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

太陽正當頂,撒下熱辣辣的光。

一排木架子立在空地上,每個架子上都倒吊着一個被剝得一絲不掛的清軍軍官,圍着觀刑的則是被俘的清軍。

一羣羣俘虜邁着沉重的步伐走了上去,圍着昔日的長官,臉色各異,有的連頭都不敢擡。

“線國安,縱兵殺掠,於昆明屠戮百姓數十人,搶民女十數名;於姚安……實屬罪大惡極,今判死刑。”一個明軍軍官大聲宣佈完罪狀,高喝一聲:“行刑。”

在監刑明軍冷冷的注視下,一個清兵終於咬了咬牙,揮動一根兩尺長的木棒,啪的一下擊打在線國安的身上。

“媽×的,誰敢打老子,老子要活剝了你。”線國安看不見身後的人,捱了打還呼喝着斥罵。

“啪”的一聲,打人的清兵後背捱了一棍子,打得他一個踉蹌。

“沒吃飯嗎?”監刑明軍喝罵道:“不想悔悟自贖的滾去服苦役,別在這裝模作樣。”

“啪”,“啪”……木棒又落了下來,由緩而急,由輕變重,線國安很快就閉住嘴,只覺得耳朵裡嗡嗡作響,到後來天旋地轉,分不清棍子的輕重。身上皮開肉綻,血不住地滴下來。

“罵,罵一聲打一棍。”監刑官拎着棍子,越發嚴格地要求着,誰不賣力便不客氣地掄棍就打。

伴着一句句斥罵,棍子一下下落在線國安的身上,連肉帶血飛濺開來。他的肋骨被打斷,血不斷地從嘴裡、鼻孔裡流出,沒有了聲息,象死了一樣。

“潑水。”監刑官擺了擺手,一桶井水嘩地潑到了線國安的頭上,他動了動,發出了微弱的呻吟。

“繼續。”監刑官冷笑一聲,又開始了棍棒刑法。

又過了一會兒,線國安渾身上下已經全是爛肉,成了一個血人。再用冷水潑,也是毫無反應,已經死透了。

屍體從木架子上解下來,砍下腦袋,吊在高杆上示衆,算是對這個罪大惡極的屠夫的額外懲罰。

行刑在繼續進行,一個個的清軍軍官被俘虜圍上,棍棒齊下,慘叫哀嚎聲響成了一片。

這些情景都被押來圍觀的俘虜們看到了眼裡,也包括隨後要釋放的清軍輔兵。通過他們的嘴,明軍對待俘虜的手段將傳播開去,以達成朱永興的主要目的:警告,示法。

而同時要公告於世的還有朱永興所定的對於清軍起義、反正、投降的標準和待遇:未與明軍對陣時易幟,算起義,相關將領可赦其罪,保留家財,並根據所部兵馬多少和功勞大小加封官職;如兩軍對陣或明軍兵臨城下時再易幟,則算反正,赦其罪,保其一半家財,按原職任命;要是打不過再請降,家財大半充公,只能保住性命。

不過是取得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勝利,竟似已經有了壓倒性優勢,開始招降納叛了。朱永興制定並要傳播出去的新規則,難免會給人一種狂妄的感覺。但他卻不這麼認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劃下道道兒來,大家都心裡明白,日後也就少了很多麻煩。況且,這些規則也是一種充滿信心的表示,是從長遠出發的一個考慮。

朱永興要改變的還有很多,現在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比如線國安,很多人都要將他千刀萬剮,唯有朱永興持反對意見。對於古代那些殘忍得近乎變態的酷刑,朱永興本着現代人的心理,是深惡痛絕的。把線國安亂棍打死,削首示衆,屍身棄之荒野,他認爲這已經足夠了。

當然,如果敵軍將領虐殺明軍戰俘,他也不憚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以,他並沒有宣佈取消凌遲等酷刑,而是在規則中加上了這麼一條作爲震懾。

文明能夠打敗野蠻,這是朱永興所堅信的。有所爲,有所不爲,更是他行事做人的原則。他希望跟隨他的將軍和士卒也能如此,最好是能成爲保國衛民的英勇無畏的戰士,而不是心理扭曲,以殺人爲樂、以虐殺爲快的瘋子。

……

汝陽王馬寶,慶陽王劉震,陳國公吳子聖,淮國公馬惟興,翼國公馬自德,魯國公祁三升,宜川侯高啓隆,孟津侯魏勇,總兵張國用、趙得勝……

朱永興環視了一圈自己要帶去安南的將領,這些人大勝之後都升了一級,又能繼續跟着朱永興,加官進爵更加快捷。所以,看得出來,大家心情都比較愉悅。

選出這些將領也是朱永興反覆權衡的結果,而不是隨興而來。昌國公高文貴,鎮朔伯吳三省,抗清很堅決;再加上在此戰中表現很好的陳奕耀、陳盛、張文翠等將,朱永興都留給了白文選。這樣他遠在安南,對這面的情況也能比較放心。

而跟隨他去安南的這些人,有些是可倚重的,有些是要觀察改造的,還有些是準備重點培養的。比如劉震和馬自德,還有魏勇之子魏君重等年輕人,加以薰陶和調教,很可能會成爲擁戴朱永興的中堅力量。畢竟年輕人的思想還沒有完全固定,可以逐漸加以引導。培養新生力量,加快新老交替的節奏,也是朱永興所要採取的長遠之策。

“陳國公,宜川侯。”朱永興直接點將佈置,東去安南的工作應該可以開始了,“二位老成持重,當爲我軍前鋒。路上要嚴肅軍紀,不可擾民害民,對當地土官也要以禮相待,不可欺凌。”

“末將遵命。”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去安南的路線已經確定,並且有鄭家的人作嚮導,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麻煩的是大批非武裝人員的跟隨,除了猛山克族以外,由三江以內逃難來的百姓也有很多,還有明軍的家眷,以及傷殘軍人……

在別人看來,這些非武裝人員是個累贅,這種麻煩可背可不背。不錯,確實是累贅,朱永興也是這麼認爲。但他還有更深遠的看法,首先要在安南紮根立足,光靠軍隊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民衆基礎;其次,傷殘軍人在安南得到妥善安置,既能收攏軍心,又能使發行的餉田票、功田票更有說服力;最後一點,軍人家眷在安南安置得越多,朱永興對軍隊就越有影響力和號召力。換句不好聽的話,那些家眷就類似於人質。

…………

;

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0章 暗戰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4章 攻城第97章 唯一生路第33章 無題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95章 無題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31章 段氏遺族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2章 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60章 追擊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98章 我認得你楔子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96章 鑑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66章 無題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63章 攻掠遼東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36章 領悟第87章 水西局勢第79章 雪中送炭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3章 安沛入甕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3章 窮追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5章 初印象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5章 定情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95章 無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4章 貪心不足第9章 決戰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06章 不負第86章 接戰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5章 定情第77章 意外之功第71章 局部——大局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24章 授課第273章 潰敗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37章 李晉王第47章 初勝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64章 計議第135章 得子,變局
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0章 暗戰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4章 攻城第97章 唯一生路第33章 無題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95章 無題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31章 段氏遺族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72章 退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60章 追擊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98章 我認得你楔子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1章 結果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96章 鑑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66章 無題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63章 攻掠遼東第93章 三馬來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36章 領悟第87章 水西局勢第79章 雪中送炭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3章 安沛入甕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13章 窮追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5章 初印象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5章 定情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95章 無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4章 貪心不足第9章 決戰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06章 不負第86章 接戰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5章 定情第77章 意外之功第71章 局部——大局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124章 授課第273章 潰敗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37章 李晉王第47章 初勝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64章 計議第135章 得子,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