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三 困惑

增資擴股是殖民公司提升自己實力的方式之一,以合衆國規模最大的殖民公司非洲公司爲例,這個建立時只有兩百多萬股本的公司,在短短七年時間裡就進行了三次擴股,累積募集資本超過六百萬,除了國有股份和屬於李北極的特許持股權沒有改變之外,所有股東的佔比都在下降,但股東的數量卻在迅速擴充。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殖民公司上,在這方面,九龍公司表現的很保守,一直到現在,九龍公司都是開拓元勳們的私有產業,兩次調整股權,也僅僅是內部調整,主要是瓊藩三家佔的股份在提高,畢竟這三家是最有錢的。

如果不是這次戰爭,九龍公司也不會缺錢,但面向全國的增資擴股的目的還是爲了提升在國內的話語權,特別是提升對元老院、議會的遊說能量,獲得更多殖民特權,這在非洲公司上的表現尤爲特殊。

這個公司在去年進行了一次震驚全國的遊說活動,那就是說服元老院授權非洲公司購入兩艘戰列艦,而要知道,在這個公司建立之初,元老院頒佈的法律文書中就不允許其擁有戰列艦,非洲公司的理由很簡單,其準備與葡萄牙東非總督區建立聯合艦隊對付馬斯喀特蘇丹國的軍艦,但雙方商定以火炮最多的戰艦爲旗艦,旗艦艦長爲聯合艦隊司令,而葡萄牙人拉來一艘老舊的千噸級蓋倫,裝了六十門火炮,壓倒了非洲公司的臺北級,四十四門火炮的重巡。

非洲公司的股東包含了元老和議員,還有大量在合衆國有影響力的公民團體,遊說很快就通過了授權法案,特別是海軍對其非常支持,因爲元老院很早就限制了海軍擁有的戰列艦數量,以免軍費入不敷出,而非洲公司的艦隊在戰時又可以完全調入海軍艦隊,所以得到了海軍的支持,但最大的反對聲也是海軍,因爲非洲公司的胃口實在是太大了,一口氣要求得到四艘戰列艦,在船臺有限的情況下,勢必會影響海軍戰列艦的獲得。

這個較爲極端的案例證明了廣泛的股東基礎和向主流社會靠攏是多麼的重要,反觀九龍公司,僅僅是建立河仙港,就用了三年才獲得授權,而九龍公司這一次面向全國擴股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合衆國對九龍公司的授權是三十年,如今十年過去了,如果再不抓緊時間,或許三十年到了,九龍公司打下的土地就成爲了國家行政區了。

“你們準備募集多少資金?”李明勳問道。

“四百萬兩,閣下,其中百分之二十面向元老和國家議員,百分之三十面向地方議員,另外一半面向全體公民,而這些佔據九龍公司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權。”沈達春說道。

李明勳微微點頭,他已經明白過來,九龍公司是準備一步到位的,但他仍然選擇支持,沉思片刻之後,李明勳說道:“好吧,如果是這樣,我可以提請元老院,在戰後講真臘國和南掌列入你們九龍公司的特許經營範圍內,並且向西北方向擴大你們的殖民範圍。”

沈達春道:“九龍公司也會做出回報,在三年內將糧食出口量提升到兩千萬石,五年內三千萬石,十年內五千萬石!”

李明勳伸出手,與沈達春握在了一起,如此,真臘戰爭的經費、兵力和盟友就已經全定下來了,聯絡和結盟的事情,李明勳交由沈達春來運作,李爲經輔助,畢竟這二人對中南半島上的國家是很熟悉的,而李明勳則繼續前往檳城參與會議。

對於真臘戰爭的結果,李明勳沒有什麼擔心的,他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廣南國在與安南國大戰之餘,還派遣三千兵攻入真臘,完成了王位的更替,真臘的弱小可見一斑,真臘戰爭的總指揮被選定爲李爲經,原因在於這次戰爭的關鍵在於合縱連橫,而非戰鬥本身,李爲經比殖民公司總督更適合代表合衆國,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李爲經入元老院。

隨着林誠的年邁,李明勳已經準備讓阿海回中樞任職,擔當執政之位,而副手則是選定了同樣年輕有爲的馬東來,因爲澳洲金礦的開採,馬東來的元老席位已經在議事日程中,而既然澳洲行政長官可以入元老院,李爲經也是可以的,在政績方面,李爲經是夠的,但元老院這一貴族院最重要的開拓之功,李爲經卻是沒有,至少他從未單獨指揮過開拓,真臘戰爭就算是爲李爲經的元老之位添磚加瓦了。

既然不需要投入過量的兵力和資金,那麼真臘就不會對合衆國的戰略計劃產生大的影響,李明勳便可以暫時不更改穩海攻陸的計劃,繼續前往檳城,目前來說,值得這個戰略規劃翻轉的只有荷蘭東印度公司,李明勳要在檳城試一試荷蘭人的深淺。

檳城。

達楊已經不是一個帥小夥兒了,距離他初見李明勳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這二十年裡,達楊從一介紈絝,一步步成長,已經成爲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

馬特索爾科接替範迪門成爲總督之後,在經濟貿易上掙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政治上卻是銳意進取,科隆進入東印度羣島委員會之後,達楊成爲了公司對外的馬前卒。

幾年的時間,達楊的腳步遍佈東方,在臺灣,他通過談判移民走臺南地區受到迫害的荷蘭裔商人,在爪哇,他在馬打藍王國內部爲公司找到了強有力的支持者,在暹羅,達楊從貪婪的暹羅國王手中保住了公司對鹿皮的壟斷權,這一點保證了公司可以在日本那裡獲得充足的白銀,在占城的叢林裡,他爲異教徒送去反抗九龍公司和叛徒廣南國的軍火,在緬甸,他與英國人合作,保證中國商人進入不了東南亞這個最強國家的領土........。

原本,從加勒港返回巴達維亞的達楊應該會取代某位已經吃的腦滿腸肥的傢伙,成爲東印度羣島委員會的一員,順利進入尼德蘭在東方殖民地最高的權力體系,但是達楊卻收到了意外的消息,那就是前往檳城,作爲東印度公司,甚至整個尼德蘭的使者,與中國人談判,劃分海上勢力範圍。

達楊一開始很疑惑,這不應該是科隆的事情嗎,畢竟這種高規格的談判,也只有馬特索爾科親自出馬或者科隆這個中國通才能勝任,但達楊依舊成爲了全權特使,在馬特索爾科總督寫來的信件中,達楊只是知道科隆身負重要使命,前往了日本,那個東印度公司職員們嚮往的地方。

雖然每次前往檳城行政大樓都是被拒之門外,但達楊很清楚,李明勳肯定已經到了檳城,不然行政大樓也不會被戒嚴,在炎熱的六月底再次嘗試求見失敗之後,達楊舉着傘,坐上舒適的馬車,前往沿海的一座餐館吃飯。

即便是來到檳城的時間不短了,達楊也無法相信這是一個只有七年市齡的新興城市,這座城市在中荷戰爭之中設立,迅速成爲了合衆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核心,也取代馬六甲成爲了東西方貿易的樞紐,來自歐洲、西亞和南亞的貨物可以從此地南下進入南中國海,也可以從此地上岸,穿過寬闊的兩洋公路,抵達同樣的目的地,檳城是東西方貨物的集散地,世界上任何一種貨物都能在這裡找到。

達楊這幾年的外交活動總是會經過檳城,有時會逗留,有時之後補充食水,但每一次來,這座城市都是大變模樣,第一次是前往錫蘭去交割亭可馬裡的時候,檳城還只是一座雜亂的、光禿禿的大工地,但當兩年後來的時候,城堡、炮臺和港口已經樹立起來,如巨獸般匍匐的磚瓦窯建設於第三個年頭,高聳入雲的煙筒比燈塔都適合作爲航道標,裝滿貨物的倉庫、可以修理千噸鉅艦的船塢、提供木質、五金件的工坊、出產熱帶作物的作坊,還有學校、教堂、寺廟,達楊見證了這個城市的崛起,每一次來都是難以相信的變化。

而站在三樓的餐館,向西面看去,樹林和雜草在被清除,各類建築物資在堆積,城市的擴大仍然沒有結束。

這是一間地道的法國餐廳,尤其以汁多味腴的法國菜著稱,紅燴雞與嫩牛排是達楊的最愛,這能讓他想起遙遠的假象,侍者端着菜品上來,微笑問道:“要品嚐一下美味的開普敦紅酒嗎,閣下?”

“不需要,請打開窗子,謝謝。”達楊眼睛裡閃過一絲不悅,但禮儀依舊無可指摘。

侍者照其吩咐做了,離開的時候仍然多看了一眼這個有些不同尋常的傢伙,這家餐廳位於港口旁邊,雖然距離最繁忙的商業街還有一段距離,但白天打開窗戶,仍然會有塵土進來,也不乏港口機械和碼頭工人的嘈雜聲音,但侍者不知道,達楊就是想看到港口。

餐廳的三樓這座房間可以很清楚的看清楚檳城港口的絕大部分泊位,包括他最關鍵的軍港區,窗戶被打開,遠處的港口區是桅杆如林,至少有上千支桅杆一排排的樹立在那裡,密密麻麻的船隻進進出出,更小的船隻則穿梭其中,提供各類服務,即便在歐洲,這也是巨大的海港,而在東方,除了臺北,達楊想象不出還有什麼港口能與之媲美,巴達維亞嗎?即便是東印度公司最強盛的範迪門總督早起,因爲各種條件限制的巴達維亞也比不上這座向全世界開放的自由港。

達楊不想再看那些商船,向着遠方的軍港區望去,那裡只停泊着幾艘護衛艦,隸屬於印度洋艦隊的戰列艦和重巡都不在,前幾日,印度洋艦隊就出港了,達楊很清楚,檳城會議開始在即,作爲超一流政治家的李明勳肯定知道軟硬兼施的道理,如果說有什麼最能證明國力昌盛,且得到歐洲人認可的話,那就非戰列艦莫屬了,達楊知道,印度洋艦隊肯定是去外海匯合來自臺灣的艦隊,然後組織一支大規模的艦隊,給所有歐洲人一個下馬威。

他不止一次在這裡眺望軍港區,但每次看到的都是空空如也,達楊忍不住惡意的猜測,或許那隻用來恐嚇的艦隊出了問題,比如遭遇雷擊,熱帶地區的六月總是不缺少雷雨,或許被馬六甲海峽裡的赤道無風帶弄的動彈不得,最好是遭遇了東方的颱風,全軍覆滅.........。

達楊揣測着,每當想起那些災難的畫面,他的胃口就格外的好,不知不覺間已經吃完了午餐,當他起身要離開的時候,一艘鉅艦出現在了航道的最南端,龐大的身軀,寬闊的風帆,還有舷側那三排黑洞洞的炮口。

在陽光的照射下,君威號的船艏散發出金光,啪嗒一聲,達楊手裡的叉子落地了,他終於見到了情報中所說的中國式三層甲板戰艦,但威風凜凜的形象和散發出的殺氣讓達楊幾乎不能呼吸。

接着是一艘一艘的戰列艦駛入海港,達楊小心的數着,一共有九艘戰列艦和六艘重巡,合計十五艘主力艦,其中一艘二級艦,兩艘瑞獸級,六艘臺灣級,六艘臺北級,每一艘都懸掛了印度洋艦隊的戰旗和李北極的鷹樣紋章旗,這意味着,這些艦隊全部將全部加入印度洋艦隊,而不只是臨時差遣。

達楊的心中生出了一種無力的感覺,他完全想不出爲什麼馬特索爾科要與這樣一個強大的海洋強國去爭高低,又是什麼把荷蘭東印度公司逼到這樣一種進退不得的地步中來的呢?

達楊想不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如何走出的餐廳,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全身泥點的站在一面牆壁前,周邊的人都在各種嘲笑他,達楊恨恨離開,回到住所,靜心等到那場會議的到來。

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一五零 需求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六六 抉擇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一六九 藏地遊記 上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四一零 一個請求章十七 施琅的野望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十 五軍之戰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一二一 朱明復國主義章一一九 歸途有變章三九二 伍星聯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五九 頭腦風暴章十一 釀酒章一五一 即刻進軍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一八九 刺殺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二四 抵達章二九 hit and run章一六八 下毒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四四八 白教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三五四 部署章三四 青島章三十 戰犯們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三六 投桃章二十 無恥的讀書人章六零 吳三桂之死章八一 誤會章一六五 鬥智也鬥勇章三七九 海戰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四一 銀行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七七 新的爪牙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一一四 尾聲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三一 經濟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七五 配套體系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四零三 去處章四八五 藏地新變章七 專業章一一零 水雷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十四 高徒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三九二 伍星聯章一二零 兩難章二二五 各方章一六四 俄羅斯輪盤賭章三四 兵行險招章十四 公開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八三 困惑章九一 安排上了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二零九 副相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三十 陷城章二六九 初戰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五二 英王監國章四零二 李君威的選擇章三三六 印第安全能選手 奔馬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八八 民心所向即爲真理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三四四 突襲
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一五零 需求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六六 抉擇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四八八 爲何而哭章一六九 藏地遊記 上章九十 有限的損失章四一零 一個請求章十七 施琅的野望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一九零 落子埃及章一九九 西班牙的王位章八二 打破反華聯盟章十 五軍之戰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一二一 朱明復國主義章一一九 歸途有變章三九二 伍星聯章三八零 行動方案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二五九 頭腦風暴章十一 釀酒章一五一 即刻進軍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一四五 滅口命令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一八九 刺殺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二四 抵達章二九 hit and run章一六八 下毒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四四八 白教章一五九 帝王心術 下章三五四 部署章三四 青島章三十 戰犯們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七二 正面接觸章二五零 《資本家正在拉低我們這個民族的道德水準》章三六 投桃章二十 無恥的讀書人章六零 吳三桂之死章八一 誤會章一六五 鬥智也鬥勇章三七九 海戰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四一 銀行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七七 新的爪牙章七十 裁決朝鮮章一一四 尾聲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三一 經濟章四三九 浪子回頭章一八五 一齣戲章七五 配套體系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四零三 去處章四八五 藏地新變章七 專業章一一零 水雷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十四 高徒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十九 天下驚變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三九二 伍星聯章一二零 兩難章二二五 各方章一六四 俄羅斯輪盤賭章三四 兵行險招章十四 公開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八三 困惑章九一 安排上了章四五九 裕王的交代章二零九 副相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三十 陷城章二六九 初戰章四一五 北美新經濟章一五二 英王監國章四零二 李君威的選擇章三三六 印第安全能選手 奔馬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八八 民心所向即爲真理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三四四 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