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三 大婚

帝國二年九月十七日,靈臺奏報的吉日,宜婚嫁,自然也就成了帝國皇長子英王李君度成婚的日子,納采問明、告期冊封等諸多程序早就在皇后的親自過問下由女官處整備完畢,李明勳也着意關注了許多,並且給了李君度足夠的自主權。

譬如典禮的正使,李明勳原有意讓榮王李定國出任正使,但按照李君度的意思,這個正使換成了帝國首相李海,但並不是所有事都由李君度自己決斷,在告期冊封典禮前,告太廟的就是皇帝欽點的太子。

當然,身爲英王妃一家早早就住在了京城,房子是李君度親自安排的,規格也夠高,是前明國公嘉定伯周奎的居所,迎親日,李君度盛裝進行繁瑣的禮儀程序,按照皇帝的要求,他穿的是帝國親王禮服,而不是軍服。

李君度一身袞冕在文華門前等候,鳴鼓三遍,天子頭戴通天冠,絳紗袍服走出,升座而坐,雅樂方止,李君度從西階上行,到丹陛拜位站立,在贊禮官的指揮下禮讚鞠躬,四拜四興,才進得皇極門,飲酒爵,方出圭,李君度手持玉圭,聆聽戒命,李君度高位已坐,眼瞧着自己長子成年成家,雙眼有些紅了,卻也故作肅穆,以命令的口吻發出了洪亮的聲音:“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

“兒臣謹遵聖命!”

如此纔算完成醮戒禮,領受了皇帝的誡命,而李明勳則按規矩返回了紫禁城,宮樂方休。

當然,身爲英王妃的沈有容也要在英王妃府舉行醮戒禮,已是親迎之日,沈家先在祠堂陳列祭物,沈有容一身燕居冠服,與家中長輩一起在神位前行禮、奠酒、讀祝。再吃用沈廷樞親自準備的酒食。沈有容繼而跟隨執事,對父母四拜。

聽完父母訓誡,沈有容再拜諸位尊長,這一次,沈廷樞一脈與皇室聯姻,各宗各支的親戚都是到了,這個過程極爲漫長。一直到醮戒禮完畢,沈有容改服翟衣,等候英王親迎。

到底是皇室長子,身份使然,沒有那麼多的跪拜俯伏,更不會被索要紅包,不然不開閨門,這一切的規矩也前明皇室娶親頗類,而帝國新增的禮節就是在迎親禮前領取結婚證而已,將沈有容迎回英王府,在行合巹禮,之後二人更換禮服,換上常服。

嫁娶之事,禮數有七,沈有容早已學習過,到了親迎完,六禮已畢,之後便是夫妻敦倫之禮,這一部分民間俗稱洞房,而在昨天晚上,沈有容的母親已經拿出了壓箱底的東西,私相傳授了一些,當然,其中關竅是一切聽夫君的即可。

(壓箱底就是指的藏在箱子底的春宮圖)

顯然,這是最佳的答案,沈有容或許不懂,但李君度不會不懂,別說他早非少男,就算還是,也會被細細教導過了。

大紅喜燭燒的旺盛,染紅了整個寢殿,沈有容按照規矩坐在牀上一動不動,既沒有珠簾紗幕,也沒有大紅蓋頭,寢殿裡也已經沒有旁人了,李君度換好常服走了進來,原本對他已經很熟悉的沈有容已經緊張的掌心出汗,但李君度並未走過去,他站在書桌前,靜思了一會,抽出一張紙,在上面只寫了香囊二字,招來守在外面的女官,吩咐道:“將此物送至宮中,交由母后身邊的齊姑姑即可。”

李君度走到沈有容面前,看着眼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女人,挑起她的下巴,說道:“你比那日畫油畫時更美麗了。”

一向大膽的沈有容沒有說話,她想要低下頭,但李君度卻已經俯身含住了她的櫻脣........。

第二日,英王夫婦朝見皇帝皇后,得以賜宴。

第三日,英王妃入宮,侍奉皇后進膳,當然,所謂的侍膳,也只是把早已準備好的東西擺放好就是了。

第四日,廟見。隨李君度祭祀了李家祖先,從倫理宗事上來說,她才真正是李家的人。

之後的日子就簡單了許多,皇室的婚禮是大事,禮節上不能有一絲馬虎,而在平日裡,皇室是不講究太多禮節的,至少對於沈有容來說,比在自己家裡的時候還要鬆快,沈有容還記得自己十五歲去臺北求學後,離開了家,才感受到少有的自由,沒有想到嫁到了皇家則更爲自由。

幾日功夫,沈有容就在宮中見到了除卻英王生母外的所有人,兩個小叔子和兩個小姑子要麼恭謹有禮節,要麼活潑可愛,皇后和李妃也極爲友善親近,讓沈有容感受到了很多的溫暖,而皇后與李妃也是過來人,當其餘皇子和公主不在的時候,也會主動問沈有容夫婦的房事,皇后還專門派了幾個精通藥膳的女官到英王府中去,卻忽然想起這位英王妃也是懂醫術的,也專門讓人尋了一些好方子給她,自行調配。

待回到王府,李君度已經在書房之中了,見了沈有容,李君度問:“今天怎麼在宮裡待了這麼久,母后留你說什麼了?”

沈有容自然不會說那些羞於啓齒的話題,連忙轉移話題,說道:“母后問我是願意在京城,還是隨您去西南的事。”

“真的?”李君度對於這個答案有些不敢相信。

“當然是真的,您以爲呢?”

李君度臉上的陰鬱一掃而空,說道:“我以爲那日的事讓父皇對我失望了,再不會派遣給我差事了。”

沈有容笑了笑,說道:“那日教訓你的是咱們帝國的皇帝,今日有意栽培您的可是夫君的父親,是完全不一樣的。”

李君度呵呵一笑,感覺非常有道理,心中暗贊妻子的通情達理,說道:“聽聞父皇還爲我尋了一位老師,已經去四川了,看來我在京城呆不了許久了,你也收拾一下,我們一道去。”

“你.......你還沒問我想去不想去呢。”沈有容臉色有些不好看。

“你若是不去,等我回來的時候怕是能給你帶幾個伴兒回來。”李君度心情大好,調侃到。

與王妃笑鬧了一陣,李君度讓她去弄些午膳來,自己則在書房之中揮寫奏章,奏章的內容正是有關西南之事的,李君度很清楚,西南的反抗勢力只剩下了土賊和頑寇,這種事自然不會派遣自己去做,關鍵還是在於土司,而對付這些盤踞西南上千年的地頭蛇,李君度心裡早有計策了。

李君度很清楚,自己主動請戰,原要比皇上下封官銜的好,一次簡單的御前會議,就已經決定任命李君度爲西南藩務招討使,管轄範圍包括兩湖、滇、黔、川、桂六省,而這六省也是帝國內陸國境內土司盤亙之地。

在獲得任命,完成了娶親大事之後,英王夫婦南下,把官署安置在了氣候宜人的昆明,只不過李君度沒有從陸路南下,而是選擇乘坐軍艦,順着北風沿海而下,一直到廣州纔是上船,再前往昆明上任,一直到帝國二年十一月末,纔是抵達。

昆明,英王府。

“在下黃宗羲,請見英王殿下。”

這一日,黃宗羲騎着驢到了昆明,衣衫簡陋,滿身風塵,到了王府之前,立刻表明了身份,顯然英王府的門子是不知道黃宗羲的,直言說道:“你是何官身,又有何事見王爺呢?”

黃宗羲道:“老夫是天子欽點的英王侍讀,你可報於你家王爺,便知真假。”

“哦,原來是黃先生到了。”門子正要再盤問,李君度的侍從官已經聞訊走了出來,到了黃宗羲的面前躬身行禮,然後問道:“黃先生,不知從何而來,怎麼如此狼狽?”

黃宗羲苦澀說道:“不談此事也罷,這是當日成王交由老夫的介紹信,給你看吧,若是沒有問題,帶老夫去見英王。”

侍從官笑了笑:“是,這是天子親筆,絕無差錯,老先生請,只是事有不巧,王爺昨日與王妃一起去滇池遊玩了,剛得到消息,今日定會回來,請老先生到書房稍候,如何。”

黃宗羲自然不會有異議,被引着去了書房,而所謂書房也是李君度平日與幕僚在此議事的地方,沙盤擺開,地圖高懸,各類資料就排列在書櫃上,只不過今日休假,書房裡沒有人,黃宗羲看着那栩栩如生的沙盤,上面標註了西南六省各土司的位置,就是明白李君度的心思還都在本職工作上,深爲滿意,而侍從官不久進來,端來茶水點心,說道:“老先生先吃用一些,休息片刻,我已經讓人備下熱水和衣服,一會洗漱換過,也好見殿下,先生以爲如何?”

黃宗羲不免有些動容,這侍從官與自己素不相識,卻如此關懷,實在是可貴,問道:“你到底是英王侍從,爲何對老夫如此恭順?”

侍從官笑道:“這是英王早已吩咐道,只是不知道您今日來罷,若知道您今日會登門,殿下定然會掃榻相迎的。”

“你家殿下倒是尊師重道。”黃宗羲感慨說道。

他倒是沒有扭捏,吃用了茶點,換下了身上的髒衣服,正與侍從官閒聊,就聽到外面有人來報說英王已經到了,黃宗羲連忙迎上去,見到李君度,先施禮相迎,李君度受其禮,然後以師禮待之,待二人落座,他才細細打量黃宗羲。

“早就聽說黃師父是當世大儒,今日一見,果然別有風采,難怪父皇和成王兄都向本王推薦。”李君度笑呵呵的說道。

黃宗羲捋須搖頭,直言說道:“老夫若只是當世大儒,怕也不能擔當殿下侍讀學士吧。”

李君度聽了這話,不免有些尷尬,李明勳素來對士大夫不感冒,帝國也是建立在士大夫的骸骨之上,什麼大儒名家,根本就不入李家的眼,想當初,太子李君華在大本營接受的也是正統的儒學教育,可是當李明勳稱帝后,還不是順應潮流,轉投新式教育了,這新朝已經不是士大夫的朝廷了,李家也不是與士紳共治天下。

“黃師父所言極是,師父能得父皇認可,定然有所長,在京城時,父皇也曾御賜先生著作,本王細細讀之,感覺黃師父的學問很有先見之明,與父皇思想如出一轍。只是我有一點不明白,想請黃師父解惑。”李君度討教道。

“請英王直言。”黃宗羲臉上掛着笑容,他到底是士大夫家族出身,對名聲是極爲重視的,能成爲皇長子的侍讀學士原本就代表了皇室對他的認可,方纔李君度所言,明明說到當今天子也讀過他的書,而且與之觀點一樣,這可莫大的榮耀呀。

李君度道:“黃師父可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屁股決定腦袋。”李君度說到這裡,眼瞧着黃宗羲臉色有些難堪,知道自己話說的粗鄙,連忙解釋:“這話是父皇說的,在京城御前會議上,父皇也曾對成王兄說過。”

黃宗羲臉色和緩了一些,既然是天子之言,那就無關粗鄙了,他問:“何爲屁股決定腦袋?”

李君度道:“大概就是在其位而謀其政,便如一農夫,以種地爲業,自然希望朝廷能免農業方面有關稅收,而一個商賈則希望免商業稅,一個官員也就希望提高公職人員待遇,這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一個人處於什麼位置,擁有什麼身份,就會說什麼話,辦什麼事。”

“話雖然粗鄙,倒也是至爲允當。”黃宗羲道。

李君度呵呵一笑,說道:“是了,黃師父,這就是學生不解之處了,您的書,學生都已經讀過了,裡面充滿了對皇權對帝制的反駁。要知道黃師父之父本是東林七君子,正統的大明士大夫,本與皇家一體,與朱明皇室共治天下,是爲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原有體系的受益人,爲何卻反對原有的體制,而追求帝國現行的法治、民治的體制呢?”

黃宗羲終於明白了李君度的意思,他擺擺手,反問道:“英王,天子已爲帝王,爲何還要推行新制呢,您身爲人子,可爲老夫解惑否?”

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一五七 條件章一八八 暗潮章一三三 回國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九六 倒黴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四一 遠疆 西疆 北疆章二零四 漸遠章一零二 定策章三三零 上鉤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八一 誤會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九二 十姓奴部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六六 浙江局面章三七 先剃髮章三五七 儲位章八十 幫助國姓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一百 借雞下蛋來的銅礦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二八 ‘招安’章一四三 兵精糧足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五 聚兵章五十 忠貞營章十八 求活章十九 虎門章二二九 兩件事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六五 擴張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八六 招商引資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二六 航線章一一五 條款章四 接舷戰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六八 大節無虧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三八九 判定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四六 談判章一零八 孩子們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一 程璧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三五六 錫克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一三二 查案章六 進城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一七二 藩政章九九 皇家港章一六三 演講章一八六 義士之後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十七 殺雞儆猴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七六 結髮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四七六 分蛋糕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一三八 換俘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四二 移陛滇京
章四五二 我殺我自己章一五七 條件章一八八 暗潮章一三三 回國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九六 倒黴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四一 遠疆 西疆 北疆章二零四 漸遠章一零二 定策章三三零 上鉤章一七零 藏地遊記 下章八一 誤會章四六二 處理結果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五零八 中國之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九二 十姓奴部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三 北美又叫大東北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六六 浙江局面章三七 先剃髮章三五七 儲位章八十 幫助國姓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二一零 粉絲營銷章七四 環印、澳貿易船隊 青城堡 金城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一百 借雞下蛋來的銅礦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九二 爭議的建國綱領章五二 全線開打章二八 ‘招安’章一四三 兵精糧足章四一八 人爲失誤章五 聚兵章五十 忠貞營章十八 求活章十九 虎門章二二九 兩件事章二 三路齊奔寧古塔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三 意外之喜章六五 擴張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三零四 蘇伊士地區章三五 滿清計議章八六 招商引資章七四 滿清應對——分藩章二六 航線章一一五 條款章四 接舷戰章一二六 分而治之章五五 叩門而入章六八 大節無虧章二二八 覆滅的前夜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三八九 判定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三一六 工程師李瑢章四六三 人口大案章四六 談判章一零八 孩子們章九 僱傭軍的覺悟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一 程璧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三五六 錫克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四一三 瑞典之旅章一三二 查案章六 進城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第一九八 英雄的落寞章五零七 南洋民亂章一八三 復明計劃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一七二 藩政章九九 皇家港章一六三 演講章一八六 義士之後章三九五 定姻緣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十七 殺雞儆猴章七八 宗族改革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七六 結髮章一零八 所謂皇帝章四七六 分蛋糕章一五六 龔鼎孳章一四二 登聞鼓章一三八 換俘章三零八章 貝都因人章四二 移陛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