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歌 151小明
小聰聰是個很能隨遇而安的好孩子。?若是阿原和青雀在他眼前,他會纏着爹孃,要爹孃陪他一起玩耍。若是阿原和青雀有事走了,他也不哭不鬧的,和祖母、鍾嬤嬤等人玩的興興頭頭。
有時阿原故意逗他玩,明明閒着,卻把他往一邊推,“小聰聰跟着祖母吧,爹爹正忙着。”小聰聰可不輕易上當,他會板着一張小臉,用譴責的目光看着阿原,彷彿在無聲的質問。
“小聰聰你無師自通啊。”青雀在旁驚歎。這樣的神情,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
邵太妃看着阿原和小聰聰這一大一小,笑的不行,“跟阿原小時候一模一樣!阿原那時還沒枕頭高,話還說不利索,先帝若是拂了他的心意,他便是這樣!”無聲的、責備的看着他爹,看的他爹心虛,心軟,最後改了主意。
阿原也是一樣,最終在小聰聰面前敗下陣來,心甘情願的陪他玩耍,給他當馬騎。小聰聰是見過世面的孩子,常跟青雀一起在馬上疾馳,騎上他爹,小聰聰便熟練的一起一坐,好像真的在騎馬似的,口中大聲呼喝,“駕,駕!”-----這會兒他嘴不懶了,很勤快。
青雀笑吟吟在旁坐着,提起筆,把眼前這一幕一幕精心畫了下來。遠在楊集的太爺爺,京城的曾外公,爹孃,宮裡的太皇太后,這麼多關愛小聰聰的長輩呢,雖見不着面,看看畫也是好的,聊勝於無。
阿原和青雀畫過許多有關小聰聰的畫,有玩耍的,有酣睡的,有調皮搗蛋的,有乖巧可愛的。到了要寄信的時候,阿原坐下跟青雀一起仔細挑揀,什麼畫可以給什麼人,分的很清楚。
青雀抱着小聰聰騎在高頭大馬上疾馳,這樣的畫可是萬萬不能被太皇太后看到。阿原給小聰聰當馬騎的畫,咳咳,算了吧,也不能給太皇太后。
給太皇太后的,全是溫馨美好、挑不出一點毛病的畫面:小聰聰面前攤着一本畫冊,阿原在旁講給他聽,父子二人俱是專心致致,聚精會神。阿原和小聰聰躺在一張牀上安眠,一大一小兩個容貌相像的人,連睡姿都是神似的,令人捧腹。
平安家書、活潑可愛的繪畫,連同貂皮、人蔘、珍珠一類的遼東特產,會定時送往楊集、京城。青雀在書信中詳細講了遼王府的日常瑣事,和廣寧城對蒙古、朱裡真的防衛。邊城歲月並不總是寧靜的,可是很充實,生機勃勃。
弘治五年春,一輛樸實的牛車停在遼王府大門前。遼王、遼王妃向來平易近人,連王府守大門的也並不囂張,見這牛車有些寒酸,從牛車上出來的老人一身青佈道袍,樸實無華,守大門的也沒敢怠慢,笑着問了好,“您老打哪兒來?風塵僕僕的,您辛苦了。”
這老人年近六十,相貌清癯,他客氣的衝門房拱拱手,“煩請通報遼王妃,我從楊集來,姓祖。”遼王府是月月有信送往楊集的,門房哪能不知道?一聽楊集兩個字,頓時更加殷勤,“您老請坐,煩您老稍等片刻。”
沒多大會兒,有管事的來迎,“祖先生,王妃有請。”老人站起身,微笑道謝,跟在管事的身後,進了遼王府。
“掌櫃的,多年不見,您風采依舊啊。”青雀在殿門口迎接,見了面,笑吟吟的打趣。
這老人正是很多年前,在楊集古堤之上設酒肆的掌櫃。時隔多年,他已由中年人變爲老年人,可是面目之間的和善、機敏,一如從前。
“哪裡還談得上風采依舊,我已老邁不堪。倒是王妃,出落的越發好了。”老人看着一朵鮮花般的青雀,心頭有多少感慨。莫二郎家的小青雀,如今是這遼王府的主人了。
“您可談不上老邁,跟太爺爺相比,您還年輕着呢。”青雀笑吟吟。太爺爺他老人家還沒有自稱老朽,掌櫃的,您就更甭提這兩個字了。
老人微微笑起來,“王妃說的是。我若真的老邁不堪,又怎敢千里迢迢來投奔王妃,爲王妃效力?”
青雀收起嘻笑,正色道:“祖先生,您不是爲我效力,您是來爲遼東效力,爲您的故鄉效力。”
祖先生,是遼東人氏。他生在遼東,長在遼東,對遼東地形再熟悉不過。他在京師遊學的時候曾無意中得罪權貴,是楊閣老不動聲色的保下了他,之後他一直在楊家任幕僚。楊閣老致仕之後,他默默跟在楊閣老身邊去了楊集。這一去,就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