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俘虜處置

朱永興看了趙得勝一眼,淡淡地笑道:“不過是給俘虜樹個榜樣,日後還是要對孫四順多加關注。你看——”他伸手指了指城下的俘虜,說道:“這麼多人,如果運用得當,難道不是給咱們增添了力量?”

“殿下心中已有辦法?”趙得勝試探着問道。

對於俘虜的處置,在不同的形勢下也會採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僞軍中不少人都有多次當八路軍俘虜的經驗,可他們卻不願加入八路軍,釋放後還是去當僞軍。爲什麼呢,因爲日軍很強大,他們沒有勝利的信心,而且當八路軍太苦,又沒有軍餉,不能養家餬口。

同樣的道理,吳三桂可以把投降的明軍直接編製成軍使用,而朱永興卻不太敢,因爲雙方的實力和形勢大不一樣。清朝已經席捲全國,勝利之勢似乎不可動搖;而南明呢,風中殘燭,面臨着覆滅的危險,要俘虜反正用命,談何容易。

“殺軍官。”朱永興面色變得冷厲,“特別是那些搶掠厲害的清軍部隊,軍官一個不留,不是他們帶頭和縱容,豈能有如此惡兵。由願意加入我軍的俘虜兵行刑,算是贖罪,也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對清軍也是一個震懾,誰再敢帶兵作惡,日後就是這個下場。”

趙得勝點了點頭,這也類似於入夥匪盜的投名狀,手上沾了上司的血,退路也就堵死了大半。

“身上沒有罪惡的俘虜兵,戰後可以釋放,能把咱們的政策宣傳開。”朱永興繼續說着自己的想法,“有罪惡的俘虜兵,咱們也不殺,或者讓他們以功抵罪,或者讓他們服苦役贖罪。”

趙得勝想起了一個問題,問道:“軍官少而要反正的俘虜兵多,如何處置?”

“誰說行刑便要一刀砍死?”朱永興微微眯起了眼睛,口氣森冷,“亂棍打死不行嗎?”

“末將明白了。”趙得勝恍然大悟,對於殺俘他其實並不反感,在當時也是常有的事情,對朱永興的想法也就沒有厭惡和反對的意思,反倒覺得朱永興殺伐果斷,是個成大事的人。

“這只是開始。”朱永興的口氣和緩了下來,說道:“還要制定一些政策,讓士兵們得到實惠,軍餉——”朱永興苦笑着搖了搖頭,手頭緊啊,能讓士兵們吃飽飯已經是竭盡所能了,哪還有餘錢發餉。

趙得勝咧了咧嘴,也知道朱永興沒有多少財物,但也想不出別的辦法。

“或許——”朱永興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可以用別的東西代替,讓吾再好好想想。”

……

騰衝城大勝,六千清兵除了留守在騰衝城北面營寨的五百人跑掉了不少,幾乎全軍盡沒。幾千匹戰馬的繳獲,使明軍的機動能力提高了一個檔次,是不是進兵與張勇和線國安進行決戰,朱永興有些猶豫。

好不容易聚集起幾支南明殘軍,雖然暫時取得了勝利,傷亡也是不可避免,徹底擊敗清軍當然可喜,但實力受損也着實令人擔憂。畢竟以後的戰鬥不會少,朱永興還要東去安南,沒有比較強的軍隊,肯定是無法進行接下來的行動。

甄別俘虜,救治傷員,休整部隊,擴大騎兵……連着兩天都在進行這些工作,朱永興也始終在權衡見好就收和窮追猛打的利弊。只是派出了咸陽侯、廣昌侯各率一千騎兵前出,監視清軍的動靜。

天空是陰沉的,朱永興的臉色也帶着冷肅,注視着城外空地上血肉橫飛、慘嚎不斷的殘殺景象。

“漢奸!”隨着罵聲,棍子狠狠地打在清軍軍官的身上,這個軍官已經遍體鱗傷,手被吊着,腿已經沒有了支撐的力氣,象沒有骨頭似的軟成一團,悽慘的叫聲也嘶啞微弱。

“讓你殺人放火!”一個俘虜兵猶豫了一下,偷瞟了一眼外圍明軍士兵閃亮的刀槍,咬了咬牙,上前掄棍又打。

“讓你強×奸民女!”“讓你搶劫百姓!”……罵聲不絕,棍子一下下落在清軍軍官的身上,皮開肉綻,血濺了出來,慘叫聲由尖厲變得低沉,然後是無力的呻吟,最後則悄然無聲。

一羣羣的俘虜兵圍着昔日的長官,罵一句打一棍,直到打得血肉模糊,聲息全無。悽慘的死狀,痛苦的哀嚎,應該會讓這些俘虜牢牢記住他們所罵的罪名,不敢再輕易對平民百姓犯下罪惡了吧?

戰場上的廝殺那是各爲其主,可以原諒;對平民百姓犯下的罪行,就必須得到懲罰,不配享受戰俘的待遇。

朱永興微微轉頭,對趙王白文選問道:“趙王,您覺得補充了兩千多俘虜兵後,對我軍的戰力有無影響?”

白文選沉吟了一下,謹慎地說道:“先放回一些沒有血債的俘虜,並且讓這些補充的俘虜兵知道,他們也就沒有了退路。打亂補充進我軍後,如果再有幾天的磨合訓練,應該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這些俘虜兵也是精銳,身體強壯,戰力不錯。”

軍隊是得到了補充,但要進行大戰,顯然還需要時間。朱永興聽出了白文選的話中之意,暗自嘆了口氣。

“殿下。”白文選似乎看出了朱永興的失落之意,又寬慰道:“雖然要竟全功有些困難,但清軍實力折損大半,只能是黯然退兵。我軍獲得空前大勝,應可滿足。”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說道:“清軍要撤兵,我們也不能坐視。不如派出騎兵綴其尾,看看能否有擴大戰果的機會。”

白文選想了想,說道:“就由本王率騎兵去吧,三千即可。”

“趙王這是跟吾爭功嘛?”朱永興開了個玩笑,又正色說道:“這樣,趙王率騎兵先行,吾暫留騰衝整頓訓練人馬。如果三五日後清軍仍然不退,吾就率全軍前去增援。”

“殿下千金之軀,還是坐鎮騰衝最好。”白文選笑道:“立功的機會還是留給衆將領吧,象蜀世子,那可是急迫得緊哪!”

還不是被襲爵的承諾給弄的。朱永興會心一笑,又不放心地囑咐道:“殺敵建功當然沒錯,但過於心切恐怕會有冒失之舉,這就要趙王監督提醒了。另外,如果清軍要沿原路撤回,那就不要過於逼迫。高黎貢山的險惡,會讓清軍再付出沉重的代價,我軍則不必因此而有損傷。”

“殿下放心。本王已有計策,清軍想安然撤退恐怕不會這麼容易。嗯,吾這就去組織人馬,明日就出發。”白文選狡黠地一笑,眼中精光閃爍,似乎想到了什麼妙計,躬身告退。

…………

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03章 總攻(三)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71章 阻擊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章 無題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3章 人心散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06章 不負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7章 元江宣慰第48章 大戰(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楔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章 暹羅來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9章 景東會師第89章 勝利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02章 總攻(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9章 蠱神之誓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0章 大勝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91章 外交,內政第73章 小朝會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95章 無題第47章 齊集元江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24章 授課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4章 封賞,臺灣第1章 北愁南喜第56章 拒詔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50章 伏擊第196章 鑑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
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203章 總攻(三)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271章 阻擊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2章 無題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3章 人心散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06章 不負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7章 元江宣慰第48章 大戰(二)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楔子第98章 我認得你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6章 暹羅來使第38章 三師相會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9章 景東會師第89章 勝利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02章 總攻(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9章 蠱神之誓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0章 大勝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91章 外交,內政第73章 小朝會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95章 無題第47章 齊集元江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24章 授課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4章 封賞,臺灣第1章 北愁南喜第56章 拒詔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50章 伏擊第196章 鑑第91章 外交,內政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