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我認得你

號角聲鳴響,馬蹄聲轟鳴,清軍的營寨前一隊明軍呼喝着縱馬向前,然後又在弓箭的射程外斜掠而去。

“哈哈哈哈。”線國安突然大笑起來,指着明軍騎兵手指顫抖,好象看到了什麼可笑的事情。

“線提督,因何發笑啊?”張勇一肚子不滿,撇了撇嘴,陰陽怪氣地開口問道。

“我認得你,認得你個混蛋。”線國安的笑聲慢慢小了下來,卻沒有轉頭去看張勇,而是衝着遠處的明軍喊道:“別虛張聲勢了,換了個旗幟就想矇騙我嗎,小兒把戲,下回換個人來。”

張勇皺了皺眉頭,沉思不語。

“張都督,你說明軍可不可笑?”線國安轉過頭,臉上換了一副鄙夷的神情,說道:“什麼這個王,那個侯,就是那麼點人瞎折騰,旗子倒是換了又換,想做出兵多之假象,嚇退我軍呢!”

“線提督,你不是要再攻騰衝吧?”張勇吃了一驚,深怕線國安發神經,中斷了撤退之事。

線國安還真的猶豫了,好半晌才無奈搖頭,說道:“還是撤退吧,等往龍陵打探消息的人馬回來,咱們就做最後決定。”

“那恐怕就晚了。”張勇有些氣急敗壞,聲音也提高了幾分,指着高黎貢山的方向說道:“我已經派出了兩支人馬,在歸路立寨接應,你怎麼還想捨近求遠,非要走龍陵撤退。”

線國安的臉色沉了下來,哼了一聲反駁道:“我捨近求遠,你難道不是舍易求難?若一路平坦,且龍陵沒有明軍守衛,我軍從那裡撤退又有何不可?龍陵縣城不正好能供我軍休息,比你那草草建立的營寨強似百倍。”

“強似百倍,我看是遠上百倍纔對。”張勇反脣相譏,“一路平坦,明軍追擊也快。”

“追擊?就憑這些明軍嗎?”線國安伸手一指營寨外已經遠去的明軍,然後瞪着張勇叫道:“他們敢來追,難道我軍就不敢戰嗎?或不是你兩次抽兵,豈能令他們猖狂?”

張勇冷笑起來,說道:“我調動的是甘陝綠營,可和你部沒有關係。若是看不得明軍猖狂,線提督自可率手下那數千兵將擊敗他們。”

“已經決意撤退,擊敗他們又能如何?”線國安翻了翻眼睛,他可不情願獨力作戰,再損人馬,冷哼了兩聲,轉身離去。

呸,遊擊胡顯策衝着線國安的背影狠狠啐了一口,轉頭對張勇說道:“都督,咱們別管這蠢貨,先撤退吧!”

張勇陰着臉沉思了一會兒,搖頭道:“不行啊,無功而返已經有罪,若是再自行撤退,難保線國安不反咬一口,說是我軍畏敵潰退,他率軍英勇斷後,才使全軍得保。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什麼辦法?”胡顯策急着問道。

“大軍先撤,我率兩千人馬暫且留下。”張勇看了胡顯策一眼,意味有些複雜,“線國安必不敢獨力走龍陵撤退,見大事無可挽回,也只能跟隨而走了。”

胡顯策眨了眨眼睛,拱手說道:“都督乃我軍主帥,豈有斷後之理。末將不才,願領兵留下,阻擋明軍。”

張勇猶豫着搖了搖頭,說道:“還是我斷後爲好,那線國安縱然不滿,也奈何不了我。”

“都督不必擔心,我雖然官職沒有他大,可手中有兩千兵將,他又能把我如何?”胡顯策繼續堅持道:“到時讓他先撤,我堅守營寨,他總不會再有話說了吧!”

張勇很感動的樣子,伸手拍了拍胡顯策的肩膀,說道:“好吧,也只有你能擔此重任了。難得你能識大局,只是要受委屈了。”

“都督這是說哪裡話,只要能讓全軍安然返回,末將對那線國安忍讓些,又算得了什麼。”胡顯策慨然答道,忠心耿耿的神情溢於言表。

張勇又慰勉了幾句,方纔和胡顯策一同離開寨牆,各自去安排撤退和堅守的事情。

騰衝一下子摺進去六千人馬,清軍的機動能力大爲削弱,更失去了繼續進攻作戰的實力。在高黎貢山的叢林裡,在雨季的摧磨下,不光是人受不了,戰馬也損失不小。現在張勇和線國安手中的騎兵只剩下了三千左右,雖然要多於當面的明軍,但誰也不願輕易使用。況且,明軍只是騷擾,根本沒有與清軍列陣作戰的意思。

到了現在,張勇手下甘陝綠營,除去戰損和傷病,可戰之兵只有不到四千;線國安所部參戰較晚,實力要強一些,但也只剩下了六千左右。而且大敗的陰影籠罩,加上不斷的傷病,士氣十分低落。

也正因爲士兵疲弊,在雨季中再走高黎貢山,就是一件令人非常頭痛打怵的事情,也難怪線國安一直遲疑不決,總想着走龍陵間道而回了。

但遲疑正是犯了兵家大忌,給了騰衝的朱永興率兵前來決戰的機會。雖然軍隊補充了大量俘虜,訓練的時間不長,出兵作戰多少顯得倉促。但相比於清軍的退意已定,相對於清軍的雨季窘困,明軍在士氣、心理和體力上還是佔着些許優勢,更不用說還有秘密武器和象兵助戰了。

…………

天上飄過一層淡淡的雲,雷暴雨過之後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外面,象籠着輕紗的夢。

朱永興手握鵝毛筆,忽而奮筆疾書,忽而停筆沉思,眉頭也忽皺忽鬆。

“殿下,起風了,當心着涼。”夢珠輕輕給他披上了件衣服,低聲說道。

朱永興放下筆,活動着痠痛的手腕,夢珠又知疼知熱地給他拿捏着肩膀。

“輜重部隊已經出發了,吾明日又要率軍出征了。”朱永興有些感慨地吐出一口長氣,停頓了一下,幽然說道:“快些結束這場戰事吧,那樣咱們才能東去安南,開創一個新局面。”

“殿下不必親臨沙場,讓那些宿將去也是一樣吧?”夢珠的手被朱永興捉住往前拉,趴在了朱永興的背上。

“不放心哪!”朱永興把夢珠的手拉得更緊,感受着她的吐氣如蘭,兩個肉團貼在背上,更令他感到異樣的興奮。要不是想以身作則,立下女子十七八才準嫁人的規矩,現在就把你這個丫頭給吃了。

……

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83章 水西之變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章 絕死一擊第89章 勝利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初勝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5章 大包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21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聖意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9章 世子殿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66章 無題第59章 無題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60章 會趙王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9章 軟實力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36章 領悟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85章 無題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45章 妥協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69章 譏諷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8章 反撲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01章 夜談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17章 斷臂?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8章 反撲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72章 退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24章 隨想第81章 書院第146章 撤退不易
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83章 水西之變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章 絕死一擊第89章 勝利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47章 初勝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46章 火槍之威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45章 大包圍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21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聖意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9章 宗室儀仗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9章 世子殿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66章 無題第59章 無題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60章 會趙王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7章 突破,崩潰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9章 軟實力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36章 領悟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85章 無題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45章 妥協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69章 譏諷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90章 俘虜處置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8章 反撲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101章 夜談第46章 火槍之威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17章 斷臂?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8章 反撲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72章 退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24章 隨想第81章 書院第146章 撤退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