婉兒稱讚的原因,笑着點了點頭,說道:“不是那種在敵後潛伏的工作,因爲他的表情太單調,在人堆裡很扎眼。但他的冷靜分析,以及他的記憶力,做一個在後方指揮的情報官員還是非常稱職的。嗯,他有這樣的底子和素質,目前還真沒有人能夠超過他。”

“記憶力嘛,我也不差。”段婉兒挑了挑秀眉。

“沒說你差呀!”朱永興有些好笑,伸手將段婉兒摟過來,坐在自己的腿上,嗅着她的體香,在耳旁低聲道:“來,再講一段《資治通鑑》。”

若論古文功底,段婉兒、龍兒,甚至夢珠,都應該在朱永興之上。而朱永興也知道自己除了見識廣博外,其他方面的學識與那些滿腹經綸的文人相差甚遠。讀書,特別是讀史,借鑑古今成敗的經驗和教訓,瞭解史書中歷代名人的事蹟和言行,不僅是充實自己,更是瞭解這個時代、融入這個時代的絕好辦法。

而段婉兒現在頂替了龍兒的角色,紅袖添香伴讀書,不僅增添許多情趣,且譯成白話更讓朱永興少費了很多腦細胞。嗯,軟玉在懷,嚶聲在耳,說是享受也不爲過。

……

第95章 請兵助戰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緊急商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96章 各有安排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7章 齊集元江第33章 無題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6章 提點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章 無題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1章 縝密分析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8章 依城挫敵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96章 鑑第38章 突破方向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01章 總攻(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88章 大調整第13章 宗室留守第86章 復臺建議第69章 軟實力第97章 唯一生路第93章 戰馬論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37章 李晉王第91章 軍隊建設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0章 正面決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11章 結果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6章 拒詔第99章 軍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3章 綜合實力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章 絕死一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2章 兵潰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71章 慘烈第73章 人心散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2章 女考生
第95章 請兵助戰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8章 緊急商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96章 各有安排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47章 齊集元江第33章 無題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6章 提點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章 無題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1章 縝密分析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7章 緬局有變第8章 依城挫敵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96章 鑑第38章 突破方向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01章 總攻(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88章 大調整第13章 宗室留守第86章 復臺建議第69章 軟實力第97章 唯一生路第93章 戰馬論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37章 李晉王第91章 軍隊建設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0章 正面決戰第87章 潛入襲城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68章 正戰穩進第111章 結果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56章 拒詔第99章 軍歌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3章 綜合實力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章 絕死一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12章 兵潰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71章 慘烈第73章 人心散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12章 女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