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六七 安排

宗室大佬們把一切商定之後,才把年輕一輩的叫進來,當着所有人的面,李明勳告知,要麼兩位長子去當人質,要麼幼子昭銘去當人質,最後抽籤決定,而抽籤的人則是裕王妃。

王妃含淚做了籤子,其實一切都按照裕王所說的,無論抽哪個,最終去的都會是李昭銘。

最終王妃請求和小兒子一起去,皇帝在徵詢了父親和弟弟的意見後選擇了同意。

李明勳選擇留在裕王府,而李君威送皇帝回宮,路上,李君華問:“抽籤,是你早就定好的吧。”

“是,王妃抽出什麼來,最後都會選擇昭銘。”李君威說,他又說:“王妃其實做了兩個籤,並不全是昭銘,但天命如此,抽出的那個還就是昭銘。或許昭銘命裡就該有這麼一遭。”

“這麼一遭?是應該有這麼一劫吧。”李君華說。

“是福是禍,誰人知道的呢?”李君威淡淡回答。

林君弘說:“你那麼喜歡昭銘,爲什麼要讓他去。那天老爺子要把昭銘過繼給皇上,你還說要讓昭銘繼承你的王位呢。”

其實林君弘乃至皇帝都一度認爲,最後去的人會是李昭承,雖然他與李昭譽年紀相仿,也同樣列入儲位考慮中,但終究表現的不如李昭譽優秀。李昭承可貴在胸懷度量,但智謀上,卻是不如兄長,有的時候,想的也簡單了些。

若只能二選一,李昭承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他們也知道,如果真的這麼選,是最狠心無情的辦法,昭承與昭譽兩個兄弟也會徹底決裂,李昭承與李君威的父子情也就到頭了。

說起來,在還沒有李昭銘的時候,李君威喜歡昭承多過昭譽。

“昭銘要想當裕王,那是必然有這麼一劫的。”李君威喃喃說道,見兩個兄弟吃驚看着自己他連忙轉移話題說道:“二哥,不如讓昭銘就過繼給你吧,這樣他身份貴重些,李昭奕同意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

“好啊,我再問問父皇和你家王妃,他們若同意,那就同意吧。”李君華說。

李君威執意讓李昭銘去印度當人質,其實就是想要培養這個小兒子。

而李昭銘要繼承的,可不是什麼皇位,而是李明勳的理想,那個傳承了兩代的秘密。

可以說,在這項傳承上,李明勳父子都認爲是成功的,一個不想當皇帝的親王,在帝國政治中扮演充分的角色,能更好穿越者所具有的那些優勢。而李君威有這麼多兒子,他卻找不到一個能繼承這個理想的人,這可是比帝國沒有確立儲君還要重要。

帝國可以擁有一個庸碌的皇帝,但這個理想不能交給一個庸碌的人。

李昭銘很小,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才能,但問題在於,李君威不得不提前做準備,假設這個孩子表現出足夠的才能,但施展的空間又是另外一件事了,這才真正的裕王傳承。

www¸тt kan¸C O

李君威認爲,在自己這一代,沒有第二人比自己適合繼承這個傳承。他不想當皇帝,卻深得皇帝的信任,有足夠的權力是施展,有足夠的空間去引導。

而爲什麼李君威能做到這一點呢,可不只是能力出衆和真摯的兄弟之情,在他看來,皇帝對自己如此信任的重要原因是,皇帝對自己是有愧疚的。

帝國皇位傳承是皇帝一言而決的,當年李明勳傳位給李君華,理由是身體不適。但傳位三十多年,太上皇仍然精神矍鑠,顯然這就是一個理由了。

真正的原因是當時長子君度與次子君華進行了儲位爭奪,李明勳不想帝國出現玄武門之變,既然太子的名分不能保證,那就用皇帝的名分就保證。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裕王李君威沒有進入儲位考慮就自動落選了,因此在李君華繼位之後,太上皇越長壽,裕王表現的越優秀,李君華內心的愧疚也就越多。

從後往前看,假設太上皇多當十到十五年的皇帝,給李君威充足的時間成長,以他西征之功,展現的才智,再加上太上皇對幼子的寵愛,李君威成爲皇帝的可能性比之李君華還要大。

李君華就經常這麼想,所以他總是認爲,自己的皇位是弟弟讓給自己的,至少在這件事上,自己是有虧欠的。

而再有一個不肯將一星半點的東西交由自己的長兄,對比這個西征、外戰,蕩平天下,卻爲自己明君聖主增光添彩的弟弟,李君華更覺得愧疚,因爲裕王在國內的上層風評很差,顯然是他打下的基業,風頭讓皇帝給搶了。

如此種種,李君華更覺得愧疚。

因爲這種愧疚,李君華對李君威是儘可能的包容和信重,而作爲弟弟的李君威卻極少做讓皇帝難堪、爲難的事。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比較古怪的現象,帝國這一朝沒有功高蓋主,李君威功勞越大,反而皇帝越信賴。而李君威認爲,這種因爲愧疚而產生的信賴對自己繼承那個理想,施展穿越者的報復非常的重要。

如果下一代繼承人也擁有這種便利,豈不是更好?

而今天,機會出現了。李昭銘代替兩位兄長去印度當人質,不論將來哪一位兄長成爲皇帝,對他都是有愧疚的。

只不過這種話,李君威卻是知道不能明說出來的,於是他選擇了在馬車上閉嘴。

三人坐在馬車上,走在回宮的路上,裕王府距離皇宮不遠,馬車也就十幾分鍾就能到,主要是要繞王府,蹄鐵在馬路上發出的咔噠咔噠的聲音非常響亮,讓馬車上更顯的寂靜。

沉默了好一會,林君弘說:“老三,我實在憋不住想問問你,那個什麼卡塔爾半島賣給昭圭當王國,給咱們留一條後路這種事,是你天馬行空,還是老爺子真的糊塗了。”

“你說呢?”李君威問道。

李君華接口說道:“我想兼而有之吧。”

“這是爹爹此生最後一個心願了。你們就把這件事當成高瞻遠矚吧。”李君威說。

林君弘點點頭,見李君威不願意多說,他也不想再問,誰知道,皇帝今日也憋不住,把放在心底多年的問題問出來,他問道:“是不是與你和父親多年的秘密有關係?”

李君威也沒想到皇帝會如此直白的問,他微微點頭。李君華沒有再問,也是輕輕點頭,過了好一會說:“假如過十年八年,我把皇位禪讓給你的某一個兒子,那我是不是就能知道這個秘密了?”

林君弘也跟着問:“到時候我也能知道吧。”

“你們那麼想知道嗎?”李君威詫異。

林君弘說:“還記得小時候老爺子跟我們說的嗎,好奇害死貓啊。現在我們年級日長,還能壓制,年輕時可做不到,還記得當年的噶爾丹嗎?就是因爲我們想知道,才讓那個傢伙逃走,爲禍一方了。”

李君威想了想:“我想禪位之後,也不能告訴你。”

“那什麼時候能告訴?”林君弘急迫問道。

李君威說:“大哥其實也知道這件事,他臨死之前求問爹爹,爹爹也沒有告訴他。”

“好吧......好吧。”李君華和林君弘顯然是很無奈的,但也就是無奈罷了,早年,這二位還擔心這個秘密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也曾擔心這個秘密會影響帝國的利益,但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也只剩下滿足好奇心這一個門檻過不去了。

到了皇宮,林君弘下車的時候說:“老三,我的死的時候,你一定要在我跟前,我一定要問問,那個秘密是什麼,興許你一感動,就跟我說了呢。”

“那你可別玩詐死那一套啊。”李君威拍了拍林君弘的肩膀。

李君威送了二位進宮,自己也就回去了,長久以來,林君弘與皇帝一起處理國務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御書房幾乎是林君弘的辦公室,但李君威不習慣這樣,他也不想習慣,御書房只是他的會議室。

回到御書房,林君弘喝了一口茶,依舊意難平說道:“孃的,我就不該問,他那麼一說,我更好奇了。”

“至少他承認,卡塔爾給昭圭這件事與那有關。因爲這個,我倒是不太想知道了。”李君華說。

“爲什麼?”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你看我,做一個皇帝,就顧着眼下,頂多考慮一下身後名。你看老爺子,平日不管政務,今天忽然提出要給全家找一條退路。可見,那個秘密關乎着千秋萬代的事。

這一代人的皇帝都讓我焦頭爛額了,我還管千秋萬代?”李君華半開玩笑的說。

“是,看來我不能自尋煩惱。”林君弘卻感覺分外有道理。

因爲全國運動會的事,御書房的政務積攢了不老少,林君弘也午餐也是在這裡用的,到了下午的時候,侍從官來報說安化公主求見。

安化是李氏第三代第一個孩子,早在太上皇時代就封了長公主,所嫁的夫婿,承恩公澹臺雲風也是帝國股肱之臣,因此在帝國地位超然。

“你是爲昭銘去印度的事來吧,若你想求朕不讓他去,那就回去吧。這事已經定了,誰也改不掉。”李君華說道。

安化說:“我知道,這是爺爺和三叔定的。”

李君華倒是不想着重這一點,他是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這件事是爲了帝國的利益,而一切對帝國有利卻傷害某些人的事,他都願意以皇帝的姿態承擔責任。

“那你爲何要來。”李君華示意女官扶起她來,並且讓她坐下。

“孩兒想和昭銘一起去印度。”

“有裕王妃跟着,你就不用照顧了吧,朕想,你也沒法讓裕王妃不去吧。”李君華說。

安化說:“孩兒的意思是,與昭銘一起去印度,一直到他回來。”

李君華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放下筆,說道:“那承恩公呢?”

“雲風也願意伴昭銘長大。”

“胡來!”李君華臉色微變:“雲風是行政總院的總務長,這次是因爲事關皇室機密,你幾個王叔又不能親自去,才點了他的將,讓他出國。你若讓他去印度,一呆十年,豈不是壞了他的前程,身爲人妻,哪有這麼考慮的?

縱然裕王對你和承恩公都有恩,也不能這樣。”

安化則是說:“那孩兒願自己去。皇上,昭銘太小了,他才只有五歲呀,孩兒八歲時,父親就去河中之地,孩兒知道無人照顧是怎麼樣的苦楚。孩兒是幸運的,有皇上和三叔照顧,可昭銘呢,他去了印度,換回大哥,誰來照顧他,李昭奕那個畜生嗎?

總不能讓王妃久居印度吧,裕王府那麼多孩子怎麼辦,昭譽和昭承如何是好?”

“這話你跟裕王說了嗎?”

“還沒,孩兒想先求皇上恩典。三叔疼我,必然不想讓我去的。我想先瞞着他,就說只是陪王妃送昭銘去印度,待一切安頓好,就隨王妃一起回來。”安化說出了心裡的想法。

“你家裡的孩子怎麼辦?”

“駿兒大了,進了禁軍,已經不用操心了,其餘的孩子都小。孩兒想着帶到印度也沒什麼,在哪裡長大不是長大。”安化說道。

李君華點點頭:“你有這個心是好的........。”他沉默了一會,似在仔細考慮,他說道:“昭銘去了印度,身邊沒有熟悉的人也不行,安排不妥當,王妃怕是不回來。你去也好........但十年不成,你可以去,呆幾個月照顧昭銘也行。過個幾年,朕再安排人換你回來。”

安化問:“那皇上想安排誰呢?”

李君華說:“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但我想,你既都如此了,那昭瑢必然也願意替裕王分憂,他若知道的,想來也會願意的。”

“好,昭瑢很好。”安化一聽是英王李昭瑢,也很滿意。

李君華又說:“其實你也不用瞞着裕王,他你還不知道嗎,心思多,你也未必瞞得住他,不如實話實說。”

“可若是三叔不同意呢?”

李君華敲了敲桌子:“畢竟朕纔是皇帝,昭銘小小年紀去當人質,已經夠苦了。他也是朕最疼的孩子,誰也不能委屈他。”

章二零八 光復江南章四 光榮中立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七三 待遇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七九 入彀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五八 仙霞關章一一五 說服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四百 頭克汗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七一 失利章一零一 地震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十六 出兵章九三 套住國王的繩索章四四二 用人章二四一 新法蘭西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二 原因章一一一 雷擊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五六 多爾袞的狗見識還真準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二七 還鄉省親團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十七 認罪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二一一 泰山章五四 重大的外交失誤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六一 方案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三一 募兵章二五九 頭腦風暴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四四二 圖鬆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七零 遠邊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七 陸軍登陸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四零四 會費章三五四 何時奮起章三五八 刺殺章八一 意圖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九零 對抗章十八 分化章八 血契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三六一 態度章一八六 調解章一六六 收尾章一零五 暗棋章六六 漢京再易手章二一 不見章九五 新國家新外交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一八六 真相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六四 會面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四零九 奧斯曼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二十一 君度的殺雞儆猴章二八 鬥智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一 西班牙必勝秘訣_苟字決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章五七 對策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三七九 海戰章三八 勸服小袁營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八五 永曆現身章一零五 陰謀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九五 切割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二二 唐通事章一一四 封賞章七八 備胎們
章二零八 光復江南章四 光榮中立章二七 崇明海賊章四三四 終戰的原則章六四 滑稽的考試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一七三 待遇章一二七 別了,東印度公司章七九 入彀章三二六 南洋風雲章五八 仙霞關章一一五 說服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四百 頭克汗章二五 最後要做的事章七一 失利章一零一 地震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十六 出兵章九三 套住國王的繩索章四四二 用人章二四一 新法蘭西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二 原因章一一一 雷擊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五六 多爾袞的狗見識還真準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二七 還鄉省親團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十七 認罪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二一一 泰山章五四 重大的外交失誤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六一 方案章十四 成棟反正章三一 募兵章二五九 頭腦風暴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四四二 圖鬆章四二零 屁股上的信息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四七零 遠邊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七 陸軍登陸章一三六 五路北伐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四零四 會費章三五四 何時奮起章三五八 刺殺章八一 意圖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九零 對抗章十八 分化章八 血契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三六一 態度章一八六 調解章一六六 收尾章一零五 暗棋章六六 漢京再易手章二一 不見章九五 新國家新外交章八八 南非衝突章一八六 真相章九一 呼倫貝爾章四六四 會面章三七 一拍即合章四零九 奧斯曼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八 拉斐爾造成的重大損失章二十一 君度的殺雞儆猴章二八 鬥智章三五二 東方同盟章一 西班牙必勝秘訣_苟字決章四七三 改造的成果章五七 對策章一一六 實力的差距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二三二 密謀改朝換代章三七九 海戰章三八 勸服小袁營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八五 永曆現身章一零五 陰謀章三三零 上鉤章二九五 切割章十一 暗潮涌動章二二 唐通事章一一四 封賞章七八 備胎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