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小住

皇帝一邊點頭,一邊奇怪道:“聰哥兒你倒沒求賜名,怎麼往後生了閨女,卻要如此?”

“兒子叫小聰小明倒還行。?”晉王苦惱道:“可是我閨女總不能叫小勇,小敢。”愁眉苦臉的,把青雀聰明勇敢四兄妹的話說了。

皇帝雖是正擔憂國事,聽了這話也是粲然,“女孩兒家叫這名字,真虧她想的出來。阿原你先挑幾個好聽的縣名,到時給閨女做封號,乳名慢慢想着。”

晉王果然凝神想了想,“哥哥,太康好不好?”皇帝有意和他開玩笑,故意誇獎,“極好!阿原,這封號哥哥喜歡。這麼着吧,你若先生了閨女,便是太康郡主。哥哥若先生了閨女,便是太康公主。”

晉王有些沮喪的嘟囔,“肯定是哥哥先生下小閨女,一定會是太康公主啦。我再看看別的吧,哥哥,嘉興、玉溪、天水、平遙、西寧、青城,這幾個,您瞅着怎樣?”

“個個都好。”皇帝笑着拍拍他,“阿原努力,讓這六個縣名全用上!”

“分您一半。”晉王慷慨道:“您三個,我三個!”

皇帝微笑,“好啊。”

晉王又囉囉嗦嗦的交代,“乳名要雅緻脫俗,有靈氣,文彩斐然,千萬別是玉、秀、花這類的,太普通啦。”

皇帝見他關心的全是這等事,無端的生出羨慕之心。自己在愁邊境安寧、吏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阿原卻在愁若是有了小閨女該起什麼名字,唉,一個累死,一個閒死。

“看見沒有?倭寇作亂。”皇帝指着桌案上的戰報苦笑,“從福建到浙江,不斷有倭寇渡海而來,燒殺劫掠,肆意妄爲。不只普通百姓,連官員家眷也有不少遇害。”太囂張了。

晉王沉默片刻,慢慢說道:“青雀曾經給我看過一柄倭刀。那柄倭刀長約五尺,做工精良,鋒利異常。她告訴我,倭刀術凌厲狠辣,常常把人直接劈成兩半,非常血腥和可怕。”

皇帝目光銳利,“阿原,青雀怕倭寇麼?敢不敢領兵出戰,爲朝廷把倭寇、海盜,一一蕩平?”

“朝廷自有良將,哪裡用得到青雀呢?”晉王委婉說道:“並非阿原不願爲哥哥分憂,阿原只是憐惜自己的妻子,不願她以身涉險。哥哥,若不是她曾經立誓終身抵禦胡虜,連西北戰場我也願她遠離。”

皇帝拍拍他,“阿原你真是二十年如一日,就想做名富貴王爺。國事,邊境,民生,你再也不肯理會的。”

晉王面色誠懇,“哥哥,這些我不懂,我只想和妻兒守在一處安靜度日。我教兒子,她教女兒,夏天晚上出門看星星,冬天夜晚圍在火爐旁說笑嬉戲,你替我剝顆花生,我替你倒杯清茶,溫馨和樂。”

皇帝嘴角勾了勾,“這種日子美的很呢,我也想過。”守着妻子,教好兒女,誰不想呢。

晉王認真的搖頭,“那可不成。您是天子,是一國之君,您可不能過這樣的日子。”

皇帝笑了笑,“這樣的日子,阿原可還有什麼不甚滿意之處,或是有什麼擔憂?告訴哥哥,哥哥替你做主。”

晉王神色鄭重,“有,怕我閨女會叫小勇,小敢。”皇帝不禁好笑。

晉王見皇帝笑了,不好意思的請求道:“那個,能否准許我母親出宮,住到晉王府?我和青雀這幾天累壞了,她老人家若是能去,或許我便能睡個囫圇覺。”

他們這小兩口不是初次爲人父母麼,實在緊張的不行了。小聰聰睡的多,他們擔心;小聰聰哭個不休,他們更是擔心;小聰聰拉臭臭了,還要親自和良醫正討論半天,顏色是不是正常,拉的是多了還是少了……等等。

皇帝嘴角抽了抽,“本朝沒有太妃出宮居住的例子。邵太妃便是真去了晉王府,也只能小住三日兩日,住不長久。”

“三日兩日也成啊。”晉王嘴角漾開淺淡卻又愉悅的笑意,美好面容如碧天秋月般皎潔明徹,光可映人。他的笑容很好看,很可愛,又有幾分知足者常樂的韻味,令人舒心。

皇帝看着這樣的晉王,微微笑起來。阿原,總是讓人放心的,他的要求是這麼的小而可愛,他哪裡會有野心?他性情如此淡泊,即便娶了位女中豪傑,也生不出野心的。

晉王帶着邵太妃出了宮門,邵太妃興奮的兩腮殷紅,“阿原啊,我很久沒有出宮了。”晉王扶她上了馬車,扶她坐好,替她拿過一個正紅底雲龍紋宮花錦靠背,“您靠着這個,這個軟和。”邵太妃舒服的靠好了,悠悠嘆息,“心滿意足啊。”

“還沒見着您寶貝孫子呢,這便心滿意足了?”晉王笑,“還有,您兒媳婦可是望眼欲穿,就盼着她大姨了。”

邵太妃眉花眼笑,“這還用說麼?我家小青雀,那可是大姨的心肝寶貝啊。”

邵太妃這一路,興奮激動之色溢於言表,高興的簡直想飛起來。晉王看在眼裡,又是歡喜,又是心痛。可憐的母親,她能出一次宮,便快活成這樣。

到了晉王府,下車換轎,轎子一直擡到晉王夫婦的寢宮門前。鍾嬤嬤帶着兩排宮女在門前迎接,含淚下拜,邵太妃笑吟吟的親手拉起她,“阿冬,小四多虧你照料,我很是感激。”鍾嬤嬤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晉王和鍾嬤嬤陪着邵太妃進去之後,只見牀賬之中小嬰兒睡的正甜,牀下,青雀穿着舒適的便服慢慢踱着步,意態悠閒自在。

“王妃,您怎麼又下牀了?”鍾嬤嬤急的額頭青筋直爆,恨不得直接衝上去,把青雀按回到牀上好好躺着。邵太妃也是吃驚,“小青雀,坐月子可不是玩的,快別這麼着!”雖是吃驚,卻見青雀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並沒有驚慌失色。

青雀見了她大喜,“大姨,我快想死您了!”喜滋滋的撲了過去,想跟大姨撒嬌。大姨抱着她才拍了兩下,晉王從旁過來,二話不說,上前扶着青雀,神情嚴肅認真的把她扶到牀上,命她躺下。

青雀笑嘻嘻,“我渾身有用不完的力氣,我不累呀,真的不累。”可是眼前站着三個人,全用責備的目光看着她,也便不再堅持,只嘟囔着,“坐月子這般拘束,究竟有無必要?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許做,做了便會落下病根兒,真的假的呀。”晉王溫和道:“寧可信其有。”青雀悄悄衝他扮了個鬼臉。

大姨的目光早落到小嬰兒身上了,貪婪的把那小小人兒從眉毛看到嘴巴,從額頭看到下巴,再怎麼也看不夠。“小聰聰跟阿原小時候一模一樣。”大姨美麗的鳳眼中淚光閃動,“阿原纔出生時,便是這個小模樣,真是招人疼啊。”

青雀看看兒子,再看看晉王,一臉不懷好意的笑。四哥你小時候就長這樣啊,成,我知道了。晉王低聲笑,“下回生下小妞妞,讓四哥也看看你小時候的模樣。”青雀一樂,“不要,小閨女不要像我,要像你。”阿原你長的比我還好看呢,我大方一點,閨女不用長的像我,像你好了。我不嫉妒,真的。

“不,要像妞妞。”晉王溫柔的堅持,“四哥想要一個小妞妞,跟你很像很像的小妞妞,把她心肝寶貝般的疼愛着,呵護她慢慢長大。”

他倆親親熱熱說着甜言蜜語,大姨津津有味看着小嬰兒,兩不耽誤,各不干涉。鍾嬤嬤有眼色,見殿下和王妃膩味粘乎,遠遠的避到殿角,並不來礙事。

不知看了多久,大姨才戀戀不捨的從小嬰兒臉上收回目光,轉向青雀。“小青雀,聽說你才進產房不久便把小聰聰生下來了,可真是了不起啊。”大姨憐愛的拍拍她。

“沒法子,祁青雀將軍身子骨太好了,生個孩子毫不費力氣呀。”青雀笑盈盈吹着牛。

大姨把兒媳婦狠狠的誇了一通,晉王在旁鄭重其事的附合,青雀笑逐顏開。到了吃晚飯的時候,經青雀和大姨再三磋商,大姨很有人情味兒的同意把飯桌擺進來,允許青雀下牀吃飯。

“還是大姨好。”青雀喜滋滋,“若是鍾嬤嬤,跟她商量半天,還是要我躺着。”一聽見產婦要下牀,鍾嬤嬤就臉色大變,嘮嘮叼叼。

鍾嬤嬤心裡很是犯嘀咕,“這才第六天啊。”就是不躺夠一個月,至少前半個月你得好好躺着吧。冒失孩子,下地亂走動,萬一落下病根兒怎麼辦。邵太妃這生過三個孩子的主子下了令,她倒是不敢不聽,卻把青雀的座位鋪的軟軟和和的,椅背上搭着厚軟綿密的椅搭,把青雀圍了個嚴嚴實實。

青雀歡快的夾了塊紅燒小排骨,鍾嬤嬤滿臉陪笑,“王妃,您不能吃太油膩的。您啊,飲食該清淡些。”青雀忙把小排骨放到嘴裡,含混道:“就一塊,就一塊。”嚐嚐味道實在不壞,比鯽魚湯、豬蹄湯、雞湯什麼的解讒多了,又飛快的夾了一塊,飛快的吃掉。

鍾嬤嬤有些着急,大姨一樂,“沒事,兩塊而已,讓她吃吧。”晉王很是躊躇,鍾嬤嬤說不許吃,母親說兩塊沒事,聽誰的?見青雀大眼睛滴溜溜亂轉,兩眼放光看着桌上的美食,大爲後悔,“應該吩咐廚房做一桌清淡的,妞妞便沒的挑了。她又不能吃,又在她眼前放着,何其殘忍。”

鍾嬤嬤很堅持的把雞湯、蒸蛋、紅棗小米粥、糯米酒雞蛋等放在青雀面前,“這些清淡吃食,是專爲您準備的。”見青雀一臉嫌棄,苦口婆心的相勸,“王妃,生孩子很傷元氣的,產後百節空虛,稍有不慎便會落下病根兒。您先吃清淡些,等過了這個月,咱們把天底下的菜餚全寫成水牌,由王妃隨便挑選,好不好?”

青雀看看自己眼前的菜餚,看看大姨和晉王眼前的菜餚,悲壯的要求,“過完這個月,我要一隻烤全羊,全部吃掉!”鍾嬤嬤立即答應,“成啊,到時給您烤。”笑咪咪把一小碗雞湯遞到青雀手裡,“小火燉了兩個時辰,很入味兒。”青雀見她目光殷切,只好皺着眉頭、勉爲其難的把雞湯喝了。

大姨母子很有默契的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飲食清淡些好,往後這些油膩吃食,一律不許拿上來。”鍾嬤嬤自是連連答應。

青雀吃了一頓有滋有味的晚飯,飯後還被允許在屋裡走了兩個圈,十分滿足。晉王陪她慢慢走着,過一會兒就會很囉嗦的問一句,“妞妞累不累?”青雀笑着搖頭,“不累,我可喜歡走路了。四哥,你若是被逼着天天躺牀上,就知道走路是多麼享受的事了。”

正巧這時候熟睡的小聰聰醒了,哇啊哇啊的大哭。邵太妃嫺熟的抱起孩子拍着哄着,那手勢真是行雲流水一般,無比純熟。青雀看的很是羨慕,這生過三個孩子、養過三個孩子的人,就是不一樣啊。

“要是大姨能和我們一起走,一家人天天在一處,該多好呀。”青雀很是神往,“大姨能看見小聰聰,小聰聰也能天天見着祖母,共享天倫之樂。”

“哎,四哥。”青雀拽拽晉王的衣襟,“咱們把大姨長久留下來,好不好?

晉王眸色一暗,“哥哥說,只能小住三日兩日。”

坤寧宮,皇帝、張皇后對案而食,形狀親呢。晚膳後兩人並肩出去走了幾步,便即回宮洗漱歇息。皇帝明日有大早朝,需早起。既要早起,便應早睡,方利養生。

“陛下今日準了邵太妃出宮?”張皇后卸了妝容,笑盈盈問道。

“阿原央求,我便許了。”皇帝微笑,“聰哥兒一出生,阿原手忙腳亂的,邵太妃去看看也好。”

張皇后對鏡慢條斯理梳着瀑布般的長髮,“太妃出宮居住,沒有先例。”

英宗皇帝之前,妃嬪大多是殉葬的。郭妃育有三名皇子,最後不是也殉了仁宗麼?英宗皇帝雖廢了殉葬制,可太妃出宮榮養,卻是一定不會有的。

皇帝有些猶豫,“阿原曾請求過帶邵太妃一同就藩。雖說沒有先例,可這是成就弟弟的孝心,我倒有些心動。”能成就弟弟的孝心,和自己的美名,何樂而不爲呢。

“不可。”張皇后緩緩搖頭,“晉王是陛下親弟,身份已是尊貴之極,王妃又是能征慣戰的將軍。若是邵太妃也讓他們帶走,晉王做事會毫無顧忌。陛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皇帝好脾氣的笑了笑,“那便不許邵太妃一同就藩。”這倒沒什麼,本來就是沒先例的事,阿原也無話可說。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

暮冰晴扔了一個地雷

my2birds扔了一個地雷

蘇蘼蕪扔了一個地雷

小默扔了一個手榴彈

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3章 三年(一)第15章 三年(三)第115章 入獄第103章 選擇(二)第185章第23章 沈茉(二)第67章 二十三年第63章 祁青雀第172章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19章 爹150 廣寧第74章 襲擊第65章 晉王府第60章 二十年第114章 起居注151 小明第90章 祖父第144章 賈氏第51章 遇見第123章 婚事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74章 襲擊1 雷雨夜一第57章 獵物(一)第39章 沈復(二)第137章 生了第130章 青杏第78章 宴會(二)8 春光明媚二第84章 邵夫人第18章 初見(三)第43章 親事(二)第13章 三年(一)第123章 婚事第15章 三年(三)第49章 英國公夫人第169章 軒轅劍第89章 次妃第36章 宸妃(一)第175章第27章 祁玉(一)11 索子二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74章第102章 選擇(一)第18章 初見(三)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15章 入獄第33章 神劍(一)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82章第18章 初見(三)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10章 親迎第112章 回門第99章 令旨第48章 長者(三)第36章 宸妃(一)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91章 輕敵第77章 宴會第96章 討債第18章 初見(三)第79章 真相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02章 選擇(一)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90章 祖父第120章 之翰第168章 時光第124章 不管第30章 拜師(一)第152章 小明(下)第40章 風骨(一)第74章 襲擊第40章 風骨(一)第16章 初見(一)第89章 次妃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04章 醉第142章 放火(下)第167章 離別第173章第88章 宮廷第183章第165章 內閣第114章 起居注第164章 履新第35章 神劍(三)151 小明第82章 張佑第137章 生了第89章 次妃第120章 之翰第27章 祁玉(一)第58章 獵物(二)第156章 小勇第73章 親情?
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3章 三年(一)第15章 三年(三)第115章 入獄第103章 選擇(二)第185章第23章 沈茉(二)第67章 二十三年第63章 祁青雀第172章第19章 寧國公(一)第119章 爹150 廣寧第74章 襲擊第65章 晉王府第60章 二十年第114章 起居注151 小明第90章 祖父第144章 賈氏第51章 遇見第123章 婚事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74章 襲擊1 雷雨夜一第57章 獵物(一)第39章 沈復(二)第137章 生了第130章 青杏第78章 宴會(二)8 春光明媚二第84章 邵夫人第18章 初見(三)第43章 親事(二)第13章 三年(一)第123章 婚事第15章 三年(三)第49章 英國公夫人第169章 軒轅劍第89章 次妃第36章 宸妃(一)第175章第27章 祁玉(一)11 索子二第20章 寧國公(二)第174章第102章 選擇(一)第18章 初見(三)第125章 宣城伯府的宴會第115章 入獄第33章 神劍(一)第45章 未央宮(二)第182章第18章 初見(三)第136章 兩樁喜事第110章 親迎第112章 回門第99章 令旨第48章 長者(三)第36章 宸妃(一)第166章 守備南京第91章 輕敵第77章 宴會第96章 討債第18章 初見(三)第79章 真相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02章 選擇(一)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90章 祖父第120章 之翰第168章 時光第124章 不管第30章 拜師(一)第152章 小明(下)第40章 風骨(一)第74章 襲擊第40章 風骨(一)第16章 初見(一)第89章 次妃第129章 青雀的得意第104章 醉第142章 放火(下)第167章 離別第173章第88章 宮廷第183章第165章 內閣第114章 起居注第164章 履新第35章 神劍(三)151 小明第82章 張佑第137章 生了第89章 次妃第120章 之翰第27章 祁玉(一)第58章 獵物(二)第156章 小勇第73章 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