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宗室臨陣

“末將在。”三人凜然肅立。

“吾在路上已經派人傳令,不知道三千精銳騎兵是否已經準備完畢?”朱永興目光一掃,含着不可抗拒的威嚴。

“回殿下,已然準備完畢。”汝陽王馬寶作爲代表,稟報道:“另準備了一千五百匹空馬,可使騎兵輪換,追擊不綴。且三千精銳已然休息多時,俱已進食,可窮追逃敵。”

“很好。”朱永興臉上露出激賞之色,轉頭對錢宸說道:“錢邦宸,一會兒便在地上鋪油布,把炮架好。再準備好雨傘、油布等遮雨之物,還有火把、火繩,近距離轟擊你明白吧,就是隻用炮彈,點火之後彈射出去。”

“殿下,這個屬下明白。只是——”錢邦宸猶豫了一下,有些心虛地問道:“那個陰×門陣,如何破解?”

破你個頭。朱永興翻了翻眼睛,但眼見身旁衆人似乎都露出了期待的神情,又覺得最好還是得弄出點什麼來,才能安撫穩定住這些人的心理,並增強信心。省得大家心裡沒底,影響發揮。

“嗆啷”一聲,朱永興拔出了寶劍,用手摸了摸劍鋒,想割破指頭弄出點血,又有點怕痛,更怕感染。猶豫了一下,他胡亂找了個方位,反正對面沒人就是了。然後閉上眼睛,躬下身子象作揖的樣子,將寶劍的劍鋒在自己的額頭緩緩蹭過。

噗的一聲,朱永興把寶劍插在了地上,厲聲喝道:“替天伐罪,百無禁忌。汝等當全心作戰,奮勇殺敵,勿有它念。”

“謹遵殿下號令。”身後衆將一齊躬身應喏,聲音之大倒是嚇了朱永興一跳。

這樣也行啊?古人,有時候真的很好騙。朱永興既是無奈,又是感慨地長出了一口氣。

……

一排刀盾兵將遮雨棚擋了起來,明軍步騎兵開始列陣,在戰陣的最後,則是一直未有用武之地的戰象。因爲大象怕火,怕巨大的聲音,所以馴化好的大象,多數是被刺聾耳朵,由馭手用肢體語言。比如鐵鉤子鉤大象左右耳朵的肉來操縱方向,左鉤左走,右鉤右走,一齊鉤是停步……

爲了不使戰象出現意外,特製的眼罩被放下來,以免戰象被爆炸的亮光所驚擾。刀白龍所率的土兵也派出上百人圍聚在戰象周圍,他們熟悉大象的習性,比明軍更能安撫戰象的情緒。

眼看着明軍趁雨攻寨的意圖已經顯露無遺,線國安也趕緊調兵遣將,做好防守的準備。

“先生且退下寨牆,暫離這兇險之地。”線國安對這個跟隨自己多年的老幕僚還是挺尊重的,眼看着戰鬥不可避免,便讓他先至後面的安全地方。

幕僚猶豫了一下,說道:“那卑職便去督促士兵,再挑些糞汁尿水來,免得雨水沖刷,減弱了這陰×門陣的效力。”

“有勞先生了。”線國安點了點頭,重新注目於寨外明軍的舉動。

其實,他心中也有些打鼓,弄不清楚那被刀盾兵遮擋住的雨棚裡在搞什麼。在他想來,估計是和尚道士之類的在做法,以加強明軍陽門陣的作用。但現在已經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是祈求老天保佑,陰×門陣能夠發揮厭勝厭炮的作用。

“殿下有令,擒斬線國安者,賞豬一頭,銀五兩,田地十畝。”幾個朱永興親衛在明軍陣前高聲呼喝着奔馳了三趟,把這個帶着污辱和篾視的賞格公示全軍。

初始愕然,然後便是壓抑的笑聲,爲馬上要開始的大戰添加了一絲異樣的輕鬆氣氛。

“豬我是不要了,就要線國安的人頭。”蜀世子劉震抿嘴微笑,低聲嘀咕道。

“殿下賞,焉能拒。”廣昌侯高文貴淡淡一笑,揶揄道:“年輕人嘛,一頓飯當能吃掉一頭豬吧?”

劉震愕然,隨即又暢快地笑了起來。

此非是戰前應有的舉動啊!馬寶有些疑惑,難道殿下不知道當在此時鼓舞士氣,而不是污辱敵將嗎?

“都記住了?”朱永興不放心地詢問了一遍,得到楊國驤和馬自德肯定的回答後,笑着點了點頭,伸手拔出楊國驤腰中的寶劍,他的寶劍還插在炮兵陣地鎮邪呢,“豎王旗,跟我走。”

長有丈餘的旗杆在雨中高高舉起,紅底黃字“岷”字令旗赫然出現在戰陣之前。朱永興率領着幾十名親衛,伴旗而行,馬蹄紛沓,濺起無數的水星泥點。

“殿下千歲,千千歲。”趙王白文選率先舉起拳頭,高聲呼喝。

“殿下千歲,千千歲。”軍陣中發出陣陣歡呼,被皇權至上、家天下思想浸透的人們,見到身份尊貴的宗室留守、朱氏子孫出現在戰場上,振臂而呼難道不是出於本能,或者是由衷而發?

朱永興嚥了口唾沫,沒想到會是這樣的效果,他準備的煽情鼓動好象有些多餘了耶。沒關係,口號暫且放下,先擺個POSE再說。他高舉起寶劍,每奔出十幾步便面向全軍,蹬着馬蹬立起身體致意。聲音似乎更響了,士兵們或用槍桿頓地,或用刀敲打盾牌,發出歡呼。

“宗室出征,那是王旗嗎?”線國安一陣恍惚,瞪大了眼睛緊盯着王旗下被簇擁的身影,好半晌才咬緊了嘴脣,心中嘆道:僞宗室留守,我終是看錯了你,沒想到你竟有如此膽氣。

看錯朱永興的又何止線國安,張勇難道不是,昆明的滿洲將領,大漢奸吳三鬼,不都犯了這樣的錯誤。

在戰陣前奔馳了一個來回後,歡呼聲太大,根本沒有給朱永興開口鼓動的機會。他此次便駐足不動,只讓楊國驤等人舉着王旗再在戰陣前奔跑一趟,喊些簡單的口號。

“天眷大明,韃虜必滅。”楊國驤、馬自德高聲呼喝,餘下的親衛隨後喊道:“威武,威武!”

“神佑我軍,所向無敵。”

“萬勝,萬勝!”

簡短的口號,卻耳熟能詳,更鼓舞人心。

“威武,威武!”“萬勝,萬勝!”明軍將士呼喝着,敲打着兵器,在這山呼海嘯的喊聲中,精神振奮起來,疲憊的身體彷彿也注入了新的能量。

……

第272章 血戰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7章 意外之功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28章 拉英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3章 棄城集軍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00章 佔優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50章 伏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3章 棄城之議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00章 佔優第76章 再棄險要?第94章 思考方法第72章 廝殺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9章 軍歌第72章 廝殺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5章 阻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2章 無題第260章 追擊第138章 大海戰第217章 困局第50章 伏擊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06章 不負第81章 書院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1章 死地則戰第2章 無題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0章 教士保羅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00章 佔優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37章 李晉王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6章 領悟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59章 無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99章 接戰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3章 北望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
第272章 血戰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77章 意外之功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28章 拉英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93章 棄城集軍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00章 佔優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50章 伏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83章 棄城之議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00章 佔優第76章 再棄險要?第94章 思考方法第72章 廝殺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99章 軍歌第72章 廝殺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5章 阻擊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2章 無題第260章 追擊第138章 大海戰第217章 困局第50章 伏擊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106章 不負第81章 書院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1章 死地則戰第2章 無題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章 柔情蜜意第80章 教士保羅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00章 佔優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37章 李晉王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6章 領悟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59章 無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8章 大戰(二)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99章 接戰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3章 北望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