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寒冷的春季
章臺宮內,李斯向始皇帝稟報了今天發佈的諸多政令,離開章臺宮時天又下起了凍雨。
新年伊始的關中依舊很冷,雨水與冰粒一起落下,打在人身上還有些疼。
午時還有些陽光明媚的天空,就要快入夜卻又下起了雨。
傘依舊是一件很少有的物件,它也只是在朝中重要的人手中才有,而這傘都是公子扶蘇所賜的。
在秦人看來,傘依舊是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
只是在咸陽爲吏的人手中更顯得身份尊貴。
李斯撐着傘來到了丞相府,見公子已不在這裡了。
到了這個時辰,多數文吏都已回去了,李斯見到了坐在一旁的程邈,此人倒還在看着文書,問道:“公子回去了?”
程邈回道:“午時的時候公子就去拜訪王太尉了。”
等程邈再擡頭看去時,見到丞相也離開了。
丞相府外的雨聲依舊,程邈聽着雨水吃着餅,繼續批覆着文書、
直到雨水停了,天邊重新出現了晚霞,程邈這才整理好還有些亂的卷宗,又將這裡打掃乾淨,這才關上丞相府的門離開。
下過雨後,關中溼漉漉的。
每一次公子扶蘇來看望王太尉,王太尉府上的就會打掃得十分乾淨,就連府中的酒水都會藏起來。
將原本那些陪着喝酒的美人也都藏了起來,當公子來到這裡,太尉府邸是潔淨且還有些書香氣的。
這與平日裡大相徑庭,要知道太尉每每請張蒼來府中飲宴,都是有好酒,有美人的。
這一次公子前來探望,太尉將府邸整理的很“素”。
公子來看望太尉,而且還提着兩條大活魚。
太尉自然是很高興的,當即就讓人將這兩條大活魚烹了。
而後,翁婿兩人一邊吃着魚,一邊說着事。
說的也都是一般的家事,譬如說小公子衡與小公子禮的事。
王太尉十分喜聽公子說有關小公子的事,往往聽得很認真。
扶蘇道:“等衡在叔孫通門下學十三年,再隨着太尉前往軍中。”
王賁想了想那時候的衡也二十歲了,雖說有些久,但也能夠等。
將魚吃罷,王賁又道:“不知公子是要將小公子送到何處的軍中?”
扶蘇思量片刻,回道:“以後就讓他到處走走,去北方也好,去南方也罷,再讓他去海邊看看。”
王賁頷首。
眼看天色就要入夜,扶蘇行禮道:“我就先回去了。”
“臣送公子。”
王賁一直送公子到宮門口,這才離開。
如無要事,每到天黑的時候,扶蘇總會準時回到宮中。
小公子禮每每看到父親回來了,他就不哭了。
公子的這種穩定生活數十年如一日,一個皇帝的繼承人能如此穩定,也令人心安。
小公子衡不在家中,家裡每天用飯都很安靜。
本來在太尉府上吃了魚,回家之後,公子還是吃得很有胃口。
入夜時分,安靜的家中,王婆婆正在收拾着殿內,偶爾還要照看小公子禮,夫人正在幫着公子整理卷宗。
王棠兒望着層層迭迭的書架道:“這裡的書又要放滿了。”
聞言,扶蘇停下筆擡眼看去,在燭光下,成排的書架堆滿了卷宗。
這也不知道是第一次整理書架了,田安道:“去年纔剛整理過,怎麼又這麼多了。”
扶蘇道:“明天,把這裡的書收拾好,我整理一些給叔孫通送去。”
田安頷首道:“好。”
公子雖說明天再收拾,夜裡的時候,田安就在收拾了。
在內侍中,田安是少有識字的,並且能夠幫助公子整理文書。
這裡的多數書都要送去給叔孫通,也都是公子積年累月寫出來的。
有了紙張之後,書架也沒有這麼擁擠了,只是也存放不了太多。
王婆婆看着田安耐心的整理着書,又道:“你讓她們收拾吧。”
說着話,田安知道她的意思,是在說自己年紀大了。
田安低聲道:“這人呀,就是年紀越大越不知老。”
王婆婆笑着點頭。
田安又道:“你看這些紙張,她們都看不懂。”
說着話,田安將一迭迭的紙張放在一起,用針與繩將其串聯成冊,而後堆放在一旁。
翌日,從高泉宮拉出去三車書,按照往年來看幾乎每隔三兩月,都會有兩三車的書送去商顏山。
也不知道這治理國家,需要寫多少的書。
好似這公子扶蘇有着一輩子都寫不完的治國之策。
扶蘇繞着高泉宮跑完五圈,洗漱完孩子後,正用着早飯。
只是有內侍腳步匆匆而來,來人向田安稟報了一件事,說是潼關城有人私鬥。
一些潼關的孩子與一些名仕子弟起了爭執。
扶蘇嘴裡嚼着面,又給身邊的妻子盛了一碗魚粥。
見妻子嚐了一口,扶蘇道:“好久沒自己動手了,也不知道手藝是不是生疏了。”
王棠兒吃下一口魚粥,道:“好吃。”
田安笑着道:“夫人,這是公子讓人特意去蜀中挑選地最好的稻米,再用關中的魚燉煮而成。”
用罷早食,扶蘇纔開始問詢有關學子私鬥的事。
昨天丞相李斯去章臺宮見了皇帝,稟報了去年的事之後,休息了一個冬天的羣臣,已紛紛走向章臺宮開始今天的廷議。
扶蘇一路走一邊聽着田安講述,說的是這件事的起因。
六國的舊貴族認爲,他們應該在秦得到優待,當年六國的士大夫也依舊以士大夫自居。
但支教不同,在支教面前大家都是同等的。
只是那些舊貴族焦慮的是,秦廷會不會偏心,誰都知道公子扶蘇在這十年間教出了很多學子,這些學子都是十分擁護公子扶蘇的。
此事已被司馬欣妥善安排了。
扶蘇也只是這麼一聽,但也沒有多在意。
說話間走到了章臺宮前,田安也停下了言語。
扶蘇走入殿內,羣臣已都悉數到場了,隨着皇帝的到來,今天的廷議就正式開始了。
昨天下過一場凍雨,早晨的關中依舊寒冷,今年這漫長的冬季也沒有要結束的意思,按照公子扶蘇的二十四節氣來推斷,今天應該是春分時節,但關中寒風依舊,依舊不是適合勞動與耕種的天氣。
恐怕這種寒冷會持續到驚蟄時節。
與往年一樣,每一天的廷議,田安都會等在大殿前,等着廷議結束,今天也是如此。
誰也不知道田安的年紀有多大了,只是這位老人家一直都這麼老,大概有八十多歲了。
今天的廷議所議的依舊是支教考試的事。
自從入秦的博士們都不在了之後,能夠來參加廷議的大臣也少了許多,這就是如今秦廷大臣不夠的原因。
加之以丞相爲首的一羣老秦臣都年邁了。
換言之,即便是在將來,公子扶蘇也希望有一批能夠幫着治理天下的臣子。
而這些支教的學子都極其重要。
今天的廷議還議論了北邊與西北的牧馬情況,蒙恬與章邯既在屯田也在養戰馬。
直到今天廷議結束,羣臣還在討論是不是應該向北方與桂林郡增派支教夫子。
廷議結束之後,許多關於考試政令也都送了出去。
考試時節定在了立秋時節,就算是去年來關中的人,經過這一年的準備也該調整好狀態了。
商顏山下,小公子衡正在與一個老者說着話。
這個拄着柺杖的老者就是當今的頻陽公,也是小公子的老太公。
說什麼老太公多年閉門不出,實則老太公每隔三兩天都會來商顏山看看,偶爾來與叔孫通要一碗豆腐吃。
衡坐在一旁,看着正在吃着豆腐的老太公,對一旁的狸奴兒道:“奴兒姐,你怎麼總是拿着賬本。”
狸奴兒已二十歲有餘,不過依舊是叔孫通還有田爺爺的好幫手,她穿着一身黑灰色的衣裳,還披着大氅,還在管着縣裡的糧食。
面對公子的問話,她回道:“很多年前,公子曾說過縣裡的糧食只能多,不能少。”
衡擡着頭道:“縣裡的糧食是多了少了?”
“公子放心。”她將手中的賬本一收,道:“我們縣的糧食肯定只多不少。”
見到章敬吃着餅走來,狸奴兒的臉色就沉下來。
衡見到奴兒姐的神色,再看看章敬很是好奇。
天又下起了雪,衡回了學舍中,坐在老夫子身邊,幫他老人家抱着一卷書,疑惑道:“爲何狸奴兒看到章敬大哥會不高興?”
叔孫通道:“章敬和他父親一樣。”
衡道:“那是自然呀。”
叔孫通道:“章敬與他父親都是縣裡吃糧食吃得最多的人。”
聞言,衡恍然大悟,因爲章敬的肚子就是一個無底洞,他好像每時每刻都在吃,縣裡的糧食早晚被他吃完。
“可是章敬大哥吃得多,做得活也多呀。”衡正在爲他最好的朋友抱不平。
“公子覺得這個縣如何?”
“很好呀。”
見到公子回答得如此快,叔孫通滿意點頭,道:“那你覺得我們這個縣什麼樣的人,人人都喜歡?”
衡又道:“有學識的人?”
叔孫通拿起一卷書輕敲在這個孩子的腦門上,道:“所以啊,公子愚鈍。”
(本章完)